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大学语文岂能丢?
【时间:2009/3/24 】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报网络版 2004年3月1日 】 【作者: 学生记者 柯小平】 【已经浏览2522 次】

  近段时间,在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文系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在大学里,学生们因为考研和找工作的需要,学习难免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在这种情况下,相比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政治思想课和拥有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的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似乎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以致于在中国高校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外语尤其是英语已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主要课程,而作为使用中国本土语言教学的课程——大学语文已逐渐被打入“冷宫”!

  这一带有戏剧性的现状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一连串的问题:大学语文对中国大学生来说到底有没有用?这门课程究竟是没有继续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办的必要还是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进行改革?国语就真的没有外语重要?或者说大学生的中文水平已经达到不用学习的地步?

  谈到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回溯当年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的初衷。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在今天看来,这四点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目前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入学生源的语文素质令老师们十分担忧。“我曾经要求学生写一篇千字文章,不得出现错别字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结果,95%的学生做不到。”一位老师这样告诉记者。“有的学生连假条都写不明白”。

  爱因斯坦说过,对世界名著、文学名著没阅读、不欣赏的人,等于高度近视的人不戴眼镜。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也谈到: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族群;有了伟大人物不知道拥护、爱戴和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此,我们应该肯定这一点:在任何高校课程改革的规划中,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普及都应该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相应的,作为教授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又岂能丢掉?我们需要的是一场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改革,真正把大学语文课摆到重要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547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