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陈洪本”和“徐中玉本”可以比较研究。它们的编写理念、教学思路、授课方法明显不同。从教材的形式外观看:陈洪本四色印刷;著名国画家范曾专门为教材插图;导读、作者简介、思考与练习有精美的设计;阅读笔的使用、聚焦点的安排均是陈洪本的亮点。上述“出彩”的形式使得陈洪本有了收藏价值。
陈洪本的《大学语文》一个最新理念是:它不是召集一批专家编写一本《大学语文》纸介教材,而是聚集一批学校建设《大学语文》的教学资源;它不是配套出一本《大学语文》教参来支持教学,而是通过组织“大学语文”教学协作体,编撰《大学语文教学》电子月刊等活动来为师生提供五星级的“售后服务”。“纸介图书+导学光盘+教学资源库”的立体化形态显示了陈洪本比较新、比较高的水平。
这种相对超前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理念对使用它的师生肯定带来很大的挑战。“趋新”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品格,一些新的东西冲击了、打破了人们原有的专业习惯和心理结构。太新了往往“高处不胜寒”,它的知音不会太多,它不会被很多人叫好,肯定是预料中的事。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称职的、富有创造性和研究性的教师,他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改方式有天然的、天生的热爱和激情。
《大学语文》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大学写作》实际上是大学生能力培养课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截然分开。《大学语文》中的一些优秀课文将成为《大学写作》的案例。如何真正在《大学语文》的教与学中培育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文学素质?如何在《大学写作》的教与写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新课程肯定有新计划,新教师肯定有新作法。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抓手”。讲了很多年的教师角色转型,现在应该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了。用新课本来讲《大学语文》,用新技术来组织每堂课的教学,用新理念来策划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五星级”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