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课文赏析

萧映:论穆旦《诗八首》及其结构
【时间:2008/1/17 】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2期 】 【作者: 萧映(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已经浏览5854 次】

穆旦为人,怀有一种真诚的痛苦;穆旦的诗亦如此。因其真诚,他以心灵感受生活,不惮于对时代、民族、人类的思索。因为思索,他自感于生命的艰难而不懈怠,痛苦而至绝望,真诚而至超越,呈现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清醒和执着。穆旦通过《诗八首》建立的正是这样一种真诚而痛苦的世界,属于自己,也属于人类。

关于《诗八首》,有过多种解读。这里归纳出以下有代表性的四种。(一)郑敏的解读。郑敏在《诗人与矛盾》一文中,具体分析了《诗八首》。她认为这是“一组有着精巧的内在结构,而又感情强烈的情诗,这是一次痛苦不幸的感情经历。”[1](二)孙玉石的解读。孙玉石在《解读穆旦的(诗八首)》一文中指出“《诗八首》是属于中国传统中的‘无题’一类的爱情诗”,[2]“它以十分严密的结构,用初恋、热恋、宁静、赞歌这样四个乐章(每个乐章两首诗),完整地抒写和礼赞了人类生命的爱情,也包括他自己的爱情的复杂而又丰富的历程,礼赞了它的美,力量和永恒。”[3](三)蓝棣之的解读。蓝棣之在《穆旦:用身体思考》一文中指出:“《诗八首》所写的,是爱情生活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和把爱情作为一个短暂并且最终是虚无的,以使自己从中摆脱出来。”[4](四)张同道的解读。张同道在《带电的肉体与搏斗的灵魂——论穆旦》一文中指出:“它呈现的是关于爱情的思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诗。锋骨凌厉的冷峻击碎了甜言蜜语,海誓山盟所掩饰的虚伪,在地狱般冷酷的理性审判台前亮出人性的底牌。洪水撤退,狰狞嶙峋的裸石呈现给冬日的河床。也许,我们不辜负美人或俊士的称誉,要眇宜修,美目盼兮,‘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的描绘),不过,在透视底片上所呈现的仍然是骨骼的网络。《诗八首》正是爱情的透视底片。”[5]这些不同的解读都有独到的见解,都能引导我们走进《诗八首》的艺术之宫中。
               
我认为《诗八首》是一组爱情诗,但它并非仅指人生历程中爱情的一个截面、一种经历。它是一个整体,一个随自然生命的起止而萌生、发展、延续和升华的情感过程。它体现一个思想者关于爱情的灵肉、苦乐和生死的辩证关系。这个整体和关系可图示为:

具体解读如下:
                                (一)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也即相遇阶段,在爱情的历程中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我和你相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我所要遇见的你,于千万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遇见了你,我即热烈地爱上了你(“一场火灾”);但此时的你不解我意,过于平静,我无法走近你。你能看到的也许只是我对你的狂热追求(“一场火灾”),但却看不到我对你的痴情一片——于千万人之中唯有我是用心的眼注视着你(“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因而“我们相隔如重山”。这一段中的“一场火灾”有双重涵义:既指内心爱情之火的熊熊燃烧,也指现实中我对你的狂热追求。
               
在这似前缘又似今生的相遇中,我爱了你却不知你(“一个暂时的你”),我满怀对你的真爱,你亦不能理解(“一个暂时的你”),这里“暂时的你”也是双重涵义。我的眼泪为你凝成珍珠,我的热情为你澎湃汹涌,我的肉身为你化成灰烬,姑娘,你可知我的孤寂?造化弄人,让你我只是“暂时”,但不知“暂时”可否改变,不知可否走向永远?

在这一首诗中,诗人扣住“火灾”和“暂时”两词生发开去,因此,关于爱的甜蜜和痛苦、爱的暂时和久远的辩证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二)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随着我们的交往,爱情亦在孕育、生长。虽然清楚生存的处境是如此艰难,虽然明白人类的爱情在我们之前和之后总有新的开始的结局(“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我们却在相知中走向热恋。
               
我们在这痛苦的人间展开了心幕,在天涯一角同声低诉命运的凄楚。我们同溺一个海,同在一种苦痛下呻吟,同在一种烦闷下相怜,两颗漂泊的心相互慰藉,共受着爱的折磨。这折磨来自现实的世界(“死底子宫”),这折磨来自理智的清醒(爱情,“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这折磨来自我们凡俗的生活(遥远的世界未知的明天究竟会怎样?)。然而,我们终不能不去追求,象众生一样,不能逃此网罗。

                                  (三)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地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我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的固执,我底惊喜。
               
