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孟怀东:大学语文变革之路——评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主编《高等语文》一书
【时间:2007/8/4 】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 】 【作者: 湖北·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孟怀东】 【已经浏览5990 次】

    摘要:北京大学教授温孺敏主编《高等语文》一书,突破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方法,引入专题讲座编写的概念,选题思路人胆新颖,解决了传统大学语文单一文选模式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高等语文;大学语文;专题讲座

    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就教材的内容选择和教学的侧重点而言学术界分歧很大。当前传统单一文选篇目的教学模式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鉴赏水平却不容乐观。在长期教学摸索中,我采用一种以作家、某部大部头作品和文化现象为中心的专题讲座教学方法,此方法教学效果良好,但手中教材给备课提供的信息量明显不足,经常苦于没有合意的材料而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案。但2003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一书颇使我感到更具有适用性。

    《高等语文》这种提法,意味着和中学语文的承接与区别,也表明是在探索更加适合大学生的新的语文教学结构和学习方式。当然,这也是为了区别于其它许许多多“大学语文”教材。我认为学习语文己经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要受高考的制约而偏重语文的工具性。大学生选修语文课,应当也可以比学中学的基础语文更放得开,更活泼,也更能发挥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高等语文》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求,在策划思想上它不只是一部教材,也是尝试建立一门富于变革意味的课程。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同一般的大学语文(单一文选的模式)教材相比,《高等语文》专题讲座编写模式的可取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而:

    一、《高等语文》的设计框架更科学合理。

    《高等语文》的设计框架和一般的大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不同,传统教材一般都是单一文选的模式.有节选的或独立成章的篇目组成.在编排上.常常采用以文学史为主线依次罗列.或者根据文选的主题思想内容统一归类.如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大学语文》一书.就是按品格胸怀、为政爱国、社会民生、爱情婚姻、写景记游等主题编排的.这往往会使我们想到中学的单元教学。在具体的文选中.一般是作品或作者简介.文章内容.注释和分析作品的提示.信息量是有限的。比如要讲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红楼梦》.传统单一文选教材一般会先简单介绍这部书和曹雪芹.然后是作品的节选.一般是《宝玉挨打》或《黛玉葬花》的节选.最后是节选内容的分析总结。教过大学语文的教师都知道.靠这些信息是无法把《红楼梦》讲明白的.节选内容的分析也往往让人感到牵强和生硬.因为它游离了整部作品和背景的宏观认知,教师就不得不去找一些补充材料,但是如果找的材料不权威.良荞不齐呢?这正是让大学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而对《红楼梦》是想了解一个片断还是整部书呢?我想肯定是后者。

    《高等语文》就是打破惯有的单一文选的模式.采用分专题讲座讲授语文知识(包括文化史、文学史等方面知识).并引导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拼盘”模式.并且《高等语文》的每个专题都进行了细化,每个专题都包括以下三方面具体内容。第一层是专题讲解,也就是导读部分。这部分大都由著名专家撰写.深入浅出地介绍与专题相关的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史、艺术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知识。这个部分的设置和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显得更有深度和专门化。使学生从过去中学时期的一个断面到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第二层次是与讲座导读配套的文选部分。这一部分有的是单独一篇.有的是节选数篇。这个部分的选文和以往的教材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依托于导读的选文.被赋予了一种更高的认知层面.更系统化.还避免了传统大学语文教材中单篇文选与中学课本频繁撞车的尴尬现象。第三层次是拓展性研读材料。这个部分是一个全新的部分.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没有见到过。它包括与专题相关的作品以及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摘录.非常有利于那些对专题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为他们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线索和指引。经过上述过程的学习,面对《红楼梦》,学生一定可以登堂入室了。《高等语文》考虑到大学语文课的课时,设计了25个专题①,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老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能弘扬人文精神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人文精神的作用,一个缺乏良好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优秀民族的。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道德沦丧的现象,如北大学生硫酸伤熊案,还有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马加爵案,这都是与不良人文精神影响有密切联系的。对有了一定语文基础的大学生来说,向他们传播良好的人文精神恐怕应是这门课最重要的目的所在。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欣喜地看到《高等语文》所提倡的专题讲座教学相比于传统文选模式,立足于人文精神的剖析及文学鉴赏的引导,确实能有效地“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

    比如我们在讲杜甫的大公无私,宁苦身以利人,源于他的“善”,正是对儒家“成德至圣”这一根本精神的身体力行,所以“善者无私”;讲苏轼的乐观畅达源于他的“智”,他高于一般词人之处在于能圆通灵活地运用“儒畅达”,因而总能从人生的矛盾和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因而“智者无忧”;讲徐志摩的“诗化人生”源于他的单纯信仰——爱、自由和美,纠正大众文化视域中不良的倾向,让学生看到的是诗人的飘逸的作品,而不是诗人背后的宫闱秘事;讲武侠文化中的“侠义精神”的正义性和时代性,剖析武侠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文学现象,否定简单的“以武犯禁”认知的盲目性。

