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汉语测试

杨诚:试论推行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
【时间:2007/7/18 】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2006-6-6 】 【作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科系 杨诚】 【已经浏览4503 次】

    摘要:推行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有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正确定位,有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当前,要推行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研制大学生汉语水平标准,制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评价大学生汉语水平;必须纳入教学计划,实行严格管理。

    关键词:高等教育;汉语教学;教学改革;水平测试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教育部日前对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做出了一些调整,只发成绩通知而不再颁发合格证书,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否认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多年来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才催生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而大学英语课程的这一规范性要求,必将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从而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反观大学语文教学,正如《光明日报》2004年2月13日刊发的《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一文所指出的那样,在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文系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人认为大学语文是高中三年语文教学的简单重复,戏称其为“高四语文”;在人文课陆续登陆大学课堂之后,不时有媒体发出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的呼吁;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而仅在各高校较为流行的《大学语文》教程就有数百种之多,各自为战似乎让大学语文本身少了些权威感,也让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危机的逼近。正是由于大学语文既没有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又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它在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行过程中,在各类人文课的兴起中,正成为当今大学生心目中最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同样是大学的两门公共基础课程,何以反差如此强烈呢?有没有权威的等级考试,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在大学生、研究生汉语水平每况愈下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要从根本上使大学语文教学得到加强,必须发挥推行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以下简称DHC)这一杠杆的重要作用。

    二、推行DHC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正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语文课程如何定位。当前大学语文不被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它的定位不当,教学目标模糊,呈现日益边缘化的趋向,像是“高四语文”,或者“四不像”。原国家教委高教司1996年为全国通用教材《大学语文》撰写的出版前言指出,大学语文课是“一门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该教材编写说明也称,本书“力求用选材典范性来达到提高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在弘扬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重视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1]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大学语文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延续着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甚至教学方法,偏重于汉语基础知识传授和课文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的分析。要么为了能够在高校课堂争得一席之地,把人文教育作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2],说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3],努力往人文素质教育身上靠,使大学语文丧失了独立存在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而DHC将以考察大学生运用汉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还“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本色。这样,大学语文就可以拨乱反正,准确定位于“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能力的课程”,而非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至于人文精神的教育、文学审美的教育等等,完全应当用别的相应课程来实施,硬要大学语文来承担那是绝对力所不及或者费力不讨好的,因为大学语文不可能有那么多课时。

    2、有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推行DHC必定会促进大学语文的一系列改革。譬如,必须研究和确定大学生汉语水平的基本要求,甚至可以细化到不同学科专业群对大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要求。这样,必然会增强大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效。再者,语言能力是逐步养成的,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是能够在几十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出来的。这样,大学语文就不应当有一成不变的教材,就不应当有受课时所限的课堂教学,就不应当只有老师的讲授。大学语文完全是开放式的课程,可以没有教材,没有课堂,没有课时。但它必须有大纲或者叫导引,明确提出目标和要求,给出阅读的范围和写作的任务;必须有导师,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随时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必须有第二课堂,为学生创造运用汉语的专业情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有利于提高汉语水平的平台。如此一来,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彻底变革。还有,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借鉴我国已经实施了多年的HSK、MHK等汉语水平考试的经验,拟订出更加科学的DHC测试方法,这必将促进大学语文课程考试的改革。总之,DHC会带来大学语文教学全方位的变革,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语文教育质量。在我国率先尝试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语文水平测试的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近十年来的实践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专家委员会委员、考试测量学专家谢小庆教授指出,许多大学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却没有一个对汉语水平进行验收的方式,这可能是普遍汉语水平滑坡的原因之一。[4]

    早在1995年就决定进行大学生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的华中理工大学,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原因也正在于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时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在一次演讲中提及为什么要开考中国语文水平时说,是因为一个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质问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学生,四级英语不过关就拿不到学位证,而汉语水平差却可以拿到学位证。他感觉提得很好,就把这封信拿到校长办公会去讨论,结果校长办公会一致决定考中国语文,每年考一次,如果在校期间考不及格,专科不发毕业证,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发学位证。[5] 像华中理工大学等高校这样,如果全国的高校都对大学生提出汉语水平达标要求,必然会促使我国大学生普遍重视汉语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汉语水平。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采访时就曾指出,如果对汉语能力有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比一般宣传母语重要要切实得多,可以带动全社会重视母语,改变汉语水平下降的趋势。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我们不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但是我们主张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以及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非孤立地通过类似于《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来系统地掌握汉语知识。由于言语作品并非只是汉语言文字符号的简单组合,而是承载了丰富的科技、文化、情感、审美等“意义”要素的精神产品。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自然会受到语言符号体系所包含的种种“意义”要素的影响,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推行DHC,必定要求学生阅读比《大学语文》之类教材所选文章范围广得多的言语作品,甚至更多的专业文章。必定要求学生写作超出一般作文范畴的文章,更注重专业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一般科技文化素质,就是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香港语文教育与研究常委会在《〈提升香港语文水平行动方案〉检讨总结报告》中强调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时指出,良好的语文能力对终身学习,交流知识、意见、价值观、态度和经验,都是不可少的。知识型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年青人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有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从容应付种种挑战[6]。

