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课文

毛尖:把方言进行到底
【时间:2007/10/14 】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3年10月29日 】 【作者: 毛尖】 【已经浏览3429 次】

寻找语言华彩乐章——把方言进行到底

    这几年是上海热,很多大学的留学生语言中心办“上海话”学习班,满屋子的金发碧眼在说“侬好”“狭狭侬”“夜饭吃过伐”,真是很有点地方自豪感的。在棉花俱乐部、长廊酒吧,经常有外国乐队演唱,掀起高潮的歌曲不再是他们乐队的成名作,而是他们用古怪的上海口音唱的一些上海老歌。不过,有些歌手的上海话真是叫地道。我有个朋友,英国人,在路透社驻上海办事处工作,业余时间就是遛达自己的乐队,他们自己写歌,自己唱,用的都是上海话。

    但是,当老外们把“侬好”说得越来越地道的时候,上海的孩子们却开始咬不准上海音了。原因很简单,从幼儿园开始的“推广普通话”运动已经成功地实践。再加上,上海的高级移民越来越多,这些移民孩子一口优越的普通话的确也成功地传销了我们的国语。自然,要说全民说一种标准语言,那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口口相传的一些地方童谣怕是终于要失传了,小时候,弄堂里一起唱“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落雨喽,打佯喽,小疤瘌子开会喽……”的童年时代怕是永远消失了。这还只是怀旧的一面,如果再细细追究一下方言的文化意味,挖掘一下方言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效益,上海市政府真是不妨学学香港政府,一边推广国语,一边也搞地方语言建设。

    现在上海电视节目真是没什么地方特色了。听说潘虹拍了一部关于上海下岗女工的电视剧,原本是上海话配音,蛮原汁原味的,后来有关部门认为不符合语言规范,重新配音,改成普通话。外地人确实容易看了,但是原来一些语言华彩乐章就没有了。再比如,从前电影里,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人物是说方言的,小时候我们很喜欢学他们的口音。但现在毛主席却在讲普通话了。

    张爱玲再也用不着去翻译《海上花列传》了。不需要方言,不需要地方特色,不需要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被改造得齐刷刷,早上都喝牛奶,出门都向左转,都坐在电脑前,打字打字,打完字回家做一样的梦,梦里说的是普通话,或者英语。

    来源: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毛尖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162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