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选修必修

“大学语文”:必修,更要善修
【时间:2009/3/20 】 【来源:青年时报 2007年5月11日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3171 次】

    “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不少大学纷纷如是表示。据记者获悉,教育部已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北京晨报》5月10日)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汉语能力不济、语文水平不断下降,已日益成为一个引起越来越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的关切和忧虑的教育事实——大学四年,却提笔写不好作为文章的论文,甚至于“个人简历”、“实验报告”这类最基本的实用文章,也常常艰于下笔、难以顺利完成;为此,曾有不少大学教师痛心指出:“很多学生写的实验报告,词不达意,语序混乱,连基本的表述都成问题”, “不客气地说,在我们高校已经出现了一个语文水平低下的大学生群体”。这种背景下,强化大学的语文教育,将“大学语文”也列为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无疑十分必要和迫切。(《重庆晨报》06.12.3)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大学中的最为重要且消耗了学生最多精力的必修语言课,一直是英语而非作为母语的汉语,并且在这种“英语独尊”的强势影响下,汉语语文的地位实际上日趋边缘化。如此情形,显然十分不正常——不仅是单纯语言教学上的不正常,更是影响和损害文化传统传承、民族根系赓续意义上的不正常。这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曾说的:“获得某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某一套概念和价值……他的祖先积累了数千年而逐渐形成的所有思想、理想、成见也铭刻在他的脑子里了”;而我国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也强调,“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必修语文,价值并不止是提升学生的母语水平,更体现在,它能为涵养和捍卫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留存一份有利的土壤和环境。
 
    不过,要真正实现上述加强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仅仅强调“必修”,笔者以为,仍然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而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是否够能“善修”?
   
    一个不难分辨的事实是,时下大学生的母语水平之所以不高,语文缺乏“必修”既非唯一原因,也非根本原因——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语文事实上一直都是必修课,但为何经过12年语文学习的大学生,仍然出现诸如“词不达意,语序混乱”这类低级语文问题呢?显然,必修却没能善修,才是结症所在。
   
    具体来说,当前我们语文修习上的不“善”,突出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将原本事关文学品位、文化修养的语文课,简单地“技术化”了,在机械粗率的技术操作下,语文内在的人文内涵被无情地肢解,这正象一位语文教师总结的:“我们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我们的语文教育,没有人文含量,没有文化含量”。其二,在思想层面,往往想当然地把语文搞得像政治课或者道德品德课,使语文课成为一种说教课、宣传课,有意无意中忽视了语文文本应有的丰厚、灵动、精妙的情感艺术内涵。而所有这些不“善”的后果必然是,学生学而生厌,教师诲而生倦,进而使整个语文教学变得了刻板、呆滞,了无意趣、生气。(《南方周末》04.2.13)
   
    那么,要避免上述这些问题,使语文课不仅必修而且善修,就必须有更进一步和多方面层面的改革跟进:比如,协调基础与高等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关系,改革应试化教育对语文教学的桎梏,改善大学语文教师的地位,赋予学校、教师更多教育和教学上的自主权,等等。当然,上述这一切,已不单是语文教育,而是整个教育都需要面临和解决的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765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