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培训

张红梅:大有可为的大学语文——2015年全国大学语文师资培训研讨会心得
【时间:2015/7/29 】 【来源:本站 】 【作者: 南通开放大学 张红梅】 【已经浏览2974 次】

    2015年7月24日,珠海,我的全国大学语文师资培训学习结束,然而这件事的终点似乎又是另一件事的起点。

    三天的培训非常短暂,但是给我的信息量很大,以至于回家后我花了好几天整理思路,才写出这篇心得。这次培训让我深刻反省过去的教学,重新思考大学语文的定位,让我认识到真正教好大学语文是任重而道远,这些体会是沉甸甸的,但不灰暗,反而让我的内心亮堂起来:大学语文可待研究的领域非常广阔,大学语文——大有可为!

    一、高职高专院校更要重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

    杨建波老师说:上好课的前提是要弄清楚这门课。她强调大学语文是通过语言提高人的汉语素养及文化素质的课程,大学语文是研究语言怎么表达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内容的。她的观点与何二元老师相近。何老师认为语文课的基本属性应该是工具性,而人文性只是工具对象的属性。

    两位专家的说法让我深思,且苦恼。

    自2010年至今,我在建设校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和研究大学语文教改课题时,一直强调要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建立人文陶冶的高职语文,加强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素质建设。但是,何二元老师认为那样的“大学语文”迟早会被“大学人文”取代。那么,我错了吗?我校大学语文定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原因何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认为这份决定是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包含素质教育。2004年开始至今,在国家教育部推动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持续不断,但是,至今教育部没有官方认定素质教育课程是哪些,而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课程是许多高校自己的讲法。我校大学语文定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原因:一是参照了一般高校的意见,二是针对学生自身情况。我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有三年制普专生和五年制大专生。这些学生一般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积极性,专心于个人娱乐较多,关注人文社会知识很少,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知之浅薄,个人人文素养亟待提高。在当时学校公共基础课仅有语文、马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等情况下,将大学语文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不为过。

    2014年9月,我校着手开设通识课,大学语文的处境发生变化。比如某位老师讲唐诗鉴赏这门通识课,那么我们以史为线索的大学语文唐诗这部分怎么教呢?这时候,我深味何老师所说“大学语文不是大学文学”了。

    其实,着眼于素质教育没有错,大学语文要回归到语文的语言表达教学上,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这种素质。而我们过于强调人文性时,三十几课时的大学语文就会淹没在作品背景、文学潮流、作品意义等等的讲授中,即便老师的讲演很精彩,学生听得感动甚至激动,但是,缺失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停留在原地不动。

    由此,无论是大学语文的生存需要,还是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大学语文应首先抓住语文是工具这个本质展开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要薄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相对差一些。他们的就业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这些工作接触人员较杂,语言表达更需清晰准确,而且要求灵活运用于交际。比如一个熟悉业务、表达能力强的工程监理人员,就不仅能准确解答客户的疑问,还能有效指导工人解决问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更要重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巧练“听、说、读、写”

    三十几课时的大学语文课怎么练“听、说、读、写”?这次培训中杨老师、何老师传授了一些巧办法。

    比如杨老师讲阅读中要教学生会抽象概括,那么老师就首先要抓住教材的精髓,突出主旨地讲课。这是示范如何阅读。

    又比如杨老师讲抓住文眼,带动全篇来阅读。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离婚》中老师巧设问题:爱姑想不想离婚?为什么?这不仅启发学生阅读理解,而且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说”。

    何老师厉害的是能古为今用,网为我用。例如,何老师讲《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就学习古人用记录课堂笔记来训练学生的“听”与“写”,真正学为我用了!何老师还和学生共建QQ群,他利用网络聊天,统一“说”与“写”。又仿张爱玲的对照记,要求学生在网上做“对照记”,实在是生动有趣!

