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我论大语

何二元:语文学习是连续的任务
【时间:2016/1/9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年12月22日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2417 次】

注:原文没有标题,只写了“读者来信”,现标题为编辑所加

  11月初,看到《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署名高玉的文章《语文应该用一生来学习》,文章对大学英语必修而大学语文选修的现象提出质疑。笔者赞成这一说法,但是文章在比较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语文的性质时,所下的结论未免草率,文章说:“可以说,‘小学语文’的‘文’是文字,‘中学语文’的‘文’是文章,‘大学语文’的‘文’是文化。”

  “语文”一词中的“文”是什么意思?是文字、文章,还是文化?这是中小学语文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从争论形成的文本看,其中拍脑瓜信口开河的居多,至于“小学文字,中学文章,大学文化”的说法也时有耳闻,同样也缺少实证性的研究。在大学语文研究界内部,早已超越这样浅层次的争论了。以笔者的研究为例,笔者在2007年就已经借翻译界的“信、达、雅”理论作为研究语文问题的方法:小学语文的标准是“信”,即母语知识的积累,比如要识记3000个汉字,这个阶段儿童的记忆力最好,应该让他们大量识记,即使是“死记硬背”也并非没有意义;中学语文的标准是“达”,即母语读写能力的培养,能够写明白的文章,能够说通顺的话,这个任务绝不能拖到大学去;大学语文就是要学习母语中“雅”的部分,任何民族的母语内部都有雅俗之分,大众语言,俚语俗语,这些可以在生活中随处习得,雅的语言则需要在学校母语教育中学得,而最高雅的语言,则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能学得,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已是系统学习母语的最后机会了,大学语文再不提出这个任务,可能将使他们抱憾终身。

  近几年笔者逐渐回归语文“工具论”,认为语文是工具:小学语文是学习小学各门功课的工具,为升入中学学习(中考)做准备;中学语文是学习中学各门功课的工具,为升入大学学习(高考)做准备;大学语文是学习大学各门功课的工具,为步入社会人生做准备(当然中小学语文也要为中小学生的人生服务,这里是简单说法)。这个定位就更加科学一点,不但论证了大学语文存在与必修的依据,而且明确了大学语文的两个研究方向:一要研究大学各科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基础(比如各专业都要写论文),二要研究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需要哪些语文知识与能力。这是当前众多大学语文教材未能注意的。

  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的关系,要研究的问题确实很多,目前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的定位都存在错位现象,有流行语说: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很多资料已经表明,中国的小学功课,很多在国外是要等中学才学。中学学大学的,现在把“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主要放在高中课堂上,但是我们知道,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需在图书馆进行,而这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学习的自由度上都是大学才有的条件,高中课堂上的即兴讨论,只能培养一种脑筋急转弯的大嘴巴而已。最后大学又回到小学生的水平,不是经常听到媒体披露大学生不会写请假条吗?仿佛这种基本的语言训练反而成为大学语文应该承担的责任。其实如今还应该加上一条:幼儿园学小学的,成年人学幼儿园的。如今幼儿园学习小学功课,早已司空见惯,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结果是,很多应该在幼儿园早早养成的生活习惯,比如文明礼貌、讲卫生、守纪律,却成了成年人要重新学习的内容,如今经常告诫国人在旅游景点、在国外应该遵守的那些行为规范,难道说的不是幼儿园小朋友就应该养成的习惯吗?我常想,假如把社会上众多的面向小朋友的各种培训班全都关停,改为家长培训班,我们的国民素养也许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吧?

  当然,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的关系,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信、达、雅”或者“工具论”就能够解决,或许只有等到语文界同行都能来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告别“小学文字,中学文章,大学文化”之类的话语方式。

  最后按高玉先生的思路,提个可以立竿见影、操作性强的方案,即小学文字,中学文章,大学读书——中学生要能读文章,大学生要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今天大学生语文能力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比较忽略的环节。


  本站链接:高玉:语文应该用一生来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442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