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汉语:正在边缘化?
【时间:2007/7/18 】 【来源:新华社南昌电 2005-04-11 】 【作者: 杨媛媛 王颖 张敏】 【已经浏览3552 次】

★英语学习热连年升温
--透视我国英语、汉语学习现状之反差(一)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各类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中文水平正在明显下降,母语出现了边缘化的危险。人们不禁要问,当使用工具的手出现失灵的危险时,工具还有什么用?
   
    3月12日,一股强冷空气让南昌雪花漫舞,气温骤降了十多度。然而,恶劣的天气并未影响市民郑菊彩送10岁的儿子去学英语的热情,一大早,她顶风冒雪把儿子送到英语学校里。“儿子本想出去玩雪不想来,我就给他讲‘老外来了,全球化了,你不会英语就像聋哑人一样,怎么能有出息?’”郑菊彩这样讲述自己的“劝学记”。
   
    英语国家的人们或许无法理解中国家长的这类担心,但英语和中国人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一个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到获取学士学位要学习10年的英语,至少通过中考、高考和大学四级考试三关;如果想深造读研还必须考英语;如果想工作,六级证书或比较好的托福、雅思成绩会增加求职“砝码”;如果到中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后,技术职称的晋升也要看英语考试成绩。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5年3月7日一期的文章中援引英国文化委员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10年之内,将有20亿人加入英语学习大军,全球将有大约一半人(约30亿)会说英语。英语语言专家戴维·格拉多尔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讲英语的人中,非母语者与母语者比例为3︰1,“把一种语言当作第二语言讲的人数超出了它的母语人数,这是史无前例的”。
   
    世界性的英语学习浪潮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数量更为惊人。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透露,我国的教育系统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加上社会成员,约有3.5亿万人在学习英语。这个数字几乎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人口的总和。今年2月访华的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进一步预言,中国英语使用者人数将在20年内超过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
   
    巨大的数字意味着不容忽视的市场。事实上,中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早已随着“英语热”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国了,五花八门的教辅书和英语学习辅助工具也摆在书店的显著位置。业内人士透露,英语已是一个价值百亿的产业,培训竞争可以说是“狼烟四起”。“英语热”在中国还催生出了一个独特产物--偶像级的英语老师。成千上万人跟着“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挥舞手臂,大声“吼”英语的场面堪称中国英语学习盛景。

★英语学习面临广种薄收的尴尬
--透视我国英语、汉语学习现状之反差(二)
  

    中国人近乎狂热地投入英语学习,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一个人学了10几年的英语,他的听、说、读、写应该没什么问题。”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说,“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毕了业,仍然张不了口说英语,甚至连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错误百出。”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也表示,学习外语的投入是最大的社会代价之一,不少大学生有一半时间在学外语,以至于专业课的学习都受到了影响。 
   
    “我平时把70%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英语考试之前,花的时间更是占到了90%,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学习专业课。”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四学生邱李华说。
   
    邱李华投入这么多精力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可考了两次,分数一次比一次低。今年1月,他又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再过不了,就拿不到学位证了。他对记者说:“每次考试都要交一笔报名费,如果上辅导班还有辅导班的费用。一次试考下来,花了很多钱不说,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英语四级就是过不了,英语水平也没有提高,还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真有点‘劳民伤财’。”
   
    当前,英语四六级证书成了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标准,一些用人单位,把英语等级证书作为招聘的硬性条件,如果你没有这张证书,任你才高八斗也被拒之门外。
   
    然而,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某英语培训机构四六级辅导班授课的一名资深教师说,过了四六级考试并不等于有良好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为这些辅导班的授课内容就是讲解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
   
    在北京某国家机关工作的杨小姐说,虽然过了英语六级,但是没觉得自己英语水平有什么长进,和外国人交流起来仍然很困难。“考六级之前突击了一两个月,疯狂地背单词、做模拟题,考过之后不用就又全忘了。”
   
    江西师范大学英语系大四学生徐静告诉记者,她曾经把一份英语四级试题给她的一个美国朋友做,结果,除了听力部分,这个美国人整张卷子只得了10多分。
   
    方克平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考试体制和英语水平的评判标准不科学造成的。他说,英语是一种实用的技能,其水平的高低是不可能通过考试全面反映出来的,但在考试体制的引导下,学校里的老师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得不朝着应试而不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方向开展,否则,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学校不答应,家长也不同意。时间长了,老师和学生就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的恶性循环,学了之后不会用,达不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和效果。