    以上几种方法,我认为均得益于老师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课堂外精心钻研学问,才能登临高峰,一览众山小,授学生以“渔”。甘心服务学生,才不拘于三十几课时,把教学延伸至网络。所以,“巧”来自于“勤”,“巧思妙用”仍需花费大功夫,这绝对不是懒人能走的捷径。

    三、大有可为的大语研究

    何老师研究大学语文多年,他讲重开大学语文30年,而理论研究著作只有八部。这次培训我有幸见到其中两部(杨建波老师的《大学语文教学论》仅见其封面),回家后读何二元老师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不仅为作者的学识所折服,更深深感慨:大学语文研究的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去看看?好好探查,说不定有美的收获。

    在何老师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中提到大学语文理论宏观、中观、微观研究,目前均存空缺,而微观研究又是中观、宏观研究的基础。原先对理论研究畏惧的我,不禁在想:类似于对大学语文一本教材、某种教法或教学评价的微观研究是适合我们高职高专院校老师的。

    其实参与这样的研究不仅是大学语文的引力,也是高职高专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南通高职高专院校有六所,教大学语文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中文专业出身,原先学校有汉语言文学、文秘这些专业时,中文老师的专业研究方向较多。但是,近几年,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招不到学生,这些老师原先的专业研究方向就跟教学分离,这不仅不利于将来的职称评审,也可能脱离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轨道,导致课题、项目落空。因此,扎根大学语文这块阵地,专注教研,是很有可能开花结果的。

    写到这里,再看看我的培训笔记,看看那本还没读完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总觉得意未至而言已尽。那么,就整理思绪,重启大学语文的征程吧。

张红梅  2015年7月29日


 

    附:作者个人简介

    张红梅,女,1971年9月生,南京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1993年8月参加工作,曾在学校档案室、教务处从事行政工作多年,2006年转至教学系部做专职教师,现属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职称副教授。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负责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语文》的建设;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主持江苏电大、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的《高职大学语文教改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近年发表论文如下:

    1、《金融危机下玛蒂尔德形象的美学意义》,发表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论虎妞形象的成功与缺憾》,发表于《时代文学》2011年第5期。
    3、《人为什么而活——探析〈孤独者〉的灵魂》,发表于《语文学刊》2011年第6期。
    4、《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构想》,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8期。 
    5、《东西方文化冲突背后的优越感——〈橙血〉与〈断魂枪〉之比较》,发表于《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第6期。
    6、《五四文学革命对高职大专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发表于《时代教育》2013年第11期。  
    7、《如何在大学语文教改中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发表于《现代语文》2014年第10期。  
    8.《五年制高职应用写作学习中的抵触情绪探析》,发表于《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 

 

 

附:南通开放大学大学语文教学情况简介

张红梅

    我校自有三年制普专生以来就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不是每个专业都开,特别是近几年强调职业技能教育以来,开设的课时量逐渐减少,现在一般是30课时。另外五年制的商务英语和商务日语专业的第三学年会开两学期的大学语文,每学期36课时。

    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自编教材《大学语文》,主编景圣琪(我校副校长),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还有一种《大学语文》(吴汉德、钱旭初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这是江苏开放大学领导编的。两种教材结合使用情况较多,因为前者更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基础性,它兼顾了语言、逻辑、文学及写作诸多知识的介绍;后者则重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表达训练的结合。

    目前,我校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稳定,有大学语文教研室,但教研一般各自为政,因为学校在大学语文教研经费和课题立项方面很有限。尽管如此,在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开展了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语文》的建设;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开展江苏电大、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的《高职大学语文教改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现在我们自制的《大学语文》电子教案、课件及试题库均已投入使用,学生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映良好,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教学效果得到了有关领导和教授的认同。

 

南通开放大学简介

    南通开放大学成立于1979年,是南通市政府直属的地方成人高校。全校教职工300余名,其中高中级职称近200人,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教师约占55%。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远程开放学院、社区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设有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四个层次,涵盖高职、中职、远程开放教育三个类别,涉及文、教、理、工、经、法、管、艺等八个门类学科专业近70个,各类在校生一万余人。

    学校从1986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班;1999年,参与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2002年起,与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普通高校进行远程教育合作;2006年6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开放大学增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牌子,南通开放大学成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从而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序列;2011年6月,又成为省内首家获准挂牌的社区大学;2013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核准建设南通开放大学。

 


学校中远路校区远景

 


学校外环西路校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685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