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大语名师

清华学生对王步高唐诗鉴赏课的评价
【时间:2011/10/9 】 【来源:王步高老师赐稿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4553 次】

    ●当初选“唐诗鉴赏”这门课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不管是不是冲动,作为一个从小喜欢诗词的人,这个名字对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让我对它产生了毫不犹豫的向往。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让我失望。
    其实在我看来,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多记了几首诗,也不是终于明白平上去入是怎么回事,更不是了解了原来某事人在作某诗的时候怀有怎样怎样的感情;而是对待唐诗的正确态度。
    小时候喜欢唐诗,是因为喜欢那种抑扬顿挫的妙不可言的音韵美;后来读懂的时候更喜欢,是因为喜欢那些隽永深沉的句子和背后包含的沉甸甸的感情和思想。因为非常喜欢,所以对唐诗总有说不清的膜拜。在我眼里,我读过的唐诗里只有好和更好,没有不好。然而一学期下来,被王教授熏陶了之后,读诗的时候会想:嗯,这句起得不好;这句收得没有力量;这首思想内涵没什么特别等等之类。
    我想这是种很大的进步??从稍显盲目到开始挑剔。这意味着我对诗不再是肤浅的笼统的喜欢,而是建立在更加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学着去粗取精,以欣赏的态度看待留存的精品。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进步也无止境,但我会一直努力。(外语系 英 张天天)

    ●作为一个文科生,本来就对文字十分敏感,对诗词格律就十分喜欢,加之两个上过这门课程的同学的推荐,就毫不犹豫地选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
    也许最初只是简单的兴趣,但一学期下来这种兴趣已经变成了巨大的收获。
    诗词熏陶
    喜欢李白的不羁与潇洒;喜欢李商隐的婉约与哀愁;喜欢杜甫的沉郁与深刻;喜欢王维的清新与秀丽。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王老师带着我们徜徉诗海,品味佳作。王    老师生动的解读让我发现原来课本里的一些解读十分死板,也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与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小插曲。这些作品在我们眼前变得丰富、立体起来。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在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唐诗鉴赏》这门课程可谓是让人的心灵经历一次文化的熏陶与精神的洗涤。我们感受着古代文人的满腔志气,我们体味着古代骚客的从容大气。我认为,在大学校园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不论是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还是增加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来讲都是很有益处的。
    老师魅力 
    这门课的成功与老师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抛开课程内容不谈,我们从王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首先,让我最为尊敬的是老师身上体现出的一种为师的风范。老师的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每堂课都会提前到,虽然是同一门课,但老师仍旧会随时完善课件。每次三小节都是中间只休息一会儿,从未有迟到或提前下课的现象发生。另外,老师的课堂风格鲜明,充满特色。王老师一丝不苟也幽默诙谐。课堂上时常穿插着许多老师的亲身经历,尤其是老师对于文革时期的回忆,让我们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了那个年代。再者,老师身上有一种文人风骨。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只是拿?教师?当做一种赚钱的工具,但我在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工作的那份热爱,看到的是一个文人对于文学的追求,对于精神的追求。
    一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无论是对于这门课程还是对王老师都有些许不舍。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老师的潜心教诲让我受益匪浅。老师年纪也大了,但每学期几乎还要上三门课,的确是很辛苦的。所以,希望老师多注意身体啊。
    最后,衷心地感谢老师一学期的辛勤的付出!祝老师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人文学院 社科 孟振琴)

