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风采

赵旭:依然要做“孩子王”
【时间:2016/9/10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赵旭】 【已经浏览3576 次】

    “来十八碗馄饨!”在收银员诧异的目光中,我潇洒地将一张五十元钞票按在柜台上……这是15年前那个教师节的场面。教过的高中毕业生们非要陪我一起过节,于是一向以吝啬著称的我大方地请他们吃饭。那2元一碗的馄饨热腾腾地端上了桌,望着美美地喝着汤水的学生们,想着和他们一起走过的高中三年生活,那些毛头小子似乎一夜间就猛长成了比你还高半头的棒小伙儿,而现在却像孩子似地围在你身边。那时,我很得意!

    一周之前,刚下公交车,远远跑过来一个高个子帅小伙儿,向我深鞠一躬,“老师好”!他的名字,一下子在脑子里蒙住了叫不出来,但从这一声招呼里,我知道,他是我的学生。交谈中,知道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为他高兴,尤其高兴的是他仍然对我们一起度过的学习生活细节如数家珍。此时,我很得意!

    我真的很得意,为我的学生们得意,为我和他们曾共同经历过的生活而得意!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从师范学院毕业,我到中学任教。当时选择教师为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吃皇粮”的铁饭碗去的。但真的成为人民教师后,我也真正感受到“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这句话的分量了。上课前,无论教案备得怎样精熟,心中都会莫名地紧张;讲台上,既要眼观六路,又要耳听八方,时刻关注每个人听课的模样;下课后,则赶紧喝上一口水,补充“弹药”,再上战场。每月几千大毛,除去吃喝用度,买本好书也得精打算盘,生怕囊中不足。

    曾经厌倦过;曾经在心中打过小九九,想要攀个高枝,去个好单位;也曾经暂时离开过学校,进政府,考研究生,读博士。但转了一大圈,还是觉得学校最适合自己,自己精神的根在校园里。于是,我走进大学,再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在我眼中,今天的大学生们虽然在生理上成年了,但在心理上还是个孩子,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麻烦呢。他们经常会为一点想不开的事情难过,甚至一个大小伙子还会在你面前流泪,小姑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经常会在半夜给你打电话,找你喝酒,找你聊天,找你发牢骚,甚至痛哭一场。自己也会有很多闹心的事情无法解决,可在学生面前却必须表现出一个强者的风范,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但走在街上,总会有叫不出名字的青年向你打招呼;业余时间,总会有好学者找你讨论专业问题,让你不敢懈怠,及时把握学术前沿信息,教学相长;考试后,总有人为你手中的卷纸牵肠挂肚,而得了好成绩又要你和他一起庆祝,让你很有权威感;节日里,又总会收到四面八方充满深情的祝福……和学生在一起,经常会牺牲很多个人的时间,帮助他们办文学社,参加征文比赛,为他们修改习作。但当你满怀希望地把稿件寄出去,望眼欲穿地等,一旦见报,哪怕只有极小的一个“豆腐块”,也会欣喜若狂,那种成就感,决不亚于最伟大的帝王,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财富。

    马克思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实现“自身的完美”,就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对我而言,走了许多部门,做了许多工作,才从内心承认,没有比教师这个岗位更适合我了。看来注定要被烛光漂白头,却也注定要在精神上无比富有。既然注定依然要做一个“孩子王”,那么就必须对得起这顶“王冠”,昂起头,大步向前走!

    (2016年9月10日为纪念教师节而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52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