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培训

何二元:珠海培训讲课(三)
【时间:2016/11/1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4021 次】

    老师当然还是要讲课的,尤其是领导来听课,教育部来评估,他们还是想看“星跳跃”的。假如这个时候我搞语文训练,先让学生看10分钟书,再让学生写20分钟文字,我在中间巡视指导,那么听课的人还听什么?所以讲课也是老师的基本功,不过我认为这是排在第三位的功夫。比如大学语文如何确保人文性,第一位的当然是教材,应该是“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人文,编教材的人一定要把好人文关,选择课文的时候,一定要选人文性强的课文,千万不要把不人文的,甚至反人文的文章选进来。徐中玉先生说,我的教材坚决不选周作人的文章,这当然就是一种人文性原则,不过是主流社会的人文性,也就是“文明以止,人文也”。主流社会的人文性讲的是一个“止”字,就是文明人要懂得有所止,《礼记·大学》说“止于至善”,也可以说是止于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确保社会秩序与和谐。徐中玉教材是高教司组编教材,采用主流社会的人文标准是恰当的。但是人文性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研究起来大有讲究,比如周作人的文章不收,那么张爱玲的文章能不能收?还有人说徐中玉教材中的《菉竹山房》也不够人文,对于受损害的弱者采取的不是同情态度,而是互窥阴私。这些问题都可以研究,但应该是编教材人的先期研究,大学语文教师课这么多,这么重,没有功夫来研究。教师能做的是什么呢?教师可以要求所使用的教材,既然是文以载道,那么就是“文已载道”,文已经载了道,那么文就是道,我好好讲课文就可以了。假如课文的“道”不明显,非连篇累牍的分析便不足以呈现“道”,甚至需要老师自寻材料,文外论道,方能够体现课文的人文性,那只能说是课文没有选好,一种教材中这样的课文多了,就说明不能适用,应该换掉。所以我认为老师的备课讲课很简单,就是把课文备好讲好。我的教材第一篇是《论语》的“侍坐章”,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也讲到过这一段,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讲的(播放视频)。

    有一次有四个学生陪孔子坐着,这四个学生是谁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我们前面讲过比孔子小九岁他坐在最前面,曾皙这个人呢,名字叫曾点,他的名字叫点,一点两点的点,他比孔子大概小二十多岁,二十多少不准确不清楚,他坐第二。冉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坐第三。公西华这个人他的名字叫赤,他最小,他比孔子小四十二岁,他坐在最后边。大家五个人坐着,坐着孔子就开始课堂讨论了,孔子先说了,他说大家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觉得很紧张,我们今天随便聊聊,先造一个气氛,你们这些学生呢平时都爱发牢骚,老是说啊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了解我啊,那我今天问一个问题,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了,准备让你们出来工作,你们都打算干点什么啊?(“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而对曰,子路坐的最近啊唰地一下站起来就说话了,也不思考,子路说一个有一千乘战车的国家,首先给自己定一个调子,什么叫一千乘战车的国家呢?就是当时的制度是每一军一千辆战车,因为春秋时候打仗他是战车和战车打,没有步兵没有骑兵,那么一千辆车子就构成一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那么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就是一个小国,子路说一千辆战车的国家,涉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的里面,外面有战争国内有饥荒,派我仲由去,我去治理它,我会怎么样呢?三年之后我就让它变面貌,我保证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勇敢,懂道理,(“可使有勇且之方也”),夫子哂之。孔子就笑了,“哂”这个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微笑,一种是讥笑,那么孔子在这里是微笑呢?还是讥笑呢?这个事情后来曾点问过孔子,就是讨论以后曾点问孔子说,先生觉得他们说的怎么样啊?孔子说:个人说个人的志向嘛。曾点说:先生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以礼嘛,以礼治国,礼讲究谦让嘛,你看这个仲由一点都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那么夫子哂之的这个“哂”,我理解应该是带有讥讽意味的微笑,笑笑。

