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写作 > 应用写作

陈天然:应用写作教学应注意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成果
【时间:2008/11/7 】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S1 】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 陈天然】 【已经浏览5322 次】

    摘要:大学语文所选的课文表面上看似乎都是文学作品,其实不少篇章本质上是应用文,所以大学语文的文体教学成果可以为应用写作课所利用。即使是在非应用文体教学中,其所重点训练的分类能力、概括能力、甚至文言的运用能力的教学成果也是应用写作课应该利用的,所以应用写作课应注意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应用写作;利用;大学语文;教学成果


    因为大学语文所选的多是古今“文学”名篇,较少选那些没有文学色彩的格式化的“应用”文体,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它与应用写作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应用写作教学也可以而且应当注意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成果。

    一、文体教学的成果可以利用

    从表面上看,各类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的确是以古今文学作品为主的,但这些被称为“文学作品”的篇章,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文学作品,所依据的往往是所谓的“文采”,而较少考虑它们是否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这一根本性质。实际上这些貌似文学作品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本质上是应用文,比如书信、序、记、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闭幕词、祝词、悼词、演讲词、以及各类碑文等等。以徐中玉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下称《通用教材》)来看,此类文体就占总篇目的近百分之二十。

    而大学语文课进行这类应用文体教学时,一般都不会“就文论文”“说文解字”,而是在讲解具体的这一篇时举一反三,讲到这一类文体的特点,写作要求等等,有的甚至把与其相似的、相邻的其他文体也一并介绍了。比如讲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一文,除了要联系当时民族悲剧“文化大革命”结束,人民大众欢欣鼓舞的背景讲清“科学的春天”这一比喻的深刻含义和历史意义等本文固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外,通常都要讲到“闭幕词”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写作要求等,并介绍与其相似的开幕词、欢迎词、欢送词、演讲词等,也就是把这一些文体统归为“讲话稿”一族来概论“讲话稿”的写作特点、写作要求。正如该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所提示的那样:“结合本文特点,谈谈你对讲话稿这种文体的认识。”所以大学语文中的这种文体教学成果,完全可以也应该为应用写作教学所利用。这样可以省去很多诸如例文缺乏等等的麻烦,从而取得“多快好省”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种利用不仅仅只是对文体体式等外在的教学成果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如何把握与突出各类文体各自不同的内容这一内在成果的利用。比如《通用教材》中的《登西台恸哭记》一文后的“思考与练习”中即有“为什么说‘哭’字是贯穿全文的脉络”,那么在学习此文时一定是紧紧结合课文内容详细分析“哭”字贯穿全文的具体情况。而把所掌握的这一类文体的这一内在的本质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加以利用,在讲“悼词”写作时,对如何以悲痛低沉的“悼”字贯穿全文这一基本要求,就可以不必再去苦心寻找例文从头分析了,而只要把大学语文中这篇文章以及类似的《祭十二郎文》,《哭小弟》以及《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等文,点其篇目,稍作回忆,就能使人顿悟并留下深刻印象,事半而功倍。

    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大学语文中所选的这一类应用文体似乎以古体文为多,现代应用文写作以古体文作为例文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现代应用文中的许多文体实际上都是古已有之的,之所以还在使用,正说明了这些文体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很强的适用性,如果说那些古已有之而现在仍在使用的现代应用文体与古代人使用的古代应用文体有什么不同的话,主要是语体上的不同,而文体上是没有多少本质的不同的,它们在适用范围、写作原则、体式规范等方面是没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把那些能够流传至今的古代应用文作为现代应用文写作的例文,应该说也是可行的。起码在如何合理选材、突出主题等方面应该说都是极具借鉴、甚至“模仿”的价值的。