    三、推行DHC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都曾发生过语文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因忽视语文教育导致学生语文水平急剧下降,危及到了社会进步。后来美国国会通过了《2001年一个不能少法案》,要求州政府和地方学区要在十二年之内,使所属学校的学生百分之百通过阅读和数学的标准,州政府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交实施计划,联邦政府将拨款帮助州政府执行计划[7]。美国通过法律保护和政府行为来支持语文教育改革和达标测试,以期扭转美国青少年阅读和写作能力下降的趋势。我国是否有着类似的语文危机呢?华中理工大学曾在1995年对该校3511名新生进行了一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汉语知识、古代文学知识、阅读与理解和写作,结果总平均分为63.9分,参加测试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平均分居然不到60分[8]。1996年,长沙工业高专的几位老师对包含大专、中专、高中三个层次的5所学校、12个教学班的413名学生进行语文水平调查测试,结果人均成绩为50.11分[9]。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语文教研室对本校6个专业的400多名学生进行了语文水平模拟测试,平均分仅超出及格线6.7分[10]。这些测试调查数据和媒体上不时出现的高学历、高层次人士语文笑话的报道以及专家们“给中文一点空间”之类的呼吁,可以说明我国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容乐观,理应引起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国家教育部发出号令,像重视大学英语课程那样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像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重视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才能做好DHC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才能最终促进我国大学生汉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可喜的是,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要依法加强语言文字评估、测试和推广工作,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我们衷心期待着,教育部除了依法加强现有的HSK、MHK等汉语水平考试工作外,能够尽快启动DHC的研发和推行工作,毕竟每年有一两百万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他们的汉语水平对整个社会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啊。

    2、必须研制大学生汉语水平标准,拟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缺乏比较规范的要求,更没有明确提出大学生汉语水平的标准,以致于各地各高校各自为阵,随心所欲,大学语文教材五花八门,大学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结果是表面上热热闹闹,成效上却羞于启齿。在国外,许多国家为了切实提高语文水平都制订了必要的语文测试标准,如欧洲议会就有一套统一的语文能力等级,欧洲语言测试协会也制订有语文等级标准。我国香港地区的课程发展议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采用了“学习表现等级”来规定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现正拟订一套“基本能力”,清楚阐释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所应达到的语文标准。我国目前在汉语水平测试方面已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分别应用于母语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和母语不限的各阶层社会人士检测汉语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不太适合于检测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因为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既应与其学历水平相适应,又要兼顾不同学科专业(职业)对其汉语水平的不同要求。所以,教育部高教司、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国家语委等机构应当组织研制《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标准》,拟订《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大纲》。教育部高教司还应当提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用以指导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以保障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方面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3、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评价大学生汉语水平。我国HSK的初、中等水平测试主要为客观性考试,试卷题型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高等水平测试增加了主观性考试内容,主观性考试的题型为作文和口试,作文为命题作文,口试为朗读和口头答问。MHK的四个等级都从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等方面通过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其中口头表达采用考评员与考生“一对一”面试方式进行。于2004年开始的ZH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目前没有口试项目,笔试仍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种题型,其中主观性试题为两篇作文。HSK、MHK、ZHC都是属于标准化考试,由于受试题范围和考生考试状态影响,测试成绩与考生实际汉语水平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测试结果具有一定偶然性。DHC应该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比如允许学生参加多次测试,根据几次测试结果计算得出测试成绩。同时,把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成绩也纳入汉语水平评定的范畴,如把学生在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中获奖的情况,把学生毕业论文的等级,甚至把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等都折算成分值,进行学生汉语水平综合评价。这样统筹兼顾,不仅可以更为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和应用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和社会活动,促进普通话在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中的推广,从而产生推行DHC的综合效应。

    4、必须纳入教学计划,实行严格管理。为了确保DHC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必须对DHC实行严格管理,由教育部颁发《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办法》或者其他相关文件,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建立测试题库和组织测试,颁发《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学科专业对学生汉语水平等级的具体要求,规定相应的学分,把学生参加DHC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统一进行管理。在推行的头几年,甚至可以把DHC等级证书与毕业证、学位证挂起钩来,待形成良好的态势后再与之脱钩。高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管理应适应DHC的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譬如,可以不规定这门课程必须讲授,也可以不规定它的课时,学生也不一定非得上这门课程,但是不能没有辅导老师,尤其是那些汉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更应当选配老师进行认真的指导,以所指导的学生汉语水平提升情况来决定老师的教学业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对高校开展DHC的情况和成绩进行检查评估,甚至可以把它作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内容之一,这样才能刺激高校重视此项工作,发挥好高等教育在提升我国汉语水平方面所应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中玉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
    [2]余尚清.人文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154
    [3]朱海平.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1):50
    [4]谢小庆.“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开发中的一些思考[OL].http://www.blcu.edu.cn/kych/bbs/view.asp?id=391,2004-7-2
   [5]杨叔子.高等教育的“重”与“轻”[OL].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21009/200210090017.html, 2005-4-26
    [6]语文教育与研究常务委员会.《提升香港语文水平行动方案》检讨总结报告[OL].
http://cd.emb.gov.hk/scolar/html/finalreport_tw.pdf,2005-5-6
    [7]朱易.“一个也不能少”坐困愁城[OL]. www.tangben.com/Finance/none,2005-5-6
    [8]刘利.当前大学生语文水平浅析[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2):58
    [9]唐雅玲.理工科大学生需要继续学习语文[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3):74
    [10]程红等.“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语文水平通级考试”的构想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907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