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调查

陈洪:对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时间:2007/7/26 】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P3-5 】 【作者: 陈洪】 【已经浏览5428 次】

高等学校大学语文研讨会专稿

对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陈洪 (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随机对100所高校,包括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高校大学语文课开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开设的时间、文科学生是否必修、理工科学生是否必修、听课学生人数、学时以及教材等情况。现在我把主要的数据给大家看,当然我们不必一一看,后面我有一个总结和分析。从这个表上来看(本站按:原始刊物上不见此表),我们收上来之后还有一点意外,因为大概从2003年到2005年这三年里,关于大学语文这个课程是否应该开设,当前的开设状况如何,在媒体上有相当广泛的讨论,争论也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觉得大学语文可能现在开设的情况不是太好。但是这个调查的数据出来之后,和我原来的这种带有主观性的印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100所大学里,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是88所,当然88所的情况不一样,后面我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就这个图表归纳一下,大致是这样一个情况:总体来看,这个课程的开设还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多数学校是纳入了本科课程体系,相当一部分作为必修的课程。所调查的100所学校里,开设这门课程的是88所,其中开设时间5年以内的30所,5-10年的13所,10-15年的6所,15-20年的3所,20年以上的14所。在学校类别里,综合性院校和文科为主的院校,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是53所,理工科和其他为主的院校,作为必修课的是9所,总计有62所学校。这里要说明的是,不是学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是部分,比如说,南开大学,所有理工科学生是必修,文科是选修。有的学校是反过来,文科是必修,非中文文科是必修。听课学生因为开设对象不一样而不一样,200人以下的是5所,200-500人的是7所,500-1000人的是9所,1000-2000人的是13所,2000人到3000人的是6所,3000人以上的是20所。普遍的开设方式是每周2学时,但是情况不一样,也有4学时的。所以总学时是在32到72学时不等。教材建设方面,近年出现了新的局面,以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面不是太宽,尤其是大家的投入不太均衡,综合性大学关注比较少。教材的多元化和整个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想是有关联性的。近年来一些新的教材在调查的学校里也有一定的使用比例,比如像丁帆先生主编的、温儒敏先生主编的、王步高先生主编的,还有我主编的一种。也有一些学校是自编的,这种情况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有10所左右。这是我们搞的调研的一个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本人有一点思考。总体来说,用一个词叫“一半雨来一半晴”。上面说的好像都是很令大家振奋和鼓舞的情况,但是也不然,令我们担忧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方面,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有些学校在新开,有些学校在削弱,有些学校己经停开,有把必修改选修的,也有把整个的课时量在压缩的,这些情况也不是太个别。另一个方面,大学语文这门课怎么才能把它开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承担这门课的教师,教学管理的老师,或者所开课的其他院系的管理者,对这门课是一个什么看法?同济大学与会的朱先生,在临来开会之前,针对工科类学生搞了一个调研,他们大都对大学语文课反映相当的好,非常希望在教学计划里有这样一门课程出现。但是,也有反映这门课变成了一种文学史的缩编,反映教学方式陈旧、效果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今天召开这个改革研讨会最重要的是基于这么三个背景:一个背景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把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问题放在一个中心的位置来强调。我想,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一个核心的课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只能是加强。第二个背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国家文化发展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有条件的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这样的一个背景,我想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性的政策。第三个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我们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应该成为一个逐渐被大家都重视的话题。今天旱晨我在电视里看到中央电视台民族民间歌舞的一个盛典里面的一个发言让我有所触动。发言说:“一种民族的文化,是与民族的认同感、自信感、凝聚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想,大学语文不可能承担起这么大的一个任务,但是我们要从我们特有的角度,参加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来。

 