    实际上不少现代应用文写作教材所引用的某些文体的参考例文本身就是古体文,比如于成鲲先生主编的大陆、港、澳、台高校通用教材《现代应用文》中“祭悼文”的例文就是宋人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并且还提示说现代人写此种文体也应依照该文的格式:开头写“维×年×月×日,×××(祭奠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死者)……”,结尾为“呜呼××……尚飨”。而该书“碑文”的例文则是唐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该教材还提示说比较著名的有:秦始皇时的《泰山石刻》、班固的《封燕然山铭》、韩愈的《平淮西碑》)和广东湛江市1983年立的《抗法纪念碑文》。后者虽为今人之作,但其格式却是依“旧”,并且是用文言文表述的。

    总之,大学语文中的文体教学的这种成果,是应用写作课教学可以利用的。

    二、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训练的成果可以利用

    这里所指的概括和分类不是指对表象进行的抽象和理论上的概括和分类,而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表述的需要对所要使用的具体材料进行的概括和分类。众所周知,应用文因其应用性的文体特点,在主题的表现等方面与非应用文体,特别是文学作品是有原则的不同的。文学作品通常运用委婉曲折的手段来含蓄地表现主题,甚至有的作品主题越隐蔽似乎越具审美价值,过于直白往往使美感丧失殆尽而不被认为是好作品。应用文恰恰相反,它必须使用简明的语言把主题鲜明地表达出来,使受文者准确无误地理解它。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在应用文写作中经常采用“文首提要”和“段首撮要”这种写法。

    所谓“文首提要”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明的文字概述写作本文的目的、意图以及本文内容要点等。比如党政公文的开头通常概述发文的目的、原由、依据或主要精神等;总结的开头则通常概述某工作的基本情况或说明某工作的总的成效等;调查报告开头往往概述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等;比如《中学生为何大量流失?》这篇调查报告习作的开头:“2月28日至4月8日,我们在××县××中学实习期间,对该校流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相当严重:仅一个学期,学生数即由1165人减少到1045人,流失10.2%。为什么出现如此严重的流生现象呢?”这就是文首提要,它简要概述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的结论。所谓“段首撮要”即是在每一层次的发端处用一两句话或用小标题概述这一层次的内容或意义,比如上文的各部分分别用“蜂拥而起的乡镇企业的冲击”、“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学校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等段首语概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段首撮要”。

    显然要进行文首提要或段首撮要,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否则这种“概述”就不能包容或涵盖全文或全段的基本内容,而变成完全不是提要或撮要,比如有一篇关于某镇文化站的调查报告习作,其中第七部分的段首撮要是:“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及时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宣传。”而这部分的内容却是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书画作品展等。这里的段首撮要根本不是对该段内容的“撮要”,驴唇不对马嘴。可见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对于应用写作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大学语文课几乎把这种概括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之一,这从各类教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的设计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通用教材》首篇《孔孟语录(十二则)》的练习题即是:用简练语言,概括孔孟在加强人格修养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一类旨在训练概括能力的练习是随处可见,几乎是课课都有的。应用写作课中如能利用大学语文的这种教学成果,启发学生把大学语文中所学的概括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应用写作中,显然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分类能力也是应用写作中必须重点具备的。应用文体很多都是条文化的形式,即通常是把所要提供的信息分条列出,或者把思想内容分类说明,因此分类能力在应用写作中也显得特别重要,写作者分类能力缺失或不足,则很容易把应用文写得“不伦不类”。比如某生在《学年总结》习作中这样分类:“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增强了自学能力;二、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工具书,有目的地阅读了一些文学作品;三、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里的分类显然是错误的,首先总体上是不“对等”的,前两条是说有什么提高,学会了什么,而第三条却是对学校某一方面生活内容的概括;另外在第二条中“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工具书”和“阅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其“性质”是不同的,显然不能归在同一类中。学生中存在的这种不懂分类不善分类的情况是并不少见的,而大学语文中培养分类能力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通用教材》中即有不少这种旨在提高分类能力的课后练习。这种教学成果完全应该为应用写作教学所利用。