  没有评论,然后就问冉有:求,你怎么样?冉有就谦虚一些了,说:我呢,给我一个纵横五六十里或者六七十里吧这么一个地方,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我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如其礼乐那就要等君子来了。就是我只能保证这个小地方三年以后解决温饱问题,精神文明的建设另请高明。孔子说:好,赤,你怎么样?公西华了。赤说得更谦虚了,说:我都不敢说我能干什么,我只能说我想学什么,我想学什么呢?就是有祭祀的时候或者有会盟的时候我带着礼帽穿着礼服去做一个司仪。孔子也没有评论,然后就叫曾皙了:点,你怎么样?曾皙在干什么呢?曾皙在鼓瑟,鼓瑟,就是弹奏这个瑟,从这个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上课的时候是有伴奏的,弄点音乐,他的学生经常给他伴奏,子路也伴奏过,但是我们知道子路性格像李逵的,李逵去鼓瑟我们可以想像出那个音乐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孔子有一天说:哎呀,仲由啊,你这个瑟就不要在我门口鼓了吧。这个曾皙估计是比较好的,正在鼓瑟,鼓瑟鼓到一个乐曲正接近尾声,叫做鼓瑟希,铿尔,咚,一声停下来,然后舍瑟而作,就把瑟放下来,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我的想法恐怕和同学们都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嘛,各言其志,尽管说,孔子课堂上蛮民主的。曾皙说我最向往的就是暮春三月,换上了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年轻人七八个小孩子出去野游郊游踏青,在沂河里面洗洗澡,在祭坛上面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去——艺术家!孔子怎么说呢?孔子喟然叹曰,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你说的好,我的想法和你一样,我也向往那样的生活,我和你一起去吧。

  那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有点奇怪了,是不是啊?因为我们前面讲过孔子是主张读书做官的,在孔子那里他教学生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做官,学生到他这儿来上学的目的也是毕业以后去做官,那么孔子应该肯定读书做官啊。这四个学生发表他们毕业以后想做的这个理想,子路想做的官是最大的,夫子哂之,笑他,这个曾皙或者说曾点是不想做官的只想去旅游,孔子说吾与点也。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文章呢?也就是说孔子教学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下一集我们来回答。

    易中天是很会讲课的,他的讲课艺术甚至被一些领导视为典范,说大学语文课应该像百家讲坛那样,或者说应该请易中天、于丹来上大学语文课。但是我们知道百家讲坛是没有互动环节的,节目负责人曾提出要增加听众互动,易中天一口回绝说:“那还不乱套呀!”他很清楚,这只是一档大众文化娱乐节目,不是母语高等教育。但是即使这样,上面的易中天讲《论语》“侍坐章”还是能给我们启发:这篇讲稿平平常常,轻轻松松,没有很多的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挖掘之类的过渡阐释,假如我们大学语文教师的教案也这样,讲课也这样,不是太轻松愉快了吗?而且还能被领导视为典范,何乐而不为呢?(尽管这是连续讲演,之前和之后可能会讲到这些事情,但仅就这一个段落而言,专家领导听了会说不好吗?这证明我们的课也尽可以这样简单的来讲)我觉得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语文老师自己把讲课搞复杂了,非要把语文课上升到文学课、文学理论课、美学课,甚至政治课。《论语》“侍坐章”是中学语文、大学语文都有的一篇课文,我见到的多种教案,有的讲孔子的人生理想,有的讲孔子的教学思想,有的讲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还有的大讲儒家与道家的异同,总之都不是语文训练。有人认为不讲这些内容讲什么,难道还有抽象的“语文”课吗?我也曾努力探讨这个问题,结果发现语文的领域真是非常宽广,仅这一课我就尝试了多种方法(当然没有必要一次课用这么多方法,我是在几个学期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试用了这些不同方法),下面略作介绍。

