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培训

陈建伟:在北大聆听语文
【时间:2012/3/14 】 【来源:《语文月刊》2011年第2期 】 【作者: 陈建伟】 【已经浏览4130 次】

●主编手记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 (2010)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我有幸参加。所求有三:一是领略这所百年名校的风采;二是提升自我以不辱培养教师的使命;三是聆听北大中文系教授关于语文的声音。此三者中,后一点是我最迫切的,毕竟,我是学习语文教育的,而他们关于语文的声音,早已让我感到有些与众不同。

    北大并不直接培养语文老师,但这里有一批关心语文教育的学者。给我们上课的中文系教授中,温儒敏、钱理群、程郁缀、曹文轩等,都既在各自研究的领域中成就卓著,又倾心于语文教育,热情地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他们对语文教育的关注、思考,及至身体力行,从某个角度看,都不仅不亚于一些专业的的语文教育者,而且要比我们这些深陷语文现象而狭行语文理论的人要精辟、切实得多。

    北大教授谈语文,谈得最多的还是阅读与写作。

    关于阅读,他们认为:从功能上说,阅读除了可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外,还能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而他们似乎更看重后者。温儒敏教授说:“阅读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曹文轩教授说:“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他甚至说“朗读是一种仪式”,“天堂是一座图书馆”。我以为,在他们心中,阅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而且已经如生命般宝贵而不可伤害,如宗教般神圣而不可亵渎。难怪他们强调阅读教学要“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

    关于阅读教学,他们强调以人为本、以文为本。温儒敏教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要“讲求细读与涵咏”,反对“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钱理群教授亲自到南京给高中生开选修课,带领学生用个性化朗读的方法读鲁迅作品。他认为“教鲁迅作品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用语文的方式讲鲁迅”,“朗读是进入鲁迅作品意境的通道”。这些见解,对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依然一味讲授的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关于写作,北大教授们也很重视。他们认为:写作可以呈现阅读状态,还可以促进、深化阅读效果,提升阅读能力。他们十分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温儒敏教授说:“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他认为“阅读量增加,与写作水平提高是成正比的”。钱理群教授以《祝福》为例,演绎自己的教学过程:先了解“不幸的人”,再看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最后学会怎么写这样的人。曹文轩教授是一位作家型的教师,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指出“要真正学好语文,写作是基
本训练”。无论是主张以读带写,还是强调以写作为基础,都为我们处理读、写作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于写作教学的取向,温儒敏教授认为“不要过高要求,文从字顺,言语得体,这最重要。”他批评整个语文教学“过度文学”,“文艺腔太重”,指出“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以为文笔好就是语文好,这是误解。”应倡导“朴实、清晰、亲切的一路”。曹文轩教授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肯定不止一个维度,除了思想外,还有形式”,作文教学要重视“文通句顺”和写作方法。这些见解,对我们把握好写作教学也很有帮助。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学习书面言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两大领域,语文教学界对此早已有过许多研究,见解也是林林种种。如今,再聆听北大教授们的意见,我以为是很受启发的,因为,聆听他们的声音,就如同用“第三只眼睛”,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曾经想了又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55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