★汉语:正在边缘化的母语?
 --透视我国英语、汉语学习现状之反差(三)

    与“英语热”风行全国相比,我们的母语教育却显得有些落寞。
   
    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四学生邱李华告诉记者,同学们在教育实习中发现,现在中小学生,有的英语学得很好,但中文水平不高。以古文为例,虽然当前的教材中古文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学生们对学习古文没什么兴趣,看不懂古文,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而且普遍存在语言贫乏、词汇不丰富、言不达意的情况。“由于平时积累少,他们引经据典时常常犯错或者根本不会。”这位未来的语文教师,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学生的中文功底非常担忧。
   
    大学生的中文水平同样堪忧。新浪网调查显示,在约5000名参与调查者中,约有88%的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中文水平普遍下降,和英语学习相比,中文应该更受重视”。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还告诉了记者两个“不可思议”的数据:他所接触的英文专业本科毕业生当中,能写一小段英文而不出错误的最多占20%;能用中文流畅写作的毕业生最多不超过20%。
   
    用人单位对目前“应聘人才”的中文水平也不敢恭维。最近,江西省一家知名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要求经过初选后的32名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千字左右的企业认识和构想。但在32名入围者当中,仅有两人上交的答卷没有错别字而勉强过关,而其他的应聘者都有语法、标点、别字、逻辑等错误,有的连答案都没能完成。
   
    语言学界对母语的日趋边缘化也深有感触。去年,中国举办的首届翻译大赛爆出冷门:不仅一等奖空缺,还把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以发现翻译新人”为宗旨的大赛,最终发现的却是自己母语水平的下降和年轻一代对传统的舍弃。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黄源深认为,如今国内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攻读ABC,但忽视最基本的中文素养。
   
    在刚结束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目前青年中文水平的整体下降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张德二说:“当前,我国青年科技人员的中文水平明显下降,青年科技人员的中文水平急需提高。”她提到,自己每年都要审读三四十篇青年科技人员的中文论文,发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年学者执笔的书面材料中,文字粗糙且不论,语法错误、逻辑不通、错别字、病句等问题也很普遍。另外,现在的青年对中文的轻慢与对英文的热衷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状况如继续下去,将不只是造成一代科技人员的语文水平低下,更将危及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正和文化传承。”

★创造和谐的语言传播环境
--透视我国英语、汉语学习现状之反差(四)

    与部分国人偏重外语学习、忽视汉语素养的培养不同,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的热潮却一直在升温,这与中文在本土的边缘化趋势形成强烈反差。
   
    江西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文贤浩告诉记者,他学习中文已经5年多了。“韩国一些高中对中文教育非常重视,我的高中学校就有4个中文班,每班有学生20人左右。”据了解,韩国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已达140余所,HSK(国家汉语水平考试,我国用于测试外国人汉语程度的考试)的报名人数从2000年的4765人,升至去年的21804人。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近100个国家的2300多所学校在教授中文,学生总人数超过3000万。汉语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魁北克省除外)的第二大语言,在日本就有100万人学汉语。
   
    面对汉语和外语学习的冷热不均,人们在思索,如何既更大范围地传播中国汉语言文化,又能正视外语学习,进而将语言的传播从方式、方法到内容和作用达到真正统一?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正在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致力于创建一个和谐的语言传播环境。
   
    教育部于近日公布,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进行改革,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考试成绩单。“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听说能力”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学”。
   
    我国的高校也在适应这种变化,进行课改以适当调整英文教学时间和方法,引导学生以正确心态看待英语学习。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教授说,南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经由原来两年每周6节课,调到三个学期的每周4节课,今后还打算开设泛读、科技英语、翻译等实用课程;同时,学校的中文教学也得到了加强。南昌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熊岩介绍说,《大学语文》已经成为文科的必修课,理科的选修课,今后还将加大中文教学的力度。另外,由南昌大学编写的《现代汉语》已经入选国家精品课程,一个投资总额达千万的现代汉语言文化园也正在南昌大学新校区拔地而起。
   
    我国在对内倡导正确对待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系统地开展汉语推广工作。我国初步计划将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这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推的“汉语桥工程”9大项目之一。从去年开始至今,以推广汉语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孔子学院在亚洲、美洲、欧洲陆续登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国庆表示,希望在未来4年内,使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让汉语成为新的强势语言。
   
    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只有正确地看待母语与外语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称得上具有一种和谐的语言传播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672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