    教学设计一,语录体和课堂笔记

    我编教材时就有这个设想,课文导读说:

    我们且把它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来读。所谓语录体,最早的意思是圣人的名言警句,其后经过中国书院制度的发展,教师讲课的提纲曰“讲义”,学生记录整理教师的讲课要点皆可曰“语录”,这就与我们很亲近了。回想同学们也做了十几年课堂笔记,为什么没有如孔门弟子那样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呢?我们的老师达不到夫子这样的高度这是固然,然而同学们的课堂记录方法是否也存在问题呢?我们的课堂笔记往往只是照搬了老师的“讲义”,只是一个抽象的提纲,至于老师课堂上即兴发挥的奇思妙想,只言片语的精彩“语录”,都被我们当做无用的东西忽略了。更加等而下之的做法,是记录的重点全在与考试是否有关,是否是“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笔记再记上十年,也不会有半点值得保存的价值。现在我们能否学一学孔门弟子,把课堂笔记当做一种“语录体”著作来记录?那些条条杠杠的东西,书上都有,就不必记了,要记录的是老师讲课时那种个性化的语录,师生互动时精彩的对话,乃至于说话时的氛围,例如“铿尔,舍瑟而作”,表情,例如“夫子莞尔”、“夫子哂之”,这样的精彩一刻,想来一堂课中总有三条五条吧,这就是一篇很好的作业。一学期十几次课之后,整理起来,恐怕就更加可观。再假如有组织的能力,把全班同学的笔记汇集起来,说不定就产生一部《论语》那样的《大语》著作呢!同学们不妨就从第一课开始,尝试着做做看。

    这个作业安排在第一次上课(始业课)非常恰当,它不是一次性的小作业,而是要求用全学期来完成的一个大作业,甚至还可以把这样的课堂笔记方法扩大到同学们的专业课去,这就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领域。学期结束,课代表整理全班同学的课堂笔记,有一个班用了“师曰”——

    师曰:“信息时代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检索信息的能力”。
    师曰:“我们要学习活在现代汉语里的古代汉语”。
    师曰:大学生说话写文章要多用学过的典故和资料,要让人见出你是读过书的,是有学问的。某生考试作文反驳说,说话作文不能卖弄。师叱之曰“胡说”。然亦不扣分,因为他说语文是一门形式学科,不能单以内容扣分。

还有一个班发明了“二元曰”——

    二元曰:语文是一门形式训练课,它没有自己的内容,它以其他所有学科的内容为内容,凭借这些内容进行"听说读写" 的训练。
    二元曰:大学语文有比中学语文更高的“听说读写”标准。
    二元曰:课堂上讲的是你们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
    二元曰:专业要与语文相结合。
    同学甲:《论语》中有人在弹琴,孔子莞尔一笑,说杀鸡焉用牛刀,后来为什么还不承认错误?二元曰,孔子承认只是开开玩笑。同学甲说,那还是不直接承认。二元曰:孔子这样说就很好了,不要得理不让人。
    同学丙:周作人与鲁迅文风不一样,前者淡泊,后者一针见血,您是倾向于那种文风?二元曰:我欣赏鲁迅,我学的就是鲁迅和毛泽东的文风,当然文学上应该是百花齐放。
    同学丁:李敖清华讲演,一同学让他在众人面前致歉北大,我们应该“尊师”,可以下课后单独找老师指出老师的错误,对此老师您怎么看?二元曰:清华学生的提问很有水平,有挑战性才好,老师是不会计较的,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教学设计二,网络聊天