热烈地相恋,我们已经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心在交流。细致地读你,一切的倾诉汩汩而来;真纯地读你,你微笑的容颜如青藤在我心的每一寸褶皱处缓缓地展开(“它和春草一样地呼吸”)。“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寻找那亘古难觅的圣花(“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季节在轮回,所有的春红秋绿可以作证:真爱、激情在我们胸中膨胀。当我们终于把手轻轻相握,即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无言盟誓:你是我的唯一。
               
相知阶段由第二首和第三首共同呈现,其中随感情发展的顺序,第二首是向第三首递进的。这一阶段最突出显现的是理智和情感、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

                                   (四)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着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结合阶段:静静地拥抱着,默默地相握着,我们渴望着灵与肉的真正结合。也许我们所能感到和所能理解的,仅仅只是未知世界的一端,至于其它的,则伸入到无尽的黑暗(“未成形的黑暗”)。这对我们而言既是自然的恐惧,又是新鲜的诱惑(“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理智虽然提醒着我们,激情却在拚命煽动,明知悬崖在际,却在绵绵的如火如荼的情语中,跌入爱的深渊,在如梦如幻中“游进混乱底爱底自由和美丽”,完成爱情的高峰体验。
               
这一首虽是写爱情甜蜜的极致,却也蕴含有失落的痛苦。从此,一切关于爱情的神秘向往随着肉体的结合而失落,生命由单纯走向繁复。这其中呈现的理智与情感、得与失的辩证关系是很清楚的。
            
                                 (五)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林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新生阶段:经过长久的相知、相恋,我们终于奉献了彼此的一切。你很满足,甜甜地安睡着。而我仍在回想那从开始至今的岁月,那刚逝去的销魂入骨的时刻(“那移动了景物底移动我底心”)。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迷惑,我不禁喃喃自问:“这是你吗?这是爱吗?这就是今生今世吗?”
               
从此,你的每一抹微笑、每一声叹息、每一颗泪水、每一滴鲜血都将与我同在。这刻骨铭心的爱情,让我渴望幸福永如今朝,却注定了终身为之魂牵梦绕(“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我愿挑着这副担子走向遥远的、荆棘的从生到死的路上,一头挑着已有的收获,一头挑着未来的耕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灵与肉结合的爱情是一种成熟的爱情,也是一种凡俗的爱情,它因此注入了更多必须共同承担的现实责任,而不再是云天云雾的幻想,这就是新生:你的、我的、爱情的新生。
            
                                   (六)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的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我们开始携手共创生活,风风雨雨一同走过,冷冷暖暖一起承受。这种现实的爱情生活本身就是矛盾重重的:因为朝夕相处循不变的生活轨迹运行,那种亲近和模糊使我们怠倦(“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而刻意的分离和逃避又在彼此心头拉开距离,令我们陌生、不安和惶恐。在这样一条爱的钢丝绳上,我们因为真诚的爱而无悔地走着,也许它并非通向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我们却在这一重又一重的矛盾中感受到了丰富的痛苦和幸福。
               
这一首的第二节中出现了一个“他”,我比较赞同郑敏分析《诗八首》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人格分裂”的手法,[6]也即这个“他”是“我”的外在化。生活有矛盾,爱情有矛盾,“外在的我”和“内心的我”也有矛盾。“他”(外在的我)令我孤独、绝望,“他”(内心的我)却又不懈寻求、超越。
               
这是一首关于爱的辩证法,也是《诗八首》中最能体现诗人真诚的痛苦的焦点所在。真诚相爱、灵肉交融、长相厮守,我们所追求的爱情也许会因为这种过份的认同而趋向“怠倦”,又因为“怠倦”而冷却的爱情,却会因为“差别”而“陌生”。在熟悉和陌生的拉锯中,我们相爱且痛苦。如何在时间的延续、空间的变移中真诚相爱,如何在丰富的痛苦中亦不至于放弃追求永恒,这是我们的所求,一种真诚的痛苦的所求。

                                     (七)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当窗外寒霜渐浓,冷风拍打着树干,缀满记忆的夜空孤独而沉默,你寂静地把那一道门打开,让我自黑暗处走进来,走进你温暖的怀抱(“让我在你底怀抱里得到安憩”)。这种真诚而丰富的痛苦贯穿着爱的历程,它教我们把握爱的真谛:不粘不滞,如风来水面,如鸟度青枝,让扎根的依然扎根,让飞翔的依然飞翔。

让我们在收获时不要“丢失”,该分离时即要分离。让我们彼此相爱,却不要形成爱的枷锁;让我们相互温暖,却又独立静处;让我们在举手投足间仿若琴弦的独立,却又在同一音调下颤动。正如舒婷的《致橡树》中理想爱情的宣言: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彼此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
            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7]

