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课文赏析

《徐文长传》鉴赏(钱伯城)
【时间:2007/7/18 】 【来源:浙江教育出版社《古文鉴赏大辞典》 】 【作者: 钱伯城】 【已经浏览11208 次】

徐文长是一位奇人,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也可称为一篇奇文。徐文长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又是第一流的画家、书法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里,都有他崇高的地位。但是他一生遭遇波折。他在世时,虽然不算无名之辈,还几乎做出一番事业,但最终如这篇传记所说的,“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他死后,名字便渐渐为人忘了。袁宏道发现了他,为他刊布文集,并为之立传,使这位尘霾无闻的人物终于大显于世,进而扬名后代。一篇简短的传记,竟能重振一个被世遗忘的人物的声名,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所以说,《徐文长传》称得上是奇文。
   
这篇文章写得好,首先因为袁宏道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在传主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感情。袁宏道可称徐文长的真正知己。读者可以看到,传文一开头,就写出袁宏道与陶望龄阅读徐文长诗集《阙编》的惊喜欢跃情状:两人跳起来,灯影下一面读,一面叫,将已睡的僮仆都惊醒,恨与徐文长相识之晚。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钦佩之情,不能不叫人与作者同样受到感染。
   
从表面上看,袁宏道在这篇传中突出写了徐文长的奇,其人奇,其事奇,他在传末总括一句说:“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传中用“奇”字的地方,达八九处之多:“奇其才”,“益奇之”,“好奇计”,“诗文益奇”,“病奇于人,人奇于诗”,“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徐文长不平凡,他的一生也不平凡;突出写他的奇,自然是抓住了这个人的性格与行事的特征。但是,袁宏道写这篇传的主旨还不在于此。这篇传的主旨,应该是传中所写的徐文长“雅不与时调合”这六个字。科举的不利,使徐文长成为一个失意的人,愤世嫉俗的人。他“屡试屡蹶”,终生只是一个秀才,“不得志于有司”,当然无法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因此《徐文长传》主要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封建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描写他的狂放与悲愤,以及他不惜以生命与世俗相抗衡的悲剧命运。这才是《徐文长传》的主旨。

我们看传中徐文长的傲气,他进见“督数边兵,威震东南”的胡宗宪,将官们匍伏跪语,不敢举头,而他以部下的一个秀才却侃侃而谈。写徐文长的悲愤,“自负才略”,“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等等。这些显然就不是只写徐文长的奇人奇事,而是慨叹于当时许许多多失意者的共同遭际了。“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这才是袁宏道为徐文长作传的真实感情流露。因此传文末尾最后的两句话,虽然写的是“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似乎仍是突出一个“奇”字,但是结语却是一个叹词:“悲夫!”为什么用此二字作结,读者自然可以体会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附:自由本色的歌者——袁宏道和《徐文长传》

绍兴E网论坛


徐渭在世时,才华横溢,诗书画文曲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前少古人后无来者。但他同时怀才不遇、生活坎坷、遭际艰难,曾八次参加科举而无一次及弟,除了在胡宗宪幕上的八年,其余时间都以布衣流连于“十字街头”,晚年生活更多放荡不羁、清高傲岸、特立独行,忧愤积于心,癫狂到用斧锥自残。其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亦埋没于乡野之间,“名不出于越”。

徐渭死后五六年,袁宏道于陶望龄府上读到“恶楮毛书,烟煤败墨”的徐谓诗集《阙编》,“读未数首,不觉惊跃”,与陶望龄一起于“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由此,徐渭在明末文坛声名大起,“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后袁宏道作《徐文长传》以记其人其事,此传也成为完整记录徐渭生平的第一个传记。

袁宏道是明末“公安派”的领袖人物,在文学上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主张为文须“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袁宏道本人在散文创作上极有成就,他的诗文亲切自然,清新活泼,常于写景叙事中流露人生感受。其小品文尤其加致,为晚明一大家。

这一篇《徐文长传》鲜明地体现了袁宏道的艺术特色与创作追求,显现出一种“文中有我”的特点,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感情。

文章选取了传主一生中的几个典型事例,以“奇”字立意,比较完整地构勒出传主不平凡的一生。文章悬念起笔,未见人而先把一个人的骨格立起:“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以徐渭在胡梅林幕上的经历写出徐渭横溢之才华及狂放傲崖之人格,又以“健儿”及“沙门”二事极言胡公对徐渭之信任。这是人奇!

文章叙述徐渭的艺术特色,从徐渭的生活背景入手,紧紧把握住徐渭心中的不平之气,极言其本色当行、自由狂放的心灵抒发,“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这种风格正是徐渭身后数年袁宏道及其公安派文人的追求目标,呈现出与当时文人绝然不同的的风格,真正做到了“从自己胸臆流出”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袁宏道对徐渭的极力推崇,其实是在宣扬自己的文学主张,为自己的文学主张树立一个出色的范本,徐渭之声名鹊起,是公安派文学主张的张扬过程。

正是在文学追求上的共鸣,使袁宏道有可能更直接地把握徐渭的文学风格,理解徐渭的艺术追求,让徐渭在世人的漠然中峭然独立。“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身处前后七子复古文学潮流中的袁宏道必然对徐渭的不幸感同身受。这种感受使袁氏对徐渭评价几成定论,“摹其品,衡其诗,俱千秋定案”。(明·陆云龙《翠娱阁袁宏道文选》)

《徐文长传》文笔疏荡写意、形神兼备,读来又骨意森然、铿锵有力。这种骨力是徐渭人格力量的外化,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内外交融的艺术魅力。正如清代林云铭所评价“悲壮淋漓,文如其人,且令天下后世负才不遇者读之,一齐下泪”。

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体现了公安派文人在文学上的个性追求,袁氏与徐渭心灵上的共鸣使文章渗透了作者深切的个人体念,情感丰富、笔意深重。其实,袁宏道与徐渭一样,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自由本色的歌者,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为文写作的榜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2332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