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心得

何立明:大学语文是一门安静的课
【时间:2015/11/24 】 【来源:本站 】 【作者: 湖北城市学院 何立明】 【已经浏览2789 次】

    大学语文是一门什么课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讨论很多了,也已经有了共识和基本的定论。但问题总是发展变化的,近来又有了新的感受。说出来也算是一种声音。

    首先我要说,大学语文是一门人的品味修养课。

    大学语文不能简单说成是一门能力课。品味决定能力,有什么样的品味,才能生发什么样的能力;有多么深厚的品味修养才能生发多么深厚的能力。这犹如说一个女孩会女红,会绣花裁衣,这是她的能力,但不能说她是淑女;反之,一个淑女一定会女红。一个人会写公文,这是能力,但她不一定能够做秘书;反之,一个秘书一定能够写公文。大学语文不是绣花裁衣、写公文的能力训练课,而是淑女、秘书的修养课。品味品格的修养是根本性的,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人之所有,惟居人后。有了修养和品味,才有其它的一切。所以更普遍地可以说,大学语文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文质彬彬的、有修养有品味的人。

    这个先可以从大学语文课设立的历史来看。大学语文源于国文,其人文理念的背景是王朝国家转向民族国家的历史观念变革中。王朝国家培养的是臣民,学的是四书五经;民族国家培养的是公民,学的是国文。据资料发掘,民国前后用于普通教育的《最新国文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等以“国文(国语)”命名的语文教材,都是起于1904年-1926年间,其中承担了那个转型时代立人立国的理想和情怀。当时在《编辑共和国小学教科书的缘起》一文中,商务印书馆就提出要“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还有“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启发其审美之观念”等立现代人,培养现代语文修养品味和能力的宗旨。(引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28日《共和国的教科书》)

    所以,从发生学看,大学语文从诞生之日起所要做的就是改造人的品味、修养,其所要塑造的品味就是人(国民、公民)的现代品味,使人具有做现代人的品格。

    世界进入了现代,国文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环境的人之修养。现代人由三种属性的人构成,即社会人、文化人和经济人。其实现代社会是一个个人财富成倍增长的社会,经济人意味着个人要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而财富的创造源于观念。说到观念,其与经济的关系甚至是直接的。一个人的观念对人的财富人生有巨大的影响力,美籍日本人罗伯特.T.清崎在《我有两个爸爸:富爸爸,穷爸爸》一文中文中,描述观念不同带来的不同经济人后果,写道:

    一个爸爸爱说“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用这类话,他会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则是疑问句,一个让你放弃,而另一个则促使你去想办法。…说“我付不起”这种话会阻止你去开动脑经想办法;而问“怎样才能付得起”则开动了你的大脑。……在他(富爸爸)看来,轻易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

    ……长期下来,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更强了,而另一个的理财能力则越来越弱。…甚至当一次严重的挫折使他(富爸爸)破产后,他仍然把自己当作是富人,他会这样鼓励自己:“穷人和破产者之间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

    这样看来,理财观念就是财富,而现代观念的形成在于一定文化氛围的滋养。做现代人除了要能够接受新文化,还要接受新的人际社会关系,这就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的属性所决定的。过去生病靠亲戚救助,现在生病靠社会保险。人际交往需要语文品味和素养,听说读写是其形式。

    总之,大学语文(国文)的宗旨,是要滋生现代人的品味修养,这是成为现代人的基础和前提。最终成为现代人,能够德福相配地生存于现代世界。但要明确的是,大学语文尽管有培养公民(国民)权利观念和义务意识的责任;但说到更深,大学语文的目标,虽然是公民品格,如今更是绅士风度和淑女品味。因为绅士和淑女是比公民更根本的个性存在。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人,做现代修养的人才能立于现代世界。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听说读写活动也滋养着现代人本身,所以现代人需要有现代的听说读写。

    大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既是一个能力问题,更是一个文化观念问题。听什么、说什么、怎样读、为什么写,这些都不同时代社会有不同的需要。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的文化,有了一定的文化才能适应一定的社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有一个“晕街”的词条,说的就是一个乡下人进了城,他的所有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失效的故事,他的听说读写能力到了城市这个新语境全部失效了。所以,一个现代社会的听说读写跟传统社会的听说读写是不一样的,一个古代的举人秀才到了现代社会可以完全就是一个文盲。

    从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构成的内涵来看。国文的听,现代有古代也有,不同的是听的内容性质大异。大学语文的听,是要听的懂世界文明的声音。“共和国”、“平等”、“自由”,还有“审美”等都是现代新名词、新语法,过去见之未见、闻所未闻,没有现成的概念。同样是汉字,新组合新名词,形式大异、内涵迥别。一个乡愿的人进城,是不会听、不能听、不忍听的。再说国文的说,是要说白话,不是戏曲语言,而是要说文明戏的语言,文明戏在民国一度流行,不能不说是满足了白话要求而兴起的滥觞。国文的说,可不是王朝国家的语体五十九类,如谕诰、玺书、批答、诏、册、诰、制策、表、露布、 论谏...,而是崭新的说。比如演讲这种形式内容,完全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尤其对大众演讲,这是一种现代社会新形势下的“说”。翻开手边一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名叫《美国读本》(上、下)的书,里边一共收集了美国1620-1986建国以来计194篇重要文本,其中收集的现场公共演讲(含辩护词)文就有53篇之多,占27%,近三分之一;可见演讲形式作为“说”的现代表达新形式的繁盛。其它的文本形式,也是显见的开放社会的大众传播属性。比如团体文告、团契宣言、报纸评论、记叙文出版物、公开信,还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流行诗歌,也都是面向全体公众的,也是说,这中“现代版的说”所说的内容都是公共话题,具有大众信息传播交流的性质,不再是古典言说中大量存在的用于藏诸名山、束之高阁的经史子集。

