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闫石:母语危机下大学语文的出路
【时间:2012/1/10 】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08年第12期 】 【作者: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 闫石】 【已经浏览3081 次】

    摘要:大学语文处于困境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上都存在许多误区。必须重新确定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深度精选、精编高质量教材。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母语;大学语文;教材;教学

    语文的重要与现实对语文的忽视是一种矛盾,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较之于阳春白雪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语境不同,语文教育更应该立足于养成基础的汉语素养,这也就决定了语文教育应该是普及化与大众化的。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不写小说,但不能丧失对文字的应用能力、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如何走出尴尬?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似乎还没有人说得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任何高校课程改革的规划中,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普及都应该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在这一点上,很多高校距离目标很远。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对大学语文的看法,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1.重新确立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捍卫母语的尊严而奋斗

    乔姆斯基从语言心理学上把人的语言活动分为两种:语言使用和语言能力。母语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基本的语言能力,如果失去或者不具备这个能力,就不可能学习其他语言。学好母语才能为其他语言的学习打好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很多人也意识到必须保存自身的本土文化、发扬自己的传统。由于种种原因,整个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是母语望尘莫及的,但母语危机带来的显性、隐性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学生学英语的同时,并没有汉语的认知能力,基本的字词句的表达能力很差,甚至于他们连写请假条、便条之类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最简单的语言活动都不会,或出现错别字、病句等等。特别是现在出现的新的媒介形式:键盘、手机等,对我们汉语的美的形态也是一个考验。所以说,母语危机是目前汉语面临的重要问题、重要课题。实际上,整个亚洲很多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日本、韩国都在逐渐感受到,随着英语的泛滥,自己母语的阵地在不断缩小。去年韩国教育人士曾经这样呼吁:不要像中国一样,重视英语超过了重视自己的母语。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学者则强调,在键盘写作时代,日语变成了英语的附属性语言。事实上,汉语也是如此,中文作为英语的附属性语言也是很早就存在,要用键盘写作,要先接触英文字母,然后才能把中文输入电脑。这是整体性现象。这并不意味着与英语教育对立、矛盾。二者有关系。一方面是英语,我们要现代化、要走向国际;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文化,要学习、坚持、坚守汉语审美的这个领域。

    大学语文课程承担了继承母语教育、汉语写作、汉语审美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母语建设大业。母语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学科性的、专业性的,也包括日常的能力。但它有一个核心:一种语言的美和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母语的魅力不是全部由这个语言形式来呈现。具体到大学语文,其所选的篇章,往往是母语的写作、使用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包括审美的、思想的、能力的,它是一个代表载体,是母语的魅力的集中体现。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语文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母语教育,也不能说母语只能通过大学语文来进行,但大学语文应该是汉语学习的典型,是审美学习、人文素质、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基础。

    2.深度精选、精编高质量教材,提供优良的母语教学范式

    在1990年以后,全国出现了编写和出版大学语文教材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的大学语文教材已有几十种之多,打破了教材编写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状况,形成了多元互补、相互竞争的局面,给各类高校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材提供了可能。但这其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粗制滥造、照抄他人框架、改头换面下就大模大样用来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等等。

    高校教材不能定于一尊,这是必然之理,教材应郑重编写、各具特色、不断提高质量,这才是教材建设的正途。近几年,高校教材的开发、研制与编写已初步取得成效,各有千秋。多种市场上较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从选材的经典、范围的函盖、审美的意义以及能力的提升上都做足了功夫。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动荡,人心浮躁、商业炒作、价值缺失、意义消解,人们对于阅读越来越市场化、消费化、快餐化、零散化。青少年更多地喜爱动漫卡通、网络文字、短信段子、青春写作、流行影视,铺天盖地的是戏说类、励志类、职业培训类读物,而对于经典却敬畏有余、热情不足。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群都有阅读的渴求,都有提升心灵、寻求人生真谛的渴望。我们既要正视阅读大众化的走势、母语缺失的现象,又要通过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有利的引导,因此在选材上要精心准备,既重视时代的需求,又要善于引导。笔者认为比较有特色、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新出的由夏中义主编的《大学新语文》,摆脱了文学史的线索,也没有按体裁分类。全书绝少与中学教材重复的篇目。通过一组组美文,和学生讨论人生价值方面的基本问题,而不是给学生一个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其中十几个主题,都涉及大精神文化的层面,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建立都有有益的指导。