    ●王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激情的老师,认真敬业,博闻强识。不管有多累,都坚持上好课,并且从不拘泥于原有的课件,每每有了新发现,都会马上加到课件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概是王老师孜孜不倦的最好写照。老师还总是把唐诗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论是文革,还是小时候、是上大学、是在东南大学教书,我们在津津有味地听课的同时更是听了一个前辈的人生经历,不禁慨叹:原来唐诗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师,我想所有人都会认同?赤子之心?这四个字,王老师为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诚以待人,不虚假,不做作,以一腔热忱感动每一个人。虽然人在清华,但那些小小的细节,那些真实的情感,流露出老师对东南大学真切的热爱,每每思及,常会热泪盈眶,感动于老师的真诚和真情。
    总是会在听课的时候感觉心疼:老师年纪大了,却坚持在讲台上连续讲?节课,尤其是有时下午刚刚做完讲座,课件不能放朗读,老师总会坚持自己诵读一遍。我们协会也曾请老师做过讲座,老师的认真和博学、热情和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不只是学识渊博,更要能够像老师一样敬业,不为自己,只为爱着的孩子们,教书育人,方为大师。我关于这门课的建议是老师尽量让学生们来诵读诗歌,一是减轻自己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诵读本身就是感受和记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进来,感受唐诗之美。
    最后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更殷切希望老师能够一直留在清华,教诲更多的学子。(金悦)

    ●这一学期又很快的过去了,从上学期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每周四晚上,准时坐下来,听着老师讲词讲诗,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安静的体味一词一句的意蕴,似乎那诗句中的意象就浮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多美好的过程。
    一首首古诗从苍白变得多彩,从单薄变得丰富。我对于古典文化对于诗词的敬畏、兴趣和好奇,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背下一首诗、理解一首诗的字面意思上。上学期我就意识到,在学习个过程中更重要的东西,是视角的把握和理解的深刻。了解诗人人的身世生平,诗作的创作时间,当时的历史背景,等等等等。诗与词它们都一样不是孤立的,要想完整的理解这首诗,就要看到这首诗的背后,看到它字面下的种种。而您的讲解与其说是为我们铺设了唐诗中一幕幕美丽的风景,不如说是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那无尽风景的门,指引了方向。
    也很喜欢听老师讲故事,文革中经历的辛酸,决定选文学而放弃天文的小小遗憾,当编辑时的轶事,还有家乡的风土人情,有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鞭策,有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训诫,还有些事情是单纯的听老师唠唠家常,虽然三言两语,但是学生们和您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得很近。
    最后,还是想说,谢谢王老师。每次您提到导师唐圭璋先生,提到其他的先生学者最后总免不了感叹这些老先生的品格高尚。经历了两学期的课程,您让我感受到的是我所敬畏的老先生们的品格与修养,治学为人都如是。作为学生我知道路还很长,要加倍努力。(2009010397 林鑫)

    ●在这一学期精彩而又丰富的唐诗鉴赏课中,王老师在向我们展示了唐诗之美的同时,也体现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我认为播放诵读唐诗的音频是一个独特和又优秀的方法,因为在播放诵读的音频的时候,同学们的情绪会自然的投入到诗词中,品味诗歌毕竟不能只靠冷静的分析,切身的感情体会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张天洋)

    ●一年前我曾经学过您的唐宋词鉴赏课程,那门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和很多的收获,无论是您饱含着真情实感的讲课风格还是您精心准备的课件,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在繁重课业之余的享受。您的课上讲授的不仅有唐宋诗词的知识,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这学期我又选修了您的唐诗鉴赏课程。回到您的课堂上,再一次听到您带着方言口音念得诗歌,心里有一种淡淡的感动。当年您开唐宋词鉴赏的时候,上载的课件有不全,而现在您在网络学堂上先传往年的课件供我们提前预习,课后又将当天讲课的课件上传上去,作为您的学生,我不胜感激,感觉您的课已经很完美了。在端午节前的最后一次课上,您的那个祝福动画真的很生动和可爱,谢谢!(马欣欣 化学系)

