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刘勃:2003年大学语文课的开场白
【时间:2012/11/23 】 【来源: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网站 2008-05-29 】 【作者: 刘勃】 【已经浏览3754 次】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大家就有语文课,但是语文这个概念,究竟该怎么定义,却一直是个“妾身未分明”的问题。本来,语文语文,顾名思义,一半是语言,一半是文学,两者并重。但是在实际上的教学当中,要想不有所偏侧,实在是不可能的。所以,关于文学和语文课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你如果关注一下一些相关的报刊,可以发现,几乎每年都有学者教师在争论。当然,对现状都是不满的,但是对改革的方向却有分歧。有的认为,应该强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学感受力的培养;有的则认为,文学应该干脆从语文当中分离出去,语文课就应该很纯粹的进行字词语法的训练。

    好在这个争论主要还是在中学语文里。我们大学语文的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大家学了这么多年,语言的基本功底应该也可以了,这方面的教学就已经不再是我们的重点。而且,你看看我们书的前言,我们这门课还承担着响应党的号召,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那就是说,我们这个“语文”的“文”字,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围,而涉及到整个文化了。你去查查字典,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那咱们讲不过来,所以还是就以文学为主线,尽可能的触及到更加广泛的文化内容。

    当然,讲文学不能脱离作品,咱们的课,还是以作品的分析鉴赏为主。但是,有一个你们中学时候常干的事情,我们就未必再接这个活了。就是我们很少会再去给文章划分层次,分析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即使划分层次,我们也会强调,这并不是对文章唯一的切分方法;即使概括大意,我们也会强调,文章出彩的地方,很可能在大意之外的细节;而如果要去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那我们更加应该记得,主题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线索,它绝对不足以概括文章的全部内涵。

    另外,我们讲大学语文,还要注意树立两个观念,——在中学语文里这也许并不很被关注的两点,——一个是人的观念,一个是史的观念。

    所谓人的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强调,文章的主人公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仅仅是一个供我们学习的榜样,或者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强调,文章的作者是人。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个似是而非的看法,就是伟大的人才能写出伟大的文章。所以在某些讲法里,伟大的作家也就成了一个个道德偶像,人格楷模。而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文如其人”的话是不准确的。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不一定是好人;而即使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身上也一样可能有可笑甚至卑琐的一面。以后讲到具体作家的时候,我可能会给大家讲一些故事,大家不要只是听着好玩。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化人格,也许就包含在其中。

    所谓史的观念,我们讲,没有一部作品是可以脱离它的环境凭空出现的,这个环境包括文学环境,也包括更广阔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说,史的观念也包含着两个方面。第一个“史”,自然是文学史:我们以文学史为横轴,文学成就为纵轴,要标出作家作品在这个坐标系里的位置。当然,有一个要注意的,文学评论有其客观标准,但也永远是带有主观性的,所以对一部作品,我们要给它定位,只能画出一个大概的范围,而不可能确定一个具体的点。另外一个“史”,我们讲作品,还不可能不涉及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因为作品总是被它的具体环境催生的。如果说,作家是作品的母亲,那么也不妨说,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作品的父亲。当然,有些作品,就像是母系社会的孩子,“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很难找到社会影响的具体痕迹。但那也是“不知”而已,而不是父亲并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388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