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大学语文课,我们需要么?
【时间:2009/3/24 】 【来源:晨报 2007/5/11 】 【作者: 记者 代小琳】 【已经浏览3506 次】

    最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诡异的新闻,下面是一则:
     
    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语文课

    “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记者昨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

    北京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设置了“素质教育通选课”,其中要求所有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都要选择一两门语言文字类的课程。学校安排名师来给学生们上这些基础课,比如汉语专家陆俭明开设的《汉语和汉语研究》、蒋绍愚教授开设的《大学语文》等。清华大学对于2006年新生实现新的教学方案,要求所有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两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更是把“大学语文”列在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表上。
     
    以及一位同学的高举大旗式的评价:
     
    奚旭初:大学生毕业过汉语关不是笑谈
     
    “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记者昨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5月10日北京晨报)
     
    教育部的要求,意味着大学生汉语不过关就不能毕业。一直以来,大学里只有学生英语不达四级就拿不到学位证的规矩,而从来没有听说过汉语也要考试过关。事实上,许多大学生的汉语水平,连他们自己也为之汗颜。由此可见教育部的这条规定极具现实意义。
     
    教育部的规定既是针对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而设,同时也折射出了汉语在自己母土的境遇。近年来汉语正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崛起,这个现象反映的不仅是汉语承载着的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折射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其形象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当然还有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的巨大商机所产生的强劲吸引。然而回头审视,我们却尴尬地发现,汉语在自己的母土却有了被边缘化的危险。
     
    重英语、轻汉语似乎已成了时尚,学习英语者多如过江之鲫,考级热一浪热过一浪,有些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开始“攻读”ABC,但对汉语素养的培养却了无兴趣。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十几年书读下来,写不成一篇通顺的应用文,今天已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同样无法让人释怀的是,即使在国内召开的学术会议,即使与会者绝大部份是中国人,只要冠以“国际”,就一律使用英语,正在成为一种惯例。在这种惯例面前,汉语沦为了看客。有议论大声疾呼:汉语这种古老而优雅的语言,是否会在她的故乡沦陷?如果我们将这个“沦陷”理解为汉语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被重视和由此带来的黯淡失色,那么谁还说这种担心是空来风?
     
    问题更在于,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地球今天已变成了一个“村”,然而我们更要有自己的根。倘若汉语在母土上被边缘化了,“地球村”中我们又如何守住自己的根?从这个层面考量,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汉语不过关就不能毕业,其内涵已远不止是一个“学术问题”了。(奚旭初)
     
    我们为什么要开大学语文课呢?

    奚同学的观点如下:首先由于英语四六级不过不能毕业,而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更应当关注,所以中文不过关也不能毕业;其次,大学里有很多人汉语水平不行,所以有现实意义;第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文热的兴起,所以中文很重要;第四,中文有沦落的嫌疑,所以很有必要有这个规定。经过思考,我发现他的论据无法充分支持他的观点。
     
    首先,作者通过语文和英语比,但是作者却忽略了这两者的不可比性。和英文相对的不是语文而是中文,作者单方面忽略了语文和中文的区别。我们大学的英语教育学的是“语言”而不是文学或者语言学。语言的意义在于交流,我们学英语是为了用英语和世界交流,而相反,语言学或者文学的意义在于探求语言和利用语言创造艺术。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中文当然是很好的了,因为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得用中文交流,所以没有必要开一门中文课。按照作者的逻辑,每个大学士都考过HKS(汉语水平话考试)才能拿到毕业证,但是这是没有必要的,不是因为中文不重要,而是所有人都能拿高分,这样的考试就没有意义,你见过有“吃饭证书”么。例如在美国,不存在“ENGLISH”这门课,只有”LITERURE”,也就是文学。而小孩子学英文学得是语言,之所以不学中文是因为他已经很熟练了,“英文热”并不等于“中文冷”。所以作者这个错误的假设无疑破坏了他得到的结论。(北大那位领导也犯这个错误了)
     
    其次,很多大学里汉语水平不行,作者却没有给出具体的论据,信口开河,无疑显得很无力。诚然,假使有些人客观上汉语水平不行,但是这些人有多少,有必要为了这些人给全国大学生开这些课么?再即使这样的人很多,这些人的不行是语言水平不行还是文学水平不行?如果是前者,无疑他们在社会生活就很困难了,他根本无法和他人交流。再即使是后者,文学水平不行可以用开文学课解决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了,没有改观有主观和客观原因,如果是主观原因,那么开课也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是客观原因,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找到问题,开课也无法解决这个客观问题。即使可以解决,那么有必要解决呢?作者的论据仅仅支持学习“中文”很重要,却没有论据支持学习“语文”很重要,所以,即使以上的论据成立,论证显得很薄弱。
     
    第三,中文热的兴起和我们学中文有必然关系么?即使中文在变得重要,但是,那仅仅是中文而不是语文重要,我们有必要继续学习语文么?按照作者的逻辑,美国大学生应该处在水深火热得继续学习英文中,因为英语无比重要……事实是不用的,因为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我们的中文掌握得很好了。
     
    第四,中文的沦落?有论据支持么?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除非发生大灾难。而作者认为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学习中文可以保护。然而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载体的中文和我们学的中文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果按照作者的逻辑,我们应该学古文。其次,即使作者的逻辑成立,我们应该直接学习中国文化课而不是语文,应该一种文化的确文字很重要,但更多的是其他如风俗,服饰,艺术等等,要达到保护的目的,作者的方法可以有效达到么?非常值得怀疑。
     
    (至于:同样无法让人释怀的是,即使在国内召开的学术会议,即使与会者绝大部份是中国人,只要冠以“国际”,就一律使用英语,正在成为一种惯例。在这种惯例面前,汉语沦为了看客。有议论大声疾呼:汉语这种古老而优雅的语言,是否会在她的故乡沦陷?如果我们将这个“沦陷”理解为汉语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被重视和由此带来的黯淡失色,那么谁还说这种担心是空来风?
     
    作者把学术的通用凌驾于中文之上,人的境界问题而不是逻辑问题,要批评就得骂人了——科学的通用性必然应当高于你们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好比一群男人在开会,就可以在会上公然看A片了么?)
     
    综上所述,作者错误的认为语文等同样中文,并且忽略了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的不可比性,而且没有给出具体需要中文课和语文课的客观需求,例如很多人存在不足的论据。作者还错误得认为保护文化可以通常简单得学习文字得到传承。所以结论是,作者认为的需要并不成立。
     
    (还有,有些报道实在太弱智了,那些反对的声音居然是“我们理工科已经太苦了”,这种话简直是给对方提供论点你是否支持将语文列为大学必修课如:

    你是否支持将语文列为大学必修课?

    支持。中国人凭什么那么重视英语,却忽视我们自己的母语?

    反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已经够辛苦了。

    无所谓。

    这种提法无法体现反对者的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90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