    ●转眼间n周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大一的时候没能选上《唐诗鉴赏》课程的遗憾终于本学期得以弥补。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能学习一门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史类课程,对提升个人全方位的修养、陶冶情操我认为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历史上的诗人们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作品本身,更能了解到诗人的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我认为唐诗的学习是不能和历史的学习分隔开的,通过不断增进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蕴藏在诗歌背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每节课上当老师讲解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时我都非常感兴趣,这可能是处于我对历史的好奇心,但历史本身确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事物。
    《唐诗鉴赏》的内容十分丰富,每堂课的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这是与我所上过的一些其他的选修课不同的。短短两个半小时的课堂时间里所涵盖的历史知识、文学常识十分丰富,这对于语文基础不怎么好的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是换个角度来讲我也会非常有收获。
    通过对《唐诗鉴赏》课程的学习,改变了我高中对诗词的一些态度,那时候觉得学习诗词总是避免不了死记硬背,现在发现了诗歌创作的优美和诗人的高超技巧,尤其欣赏李白飘逸的诗篇。我准备在接下来的学期中选修《唐宋词鉴赏》,希望对宋词也能有一些了解。(梁晨 计)

    ●先想说谢谢老师。其实对我外国学生来说,在这节课里讲的唐诗的难度比我想像更难,应该说这么难的唐诗课在我的母校肯定找不到的。所以我刚开始的时候郁闷了很久,但是我相信这节课肯定对我有好处,最后还是决定坚持地上这门课。现在上完了老师的课,对唐诗和诗歌更感兴趣了。回首尔大学之后,我还打算上母校的宋诗鉴赏课。(人文学院 中文系 访问学生 韩尔)

    ●在结束了《大学语文》学习一年之后,又学习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一课,的确多了很多收获和感悟。首先是更适应王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安排,学习起来轻松了不少。其次是,《唐诗鉴赏》这门课更专注于讲唐诗,内中更为细致和系统。在结束课程学习后,对唐诗的整个发展过程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这是之前的唐诗学习做不到的。
(高阳 2009012361 生命科学学院)

    ●我是数学系基科 班的李博伦,学号是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老师交流,谈谈自己一个学期以来学习唐诗鉴赏这门课的体会,博伦也非常希望老师能多多指教。
    可以说,博伦是怀着一颗非常激动的心上完每一节唐诗鉴赏课的。感触,感伤,感动,感激交织在每一首唐诗的字字句句中,交织在老师您为我们激情呈现的每一节课堂上。其实,从很小的时候起,唐诗宋词、历史文化就早已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唯一,永远的归宿。我还记得小时候一位恩师对我的寄语:“终生读书,时时思考,天天写作。”这句话激励了我十年,直到现在。而唐诗宋词,则一直是我的最爱。我一直觉得,读诗使人豁达。“酒入豪肠,三分变成了月光,还有七分化作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么多年以来,正是诗词伴我走过了一路上的风风雨雨,让我坦然地面对一切,让我充满激情斗志昂扬地迎向挑战,让我铭记,不管面对的是凄风苦雨还是阳光雨露,都要一样从容豁达。因为,回首向来萧瑟处,我终将懂得——这一路上,也无风雨也无晴。所以,正是这样的一份情愫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您的唐诗鉴赏课,而您一个学期的挥洒让我真的收获了很多很多,不仅是知识,更是感动与成长。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为人无不让我叹服,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里,我要真心地表达自己对您的感激之情,谢谢您的教诲与帮助,下个学期我还会继续倾听您唐宋词鉴赏的课程。博伦也真心地希望老师会成为我一生的引路人,我想那会是我人生中莫大的幸福。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的学习时光悄然逝去。不知怎的,我却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渺小,我想本学期我最大的收获也莫过于此。其实在上唐诗鉴赏课程之前,我一直以为我足够了解唐诗。本以为可以很熟练地背诵《长恨歌》,背诵“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就可以称得上了解唐诗了,可是一个学期的学习过后,我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感到很惭愧。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唐诗我还根本并不了解,原来还有那么多我自认为已经了解的唐诗竟然并不是我心中的“模样”。我发现,就算是薄薄的一本《唐诗鉴赏》我尚难以穷尽,更何况巍巍唐诗留下的整个世界呢?所以一个学期的学习过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增添了自己对唐诗,推而广之,对人类文明星光浸染下难以穷尽的知识的渴望。我还记得乔布斯在斯坦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时候说过的那句“stayhungry,stayfoolish”(大智若愚,求知若渴),我想这会成为我今后探寻知识,追求真理的座右铭。所以,博伦非常感激您,感激您的唐诗鉴赏课,我想这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再说说老师的讲课。我觉得老师上课最大的亮点也是最成功之处,就是在讲授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诗人其诗与诗人其人独到的看法与深沉的情感,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待唐诗。对那些真正精彩的作品,真正有着崇高品格的人,您是真心实意地叹服;但对那些有才无德的诗人,您又毫不留情地批判。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您也敢于对他们的诗句产生质疑,指出他们的不足,告诉了我们古人不只是用来仰望的,我们一样可以追赶甚至超越他们。您重视诗品甚于诗歌本身,您说有品有句是上上等,有品无句是二等,有句无品是三等,无品无句若可读尚还有所价值,若不可读简直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这些都深深影响着我。您非常推崇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已经成为了我的人生信条之一,不断激励我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事实上,您也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尤其是您为我们讲授的十四次课上,最晚的一次到达教室是晚上七点整,提前整整二十分钟,又一次甚至提前了一个多小时,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我一直觉得,品读唐诗的最高境界是结合着自己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去解读,而一节真正优秀的课又同时是一位老师用自己最真正的情感与独立的思考去挥洒出来的。而毫无疑问,您为我们后辈树立了真正的榜样。
    我觉得老师课堂上的另一大闪光之处在于您为我们提供的极大的信息量。就教材而言,我认为您教材的最大亮点也是我最爱去读的地方就是古人的集评与汇评,画龙点睛而又余味无穷。而且,您教材的编排非常全面,以时序为主线索,力图最系统地为我们阐释唐诗,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划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突出让讲授思路十分清晰。同时在某些章节的末尾,又加入了横向以题材分类的更多的补充以及学术界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就您的课堂讲授而言,您不仅详尽系统地为我们讲解唐诗本身,介绍一位位作家诗人,同时又向我们介绍了您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为我们讲解很多文化常识,如唐诗三百首中每位作家作品的篇数、唐代著名诗人的排行、诗词格律、句中对、柏梁体、借汉指唐、“三元”、山西永济县等等,都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这样大的信息量让我们充实了自己。可以说,每一次唐诗鉴赏课都是一次盛宴,其间尽是美味佳肴。
    再次感谢老师!(数学系基科 班 李博伦)

