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钱虹:“大学语文”由谁来上?
【时间:2011/10/1 】 【来源:文汇报 2010.4.26 】 【作者: 钱虹】 【已经浏览2535 次】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语文教学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据统计,如今大学中文系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数倍于学中文及其他课程,有的课余时间几乎全都用在考英语四、六级或是托福、雅思上,还有什么余暇去阅读古今文学作品?
       
    过去,初进大学之门的非中文专业一年级新生,必修“大学语文”,这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并且,过去教“大学语文”的不少都是名家,这在中国高校是有优秀传统的。如清华大学的朱自清、吕叔湘等,就教过这门课;游国恩、沈从文、冯沅君、陆侃如、钟敬文、李笠等著名学者,在山东大学教过这门课;郭绍虞、朱东润等教授也曾在上海的高校执教过“大学语文”。可是,如今在许多高校,“大学语文”要么是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要么就是作选修课,开此课的大都是刚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目前沪上尚无一所高校将“大学语文”纳入文理各科的新生必修课程。仅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反思。
       
    造成今日语文“失宠”的原因很多,我以为,主要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首先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文不断被边缘化所造成的恶果。从前流行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则成了“学好英美语,通行无阻绕寰宇”。君不见,从英语幼稚园到英语考级班,哪个不是门庭若市;相反,非应试型的语文兴趣班却是门可罗雀。各行各业,晋升职称必考外语,为何就不能考考中文水平,写篇像样的述职报告?虽然“孔子学院”似乎遍布全球,但我们必须对“全球一体化”下中文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有清醒认识。
       
    语文教学自身的索然无味,也造成了语文整体美感的缺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强调字、词、句的辨析,形成了一套所谓“标准答案”。我以为,这种“标准答案”正是扼杀孩子的丰富想象力的刽子手。例如有一道填充题要求填出朱自清先生是谁,孩子填的是“散文家”,结果被划了个大叉,“标准答案”是“现代作家”。“现代作家”与“散文家”其实并不矛盾,不存在对错,为什么就不能对学生宽容一点呢?
       
    我以为,要改变这种状况,眼下的第一步,就应在高校入学新生中恢复开设必修的“大学语文”课程,而且,就该由学校中最有名望的老师来上这门课!它在高校中不应是可有可无的,高等院校的领导和教务部门,应当认识到这是一门可以传承中华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功德无量的课程,既然类似“军事理论”“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等都被列为文理各科大学新生的必修课程,那么,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大学语文”为何就不能列入必修课程呢?

    亟盼中国的高校早日走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2230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