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选修必修

李爱华:大学语文课一定要开
【时间:2007/8/15 】 【来源:科学时报 2007-1-29 】 【作者: 李爱华】 【已经浏览3199 次】

    据南开大学文学院周志强博士介绍,早在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当时的目的有四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何注:周志强不承认它说过这话)
 
    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也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母语建设大业。
 
    对于母语的学习,周志强表示,这有助于基本语言能力的提高。乔姆斯基从语言心理学上,把人的语言活动分为两种:语言使用和语言能力。母语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基本的语言能力,如果失去或者不具备这个能力,就不可能学习其他语言。学好母语才能为其他语言的学习打好基础。英语是外语,就是因为不是生下来就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因而必须要立足于母语的根基、意识来学习英语,“忘记母语,才能学好英语”是根本做不到的。
 
    周志强认为,现在年轻人汉语的基本能力、接受方法、汉语语境都不如以前。因而,在大学里提倡母语教育、汉语写作、汉语审美的教育具有特定的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今天,更有特别重大的使命。大学语文无疑承担了这一职责。
 
    周志强表示,母语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学科性的、专业性的,也包括日常的能力。但它有一个核心:一种语言的美和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母语的魅力不是全部由这个语言形式来呈现。具体到大学语文,其所选的篇章,往往是母语的写作、使用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包括审美的、思想的、能力的,它是一个代表载体,是母语的魅力的集中体现。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语文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母语教育,也不能说,母语只能通过大学语文来进行,但大学语文应该是汉语学习的典型,包括审美学习、人文素质的、能力的培养三方面的基础。
 
    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洪将大学语文概括为:“行”大、姓“语”。
 
    周志强这样解释:所谓“行”大,即大学语文应建立在重要的宏观的视野基础之上,除语词篇句、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语言的文体感染、语言的审美交往、语言的能力使用。它既是基本能力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又让学生在这种基本能力的获得过程中获得广阔的视野。篇章的选择、教师的讲授、平常的一些交往活动,目的并不仅限于让学会字词、写作技巧。而在于让学生对母语产生一种领悟力,领悟母语写作、汉语写作本身所具有的美的意蕴。这是其他课程达不到的。其他的如写作、文学作品选读,都不能最终实现这种汉语的高级的交往性活动,只能是技术、技巧性的东西。
 
    所谓姓“语”,即大学语文注重语言感染,不像写作,学字词句;选读,注重情节性、故事性、思想性,而是要把汉语的语言感染力放在第一位。语言是我们生活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核心。因而,只有把语言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高级情感交往、文体的感染能力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母语能力的教育。大学语文要立足于汉语、立足于汉语的审美、立足于汉语的感染来进行。因此,这也说明:大学语文不能被其他课程所替代。
 
    对于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先生于十几年前发表的《通才教育的基础》一文,就曾指出:“实现通才教育都有公认的基础,即首先必须要求一个大学生对本国语言文学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熟练地至少明白清楚地用本国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如果连本国语文都不能运用得较好,怎么能谈得上是一个通才呢?”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也曾说过:“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的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631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