    ●这学期能够选上唐诗鉴赏的课着实是我的幸运。我觉得上了这一门课之后最大的收获便是可以大胆地消除对古人的盲目崇敬。以往的语文课上,老师以及教材对于所有的诗词往往都采取了赞扬的态度,尤其是高三一年面对着语文高考卷上的古诗鉴赏题里面那些蹩脚的诗词,还要费尽心机地把它夸上天,这曾使我对学习古诗产生反感的情绪。感谢您能以这样平易的方式带领我们去读古诗,像介绍老朋友一样向我们介绍诸位诗人。以这样平等的方式进行赏读和真心的体味,着实令我收获颇丰。(电子系 无 梁舒)

    ●很高兴能够选上您的《唐诗鉴赏》这门课程。这一学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您的讲授内容丰富有趣。时常讲一些历史佚事、还有自身经历,让课堂上充满欢笑。您讲授时,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慷慨激昂,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后是您具有独到的见解。不因对方是名家就吹捧,也不因对方不太出名而贬低。对每首诗都见解客观公正、独到深刻。而且不按照课件搬,时常指出课件中的错误,并严厉批评。
    最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您认真的态度。您特意把字体化简为繁,为添加声音您没少下功夫,而且每次上课前后您都会把课件检查一遍,修改一次。这样严谨认真的态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能在课上多讲授一些有关诗词格律的知识,让我们更能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美。(精 班 刘志斌)