    王步高、丁帆主编的系列教材将“大学语文”作为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注重其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在编选结构上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真正达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全国”的目标。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由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采用配套拓展阅读的形式,一本基础教材另配有四集拓展阅读资料,旨在帮助修课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改善其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表达、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尤其重视“美文”教育,既有精篇精读,又有延伸欣赏,充分体现了发挥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筑健康心灵世界、深化意义探究、传承民族精神的特点。

    3.深化改革,教法灵活,教学手段新颖多样

    “大学语文重在“文”而不是“语”,也就是要强调审美性和人文性,弱化工具性”。大学语文不应在字、词、句和语法等的分析上面浪费太多时间,而应将大学语文作为阅读与文化的载体,重在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感受到人格的熏陶、情感的熏陶,并通过对文章多角度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评判、鉴别的能力,培养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其教法的不同。中学是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升学的压力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发挥,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与广度。而大学语文不能简单理解为一门学科,它覆盖了所有学科并将人文精神渗透其中,它在注重工具性、知识性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灵活、新颖,这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将选读作品与学生需求契合,充实内容,灵活授课,考虑经典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由于课时较短,一套教材不可能在规定时间里全部涉及到,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作品时应充分注意到古今搭配、体裁搭配、内容搭配、读写搭配等。

    关于古今搭配、内容搭配。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古典文学已经具有了不尽同于古代的现代意义。”应该将中华民族之精髓——诸如人文关怀、重生爱民、平等博爱、行健不息、积极进取、忧国爱民等优秀品质,通过篇篇作品传递给学生。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吾民族所承受之文化,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虽有贤者,势不能不以文学创作为旨归。”中国诗文文学,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历代士大夫的吟咏中历史地承担了文化精神重要的使命,传递出生生不息的民族气息,激励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子,成为他们的人生航标与精神支柱。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此为讲授重心,选择几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瑰宝,一方面融入现实因素,选择能更多地体现近现代中国文化批判传统,吸收西学的探索精神的,特别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意识的作品,可以为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成才观、人生观等的形成提供典范。当代文化既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承载了当代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同时又配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范式,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选择恰当的当代文学作品也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效
果的实施。

    关于体裁搭配、读写搭配。所选作品,体裁多样,各有千秋。文学体裁是大家喜闻乐见也易于模仿的,可以作为重点介绍,古典的作品可以多吟诵多体味,尤其是散文与诗歌,可谓是篇篇美文、字字珠玑。现当代文中也多有佳作,而且与现实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较为契合,不妨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拓展,从一位作者介绍到一个时代,从一篇作品介绍到一种文风。当然这需要教师深厚的功底、及时的钻研与巧妙的引导。对于不同阅读需求,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并触发其写作欲望。比如诗歌的讲授,诗歌是最能快捷触动人性隐秘情感的体裁之一,诗歌精神作为人文精神最重要和最高贵的部分,它是一切优秀品格和美好精神的升华和闪耀。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抒情诗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古代,有诗经、汉乐府的古朴纯真、陶渊明及魏晋时期的绚丽玄妙、唐诗的瑰丽豪迈、宋诗的雅致明理、元曲的质朴酣畅。现代,经历了科学与文明思想的熏陶,由五四的新诗体初始,在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诗歌形式层出不穷,诸如象征派、现代派、朦胧派、后现实主义等等,在教学中,立足于诗歌的阅读、欣赏与写作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审美思维,并用个体写作的体验过程来提高表达能力。

    其次,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带入情境之中,建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图文并茂,通过教师的情感引导,可以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目前有不少高校开通了语文网络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利用网络的平台来构建充实繁荣的学习系统。并结合课文实际,选择一些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发言、讨论、甚至争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大胆创新。

    譬如,南开大学的大学语文教学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列。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遵循周志强讲的“全、经典、集中”外,南开大学配备了最整齐的师资:2位博士后,7名博士。除一位管理人员外,都是副教授、教授,博导、硕导。学科背景涉及文学理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历史学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南开大学建设了大学语文网络论坛,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阵地。依托这些技术,他们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资源开发的体系,开设了4个大学语文教学网站,一个是面向全国的门户网站——大学语文在线;与高教社合建的服务网站,购书、提供资源等;4a教学平台,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讨论、自学;大学语文BBS,等等。互动的方式有助于激起学习的激情,这恰恰是大学语文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陈立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101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