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大学语文教育何时摆脱边缘化
【时间:2007/7/29 】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2007-6-6 】 【作者: 记者 刘航】 【已经浏览2956 次】

    “我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过多次试验,让学生把刚阅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居然有相当多的学生复述不清楚或不准确。可见大学生的语文能力问题竟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

    大学语文教育何时走出一片明朗天?
   
    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担负着启迪智慧,传承文化的重任,然而,有关“大学语文教育缺失”、“大学语文边缘化”的讨论日渐激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如何?它应该朝哪个目标前进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大学语文教师,请他们谈了各自的看法。

    边缘化地位不容置疑
   
    上面提到的《纲要》无疑能推动大学语文教育,但目前的情况是,人们对它的重视还处在觉醒状态,其边缘化地位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些名校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要求也很高,毕竟没有形成主流,它普遍被当作选修课,师资配备也整体不足,课时明显偏少。不仅多数学生轻视这门课,连部分教师也看轻它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发自内心学语文的人越来越少,阅读习惯也日益降低,这些事实也在无形中部分说明了大学语文的边缘化地位。当然,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发现,很多学校已着手推进这一方面的教育。
   
    语文边缘化地位的后果是,学生在这方面的整体素质日渐下降,诸如写错别字、文章缺乏语言逻辑的现象越来越多,对古代经典文学及常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曾经有个大学生写过这样一则寻物启事:本人不甚(应为“慎”)丢失饭卡一张,请返(应为“还”)给我。这种夹杂别字的启事不是少数。因为不了解古代经典,有些学生甚至出这样的错:身无彩凤双飞翼,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应为“心有灵犀一点通”)。

    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观念来说,有些人简单地把语文教育当作了简单的说、写训练,认为这种训练可以随着高中毕业而结束,根本没有延续到大学的必要。以前流行一时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点的余波仍残存着一定的影响。
   
    就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对自己想学什么,该学什么也很茫然,进入大学后,真正有意识学习语文的少之又少。还有很多学生(工科)进入大学之后,会自然而然形成“好好学习所学专业”的思想,大学语文早被抛之脑后,甚至有人说:“学这个(大学语文)没用,还不如多学点技术来得实际。”
   
    当然,眼下的就业大环境无形中也助长了人们忽略大学语文的思想。如,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对应聘者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提出硬性、具体的要求,而对语文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单位偏少。这使得有些人认为,与其费心继续学语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和计算机,好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有些学校适应潮流,也会有意无意放松这方面的教育要求。
   
    再者,我国目前尚未对大学语文教育提出很明确的方向及具体要求,大学语文教材更是鱼龙混杂,全凭各学校或教师喜好决定,这不利于大学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再加上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来靠的就是日积月累,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它的提高也是不易察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技术却可以发现有较大的提高,于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大学语文学了也白学。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心态很浮躁,人的功利性很强,盛行快餐文化,当代经典作品少而又少,纯消遣作品越来越多。人们在这样的心态下,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经典,尤其是古代经典作品。

    该如何走?
   
    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只有延续不断才是好事,大学语文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显然不容忽视。要更好地发展它,首先对它的定位要明确。接受采访的老师们认为,大学语文不仅要延续之前的说、写训练,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让他们从经典中品味人生哲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接过传统文明的接力棒,看到经典文学殿堂的美妙所在。
   
    要实现这些,最好制定一个相对来说更为明确的教育方向,编订一套或几套经典教材。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全国高校开展正规、持久、全员的母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另外还要考虑到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毕竟,他们已经远离了那些时代,对以前的语言有种陌生感,所以要层层推进,先用平实的语言解读经典,解读传统文化,带他们进入这扇门后,再让他们自己重新领略和品味。百家讲坛的兴盛及《于丹〈论语〉心得》的畅销,充分说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和古代经典文学的魅力是不朽的,只要方法适当,它们的吸引力只会更强。所以在课堂上融入流行的时尚元素、当前的文化热点,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很有必要。但教育不能止步于此,最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原著,并养成阅读好书、阅读经典的习惯。毕竟,光靠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和老师也要摆正大学语文的地位,增加投入,提高重视度,社会也要慢慢扭转观念,否则,大学语文教育难以实现其终极目标。

    大学语文,任重而道远!(记者刘航)

    ■相关链接

    美国“大学语文”:不断的写作训练

    美国大学生并不是一个学期只读一本什么《大学语文》了事的,学生的大学语文教育是个不间断的写作训练。

    美国的各个大学都有大学写作(college's writing)课,是专门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开的。大学写作课的目的是为学生打开学院写作之门。这门课是怎么教的呢?首先从课本上看,绝没有统一课本。以笔者所在的葛底斯堡学院为例,专门的“一年级写作课”共有10门,由10个不同的教授开课。10个教授各有自己的专业,所以,每门课的阅读内容都不一样,虽然这10门课都叫做“大学写作入门”,目的都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
   
    其次,从教法上看,几乎没有什么讲课之类的,都是“车间”型的。也就是以写作、讨论、修改为主的方式教学。学生上课,是来到了一个学习写作的车间。他们课外阅读文章或书,写对这些阅读的分析、评论。上课的时候,重点都放在讨论学生自己的文章上。到底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需要怎样改来提高。通过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学习大学写作的基本规则。比如,论点是否清楚,论据是否足够,结论是否合逻辑等方方面面。当然还学习语法和大学写作的具体规则,比如格式、段落、引用方式、标注原则等等。每个人都要讨论别人的文章,自己的文章也被讨论,然后再修改。几番修改之后,一篇文章才合格。这样的写作练习,每个学期看每个教授的要求,多的时候每星期一篇,少的时候一个学期五六篇,期末的时候往往还要交一篇比较长的文章。
   
    事实是,即使上过这样的写作课,一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迅速提高,因为写作不仅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思考能力的问题。写作还需要很多其他能力,诸如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方式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因此,大学写作课,只是学院写作的入门。
   
    由于大学的教育主导思想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所以,大学中任何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课程,批判性思维和表达技能训练(包括书面和口头技能)都是课程设置的主要部分,都非常强调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除了具体的大学写作课外,美国的“大学语文教育”主旨是贯彻在每一门课程中的,任何课其实都是写作课程。学生不但在各种文学课上学写文学批评和分析,在科学课上,也学写科学论文。大学4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间断的写作训练过程,并不是学一门大学写作课就了事的。

    ■相关言论
   
    我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过多次试验,让学生把刚阅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居然有相当多的学生复述不清楚或不准确。可见大学生的语文能力问题竟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对外经贸大学人文与行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白延庆
   
    大学语文在很多学校不受重视,这与学校追求功利性的办学效果直接相关。学校现在重视学科专业的发展,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大学语文等一些“软性”课程普遍受到冷落。——河北大学中文系讲师杨青芝
   
    我对大学语文的期望:一是教我们一些方法,使我们清楚地表达自己;二是发展我们的思想。现在的人都很浮躁,我们需要一些理念性的东西来引导我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级本科生方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96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