    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这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概括出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质意义,才能合乎逻辑地进行分类,而只有分类恰当,才便于进行概括性的文首提要和段首撮要。所谓的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实际上就是分析能力,它是大学语文课训练的重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课所迫切需要的,所以应用写作课理所当然应该利用大学语文课的这方面的教学成果。

    三、文言文的教学成果亦可利用

    在各种大学语文教材中都选进了大量的文言文,以《通用教材》来说,共选文67篇,其中文言文(含古诗、词)即有49篇。大量的文言文教学,除了能提高阅读和鉴赏优秀古文作品等等能力外,也提高了文言的运用能力。虽然,现在早已不提倡用文言写作了,但是有一定的文言运用能力,对写作应用文还是经常有用的。

    首先,在应用文这个大家族中,大部分文体都要求运用庄重的书面语,但是许多初学者却往往缺乏这种能力,不擅于运用书面语进行表述,而只会使用那些稚嫩的口语,这就常常使所写的文章显得不合体,就像下面这篇《学年总结》(学生习作)的引言:

    刚跨入××这所高一级学校,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和好奇: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良好的学习条件,令我充满了新的信心和希望。可至今已过去近一年了,回想起父母亲朋及校领导,老师的谆谆教导,不禁使我静下心来,经过一番思考,特写总结如下,向老师汇报。

    这里之所以让人看了觉得别扭,正是没有运用庄重的书面语进行表述而导致的。而所谓“文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这种书面语言因其简练庄重,有许多至今仍有生命力,若能在应用文写作中适当地加以运用,显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例如“尚未”、“尚有”、“如数”、“函悉”、“业经”、“即行作废”、“借××之机”、“现批复(通知、通报、通告、函告、总结、报告……)如下”、“×××向各地函称”等这些文言语词和句式在现代应用文中的运用,使其表述庄重了不少,因而更符合应用文体要求。

    其次,因为文言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在现代应用文中有些文体还习惯用文言写,或者说约定俗成地要求用文言写,其较常见者为各种碑文,比如前文提到的今人所写的抗法纪念碑文:清朝末叶,列强欺凌,国势日衰,割地赔款,连年不断……遂溪人民,不甘俯首,纷起反抗……抗法历将二载,垂名千古。义军持简陋之刀矛,抗敌锐利之枪炮,勇闻天下,气挺人间。视寸土若寸金,誓与乡土共存亡,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后人敬纪其功,建桥名曰寸金。……全文基本上以文言写就,既典雅庄重,读来亦琅琅上口,震撼人心。据考察,各地各类现代碑文很多都是用文言写的,就是私文类应用文,有的为求典雅庄重,也有不少是用文言的,比如许多应用写作教材所不约而同引用的例文《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

    既典雅庄重,又情真意切,实为妙文。可见原则上虽不提倡用文言写作,但在应用写作中文言还是不时有用的。

    另外,在大学语文所选的文言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描绘山水景色名胜古迹的,这些与山川同在,共胜迹齐辉的名篇,对锦绣江山人文景观的描绘,往往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即使今人亦无多少能出其右者,所以完全可以为旅游类应用文,如旅游广告、导游词、解说词等所直接引用。如《通用教材》所选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水龙吟———西湖怀古》中的“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等等,在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如能根据所要表述的具体的湖光山色人文景观适当引用或适当加以改造后引用,一定能使所写的旅游广告、导游词、解说词等增色不少。所以说大学语文中文言文的教学成果也是应用写作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

    照理说应用写作本来就是语文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但是中学语文教学似乎只注重“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而不大注重“授人以渔”,以致造成学生的这种基本能力比较缺乏。而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又成了两门似乎互不相干的课程,所以在应用写作课中现炒现卖大学语文的这些方面的教学成果,可以说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是可以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6.
    [2] 于成鲲.现代应用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12.
    [3] 孙宝水.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

    作者简介:陈天然(1950-),男,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副教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4021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