    ●从高中开始就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词抑或是文言文的文章我都愿意去细细品咂,每当看到先人字字珠玑的句子总是感慨不已。
    有幸,在这学期刚选课的时候我看到了王老师开的《唐诗鉴赏》,出于对古诗的喜爱,我毅然用第一志愿选下了这门三学分的文化素质核心课,一个学期之后,我知道我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高中的时候有一本记录佳句的本子,三年下来差不多记满了,上了王老师的课,又让我领略到了不少名篇,从昌黎先生的“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贾浪仙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从韦苏州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到江东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每一句诗,都是诗人灵魂的残片,流连人世,只为找寻知音。
    王老师的口音比较重,开始上课时还不是很适应,可之后就发现这样读诗别有一番味道,在一些原本读起来比较别扭的句子上用南方的口音去朗读反而能有好处。老师上课非常有激情,讲着讲着就会讲起过去的故事,总是能将我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还记得老师讲到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几个罪魁祸首深深痛恨的情形,让我也对那几个家伙非常愤怒;还记得老师讲到句中对时说起以前一个年轻的诗友不了解句中对;还记得老师对秦淮小吃的回忆;还记得老师说自己不主动和大官来往…老师的一言一行,给我的印象就是文士之风,不像现在的所谓“文学家”,老师爱憎分明,不趋炎附势,有一种诗人应有的气节,这正是现在的人所缺少的。诗人一旦丧失了气节,就出不了什么好作品;人一旦丧失了气节,也就不会成功。我想这就是老师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东西。
    老师评论一首诗,并不是直接谈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引用历代评论家的评论,并介绍哪些是对的,哪些有问题,哪些还没有定论,再向我们介绍老师您自己的看法,还会对历代诸多文学评论书籍进项评价,向我们推荐一些好书,比如老师您向我们推荐了《东周列国志》,因为之前我自己看了孙皓晖著的《大秦帝国》,两相对比还是能让我对先秦有一个新的看法。这也教会了我凡事不能只看一家之言,必须要博观约取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老师总是非常乐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能保持一颗积极之心,如欣欣之木、涓涓之泉一般,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唐诗的喜爱又更深了一层,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希望王老师能继续留在清华,为我们打开文学的大门。(自动化系 012010011525 刘智灵)

    ●上了王老师一学期的课,感到确实是非常有收获。首先,王老师穿插的关于格律诗诗平仄的知识,让我对于唐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次,老师经常讲到的文学理论家让我感到非常有兴趣;还有,老师经常提到的一些自己的观点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老师偶尔提到的人生感悟对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很有帮助。(微 邱)

    ●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好在讲授诗词之时,每每能够旁征博引,引用古代和现代诸多诗词评论大家对诗歌的评论。这样使得我们在赏析古诗之外,提升了许多著名的诗论、诗评的兴趣,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课件中每首诗都附有的朗诵版本能够很快的带人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而且唐诗鉴赏本就包括对其音韵的欣赏,因此能够听到朗读版本对于鉴赏诗词也很有帮助。另外我很佩服老师对于制作课件的认真态度,每次课前老师都会对于课件的细节加以删改,这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课件也十分精致。在此也感谢老师的敬业。(建 班 吴嘉宝)

