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专著 > 章节介绍

第五章 大学语文与文体教学(六)
【时间:2015/11/17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2454 次】

(二)大学语文与议论文

    所谓议论文,只是我们从具体的艺术类议论文体和实用类议论文体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教学文体,在具备了基本的议论文知识后,有必要引导学生回归到真实的文艺文或实用文的阅读。以笔者教材中《小品文的危机》一课为例,首先是把它当做杂文来讲,导读中说:

    周作人提倡的“美文”,有一阵是叫了“小品文”的。小品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的繁荣,功不可没,相当一段时间里,鲁迅先生也不反对,甚至有可能把自己的杂文也叫做小品文的,比如在这篇文章里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显然正是鲁迅自己杂文的特点。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首先,它是为了巩固白话文成绩的一种“美文”,“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第二,它应该循着这个方向,“接下来的路”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真正开创出新文化的白话散文。而不是为了和文言文一比高下,最后把文言文的缺点也学了来。正是在这后一点,鲁迅和林语堂、周作人等人有了分歧。林语堂等人欣赏的是晚明小品和六朝文的“闲适”,那是文学上的一种“小摆设”,而鲁迅却看到唐末和明末小品的抗争和愤激,“是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

    那么以前学过的议论文知识是不是一点用也没有了?不是的,我们可以利用议论文“三要素”知识,较方便地把握杂文论点、论据、论证的特点,同时指出杂文超越一般议论文“三要素”的地方:

    艺术类的议论文,首选是杂文,杂文的首选,当然是鲁迅,瞿秋白称鲁迅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把政论的因素和文学的因素完美结合起来。本课的主题是“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为了说明这一主题,鲁迅用了“小摆设”的艺术形象,并将这一形象贯穿全文始终,体现了艺术类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中学讲议论文,喜欢说这一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那一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实高级的论证是贯穿全篇的。

    作为“教学文体”的议论文,一旦还原为“实际文体”,就分化为艺术类议论文和实用类议论文这样一组对立统一关系。艺术类议论文主要是杂文(包括随笔、小品文)、议论散文等,实用类议论文种类就繁多了,社论、政论、申论、文学评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演讲词,以及公文和专业文书的相当一部分,都是实用类议论文。两者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使用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采用积极修辞还是消极修辞,以及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别。以往教学中由于不注意两种文体的比较,造成学生混用、错用文体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实用文体中乱用文学手段,譬如某教育学院中文科一年级学生写的学年自我小结中有这样的例子:

    (1)匆匆乎,入学时激动的心情尚未平息;悠悠哉,岁月无情,人生的舞台又揭开了新的一幕。回顾一年来的经历,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令人不胜感慨,又似怅然若失………
    (2)人生道路永远是曲折前进的。也许,只有尝尽甜酸苦辣才觉充实。然而,一切都在追求中才更闪光。这一年的路,我走下来了,采过鲜花,踏过沼泽,也攀登过悬崖,获得了什么?硕果,还是“海市蜃楼”?不,是一枝“夜来香”。……
    (3)又是一年时光,在新学年的钟声中逝去了。前年的现在,我们正赶上了中学时代最后一趟火车,鸣响的汽笛告诉了我们的使命,明年的现在,我们将永远脱下可爱的学生装,一声“老师好!”甜、响、脆,心会让它压得沉甸甸!

    这样的例子也许每个教师都能从自己学生的作文中找出很多。这就需要加强教学中的文体比较,如鲁迅先生所说,作互为“不应该那么写”的参数。根据两种文体异质同构关系,在教学中不妨设计同题异体的写作练习,如在布置学年自我小结的同时,布置一篇随笔,题目叫做“日子”“匆匆”“一瞥”皆无不可,同时要求小结与随笔互为“不应该那么写”的参照。具体步骤:第一,应明确两者都是议论文,都要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无论是小结还是随笔,都不能只陈述事实,报流水账,而应该从事实中提炼出观点。第二,注意艺术类议论文和实用类议论文的区别,譬如前者是用形象思维,后者则应用逻辑思维;前者可用积极修辞,后者当用消极修辞。尤其是语言方面,事实上两者有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应该这么写”的语言标准。例如笔者就一直都主张,假如要真正学好应用文体的语言,就有必要把“公文常用词语表”及国务院发布的“公文主题词表”当作词语手册来学习。第三,两篇作业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看看小结有没有写成了随笔,随笔有没有写成了小结,两者在语言上有没有雷同。经常做这样的练习,相信能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文体意识。

    大学语文议论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则是要完成从中学“议论文”到大学“论文”的转变。大学生要写论文,论文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学术研究范畴的文体,从议论文到论文,就是从教学文体到实际文体的过程。论文写作的选题可以是其它专业课程的,但是论文这种文体的写作指导,没有别的课来承担,只有落在大学语文肩上。所以人民版教材设计了《怎样写论文》一课,选择了胡适、毛泽东、叶圣陶、王力的四段文字,并在导读中提示:

    大学要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会写论文,是大学生母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什么是论文?论文属实用类议论文,但是和一般议论文又有不同,议论文属于教学文体范畴,论文属于学术文体范畴。

    从文体要素方面说,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也可以是“三要素”还是“四要素”的区别。

    议论文“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表述为写文章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收集材料,最后用材料证明观点。这个表述颇有唯心主义先验论之嫌,但是用于“教学文体”,又有某种合理性,假如要写的题目比较简单,同学们比较熟悉,或者是社会约定俗成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道理,拿起笔来写的时候,心中已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已有一些论证所需要的材料,甚至连怎样进行论证也已想得差不多,需要做的只是如何组织文字表达的功夫,这样的议论文写作往往就只有所谓的“三要素”。

