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心得

杨建波:相逢安能泯恩仇
【时间:2012/10/29 】 【来源:流萤的博客 2012-09-28 】 【作者: 杨建波】 【已经浏览4910 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0f1c5a01018rmf.html

    国人对“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一定都非常熟悉,这些年该诗句常用来指海峡两岸的关系。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两岸合作问题时也曾引用这两句诗。但这两句诗出自何人之手,特别是写作背景是什么,可能不一定都知晓。此诗出自《题三义塔》,写诗人系鲁迅。全诗为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先看看鲁迅创作此诗的大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占了东三省。为转移视线,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日本海军大将永野修身,下令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为了给占领上海寻找口实,日本人自导自演了一出苦肉计。1932年1月18日,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等人策划了一起对日本人的袭击行动。是日下午四点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内, 二名日本僧人与三名信徒遭到不明人士攻击,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本人指控袭击系中国工厂的纠察队所为,1月20日,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又砍死一名、砍伤两名前来组织救火的华人巡捕。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装甲车掩护下,沿北四川路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今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虬江路、横浜路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国军十九路军的殊死抵抗。这就是著名的上海“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拉开了一个多月惨烈的淞沪抗战(1月28日—3月3日)。1月29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日军大炮也肆无忌惮地对民房等建筑进行炮轰。上海商务印书馆二天内遭遇三次轰炸,总馆被毁。轰炸波及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的东方图书馆。2月1日上午8时许,日本浪人再次在东方图书馆纵火,大火烧致傍晚,造型新颖,时为闸北最高的图书馆五层大厦焚毁一空。30多年收集所得的大量中外图书,积累多年的全部中外报刊,极其珍贵的省、府、厅、州、县地方志及编译、所藏各种参考书籍及文稿均化为灰烬。一·二八事件,造成中国军民伤亡3.4万多人,五六十万人无家可归。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

    再看看鲁迅创作此诗的具体因由。《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为西村真琴博士书一横卷……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当时这首诗并没有题目,《题三义塔》应该是后加的。西村真琴(1883—1956),日本生物学家。1932年2月作为战时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代表团团长,率领了一支医疗服务队到上海。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出于一个生物学家的本能和同情心,他将这只鸽子带回日本,取名“三义”,悉心喂养。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终于死亡,西村将其立冢掩埋,名之曰“三义塔”。事后西村博士修书鲁迅先生,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以上这首著名诗篇。
 
    诗的大意为:日本人对上海闸北一带轰炸炮击,在一片废墟中,幸存了一只饥饿的鸽子(日本俗称鸽子为“堂鸠”)。鸽子偶然碰到了一个有同情之心的人,得以离开了闸北三义里这个“火宅”,被带去日本疗养。但鸽子终于死在他乡异国,死后,日本农民建立一座鸽坟,并郑重地称之为“塔”,因而受到作者对这一善举的感念。鸽子死后化成了“精禽”,以精卫衔石填海的精神,与斗士们一起抗击战争洪流,消除日本与中国因战争造成的中日鸿沟。 诗的最后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开拓诗的意境,升华主题,预言经过这场战争灾难(“劫波”是印度梵语,指灾难),中日人民兄弟情谊仍然存在,相逢时就会用会心的微笑,消除以往的冤仇。

    1933年6月,淞沪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一年零三个月。对日本人蓄谋发动一·二八事变与战争给上海造成的史无前例的损失,全世界都感到震惊。五六十万人无家可归,闸北、虹口等处1·97万户民房被毁,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涌入苏州河北岸,在原有农民工蜗居的棚户区内,又增添了许许多多新的草棚与窝棚(这些棚户区直到上海浦东开发时才得以彻底改造)。鲁迅其时正住上海,对此应完全清楚。可是细读此诗,鲁迅对西村真琴救鸽建塔的善举是赞扬有加的,而对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丧心病狂的侵略战争和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没有明显的谴责和愤怒,价值取向和情感评判都较隐晦。尤其是尾联,大不适宜。一·二八事变中,中国人伤亡3.4万人,日本人救了一支小鸽子,就足以“泯恩仇”了?3.4万人的生命与一个小鸽子,太具讽刺性与喜剧性了!1933年,上海的战争创伤还根本来不及医治;盘据东北的关东军对东北之外的更广大中国领土日夜虎视眈眈,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张,中日双方虽未全面开战,但日本显然已是事实上的敌国,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怎可与残杀自己同胞的敌国称兄道弟?读诗,如果抽象地看某个句子的哲理意义,抛开诗作的写作背景,那定会失之偏颇。

    诚然,日本人也不都是军国主义分子,其中也有反战的,甚至与中国人民友好的,但那不代表国家,他们的行动并不代表国家意志,形不成与中国友好的整体氛围。西村真琴其时是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代表团团长,率领一支医疗服务团来到上海,其使命应当是救助日本伤员,没有资料显示他是来帮助中国人民的。而且他代表的大阪每日新闻社也不可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报道这场侵略战争。所以西村谈不上为反战人士,这一点读者诸君要弄清楚。他顺便带回国一支饿鸽饲养,鸽子死后还为其建塔,就这一具体行动来看,也算是善举。他与鲁迅似乎并非为故交,但他利用鲁迅的日本情结与名人效应,主动向鲁迅索诗,并且企图通过鲁迅,向中国人民示好,其目的都达到了,也无可非议,但这都不足以掩盖和冲淡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受慧于藤野先生,也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日本朋友,这些都促使他对日本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称占领了东三省、发动了一·二八事变的日本为 “瀛洲”,这就不仅指地理位置而言,更含有一种“遐情”,因为“瀛洲”系中国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被毛泽东称赞为“没有丝毫奴颜与媚骨”“骨头最硬”的鲁迅一生写过许多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却没有写过一篇声讨日本侵略罪行的文字,反而在国人对日人切齿痛恨之时,写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将日本人所欠的血债消解在莞尔“一笑”之中,起码在当时,中国人是不能接受的。当然也许鲁迅表达的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抑或是对中日关系走向的预言,但鲁迅毕竟没有战略眼光,对日本的狼子野心、对日本军国主义将发动大规模的全面的侵华战争没有一点警惕。西村与所在的丰中市得到这首让中国人民忘掉日本人罪恶的诗,焉有不珍惜并且传之后代之理?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喜欢记住仇恨的民族。但忘记仇恨的前提是施害方必须正视历史,且以史为鉴。但事实证明这些年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不仅多方抹杀侵略历史,而且不断干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今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更是演出了一出购买中国的领土钓鱼岛的闹剧,将钓鱼岛变为日本国有,公然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挑战人类正义与国际正常秩序及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中国摊上这么一个“死不改悔”的邻邦,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预言安能实现?何时实现?!
 
    2012、9、28夜于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760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