    ●很有幸能够选上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这门课。我自认为是一个唐诗爱好者,我从小就阅读并背诵了很多唐诗,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还记得去年二月份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当时的作文题目是盛唐气象。要求引用至少五处经典古文。当时我一时兴起,在作文里引了十九处。虽然最终没有被北大录取,但那次考试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自从上完这一学期的课程后,我发现我对唐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相比以前更加广泛且深刻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年,我发现当初的某些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增长了许多见识,实在是获益匪浅。
    比如王老师有一个观点:文人很多是软骨头。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有些人会因为诗文名噪一时,但有些人却因为人品低略而被人忘记,甚至被人唾弃。比如宋之问。此人为近体诗的定型作了很大贡献,诗文也不错,可他人品不好。除了投靠张易之等奸臣外,还因为争夺一句诗而杀了自己的外甥(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传言与宋的人品太坏还是有关系的,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宋之问。我们大可以鄙视宋之问的人品,但他在诗歌史上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再如蔡京。此人不仅是个软骨头,更有甚者还是个误过误民的奸臣。虽然蔡京还是个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但此人毕竟是人品太差,最终被历史唾骂。再如孟浩然,他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公认的名篇,却亦难逃干谒功名之嫌,因此从其思想上该诗就大打折扣了。
    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唐诗也有了一些系统的认识。学会如何去看一首诗,而不是只根据作者的出名程度判断诗的好坏。其实有时李白的诗未必都是名句,杜甫也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尾。晚唐一些小诗人也会写出极高水平的诗。比如温庭筠的《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我很喜欢这首诗。在我看来,此诗很有一种盛唐时代的旷达与豪迈。他把一场送别写的别开生面。别离所苦,但我们在月光下高歌一曲,虽是千里万里,天涯海角,但我们终会相见。也许这种豪迈之气不是人人都有的,这一点也许可以与李白比肩了吧。因此,对于鉴赏诗歌,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和公正的心态,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因人废言。
    此外,我还了解到有唐一代诗风的变化。唐代以前,主要流行那种以奢靡绮丽为风格的宫体诗。这一点连大名鼎鼎的李世民也不能免俗。像什么:?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这种诗只能说优美却谈不上气势,出自李世民这样一个?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的千古一帝之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初唐四杰,陈子昂等极力改革文风,将诗风从华丽空洞带入了浅切平易,清新俊朗的盛唐时代。虽然这些诗人还远逊唐代大家,但他们的贡献却不容忽视。随后历史进入了盛唐这个中国诗歌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还有李白,杜甫这些自成一派的大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谱写盛唐的恢宏气象。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文化上的大发展大多与政治相关联。要么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战乱年代,要么是政治及其开明的太平盛世。唐代便属于后者。在唐朝,政治及其开明,很少有诗人因为文字而获罪的。正是在这种状况下,诗歌得到极大的发展,盛唐气象也被后人所铭记。随着历史的前进,安史之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在这场历时八年的浩劫中,大唐帝国也由盛转衰,如一轮将要落山的夕阳,再也无法发出最后的光明了。在这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年代,诗坛又一次走向繁荣。有以怀古伤今为风格的大历十才子,有以奇绝险怪见长的韩愈,贾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还有自成一家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大诗人。到了晚唐,诗歌的发展也像唐王朝那样衰败下去,晚唐虽然也有像皮日休,陆龟蒙这样的小诗人,但他们大多成就不高。唐诗也逐渐被形式更加灵活的宋词所取代。
    总之,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重点是改变了观念。明白了如何去品读鉴赏一首古诗。最后,我想说王老师令我受益匪浅,希望在下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上会有更大的收获。(2010011609 航院 丁涛)

    ●一个学期的唐诗学习真的让我收获不少。中学时代虽然也有过类似的课,但您的课却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这一学期以来,每学一首诗都可以读到古人或睿智或诙谐的评论;可以领略到作者眼中折射出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平舞蹈作者的才思人品;不像高中的语文课那样,将诗词变成了纸上枯燥的汉字和卷子上刺眼的分数。我那几乎被中学时代磨灭掉的对汉字、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被您重新捡拾回来了。(新闻与传播学院 冯洛苏 2010012897)

    ●这学期选修了《唐诗鉴赏》这门课,我觉得深受震撼,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清华的老师在授业时能有如此的激情与活力!您能坚持上三小节的课,而且课堂上在讲授诗歌知识之余还穿插一些人生和社会上的杂闻轶事,令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充满活力,使得三小节课的时间过得十分快。您对细节的完美追求也让人敬佩。您PPT上的文字、背景、排版设计都十分和谐统一,而且我还记得有一节课上您提到您总是会把自己喜欢的字体装到教室的电脑上,因为您觉得美观大方的字体很重要。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确,我们许多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上都太不追求细节,做事毛毛躁躁,这样的人也许能蒙混过关一时却不能成就大事业或大学问。我想,能够学到这一人生道理,比一整个学期学到的唐诗还重要。当然,一个学期下来,我也觉得自己渐渐拾回了对中文和诗歌的感觉。我是一名文科生,现在就读英语专业,当初选择这门课就是觉得这几年来自己太过注重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自身中文修养的巩固提高。我也深刻地意识到绝不能丢了自己国家文化的根基,作为一名学语言的学生,如果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精通,还有什么资格去学别国的语言。我觉得通过本课程,我又重新拾回了对优美凝练的唐诗的热爱,并翻译了一些唐诗,受到了翻译课老师的好评。这也是学习本门课的一大收获!当然,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我还要走得更远,中文博大精深,我一定要努力学好两种语言及文化,并努力将中国灿烂的文化、动人的诗歌介绍给世界上更多的人们。(包雨苗 外文系)