那么争论的焦点还是一个效果问题,讲什么、怎样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我认为,让听课的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到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这应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大语文应该兼具提升素质与能力的双重目的,大学语文的立足点应该是语文,这样在课程体系里和其他的课程才有一种区分。语文是做事和做人的必需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大学语文不是高中三年语文的延伸,大学语文应该有自己的旗帜。学生的参与性是大学语文成功的关键;同时,讲授好的文章应该是大学语文一个主要的标志,这样才能体现文体的多样性和写作的示范性;提高学生进入文本的兴趣和拓展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也是保证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学语文我们不能妄自评论,但是有点是可以肯定的,应试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语文本身的一种品性。教学效果好坏应该和我们为教师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有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下面就怎么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环境来让学生有兴趣更多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第一,我们建立了四个网站,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一个是大学语文在线网,这是门户型的网站,是对这门课程进行研讨的平台。第二个是大学语文教学平台网,主要是跟课堂上的教学密切相关的这样一个网站。第三个是大学语文教学论坛网,是一个互动性的网站。第四个是教学服务网,是把我们在探索当中的一些心得和我们一些资源与同行共享的一个网站。门户网站包括“大语动态”、“师资研修”、“教材推荐”、“学术讨论”、“教学资源”、“教学论坛”、“服务论坛”、“数据资料”一些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平台是直接面对学生的,这个教学平台里包括一个我们认为比较大的资源库,其中包括教学资源包,这里面有电子教案67个,教学设计67篇,教学参考资料70万字,800多张图片,40多段多媒体资料。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试题库,里面有1240道试题。大学语文教学希望吸引更多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的过程当中。当学生听了课堂上的讲授之后,假如他的兴趣提升,愿意多学一点,愿意多读一点的话,我们就要有一个更大空间,这就是参考资料库。这里面有180万字,包括文体修辞库、文学知识库、文化常识库和人文学术库。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还应该在课堂,用好文章的魅力感染学生。可是,要把这门课讲得更生动活泼,让学生积极来参与,那就要依托网络环境。包括网络自修、网络测验、网络写作、网络对话和网络杂志这五个方面。教材的内容我们不可能逐篇地在课堂讲授,那就要启发学生通过网络来自己学习。网络自修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非讲授篇目,让学生进行自修的。我们每个老师有自己的这么一套东西,包括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有课程大纲,然后有他的内容的检索,他对学生提的要求,学生的提问、查看问题、解答问题和学生的讨论。同时因为这里有作业和网上考试,所以还有题目。

 

关于大学语文考核及成绩的计算,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网络成绩,占到40%。这是大学语文考核在网络环境下对考试模式的一个改革。考题里有7段背诵,如果背诵达到及格线,然后再开始计算其它的成绩。网络作业成绩,占到总成绩40%,其中选择性的题目,占总成绩的20%。每隔4周,大学在线的教学平台便公布一次选择题作业,一共公布二次。学生先注册认账,然后每4周做完一个单元的题目。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进行原创写作,这个是基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考虑。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开成一门写作课,否则很可能又回到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所以,我们把这个写作定位为,给他一个示范,又通过我们的这种规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想这都是一种推动,通过这个方式,让他主动介入到这个环节里。但成绩并不能占得特别高,只能占到总成绩的10%。学生根据不同兴趣,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中心,不定时地撰写题材、体裁不限但符合我们一些基本要求的文章,字数以500字为起点,发表普通讨论稿,获2个经验值。学生原创的文章获50个经验值。被教师评点为精品的,就获100个经验值。期末,学生把经验值换算成成绩,50个经验值得1分,最高可得10分,以此鼓励学生来多写。网络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就教学的情况、效果、方式,随时进行讨论达到教学的互动。每一个教师,我们给他设一个“私塾”,为了显得亲切,也让学生感到有兴趣,那么这里面主要就讨论对这门课程的看法,给教师提建议或者鼓励教师。另外就是网络杂志,网络杂志就是我们把上面这些平台、页面里好的东西,定期地把它们汇编到一起,让它凝固化。因为网络存在转瞬即逝的问题,我们把好的东西攒起来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项教学改革的成果。

 

第二,信息的丰富多样。因为网络环境提供的信息,决不是书本所能比的,背后依托的信息库非常之大。

 

第三,教学方式的转型。把多媒体网络和我们的课堂讲授相结合,可以探索素质课程,特别是文化素质这样的课程,它有别于专业课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个我们还只是在探索当中。同时,考评理念和考评方式的转变,也是和我们教学模式改革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时间关系,对第二点从和第三点我就不展开论述了。希望大家提出建议和批评。谢谢!

 

本站链接:

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 

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专家共识:大学语文要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  教育部杨志坚

对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陈洪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魏饴 

传统文学修养课对大学语文的创新与改革  王小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918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