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余晓栋 周金声:大学语文教学与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时间:2018/4/9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余晓栋 周金声】 【已经浏览3078 次】
  所谓语文,“语”即口头语,“文”即书面语,两者综合统称即为“语文”。所谓语文能力,指能够规范准确而优雅地使用母语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能力;擅长运用书面语就是写作能力强;擅长运用口头语就是言语修辞能力强。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之于思想灵魂,仿佛血液之于人体。作为语言艺术综合形态的语文,对人之灵魂的修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提倡具有创意的个性化的表达;说写能力双强是语文能力培养的理想境界。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内容和目标
 
  语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只能通过主体阅读积累,反复训练,自我培养而习得,但恰当的教学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是在中小学语文基础上提高性的高等母语教育,是一个以优秀文本和言语案例为要件,以探寻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为核心,兼习人文文化知识而获得人文精神陶冶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中学语文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知识要求方面:1.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文化经典,把握现代社会的文明精粹;领会汉文字之美、汉语言之雅、汉文学之丰富和汉语文化之博大;2.了解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所负载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意蕴,领悟文学传达丰富信息的魅力;3.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基础知识,识记一定数量的名家名著和名篇名言,懂得如何分析、评价文艺作品。素质要求方面: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人文精神熏陶,养成热爱祖国语言和尊崇国学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养成知识分子自觉自信的高雅情操和艺术审美情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养成终身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从学生转向职业发展的良好情商素质。思维品质方面:使学生同时获得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健全发展,特别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方法,应成为大学语文的核心任务之一。能力要求方面:1.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学术论著和文史哲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会认读繁体字;2.进一步提高母语语文运用能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在一小时内用母语顺利写出内容充实的规范的千字文,达到或超越“汉语能力等级测试”四级水平。3.书写规范,能够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中认识和使用3500个以上的汉字,写作千字文错误率不超过千分之二。
 
二、大学语文的核心任务与习得途径
 
  人的语文能力表现如同冰山浮在面上的部分,实际能量是基于水下庞大的人文积淀和涵养的,而且务必通过实践演练才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与习得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创意/写作”,即“以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为教学的核心”。 横的方面,要拓展阅读欣赏一定数量的文史哲艺的经典名著名篇,开阔视野;纵的方面,要以文化的眼光审视语言文学,把握贯穿于文学文化史中的人文精神;思的方面,着力在创意写作的创意下功夫;用的方面,要加强语用修辞实践,深思体悟,融会贯通,促进提升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方便指导学生有目标增实效的阅读,本教材特意按照不同文体分为若干单元。一方面注意在每一个单元尽可能选入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开列若干书单,便于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另一方面努力把握相同文体的不同样式,帮助学生认知每一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和个性特点,从而进一步领悟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便于模仿写作。同时,开辟“研讨展示”平台,设计若干习得演练题目,录注名家写作经验要领,以便学生领悟运用于写作实践。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互动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习得为重心,督导学生加强语用修v辞训练,多采取对话展示性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演练实践的机会,使之获得有效的激励和指导,多引入社会活生生的生活案例和语料,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获得更多的实用语文能力的训练,追求得体优雅而个性化的表达境界;努力使课堂转变成示范督导的场所,交流探讨的场所,研讨展示的场所;将导学的作用延伸到课外,通过课程督导与课内外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语用能力。老师讲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境化,激励学生主动发现,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说写表达能力。
 
  学生习得是主体。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听说读写”被视作获取语文能力的要素,早已公认。但现代信息社会为语文习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和途径,基于大数据新媒体时代背景,更应该倡导“积极语用”习得观,强调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注重“语境”的因素,重视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交际功能,注重多维度语文要素,即以“思悟”为中枢、以“听”“读”“观”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场境。“观”和“评”两个要素是数字时代对语文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思悟”在语文能力获得模式中具有中枢的作用。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第一要义是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的心智。常言说“言为心声”,“口乃心之门户”。“听、读、观”是汲取信息,是“思”的来源,但“学而不思则惘”;“思悟”是输入信息的消化,是说、写、评的源流;“说、写、评”是思悟之内容的外化。没有听读观,就没有思想源泉,也就无从说写评。积淀了思想,不会说写评,也不行,这又取决于说写的技能和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听读是汲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读思更为重要。不但要多读,还要博读,更要勤思、多思、深思,才能为说写提供资源和动力。不但要进行通常的说写,还要积极进行评论和实用写作,要自觉针对一定的场景问题,进行评论,口笔并用;要评出个所以然就务必理性思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总之,“高阶层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记忆,也非机械层次的朗读或默写,而是超越文本的批判性反思和建设性评论,不仅仅是‘接受’文本中的观念、知识或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批判性思考‘重建’文本。唯此,最后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言能力。”
 