    ●本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回想起来收获颇丰。
    首先王老师的江苏口音演绎的唐诗鉴赏课程感觉很贴切,加上老师上课灌输的音韵常识让我终于发现原先普通话读起来缺乏音韵感的诗句瞬间变得朗朗上口。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我对读唐诗的热情。
    其次虽然有的课文在中学里已经学过,但是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我有了不少新的收获。比如关于《蜀道难》一文,中学对于本诗的写作背景几乎没有什么讨论,但是本课程中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古往今来四五种不同的见解,而且用史实为我们论证了哪些见解是有可能的,哪些见解是难以站稳脚跟的。这样的介绍使我感觉很新颖,因为所有诗文本质上都要抒发作者的情感,作者所除历史背景就与该诗的主题息息相关,所以这样的讨论是颇具意义的。
    另外,与中小学学习唐诗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原先的课本以及老师在讲解诗句时几乎没有介绍诗文的缺点,而是一味褒奖,很难使我们认识到不同诗文的差距。但是王老师的课上引用了大量古今文人对于诗文的评价内容,比如《瀛奎律髓》《唐诗别裁集》等,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大师们对于同一篇诗文的不同见解。同时老师加入了自己研究诗词的体会为我们讲解了诗词的优缺点。比如对于即使是李白这样的旷世奇才,老师也为我们指出《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迷花不事君?两句确如古人所云有意义重复之嫌,这也是写诗过程中的大忌,这点让我感觉到了研究文学时应当具有的严谨作风。
    虽然学的是理工科的专业,但是因为从小学习书法等原因,我对中国古典文化一直很感兴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唐朝诗人们的际遇感触颇深,学完唐诗仿佛又经历了一遍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我对于人生也有了不少新的感悟。对于本课程的建议,我希望老师有机会能为我们展示您或其他人重游诗人们创作故地的影像资料,也许这样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感触。最后特别想感谢王老师能来到清华为我们分享您多年研究诗词的成果,希望有机会能再次选上您的课。(电子工程系 无 班 胡天宇)