诗中的“孤独”一词应有“独立静处”的涵义。这就是我们的爱情,我们孤独而温暖的爱情。

第六首和第七首共同组成了相守阶段,这一阶段是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阶段,诗人用爱的辩证法给出自己的答案。

                                  (八)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永恒阶段:再没有比你我更亲近的了,我终生的伴侣,从我们注定来到这个世界时起,你就是我与之分离的自身那美好的一半(“再没有更亲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人生飘移如春去秋来,曾经沧海却仍相依相偎。日日夜夜从人生的树上纷纷落下(“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在肉体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要共饮爱情之杯和死亡之杯。自然的命运只能令我们的肉体消失,而永不衰老的却是相爱的两颗心。我们相拥着走向死亡,我们的爱情却走向永恒。

第八首是组诗的结束,却是爱情历程走向永恒的一个新的起点,此首诗与第一首遥相呼应,爱情由终点走向起点。

以上把《诗八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解读,比较清楚地分析了《诗八首》所蕴含的关于爱情的各种辩证关系。事实上,作为一个整体,《诗八首》的结构亦是相当严密且富有辩证性的。而且,这种结构和诗本身相互映照,更凸现了《诗八首》的整体性和辩证性。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诗八首》的结构特征(请参看上图所示)。
               
首先,《诗八首》是以相遇(1)-相知(2,3)-结合(4)-新生(5)-相守(6,7)-永恒(8)的顺序排列的,这个排列顺序是符合爱情逻辑的辩证性的,它所体现《诗八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是不可变更的。
               
其次,可关注图示上方和下方的对称性和图示右方和左方的对称性。图示上方和下方的对称性也即相遇、永恒与结合、新生的对称性。在这里,相遇和永恒都可看作起点:相遇是爱情萌生的起点,而永恒是新的轮回中爱情的起点;而结合、新生都可看作终点:结合是爱情发展到高潮的终点,而新生意谓着纯精神恋爱的终结。这中间,新生亦可作为起点,作为灵肉结合后世俗爱情的开端;而永恒亦可作为终点,作为世俗爱情随肉体消逝的终结。因此,起始的关系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且以相遇、永恒、结合、新生阶段最为突出,它所体现的是极丰富的时间和生死的辩证关系。
               
图示右方和左方的对称性也即相知阶段和相守阶段的对称性。相知阶段情感的发展是由不熟悉到熟悉、不理解到理解的趋向,体现的是一种由远及近的关系;而相守阶段情感的发展是由亲近到不亲近(诗中用“孤独”一词,是一种相对的说法)的趋向,体现的是一种由近及远的关系。但这两个阶段的指归都是融合:由相知到结合,由相守到永恒,最终结果都是灵与肉的合一。因此,远和近的矛盾贯穿在整个过程中,而尤以相知、相守阶段最为明显,它所体现的应是关于空间和灵肉的辩证关系。
               
再次,相遇和永恒阶段、结合与新生阶段的双向性。也即是:相遇即永恒,永恒即相遇;结合即新生,新生即结合。诗中的相遇是有双重涵义的,一指你我初次相见这件客观事实,一指你我在一瞬间含有命定意义的相见,仿佛那一瞬划开了天和地,昔与今,也即相遇的一瞬,注定了今生的永恒。永恒也注定了新的相遇,当生命化为泥土,而情感走向永恒,这永恒的情感注定找寻新生命的相遇,由此开始另一个过程。
               
结合、新生也具有同样的双向性。灵与肉的结合即是新生,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由稚嫩、单纯走向成熟、繁复,爱情由神秘的向往走向现实的生活。而我们的新生也即结合,是两个个体生命在现实中的结合,从此,手相携肩相依走入现世,一起欢笑和哭泣,同命运共呼吸。以上关于相遇和永恒、结合和新生的双向性本身也即是辩证性,它互为起止、循环往复,体现了短暂与永恒、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关系。

《诗八首》是穆旦经典性的作品,它在诗思和形式上体现了中国现代诗的探险和突破。指出这种探险和突破,也正是解读之意义所在。
            

--------------------------------------------------------------------------------
1、杜运燮、袁可嘉、周与良编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34页,37页。
2、《诗探索》1996年第4辑(总第24辑),48页,58页,22页。
3、《诗探索》1996年第4辑(总第24辑),48页,58页,22页。
4、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华夏出版社1994年,91页。
5、《诗探索》1996年第4辑(总第24辑),48页,58页,22页。
6、杜运燮、袁可嘉、周与良编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34页,37页。
7、舒婷:《舒婷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16-11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4665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