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首 页
政策文件
全国学会
各地大语
大语研究所
大语研究
大语教材
大语专著
大语教学
大语教师
站长教材
二元教学
站长文存
大语写作
高职语文
大一国文
大语论坛
大语百科
汉字文化
中教书城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大学语文|
应用写作|
传统文化|
人文素质|
教育心理|
人文美育|
就业创业|
马哲思政|
安全体育|
公 务 员|
极简通识|
经 济 类|
其 他 类|
教学资源|
专题十六|
本站推荐|
本站消息|
媒体报道|
教育新闻|
高教研究|
教育研究|
语文研究|
以文会友|
学生征文|
读书推荐|
文章选登|
信息时代|
人文通识|
文艺理论|
翻译文学|
第五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在浙江科技学院举行
两会提案:全国政协委员王灿龙:重视大学语文要从制度建设开始
教育部发文:支持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
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综合报道
悼念杨叔子先生
教育部关于大学语文提案的答复函
第四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综述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
大学语文专著一览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胜利召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大语论坛
大语调查
大语危机
人大事件
选修必修
观点碰撞
大家谈
学生反馈
CCTV中国语文观察——汉语的尊严和方向
【时间:2015/12/28 】 【来源: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7日 】 【作者: 黄蔚等】 【已经浏览4896 次】
http://idm.cctv.com/culture/special/C12789/03/index.shtml
温馨提示:央视服务器打开较慢,请耐心等待
·
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
(中国教育报 黄蔚)
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而大学语文却正面临边缘化的倾向……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文化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言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要不要把这样的敏锐意识传达给我们的大学生? 要不要把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大学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 这些都是中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深层次问题,也应该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大学语文,究竟该何去何从?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入学生源的语文素质令老师们十分担忧。“我曾经要求学生写一篇千字文章,不得出现错别字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结果,95%的学生做不到。”一位老师这样告诉记者。“有的学生连假条都写不明白” 。 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
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 尴尬的大学语文
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面临着尴尬的境地。高校教学体制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更让一些优秀教师纷纷远离大学语文的讲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品鉴水平却不容乐观。
·
反思:大学语文课可有可无?
大学语文真的可有可无吗?从当今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品鉴水平来看,并不乐观。“抗非勇士”钟南山曾语重心长地提醒:语文是学习一切的根本。 大学语文应该如何走出当前的尴尬处境?这方面的共识是———在任何高校课程改革中,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普及应该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
大学语文不能取消
目前大学教育过于功利,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但在普遍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大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像英语那样需要考四六级,随便应付就成了”、“反正用人单位也不会考察大学语文成绩”……很自然,语文就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语文考验的是一个人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难以像英语、化学等课程那样,见效很快。
·
大学硬开语文课难收实效
叶边鱼先生认为语文被“轻视”,笔者不敢苟同。众所周知,大学生四年内要写数十篇论文、总结、申请和一些报告,这些都脱离不了坚实的语文功底,谁敢去“轻视”语文,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关键是,大学并没有义务像小学、中学那样,重新教育每一个学生如何“妙手著文章”。如果个人觉得文章写不好,完全可以通过选修继续深造,大学语文教育没有必要“一刀切”。
·
大学语文”与“大学人文”:《大学人文读本》访谈
目前还没有一种课本能从“精神成人”的高度来满足大学生对普世价值通识的人文渴求。一个大学生从18岁跻身高等学府,到22岁本科毕业,本是其生命史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他有权要求大学设置有关“精神营养”的教程,而现在的大学更像是“职业培训所”,家长们关心的也只是孩子身体的发育,其精神上的发育却往往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大学人文读本》就是要给我们的孩子们提供精神上的养料。
·
温儒敏 :“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回想老北大,老清华,像闻一多、朱自清等很多名家,都教过“大一国文”。那时越是低年级的基础课越受重视,一般都是由资深教授来教。现在这样讲求功利的风气,什么都要量化,要求教授来教“大学语文”的确也是困难了,甚至连普通教师也不一定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这是影响“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
语文教育应注重心灵“浸润”
语文课不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把语文能力和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要注重对学生心灵的“浸润”。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素养和眼界,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体验情感。
本栏热点>>
本站资源:大学语文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大学语文改革教学的调查报告(易敏)
本站资源:大学语文要不要开?是否应该必修?
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尴尬的大学语文(邢宇皓等)
王步高等: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
本站资源:大学语文大家谈
黄蔚:不受重视面临边缘化 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
CCTV中国语文观察——汉语的尊严和方向
本站资源:大学语文的紧急状态——尴尬与边缘化
潘懋元:“中国语文”课应当是大学的必修基础课
邢宇皓:大学语文遭遇尴尬
教育部称大学开设语文课并非强制要求
北京工商大:中文教研室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论证报告
骨鲠在喉
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42677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