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语文,其实是一种习惯
【时间:2007/7/21 】 【来源:《文汇报》2007年6月1日 】 【作者: 本报实习生 潘晟】 【已经浏览2896 次】

    最近,有关“大学语文是否要取消”和“语文课重返大学”的话题又被重新提出。人们认为,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一方面“不喜欢语文”,另一方面又因为缺乏语文知识而写不好毕业论文,抑或缺乏基本的汉语知识而引出麻烦和笑话。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语文教育,如何让母语深植在年轻人的心中,显然值得每个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在大学的校园里,语文教育似乎处于一个尴尬位置。尤其在一些理工学科占优势的高校中,在自修室里到处可见学生手捧英语书大背单词,细细品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却越来越少,宁愿选修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也不愿意选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对学生真的没有吸引力吗?大学语文教育又该怎样进行,中文教育通过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就能够解决问题吗?

    大学语文,不是不爱你

    笔者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发现,其实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还是很感兴趣的,复旦大学广告系的小成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她说,“我一直很喜欢语文,文学对我来说是很高尚的。我觉得现在很多人英文可以讲得很好,但中文表达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抓紧时间多看看书,受受熏陶”。

    语文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那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很难得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呢?大多数学生都将原因归结于专业课压力大,或者是学校在开设课程上并没有做相关的安排。而且笔者发现,对于非文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困境尤其突出。

    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小楼说,她觉得多读点文学著作很有帮助,她本来还时常上图书馆,大一的时候还想过要去读中文的二专,想以此来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化底蕴。但是现在专业课的压力挺大的,而且每天每门课都会布置一堆作业,光是要完成这些就要用很大的精力,使得她现在没有什么时间去看书。

    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徐同学也说,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学校对语文类课程并没有要求,而且这一类的选修课也是很少的。她说,“在大学读了三年,语文基本上可以说是荒废了,不过好在毕业论文并没有太多语言上的要求”。但是对于没能上语文课她还是挺遗憾的,她觉得学校要是能够安排一两门这样的课程就好了。

    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种兴趣又实在爱你在心口难开。

    大学语文,其实离不开你

    在采访中,上海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小陈同学几次表达对不学语文的不满。她说,“我本来自认为文字水平还可以,以前还挺喜欢舞文弄墨的,但是现在就连自己的博客也写得像流水账一样,自己都不忍心看下去。”她还抱怨说,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宁可看看数理化的书,选课的时候宁可选经管类这种专业性强的选修课,写论文关注的是科学性、理论性强不强,参考文献是不是详实,思维完全都是理科式。

    她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笑话,她的好朋友暗恋一个男生,于是写了一张“山无棱,天地和,冬雷震震夏雨雪”的纸条递给了那个男生。那个男生不解,于是请教别人,竟然另一个男生给他解释为“冬雷震震夏雨雪,她不会是要找你拼命吧”。她最后很无奈地说,语文真的没学好。

    笔者就陈同学提到的现象请教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老师。梁老师很感慨地说,现在的学生在心灵世界的宽度方面还不够宽阔,他们既没有丰富的生命体验,又不能从文学阅读中拓宽自己的生命,这其实是存在着的隐患,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危机。他说,其实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内心世界都很丰富,他们将科学的活动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去,就像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这也是一种对心灵世界的开阔。

    对于学生们提到的专业课压力等问题,梁老师说,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文学是对感知的丰富,并不一定要占用很多的时间。比如读一首小诗,看一段精彩的文字,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关键在于要能将其内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大学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

    那么大学语文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简单地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就可以了吗?在学生们看来,怎样的方式更能为他们接受呢?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梁同学说,“开设必修课我觉得挺好,但不能流于形式,如果搞得像高中语文课一样就没意思了”。

    同样是新闻系的郭同学说,“大学语文不应该像中学那样教一些泛泛的东西,我觉得像我们学校开设文学基础课供选择就不错,选择任何一门文学基础课都能很有收获。举个例子,即便你选择‘文心雕龙精读’,虽然是一本书的精读,同样学到很多中国文化方面的东西”。她说在她看来“大学语文”不能框定一门课,而是应该可以有选择的学习语文,这样可以提高积极性。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梁永安教授也说,大学语文教育不能简单的用一门课程来解决,决不能像教某种技术一样,列出条条框框,一二三四,不然教育本身就是在扼杀学生的心灵世界。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也在改革,提出要降低语文性,增加人文性,大学语文教育更是要注重人文性。他举例子说到,比如文字的书写就是有人文性的,因为文字本身也是有深意,有感情的。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可以使用繁体字,从文字的书写中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义。

    梁永安教授还着重指出,其实语言、文学学习的关键是习惯,但是习惯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一种来自于生命内部的东西。所以老师本身要富有人文积淀,要有激情,不是教育学生,而是感染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命中萌发出这种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9369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