 
  首先,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记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这是最简便也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现代社会用笔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书写缓慢越来越普遍,通过记笔记可以获得用笔用字的锻炼,也可以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学会听讲选择信息和提炼思想。
 
  其次,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写作练习,或者写读后感、课后感,或者写时事评论、调研报告,等等,运用所学撰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每周真正做到日读周进、一课一得,就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
 
  第三,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交换作业,讨论修改,反复推敲。每一次作业都是借助语言文字演绎思想和传情达意,通过交流作业才能体悟其效果,通过反馈意见改善修辞才能真正学会精确表达。
 
  第四,利用网络慕课平台加强自学。慕课秉承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观,主要包括高质量的编目视频、数据采集与分析、带有社交功能的授递平台,克服了传统网络视频课程单向、缺乏互动的不足,可以实现线上问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方便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协同学习,深化和升华探究性学习效果。本教程每单元都有“资讯链接”,提供慕课资源信息,鼓励利用,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五,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依托学校的文学社,诗社,朗诵社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切实提高阅读,写作,沟通能力。在更开放,更自由,更丰富的平台中,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同时,在全校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三、大学语文的教学追求与督导策略
 
  我们坚持“以学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教是为了不需教”的最高境界,采取“督导自探互动学习”教学策略,以成果为导向,注重“讲授——内化——讨论——运用”的教学流程,创新实行“开放/学习/考试”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习得平台和成果展示的机会。概括起来,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流程:
 
  首先,讲授。做好有启发性的讲授,精讲知识要点,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介绍必要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授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问答,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以便督促学生思考。加强平时学习指导和习得效果成绩记录。
 
  第二,研习消化,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听课后,自己研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消化阶段性教学内容,拓展阅读,鼓励每周完成3000字以上的笔记、作业等。根据教学内容准备问题,或者撰写学习心得、进行创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如演讲、论辩、征文赛,向报刊、广播台、网站投稿,创编语文小报,配合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新闻通讯等。鼓励深入的发现性的学习成果。坚持以质量为主,这些内容都按照课前制定的相关规定计入平时成绩。对质量好的作业给予高评分。
 
  第三,小组讨论到全班展示。在下一次课堂组织小组讨论,也可以展示自己学习理解后的成果,如果能够激励学生在课前课后自行组织落实小组讨论就更好。教师随时指导课堂中的讨论,对讨论热烈、关注度高的重要问题,再提到全班讨论,或者各小组推荐出优秀(甚至有争议者)进行全班课堂讨论或展示。
 
  第四,总结评价。对讨论情况要及时或分阶段进行小结,对全班展示或教学单元学习情况要针对性的做出总结。最后考核可以采取实行闭卷和开卷开放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考试主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自我研读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兼顾审视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人文修养。多出研究性的题目,如:“研读教材的报告(或者对教材的评论)”“课外拓展阅读并解决某类问题的总结”“对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反思”“对习得展示实践总结和提高展望”“写一篇关于大学语文课教与学的新闻或调查报告”“对当前某文化热点问题(教师指定)进行评论”等,敦促学生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再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也可以直接以学生完成的某项目成果作为考试评价内容。开卷开放考试时间可以安排一周乃至一个月内独立完成。这样,不但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对平时学习好的学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对于平时没有学好的同学也提供了反思改进再学习的机会,使考试转变为能力测评,真正发挥出以考促学的功效。
 
  余晓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副教授
  周金声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湖北工业大学 教授
  本文系绍兴市级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积极语用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68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