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帅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语文》
【时间:2008/11/17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5年9月22日第11版 】 【作者: 山东经济学院 帅震】 【已经浏览4444 次】

    《大学语文》的编撰至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同的编写观念,也有着不同的选文思路和编写体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的作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但是这种良好的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得到多大程度上的实现呢?

    一味地强调对古典文学乃至古典文献的学习,造成课本滞后于当下社会生活的被动状态

    作为一名讲授《大学语文》的高校教师,我对《大学语文》教材本身有着职业的敏感。目前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在体例上一般以古典文学为主,以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为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众所周知,现行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大学语文》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教材并没有针对财经、理、工、农、医、外语、艺术、教育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而是一味地强调对古典文学乃至古典文献的学习,而所选文言文中晦涩难懂的多,文辞优美的少。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及富有时代色彩的语文范例很难在课本中找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课本滞后于当下社会生活的被动状态。许多学生认为,《大学语文》与他们的生活差距太大,没办法产生真正持久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一门“没用”的课程,好像得不偿失。不少高校的一些专业看到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干脆不开了事;而以《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等实用性强的课程进行替代,使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处在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

    诸多有识之士也对目前《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有所体会,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有的倡议在教材中加大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比重;有的在选文上强调那些“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意蕴的人文作品”;也有学者提出用“大学文学”的概念来取代已经失去昔日荣光的“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在具体的实践中,几个重要的问题无法回避

    事实上,“大学语文”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胸襟和开阔他们的视野,这需要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因而要与中文系的专业教材有所区别。在具体的实践中,几个较重要的问题始终无法回避。第一个就是选文中的古今问题。时代在进步,要求在选文的眼光上也要与时俱进,选择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篇章,所以我们要重新考虑一下教材中现当代文学类作品的设置,去掉目前教材中那些陈旧的、不便教学的或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第二个问题是选文中的中外问题。我们目前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语境,我们接触到外国文化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一定要选择那些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而要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人类普遍认同观念和展示时代进步的作品。第三个问题更为重要,那就是文理交叉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那些非中文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现在一些“大学语文”的革新思路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充分的考虑,而使一门大学公共课程的设置向中文专业课程过分倾斜,反而弱化了“大学语文”本身丰富的内涵,最终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

    语文教材选编的标准

    叶圣陶教育理论中论及语文教材选编的标准时认为,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具体就是:一要思想内容好,二要语言文字好,三要适合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它在选文上大胆地提出了“新经典原则”,这个全新的理念不仅涵盖了已有定论的古典文类,还包括了那些具有潜在经典价值的今人时文。更难能可贵的是,“新经典原则”有效地解决了选文上的古今、中外和文理交叉问题,不仅在中国古典文类的选择上超越了“文学经典”的限制,增加了一些具有典范意义的哲学、历史和宗教文献,如《礼记·大同》、《六组坛经》、司马光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篇;而且在时文的遴选上也独出机杼,挑选了一些具有潜经典意义的今人作品,如筱敏的《1789年原则》、刘亮程的《鸟叫》等。固然这些作品未必一定成为通常意义上的经典之作,但选家的眼光和胆识还是值得称道的。

    此外,《新编大学语文》还适应时代的要求,在选文中突出了对当下时代所关注的主题的表现,如文明的冲突与对话、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科技的双重性等方面的内容,如韦伯的《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霍金的《我们宇宙的图像》、R·卡逊的《大自然在反抗》和布罗姆的《学生与大学》等,这些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所处的世界进行了解读,成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文理互渗,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开拓视野、增强他们感悟时代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另外,教材还涵盖了书法、绘画、音乐,乃至园林艺术等不同领域,为当代大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外研社的《新编大学语文》并没有因为大胆的创新而淹没了“大学语文”教材最基本的人文特色。当下人文性的表达一般是从文学开始,进而涉及到历史、哲学,进而进入整个人文学科。这本教材无疑和时代的思潮相适应,并着重将自己所具备的人文性更多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人文意识。它在体例上所设置的12个单元均以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人格与尊严等方面审视人类社会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化现象,其中有“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冲突与对话”的文明发展观、“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天工开物”的科学人文观、“文心诗品”、“美的历程”的审美观,也有对于民族、祖国、故乡等不同层面的人文情感,又有对自由、民主、正义、平等人类理想的追求以及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人文精神诉求,这些无不表明了“人文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

    从《大学语文》不长不短的历史来看,每一种新的教材的出现,都代表着一种编撰思想和观念上的变化。如果我们改变一下眼光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每一本《大学语文》都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朝着共同的人文理想不停跋涉途中的一个驿站,它永远是在进行时态中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托,才能更圆满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467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