    而《大学语文》传统单一的文选模式,单局限于杜甫,苏轼和徐志摩的几篇作品和金庸小说的一个节选,而不对作者和武侠文化立足于全景下深层分析讲解,是不能达到上面的人文认知和欣赏水平的。单一文选对人文思想的挖掘和对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相对于专题讲座而言是肤浅和割裂的,材料的局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弊端。《高等语文》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解,鼓舞他们自强不息,最终获得人格升华,把中国历代作家们的“立身成德”、“厚德载物”看作人生最高的目标,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格的完美。一个人只要吸收了这些人文精神,他一定能产生无穷的能量释放于社会,同时文学鉴赏水平也得到质的提高。

    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大学语文教学的旧模式常常孤立地对作品训话、翻译,千篇一律,重复进行,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采取专题讲座教学,对某一内容的文化史、文学史或关于作家的生动故事,这些内容,学生听起来感到新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最能使他们受到良好人文精神的感染,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有关作品的兴趣,能加深对有关作品的理解。同样按过去的传统的教法,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因此只要认真钻研课文,理解了课文中的字、词、句就可以讲课,而专题教学面对的是经典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因此,在给学生上课以前,老师只有尽可能把这个“专题”吃透,才能准确生动形象,才有把握去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因此每讲一个专题,相关的文学史、作家传记、生平逸事、主要作品、前人评论等等都是备课的必读之物。这样,无形中给了教师一种压力,促使教师不得不学习钻研。因为只有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全面把握专题作家和作品,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个专题。《高等语文》每个专题中的拓展性研读材料,如与专题相关的作品以及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摘录,对教师而言,也是其备课,科研的资料的查找方向,真正做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研”。

    另外《高等语文》在选题思路上也大胆新颖,包括《〈易〉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哈姆莱特〉与中国现代翻译》、《通俗文学》等历来“大学语文”未曾收入的内容。这个变化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通俗文学》这个专题,收入了金庸和琼瑶的小说选文,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近年来已作为通俗文学的中坚进入高校被热烈讨论,不少专家学者也对它们有了学术性的论述。《高等语文》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阅读爱好,使学生在导读及扩展阅读资料的指引下,能够逐步由单纯的兴趣进入一种理性的、带有学术性的研读。

    《高等语文》可以说是在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专题编写的指导思想下编写而成的,每个专题都有翔实的背景资料、新颖的文选内容、权威的学术观点来支撑,是大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部不可缺少的宝典。但是一本完善的教材应考虑到教材设计的实现可能及难度,对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等。此书如果能模仿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文化教程100讲系列光盘》②,请编写专题导读部分的专家,权威制作《高等语文》专题导读讲座光盘一套,为学生课下自学及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提供辅助就更完备了。另一方面从事大学语文研究的大多数人认为,大学语文不应承载过多的义务,其内容都应离不开语文二字,《高等语文》中小部分内容,例如《〈九章算术〉与中国古代数学》和《孙子兵法》等篇,离开了文学作品,涉及到数学和军事,偏离了语文的范畴了,值得商榷。另外在25个专题讲座的内容限制下,很多优秀文选篇目不能入选,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温儒敏先生主编《高等语文》一书,虽存在瑕疵,但这本教材所确定的专题讲座教学模式为高校的大学语文改革之路指明了方向。


    注释:

    ①1、《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北京大学褚斌杰);2、《离骚》与“骚”的传统(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3、《易》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清华大学廖名春);4、《论语》、《孟子》与儒学(清华大学张岂之);5、老、庄与道家文化(中山大学孙立);6、《史记》与《汉书》(北京大学于迎春);7、赋与骈文(北京大学费振刚);8、魏晋风度(北京大学钱志熙);9、“李杜”与唐诗(武汉大学尚永亮);10、“豪放”、“婉约”与宋词(武汉大学王兆鹏);11、《九章算术》与中国古代数学(北京师范大学王宁);12、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北京师范大学李道音);13、传
奇、话本、拟话本与古代小说(暨南大学程国斌);14、元杂剧与明清传奇(中山大学欧阳光);15、《孙子兵法》(西北大学陈学凯);16、《红楼梦》(北京大学叶朗);17、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北京大学卢永麟);18、乾嘉学派与“小学”考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19、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北京大学汪春泓);20、鲁迅(北京大学温儒敏);21、新诗(北京大学姜涛);22、中国现代小说(南京大学朱寿桐);23、中国现代散文(苏州大学王尧);24、《哈姆雷特》中译本与中国现代翻译(北京大学张沛);25、通俗文学(北京大学孔庆东)

    ②由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北大一些知名教授录制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内容有关于孔子的思想,四大名著,汉字的形成等内容。

    (责任编辑:刘国炳)

    作者简介:孟怀东(1976-),男,沙洋师范专科学校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415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