    假如孔子时代有远程教育,那么这个“侍坐章”还非常像是一场网络聊天。

    很多家长老师都反对学生网络聊天,我却认为网络聊天有极大的意义,一百多年来几代语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统一,怎么说就怎么写,在纸媒的时代只能是美好的幻想,只有到了网络时代才开始变成现实,真正美好的现代汉语也许将由此产生。关键是语文教育家要参与其中,加以引导。我第一次课都会建立一个教学QQ群,与同学们一起聊天,并加以引导。比如要求同学们不能无聊才聊天,而应该和“侍坐章”那样,要有积极的话题,同时在字词上加以规范,比如说完一句话要加句号或其他表示句子的符号(其实我在教师群中聊天句末也常疏漏句号的,但是我和学生聊天,就非常注意这些细节)。我还经常把头天聊天的记录复制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分析。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同学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聊天习惯。

    教学设计三,图文作业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意思是人们只读图画,不读文字了,这个说法未免过于悲观,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今天已来到一个“图文时代”。中国古代就有图文并重的传统,易学有河图洛书,《诗经》有名物图说,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各门学科莫不如此,所以古人称拥有图书资料丰富为“左图右史”。只是古人制图的技术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否则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将不知丰富多少倍。所以我们不应做“九斤老太”,事事看不惯,而应该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图文关系。

    有一学期我给视传专业的同学上课,他们是会画画的,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一专业特点,带领他们“读图”。比如有一幅明代画家画的“四子侍坐”(《圣迹图》之一),画的孔子和弟子都坐在椅子上,而孔子时代是没有椅子的(当时在齐国刚开始出现“马扎”),孔子和弟子也有一种敬而远之的距离,不符合“侍坐”的关系。还有曾皙的“舍瑟而作”画成站起来,其实“作”应该是长跪。还收集到一些现代人画的同题材作品,也都存在对原作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就这样进行分析,看似离开了语文学习,其实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比抽象地讲课文情景和字词效果要好得多。然后又布置作业,要同学们都画一幅“侍坐章”的图画,有些同学的图画反映出对课文内容还是不够理解,而有些同学则把“侍坐章”的内容表现得非常准确。(PPT展示这些作业)

    对于艺术专业的同学,多做这样的作业,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图文关系,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专业学习中去。

    教学设计四:姓名字号

    古人不但有姓名,还有字号。姓是祖先给的,承载着祖先的荣耀;名是父母起的,蕴含着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和祝福。成年后,还要由自己或长辈起字,字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字可以揭示名的优美涵义,如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白居易字乐天。此外古人还有号,号是在姓名之外别起一名,又叫“别号”,往往和自己的人生际遇有关,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我曾尝试根据这些知识设计“侍坐章”一课的别样教学。

    在“侍坐章”中,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路”与“由”,“有”与“求”,都有一些若隐若现的联系。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赤”是颜色,“华”是光彩,这个关系很明显。至于“子”是古人多加于名字中的美意。曾皙姓曾名点字皙,他的名字有点特别,“点”据说是他脸上带有胎记,古人起名往往取即目所见,“点”虽真实,却不美,需要用字矫正一下,那么“皙”是白皙,可以视为一种精神整容。

    古人的字最主要的作用是代替名,因为名是父母起的,别人不能乱叫,所以起一字代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称的都是这四个人的字,因为《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录整理的,学友之间要称字。只有父母和长辈可以直呼其名,“侍坐章”中孔子称呼四个弟子都直呼其名,反映的是师道尊严。

    我根据这些意思设计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以“我的姓、名、字、号”为题写一篇自我介绍的作文。我告诉他们,今人只有姓名没有字号,其实又不然,我们的网名Q名就可以视为字号,而且都是自己起的,非常符合字号的本义。但是同学们往往不注意字和名的关系,所以通过这个作业让大家分析一下,如果起得好,好在哪里,如果起得不好,如何重起一个。字数较多的网名Q名,也不妨视为号,起得好的号可以叫雅号,起得不好的就是绰号诨号,比如“我是流氓我怕谁”,那么就趁这次作业改一改。这样的作业,就不仅是写作练习,还能指导学生的语言生活。下面是同学的一篇作文。

