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宗佩佩:《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时间:2015/9/1 】 【来源:语文建设 2011.1 】 【作者: 河北省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 宗佩佩】 【已经浏览2994 次】

    一、设计思路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渲染出气势磅礴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气势美,为鉴赏词做好铺垫。

    2.教师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为鉴赏词做好铺垫。

    3.通过课件展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赏析全词,领会作者大笔挥洒、气势奔放、意境阔大的豪迈词风。

    2.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3.初步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赏析词的意境,有感情地诵读。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认真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蕴,反复品味。

    2.情景教学法: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听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副气势磅礴的画面,激起了我们心中的激情,总想高声放歌,一吐为快。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豪情,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这首词应该读出气势美,读出一泻千里的豪迈。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三)赏析全文

    教师引导: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文若泉涌,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让作者情难自已?赤壁怀古,顾名思义就是站在赤壁这个地方怀念古人,抒发感慨。大家学过历史,知道赤壁这里发生过有名的战役,是什么战役?

    明确:赤壁之战。

    教师问:赤壁之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问答过后,教师过渡:历史回顾到这里,我们先让历史的脚步在这里停止,时间在这里凝固。让我们来赏析词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定下了什么样的基调?作者登高远眺,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自然而然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无情,联想到千百年来活跃在长江两岸的无数个英雄豪杰,他们金戈铁马,名扬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一去不复返。作者对古代英雄是如此的向往,想寻找英雄的遗迹。他找到了吗?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的统帅是谁?作者称他为周郎,为什么?教师出示刘禹锡的《竹枝词》,学生对比体会“郎”的含义。

    教师问:作者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画面。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鉴赏词,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朗读自己的鉴赏文字,师生共欣赏。

    学生朗读上阕。

    教师过渡,转入下阕:放眼望去,兵家必争之地的赤壁果然形势险要,名不虚传,面对这气势磅礴的长江天险,作者感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自然而然地引出流传千古的风流人物——周瑜。

    教师问:上阕主要写什么?下阕主要写谁?把“周郎”和“赤壁”并称,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小乔是千古佳人,国色天香,嫁给周瑜说明周瑜年轻有为,风流潇洒,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表现出周瑜的春风得意。但还有一点: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是君臣关系,内是亲戚,能取得孙权的信任,是他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令人羡慕,或者说令作者苏轼羡慕。

    教师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对表现周瑜有什么作用?

    教师过渡:大家学过历史,知道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面对实力雄厚,兵力几倍于己的强敌,青年将领周瑜有着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度,他力排众议,严阵以待,在谈笑风生中火烧赤壁,杀得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建立了丰功伟绩,流传千古。面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作者不由联想到自身。

    穿插时代背景(学生回忆,教师总结):苏轼的父亲是苏洵,弟弟是苏辙,他们有“三苏”之称。由于家庭的熏陶,苏轼青年时代就是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从小就胸有大志,希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流传千古,但是他却因为作诗讽刺王安石变法,不幸被捕入狱,后贬官到黄州。黄州是一个地域荒僻、人烟稀少的地方,对于苏轼这样一个声名盖世、胸有大志的人来说真是“纵有万丈豪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曾一度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教师点拨:写《赤壁怀古》时苏轼多大年龄?联系苏轼的生平,想想他面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作何感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拨、提问:所以他只好自我解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只能笑自己多愁善感。年近半百,头发都白了,不仅功业未成,并且还被贬黄州,还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呢?作者回忆自己这坎坷的一生,悲从中来,长叹一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教师问:在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的时候,作者能看透人生,表现出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朗读,先读下阕,再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回顾我们的历史,在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的时候,古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出示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李白、苏轼,学生比较、讨论。

    教师引导:屈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追求,李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一切,苏轼是“人生如梦”的感慨。相比而言,苏轼更加豁达。当理想不能实现而自己又无可奈何时,旷达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超越人生的困境,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不等同于意志消沉。

    (五)归纳总结鉴赏诗词方法

    了解背景反复吟,欣赏韵律品语言,联想想象创意境,把握题旨入诗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579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