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选修必修

高艾华:浅谈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
【时间:2008/10/31 】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 】 【作者: 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高艾华】 【已经浏览5026 次】

    摘要  恢复被中断了20多年的大学语文课,目前已成为高校课程设置必须面对的问题。它不仅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开设大学语文课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人才素质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建国前在我国各大学都已普遍开设,是一年级大学生必修的,这也是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在沿行的通例。建国之初我国仍设此课,1952年院系调整,将高校的文科与工科理科各自分开,成立了许多单科性的院校。随着这样的剧变,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不仅在理、工、农、法、商、医等单科学校不再开设,连在少数保存下来的文理合校的院系也没有了踪迹,于是这门原是当时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就中断了20多年。

    从改革开放的1981年起,大学语文课程得以重新开设,并被列为大学本科及专科各类自学考试必考的公共课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开设到1996年的15 年间,至少已有1500多万以上的学生学过这门课程。但对比我国各类高校在学的和有志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之多,以及国外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来说,还是很不够的。这种情况表现在:第一,这门课程还未明确定为公共必修课,可开可不开,开多少算多少教学时数未规定,师资缺乏编制上的保证。第二,开设这门课时常决定于校系领导人是否重视与支持。不仅各校情况不一,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开或不开、教学时数多少、是否继续开设也很不稳定,很不平衡。第三,尚有为数不少的各类全日制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过这门课程。理工系科往往说本专业课时还安排不了,不能再设这门课。有些因师资力量不足,即因课程地位未明确,教师编制无保证而未开设。如此种种情况,致使正常的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专业技能教育纷纷挤掉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长期下去必将影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是极其必要的。

    首先,开设大学语文课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无论哪一方面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此采用何种教育方法培养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美国MIT工程学院本科教育目标要求课程设置要交叉化、多元化,办学着眼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促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培养出能适应任何领域工作的人才。我国也制定了要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这一目标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要打破以往的只重专业教育不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要使课程设置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重点课程,对人才培养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位是完全必要的。

    其次,开设大学语文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值深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必须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防止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大学里来。民族文化素质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就会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总能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健康的思想感情、智慧性审美价值,并且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学家的创作个性,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以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开设大学语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开设大学语文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语文教材荟萃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教师如能准确把握其主旨,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个性心理和审美情感等方面素质必将得到同步和谐的发展。

    1 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文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善是文艺美的重要内容,因此文学不仅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而且能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美好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且文学是以形象感染人,以感情打动人,并在精神愉悦中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起抽象的政治思想理论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 促进专业课的学习。长期使用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容易形成定式观念,很难改变,对新事物每多拒绝。文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人有同有异,形象思维居主要地位。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具体生动,能表现复杂变化的现象,而且都带感情,容易深入人心。文学创作中的想象、灵感、幻想等活动,对科技工作同样有帮助,很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说不时受到这种思维的意外启发与推动。学好
本国语言,爱读优秀文学作品,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能产生提高其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

    3 激发审美情感。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冶大学生们的思想性情,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的书刊的侵蚀,还能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对复杂的脑力劳动者来说,交替欣赏一些专业以外的高雅艺术品,往往还能从中消除疲劳,得到一些轻松休息。

    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不仅是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更是全面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联系更加重要,中西文化既有撞击又待融合,大学生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份,对我们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则更应有广泛的理解并加以发扬光大。知识领域里现在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显然正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不断交叉的结果,具有宽厚的人文根底,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开设大学语文课不仅理所应当而且完全必要。


    参考文献

    [1] 樊德三.文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王艳琴.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教学研究,2001(3)
    [3] 光明日报.1987-08-17
    [4] 李成明、程明熙.信息技术发展与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革新[J].教学研究.2001(3)

    (责任编辑校对 肖国栋)

    作者简介:高艾华,1968-,女,黑龙江克山人,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2126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