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王意如:华师大大学语文网站《兼葭》教案
【时间:2008/3/7 】 【来源:华师大大学语文网站2007-4-22 】 【作者: 王意如】 【已经浏览7296 次】

课时:2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熟读《兼葭》,理解其内容和艺术特色,并通过《兼葭》了解《诗经》的基本创作特点。
 
一、背景介绍

1、《诗经》的名称、内容与编定时间(见教材)

2、《诗经》的形成(关于采诗说、献诗说和删诗说)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国语·周语》:“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司马迁《史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3、《诗经》六义(关于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作为《诗经》的分类(见教材)。朱熹《诗集传》对赋比兴的解释:“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以彼物比此物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作品串讲(略)
 
三、特点介绍

1、典型的《诗经》样式

(1)四言句式

《诗经》有多种句式,四字句是最典型的。这个特点在《兼葭》中表现得很典型,四言为主,末尾有五言句。

(2)重章叠句(不同的复叠方式)

完全重复:“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字面变化但意义相同:(蒹葭)“苍苍”,“凄凄”,“采采”。字面变化但意义相近:(在水)“一方”,“之湄”,“之涘”;(宛在水中)“央”,“坻”,“沚”。通过字面变化表时间递进:(白露)“为霜”,“未晞”,“未已”。通过字面变化表空间转换:(道阻且)“长”,“跻”,“右”。

(3)比兴手法

兼葭在渲染气氛上的作用;白露与时间的暗示;伊人的象征意义。

2、  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

(1)景中有情:《兼葭》的主要场景在水边;关于水的意象。(2)寓情于景:《兼葭》的意境中所蕴涵的理想目标的距离感、追求不得的挫败感和可望不可即的失落感。(3)情景交融: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情景交融所造成的间离的美、朦胧的美、欠缺的美和隽永的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223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