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杨彬: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所想到的
【时间:2008/3/15 】 【来源:东华大学报 】 【作者: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杨彬】 【已经浏览3924 次】

更新时间:2008-3-4

    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革、试验,我国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已逐渐成熟和定型,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尤其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教育部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在沉寂落寞多年之后,大学语文重又走入教育界的视野,除了中央政策的导向作用,也是新形势下强调民族文化传承、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然要求。一时间,关于这门课程的学科定位、功用、目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等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些无疑都在昭示着这门课程的重新崛起。

    顺应着这股潮流,教材的编写工作重又热闹起来。如果说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已出版的超过1400种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在高中阶段所学篇目上做简单的加法,甚至是复制,而在教材体系上,则又仿佛一部《中国文学史》的简编本,或者是文学鉴赏或者文化史教材的普及本,那么,在这一时期里,优秀的教材不断涌现,伴随着对于大学语文课的重新定位和认识,各种新思路、新思维、多元的文化与价值取向纷纷体现出来,在近两年的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而在看过了无数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本已感到“审美疲劳”的眼神的注目。

    在满足于将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以各种方式排列、组合、展示的《大学语文》教材之外,复旦版的这本《教程》,以浓墨重彩的“重新发现母语”标示了它独特的存在,整个教材的编写也因有了这个核心理念的支撑而显得体系完整和血脉贯通。

    《大学语文》到底要给大学生们什么?我想是这本《教程》编写者们,与几乎所有有志于振兴这门课程的教育者们一样,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而“重新发现母语”,至少提供了一个正确的维度。我们时常担忧汉语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丧失;抱怨当今的大学生们文化传承的意识的缺失;惊讶于他们的汉语居然还不如英语好……如此等等,但面对这些问题仍然不知从何下手。《教程》没有简单的怨天尤人,几个单元的安排——《汉语文学的长河》、《汉语中的译文》欲从历史的过程中来显现我们现今语文的主要来源和构成要素;三个文学鉴赏型的单元《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和《修辞与风格》,以及两个应用型的单元《说话的艺术》、《日常生活和写作》———就像叙说一个久已失传的故事,用一篇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好文章娓娓道来,从我们母语里最值得我们记诵的篇章,从另一种文化里的精粹的汉语转化,也从我们母语不断变化和完善着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字,对我们如呼吸着的空气一般每天都在使用的母语的由来作了细心的梳理,引出了一股现代汉语的源头活水,希图可以引导大学生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培养他们对于母语的骄傲,鼓励他们对于应用自己母语的自觉。

    重新发现母语,其实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汉语世界中溯源到汉语文学形成的源头活水。因此,在选篇上,《教程》也一改大多数教材以中国,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的特点。当然,这并非是有意求异,而是在“重新发现母语”的理念下的“不得不与人异”。因为要使我们了解和尝试对母语的自觉、正确和得体的应用,《教程》努力在突显“语”(口语)和“文”(书面语)的一致。我们学习不同时代的文章,目的不仅在于欣赏,而还在于能优雅地使用自己的母语。从五四以来言文一致的自觉努力,始终为教育者所重视。同时,既然要重新发现母语,那么,母语的历史长河里的留存下来的那些闪亮晶莹的珠玉固不可少,但仅仅学会欣赏本民族的文学与文化精品,还不足以理解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母语的全部精髓。比如外来文学的刺激。实际上,现代白话文的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五四时代的灿若星河的众多作家们的创作,几乎无不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至今不灭。当然五四时期文学的本身,也流淌成了我们母语源头中最值得骄傲的一股活水。

    说到底,在“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的今天,汉语写作终非“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是作为一个有着悠远历史的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语文———母语却是这个民族保持民族独立性与完整的根基,也对这个民族的继续生存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同于外语教育,母语教育在维系文化认同、传承优秀传统、构筑心灵世界乃至培育健康人格等方面的作用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正如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过的:“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而培养当代大学生们对母语的感情和信心,丰富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养成髙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最终综合提高大学生乃至全民族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正是本《教程》自觉的任务和清晰的定位。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扩张,汉语言的空间及其地位处于弱势。因此,国学的低迷,母语的尴尬,乃至大学语文的沉寂都是不难理解的。重新发现母语,就是培养年轻人对汉语的自觉意识,增加对汉语的感性了解和责任心,进而体会到汉语中的文化之美,通过更深层地理解母语,理解中国文化,找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保持我们民族的独立与完整。

    案头翻开的这册书,淡淡的还散着墨香,似乎是某种悠远的召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每个人自己的精神园地的耕耘中,在人类心灵的回归中,在语言海洋的愉悦的畅游中,让我们沿着不绝如缕的细涓洪流,追溯我们母语的那一泓清清如许的源头活水。

      新闻录入:郑禄红    责任编辑:郑禄红

    本站链接:复旦大学《大学语文实验教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30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