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我的作业:浅议大学语文的地位
【时间:2009/6/5 】 【来源:搜狐博客/也无风雨也无晴 2008-11-07 】 【作者: 学生】 【已经浏览3127 次】

    写下这个作业题目,觉得真有些多余,大学语文的地位问题,应该是所有读过书的人早就明了的问题,也应该是早就解决了的问题,但从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却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了。

    语文相对于专业课或者其他基础学科,是整个科学宏伟大厦的基石,这是人所共知的。“语文”一词,就字面上,既可解释为语言文字,又可解释为语言文学。前者侧重工具,重在实用教育;后者侧重内涵,重在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

    但是,我们看到的现状是,语文已失却了她的基础地位,在大学里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不但管理层认为象征性地开几节课就可以,而且学生也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但是在毕业时,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辞不达意,论点不明确,整篇文章东挖西补,只不过做了糊裱匠或装修工的工作而已。再说口语表达,在求职时往往因此而落马。不可否认,每个大学都有轰轰烈烈的演讲或辩论比赛,但参与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不谙此道,有人想参与,但苦于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殊不知演讲者所要培养的基本功是从语文开始。从近期发生的多起学生谋杀老师的事件看,语文承载的任务更是重大。大学语文的基础地位有必要重新审视。

    早在1492年,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得到了第一本现代欧洲语言的语法书——安东尼奥编的《语法大全》。女王问:“这本书有何用处?” 她得到的回答是:“女王陛下,语言是一个帝国最有力的工具。”当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在所在攻陷国推行德语的时候,日本在我国东北推行日语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语言是一种工具,统治和奴役别国的工具。当韩麦尔先生用法文写出“法兰西万岁”时,我们也由衷地感到法文的美好,一如我们美丽的方块字一样。方块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厚重而源远流长,在小学和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偏重于工具性的教学,但文字和文学本身所承载的美无时不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到大学阶段,强化专业,大学语文的学习被忽略了。在大学阶段,语文课的任务已侧重在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据《宋史》载,“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苏轼)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范滂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受迫害遭遇灾难,他不逃避、不苟且逢迎、不委屈求全,宁可付上生命。这里,苏母的教育便是在语言文字之上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在我国小学及中学阶段的教育中,以考上一所好大学的教育为目的,人文精神教育流于表面,千言万语不如一次实际意义的高考教育。前几天网上对90后青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普遍很现实,也就是说,考大学,挣大钱是唯一理想,那么,考上大学之后呢?所以,大学语文所渗透的古人的宝贵智慧和经验,高尚品质和人格,都要学生去理解吸纳,汲取其中的养料丰富和完善自己。古代的教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杀师杀父之人稀缺,当今之世,杀父母杀老师者频繁,是什么原因,难道还不够世人警醒吗?

    其次,在学习古代和现代优秀作品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之良在一次演讲中说:“有同学老问:‘读红楼梦有什么用?’我答不出,但我可以告诉你,不读红楼梦的人,不读唐诗宋词的人,文学素养特别差的人,他就是脱不了俗。” (周之良《世纪之交话人才》,《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这里强调了审美给人的陶冶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人的熏陶的潜移默化的。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好书不仅会陶治人高尚的情操,也会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全方位提升人的素养。艺术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力,一个没有想像力的人也必然不会有创造力。文学作品会不断丰富人的想像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再次,在学习大学语文时,一些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类作文的基本功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为着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有高素质、创造力的新人,请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47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