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小谈大学语文
【时间:2008/7/9 】 【来源:红袖添香 2003-3-15 】 【作者: 香山居士】 【已经浏览3042 次】

    余八岁始触习国文,迄今已有数载,回眸风雨学习历程,竟觉几无所获,追本溯源方始翻然顿悟:小学是在挥霍,学的是什么主、谓、宾、定、状、补,还有音标什么的——我想,将来不想像王力一样出版本《汉语字词典》之类的话,辄断无用处;中学更是学得不知所以,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种事只有原作者才明白,或连作者本人都不甚了了。
               
    现在好了,上了大学语文,于失望中看到了点希望,该教材选材较广。古今中外,诗词歌赋,一应俱全。再加以分门别类,且每篇文后附提示。其中包含了中心和主旨。纵然不尽是作者的心声,但似乎编者同志与原作者是心腹或通了电函。“酣畅”地代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继而甩出来让莘莘学子们“深刻领会精神”。待到考试,我们再甩出去。这好比做生意,先购进商品,然后卖出去。只不过前者收获的是痛苦和“空气”,而后者收获的却是快乐和盈利。
               
    选材是广了,但尚有美中不足。因为虽然古往今来,包罗万象。然总的感觉是不容乐观的。古文篇幅过多,人生道理一大堆。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不说我还不糊涂,你越说我越糊涂。更有一些《少年中国说》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等篇什,那皆是五四作品,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政治性。如今,歌舞升平,要的就是清雅闲适的小品文。如梁实秋的恢谐幽默、以简致胜,林语堂的含蕴隽永、风趣博识,钱钟书的鞭辟入里、不乏机智。不能因为梁、林两位先生笔伐文征过鲁迅,就将其一笔抹杀,亦不能因钱氏未出现于一些名人传记,而将其忽视。倘如此,昔年文团林立,曾与鲁迅一度不和,那是不是意味着胡适、梁启超、徐志摩等前辈也应反躬自省了呢?!偏见真是伟大!教学真是伟大!
               
    以上是教材方面的一己之见,再来谈一下作文。因为语文不谈作文,就好比国家不谈科技是不能成立的。记得小学时大部分都写得是《一件难忘的事》之类的;中学进步了,发展到由一件事去引发议论,但题材不外乎是毅力、恒心之类的。再后来,仿佛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是披肝沥胆地谈毅力了,乍观倒是觉得革命成功了,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谈毅力》类似题目取代为一段话,不外乎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努马十步;功在不舍”之类的。紧接着在后面挂上屡试不爽的“台词”: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一段话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其实明眼人都明白——“新瓶装旧酒”。那好比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来变去还是那个孙猴子。开什么“化妆舞会”,还不若毅力、恒心来得直白。但我们“看事物要全面”,为了“破千年一贯制”,“萌芽”举办了五届《新概念》征文赛,其旨即是不落俗套,以新取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革新。

    话到嘴边半句留,牢骚话多了反会淹了自己,俺就嘠然而止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9375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