    再说读。大学语文也读《聂隐娘》,读《牡丹亭》,读《杜十娘》,但视角变了,不是当故事来读,读才子佳人、英雄儿女;而是作为小说来读,从中读出人格独立,读出个性自由,读出女性解放。最后是写,不再写文言文,而是白话文,能够更细腻深刻表达情感思想。写作的趣味也变了,胡适的《黄包车夫》,写出的是人文关怀。古典写作写的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写命中注定;现代写作写的是对下层阶级的同情。这里边都是现代观念转换的结果。

    所以,听说读写只是形式,古今都有。关键是听说读写的内容,决定了听什么、说什么、怎样读、为什么写。听说读写是一种借助大学语文而产生的修养功夫,提升的是个人主义人格、以人为中心的审美品味,渗透的是改造人自身的现代性。

    前边分别说了从历史和从听说读写的内涵两个角度,看大学语文是一门人品修养课。最后说一说从课程的定位角度,看大学语文是一门幸福实践课,也是一门提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

    关于这门课,有人说它是一门通识课,这是立足于政治公民培养的角度说的。有人说它是一门人文素质课,这是从“科学主义”对立面,立足于反拨工具理性、计算理性,站在国家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觉悟的文化人的宏观角度说的(现在,人文教育变味成了传统文化教育)。我觉得还要从个人出发,从个体安身立命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一切存在都是从存在于个体开始。这样看,我们看到了大学语文是一门品味修养课,是培养淑女、绅士的课,是关乎个人幸福的课,是能够寻找幸福、发现幸福、开拓幸福,认识什么是幸福的课,这也是个人未来生活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课。

    大学语文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使自己有幸福感的事,做一个幸福的人。这个幸福不是事先摆在那里,而是你自己开拓出来的。他既有公共的一面,更是一己的。你能感受到什么是自己的幸福,你就有什么品味;你能获得多深的幸福,你就有了多深的修养。,旅美学人薛涌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边引用了哈佛大学一条办学至理名言:“一个开不出幸福课程的大学,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而哈佛大学开放课程就有一门“幸福课”。课程介绍说: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有人说的好,“技能训练达到一定层次会出现同质化,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还在于人的素质。”这个素质是高于各种知识之上的一种开放性、建设性的人文伦理态度。一个人语文修养好不一定能成为大师,但一个大师(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定是语文修养品味好的人。

    语文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一个人幸福立于世的必要条件。我有个内弟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毕业,是去年诺奖获得者所在的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是曾经出现诺奖,现位列美国儿童医院前三的圣祖德医院的教授,在《自然》《科学》杂志上都有文章发表。前年他回国来聊天,他说自己的事业,说我现在看得到自己的目标,但我与目标之间隔着一道玻璃,我无法靠近我的目标,说出现了“玻璃困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自己国内基础教育获得的语文修养太差,比如至今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本来他搞的是生物神经研究,但中学时代的阅读,包括宽泛的文科阅读的缺失,阻碍了他的发展。去年夏天我去美国,住在他家两个月,看到他已经转行,从科研一线转向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了。他说自己的底座用尽了,科研没有再发展的可能性了。

    前年到湖北经济学院人文传播学院交流,他们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大学语文是一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并以毕业生发展情况调查为证。毕业生毕业工作三五年后,都有一个瓶颈,或为“玻璃困惑”。凡是能够顺利度过瓶颈期的同学,都是文科素质比较好的同学。这也说明,开设在非文科专业的大学语文,也就是在拾遗补缺地发挥给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门课。

    到此,简说了我的新感受,即大学语文是一门修养课、也是一门幸福课,还是一门提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

    回想我在美国探亲两个月,所到之处,人心安详、一片宁静气氛。即或在繁忙的飞机场,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不管长途短途,美国人一般坐下来就读书,不急不躁,行动很安静、体态很安然、遇事很平静。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环境和平静的内心,我看到美国人生活优渥、文明、简单、实在。其实,凡人在世上并不事事如意,但美国人总给人安详之感。美国人的读书量是非常大的,从孩子做起。我那内地的儿子暑假回来看爷爷,带的书摆满了大半个窗台,塞满了大半个自己的旅行箱。

    我在想,大学语文就应该是一本这样的书,给人在喧嚣的生活中引人安静;大学语文也应该是这样一门课,给学生在未来急剧变化的生活中获得安宁的心思。

    最后,翻出《大学》里边一句话,在开篇,说得多好!说大学之道就是要使一个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想,大学语文就应该是现在大学里一门这样“知止”“能静” 存遗大学之道的课;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在轰轰烈烈市场经济大潮中,唯一能够给予学生获得并享受“安静”的课。

    人有了静,人生的得也就不远了。

2011年11月(初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77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