我的姓名字号

    我是英语四班的徐熹韵,字含笑,号雪雁,来自金华武义萤石之乡。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的父母总会怀着满腔热情,给怀里的子女取一个有寓意、美意的名字,希望她幸福健康的成长。我的名字是熹韵,寓意是一个承载韵味、充满热情、灿烂光彩的早晨。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而熹韵音译“喜运”,父母希望我一生幸福平安,有好运相随。熹是形声字,从火从喜,本义是烤炙。在许多书中都有记载,如《玉篇》:熹,热也,炽也。这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字。
   
此外,熹还有另一个寓意,指光明的意思,给人以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意思。杨万里有诗曰:“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父母希望我的未来精彩纷呈,生机勃勃。词语熹微就是灿烂的光彩的意思。我名字另一字是“韵”,它是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的意思,一种意识的美,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对于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我很喜欢,我觉得这个名字很有特点,熹字使用的频率不高,减少了与他人重名的概率,而韵字又犹有风味,给人以意境美。熹韵放在一起,不仅通顺,而且有快感。
    我很喜欢我的名字,感谢父母能够在众多字中,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寻觅到熹韵这两个字,并以此称呼我。
   
我字含笑,是面露微笑的意思。其实它是我家里的小名,家里人都以此称呼我。我爸妈希望我能够没有烦恼,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生活一辈子。每次听到别人叫我的小名,我都会感觉很高兴,而他们也会因此感动高兴,一种幸福感会贯穿全身,分享快乐。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永含微笑,笑面困难,笑对人生。
    雪雁是我的号,也是我以前QQ的昵称,它的来源也与我的出生有关,据我妈妈说,我出生于冬日,在我坠地时雪地里有一只雁子,妈妈曾想以雪雁作为我的小名。而现在我又把它拿来当成我的号,以记念我自己的出生,感谢母亲怀胎十月把我带到纷繁精彩的世界。

    除了上面这些语文教学设计外,其实这一课可做的语文训练还很多,比如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子曰诗云”,我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多用这样的引用修辞格(“侍坐章”还有《论语》拓展阅读内容,都是便于学生作文引用的格言),我经常对同学们说:大学生说话作文要让人看出你是读过书的,尤其是读过《论语》《诗经》这样的经典著作的。大家只要把大学语文真正当成语文课来教,教学设计的方案还可以有很多。

    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样强调语文训练的教学方法,好是好,但是很辛苦,我经常说,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辛苦的,尤其是目前多数学校都是大班化教学,这是不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规律的。1904年“癸卯学制”,就规定国文教学班级不能超过40人,后来民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年鉴,提倡公共课要多开跨专业跨系的大课,但是特别加注说“国文课不能超过40人”。叶圣陶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受人排挤,让他教三个班的大一国文课,他非常生气,这三个班的学生一共是多少人呢?是80人。1948年徐中玉先生写过一篇谈大一国文的文章,提出大一国文班级不能超过25人,一个老师可教三个班级,假如超过25人,比如30人,那么老师所教的班级就应减少为两班。这是符合当今世界通行的小班化教学规律的。大学语文是语文课,要多做听说读写的训练,要带学生下水学游泳,而不是老师自己表演“星跳跃”,那么就绝对应该控制班级人数,这个问题等我写大学语文课程论的时候,还要好好谈一谈。现在的问题是存在一个怪圈:学校规定上大课,我就只能表演“星跳跃”,我越是表演“星跳跃”,学校领导就越是感觉这样的班级规模没有问题,甚至再大一点都可以。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呢?我想只能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师先退让一步,把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先搞起来,或者先在一个实验班中搞起来,领导看到了这样教学的成果,看到老师们这样教学的辛苦,也许就会考虑应该采用适当的班级规模。这先退一步的过程,可能要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老师一定是特别辛苦的,但是没有别的办法,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的代价。(全文完)

何二元珠海培训讲课(一)      何二元珠海培训讲课(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40116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