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王晓渔:大学语文的症候是教育弊端的切片
【时间:2007/7/20 】 【来源:新京报 2005年11月8日 】 【作者: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王晓渔】 【已经浏览2971 次】

 

《新京报》关于“大学语文”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诸多论者谈论的究竟是“大学”还是中学或者小学、是“语文”还是历史等其他学科,并不是特别清晰。这不能归咎于论者“概念混乱”,而是因为大学语文的症候恰恰是教育弊端的切片。

比如学生文章中那种“刻板、八股到令人窒息的千篇一律的模式”等症候不仅存在于大学语文的身上,更是存在于各级学校、各个学科之中。“大学语文”这一话题之所以会引起关注,说明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问题,而是关联到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

每次讨论大学教育,都会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由大学生的素质追溯到中小学生的素质,由中小学生追溯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由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再追溯到大学生的素质。这个怪圈循环往复,互相指责,却遗忘了养鸡人(大学教师)的责任。李零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学校不是养鸡场》,那指的是理想状态,现实中的学校跟养鸡场并无根本区别。但是,过多地纠缠于一时无法改变的养鸡场(学校制度)问题,反而漏过了可能改变的养鸡人(大学教师)。许纪霖先生曾提出:“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可是,很多大学教师并无改变课堂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只能把课堂改变得更为糟糕。只要翻开中国大学的学报,就会发现许多大学教师的文章要比他们的学生还要“刻板、八股到令人窒息”。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我在大学时最讨厌的课程之一就是“写作”,至今也不明白写作与意识流、蒙太奇之类的概念有什么关系。专业的大学中文系尚且如此,大学语文课的情形可想而知。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师范类院校与大学生、中小学生、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等方方面面均有直接关系,讨论教育需要把它们单独提出。教师(近亲繁殖)、学生(生源较差)和地缘(多处于中等城市)劣势,使得中国的各级师范类院校成为教育弊端的重中之重,好的是考研基地,差的是“高四”、“高五”。我曾在一所师范类院校求学十年,对种种“出身论”深恶痛绝,但仔细想想,却不得不承认有些批评并非空穴来风。师范类院校成为养鸡场中的“填鸭特区”,大学语文的模式来自“师范语文”,以制造各种僵硬的教条见长。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并且投身于对语文教育的“治疗”中,给中学语文添加人文关怀的“补药”,给大学语文添加应用能力的“补药”,大概是考虑到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阶段、大学生需要面临未来的工作压力。在我看来,这两个药方恰恰颠倒了顺序,母语的应用能力属于每一个国民都需要的基础教育,它具有教学上的操作性,中学生更需要掌握这个基本功;而人文关怀接近理想主义的精英教育,它在教学上不具程式化的操作性,适合在没有高考压力的大学阶段培育。

在教育弊端得到解决之前,我们依然只能小心翼翼地面对大学语文的种种症候。仿佛面对一个重病人,它脆弱的身体使得我们不敢“不补”也不敢“大补”。“药补不如食补”,可是病症之重又等不得食补———这也是这场讨论的尴尬之处,我们不得不开出那些治标不治本的“药方”。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743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