    论文则不是这样。论文是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或者提出新鲜的观点,或者挖掘出新的证据材料,或者发现新的论证方法。——或许这些对刚开始学习论文写作的大学生都还太难,那么起码也要有一种学术锻炼的价值,就是锻炼自己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材料、掌握新的论证方法的能力,至于这些观点、材料、方法对于学术界是否有价值,可以暂且不论(当然也要有一定难度,是困扰自己轻易不能解决的,而不是上网检索就“百度知道”的那种)。这样的议论文,就不能够只有“三要素”了,而是要增加一个要素,变成“四要素”,这个新增加的要素就是“论题”。论题是指“证明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也可以通俗地称其为“问题”。胡适说,研究的动机总是因为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毛泽东说,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说的“问题”,就都是指的“论题”。而且这个论题还要排在其他“三要素”的前面,写论文最开始总是要先确定论题(选题),然后围绕这个论题收集材料,加以整理(论文写作中叫“文献综述”),再运用一定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才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所以“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是论题——论据——论证——论点。或许等到文字表述的时候顺序会有点不同,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是这个顺序。

    因为论文的这个特点,论文写作的时候,拿起笔来之前,一定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问题”,而不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以前我们批判胡适,说他是唯心主义者,一个理由就是他鼓吹“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他的意思,他这个“大胆的假设”也并没有放在研究的最前头,他最强调的还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他对他的学生说:“一切知识,一切学问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你们在学校的这几年中有许多必修与选修的学科?都是给你们用;就是使你在某种问题发生的时候,脑背后就这边涌上一个假设,那边涌上一个假设。做学问,上课,一切求知识的事情,一切经验——从小到现在的经验,所有学校功课与课外的学问,为的都是供给你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你在问题发生时有假设的材料。”

    正因为论文写作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最不可能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考试那样,当场命题,限时完成,而是一定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假如我们大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内容预定为写一篇学科论文,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了。即使是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看似非常遥远,其实也不妨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在科学研究中,花几年时间来准备一个问题,甚至用了毕生精力来研究一个问题,都是很常见的。这个准备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俗话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也说明提出问题之难,要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尤其难。以往一些大学生同学,往往等到要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了,才匆匆忙忙寻找题目,虽然还会有老师提供选题指南,但由于时间匆忙,搞得不好,就成了中学那样的命题作文,所以总不如自己发现的问题来得亲切,更有学术锻炼的价值。除了特定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可以从自己学过的所有课程中提炼的,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就多关注各科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挑选其中有一定难度,有研究价值的,作为候选。比如我们这个教材的前两个单元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提出的“语录体”问题,《西湖的雪景》和《杭州西湖导游词》提出的游记与导游词的比较问题,《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和《冷板凳会缘起》提出的母语雅俗问题,《闻一多上课》和《闻一多又遭毒手》提出的散文与新闻的比较问题,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论文选题。其他单元课文也如此,本教材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时,就充分考虑到了题目的开放性,既可以做成一课之后的小作业,也可以拓展开来做更深入的研究。大学语文课程如此,自己专业的其它各门功课假如都留意一下,可作论文题目的候选一定更多,就不会发生临写论文时却想不出题目的事情。选题之后,即使后来又有了更好的题目,前面的选题不用了,也不是什么损失,常常放一个题目在心里想想,这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第二,收集材料。论文要有学术价值,什么是学术价值?就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你发现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解决了。这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同学当然是不容易做到的,前面说过,我们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以自己为立足点,通过论文写作,发现了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了自己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学习目标,我们总还是要取法乎上,知道点学术上的事情。例如要知道什么是别人没有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你就要梳理相关的学术资料。俗话说“说有容易说无难”,你要说某一个问题某人说过,这个容易,可是你要说某一个问题学术界还没有人说过,这就难,你要把整个学术界的资料都检索一遍,才敢下此结论。所以在正式写毕业论文时,都要求先做一个开题报告,其中就包括你要写的问题,国外研究到什么程度,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王力先生说的要把这个“凡”字都归纳出来,写成一份“文献综述”。这就要功夫,这个功夫越早下越好。至于怎样下这个功夫,怎样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上网检索信息,同学们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我们也会在教学网站提供这些方面的指导和链接。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是先把论文写作的意识树立起来。

    第三,理论准备。写论文是要有理论指导的,这个理论和议论文的论证有点关系,又不全相同。中学议论文讲论证,往往是这一句用了比喻,是比喻论证,那两句形成对比,是对比论证,基本都是一肢一节的。论文的论证则要求着眼于全体,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你说出你的论文运用哪些理论方法。记得高教司组编的《大学语文》较早的一个版本,曾经介绍过几种这样的论证方法。一种是“哲学的”论证方法,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主义”在交锋,比如写文章“先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这就有唯心主义先验论之嫌,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才是比较正确的思想方法。一种是“逻辑的”方法,王力说的那个先归纳后演绎还是先演绎后归纳,就是逻辑的研究。一种是“历史的”方法,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它的历史,这就要研究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教育史等等,把你要写的那个问题的历史背景弄清楚。记得还有假说等几种论证方法,等找到这本教材我们把这个内容放在教学网上。

    理论的准备是最艰苦的,你要看大量的理论书籍,平时同学们比较不喜欢看这类书的,但是假如你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是为了将来写论文做准备,有了明确的目的,相信就能够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824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