    ●自从 年高考之后,很少再研读唐诗。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回首?年,通过课堂系统学习灿烂的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机会不多。之所以到快要离开清华的时候才选修《唐诗鉴赏》这门课,一方面是自己坚持兴趣、希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王老师的课程在学校广受好评,同学们选课踊跃,自己以前选课都没成功。就连这次也是托了好几个朋友帮忙预选,才最终有幸能现场聆听王老师讲唐诗。记得以前在上口译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译员不仅要有出色的外语水平,同样重要的,要有深厚的中文文学素养与文化积累。近些年两会上,温总理在新闻发布上频频引用古诗词,更是让我们英语专业的同学体会到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对我们来说,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古诗,学古诗。但之前迫于考试的压力,总是强行记忆,并没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美妙,而正是王步高老师的课程,让我们开始用诗人的眼光读诗、品诗。这短短一个学期,我受益良多。
    王老师是江苏扬中人,我是安徽人,虽不是同乡,但地理位置接近,方言也相似。因此,每次听到王老师浓郁的江苏口音时,总是倍感亲切,有时,同桌没有听懂,还会临时充当翻译,平添一丝得意。有时因为技术原因,课件中的音频文件放不出声音,王老师便亲自朗诵???上的诗歌,十分有味道。正如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有些诗词的格律只有用南方方言读出来,才能完全感受到音韵的和谐,这是我很享受的地方。
    唐诗鉴赏每次上课内容都十分丰富。虽是?小节的选修课,但中间只休息一次,即使这样还常常讲不完预先准备的内容。王老师备课所花的气力之大,可见一斑。但是这门课内容虽多,却不枯燥,每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个时期的诗歌特点。除了课上介绍几首诗词,进行汇评之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历史及文学上的知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老师在介绍到古诗时,总是照着考试来。考试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由于高考语文题型中古诗词默写的比重很大,所以高中的时候,老师基本上就是发一堆诗歌甚至一些诗歌中的几句让我们自己背,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考完试后,诗歌也就基本全部忘光了。但王老师总是先介绍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再分析诗歌的意思以及蕴含的作者的感情。有时还穿插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样整首诗就可以融会贯通,不需要牵强附会才能明白,背起来也轻松多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最喜欢王老师介绍自己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当中,饱含着王老师对我们清华同学继承传统,做一个有骨气、有道德、有思想、有品位、有文化的知识青年的热切期望,自己常常被这种情感所打动。
    此外,王老师鼓励质疑的精神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一点从王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中就可以看出:找出教材中的三个错误。并且,王老师不迷信权威,从不一味的说作家好,作品好。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也总是客观的分析,还常常引述前人的观点进行论证。
    最后,不得不承认王老师的课件是我大学四年来遇到的最赏心悦目的课件。每一张PPT的字体、图片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设置,仿佛一幅幅传统泼墨画,韵味深长,常常让我回味无穷,而典雅的配乐更让人心神荡漾。
    总之,上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虽然这学期的《唐诗鉴赏》结束了,但是我的唐诗学习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诗歌,品味诗歌。感谢王老师,感谢您一学期的精彩讲课,感谢您培养了我对诗歌的兴趣。您在课堂上说自己年纪大了,不知道还会在清华教几年,但我想如果王老师走了,那对清华同学将是莫大的损失,在心底默默为老师祝福,祝您身体健康,把诗歌的美带给更多的清华学子!(外文系英71班 金玉洋 2007012704)

    ●这学期很高兴也很荣幸可以学习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这门课。其实以前也在选课的时候选过王步高老师的课程,例如《唐宋词鉴赏》,可是总因为报志愿的学生人数太多而导致自己在选课抽签的时候被刷掉了。这学期我终于有机会选上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每节课我都觉得受益匪浅。
    每节课上,王老师不但带领我们领略唐诗的瑰丽和隽秀,也会穿插着介绍一些诗词音韵格律方面的内容,王老师还会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教给我们处世做人的哲理,不但提高我们的诗词鉴赏水平和美学修养,更注重我们人格和品行的培养。(电机系 电 班 梁建瑜)

    ●早就听说王步高老师《唐诗鉴赏》课程极为精彩,这学期幸运地选上了这门课之后,果然觉得名副其实。王老师讲授唐诗,绝不仅仅拘泥于个别字词的解释,而是从诗歌整体入手进行分析。在讲解诗歌本身时,王老师将诗人概况和诗歌创作背景一一道来,并大量引用前人的诗评,让我对诗歌有了更加立体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古人的诗歌以及诗话,王老师并不是一味地加以肯定,而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一点和我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诗歌鉴赏方式截然不同。此外,精美的课件和引人入胜的朗读、伴奏让我每堂课都能沉浸在古典诗歌的海洋中,我常常被唐朝的时代精神和诗歌创作的盛况感染和折服。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讲解《长恨歌》的那节课,我的思绪随老师的讲解飞回到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遭遇让我感慨,而诗中的一个个名句又让我如醉如痴。当老师宣布下课时,我才突然发现三节课的时间已经悄悄过去??短短一个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程包括了大量唐诗作品和诗话,丰富的材料让我有了丰富的收获,我不仅体会到了唐诗的神韵,还对唐诗的鉴赏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点建议:这个学期老师上课所用的幻灯片中诗歌原文使用了繁体字,希望今后能继续这一做法。如有可能,可将课件中所有的文字都改为繁体。在推广使用简化字的今天,为同学们补上繁体字这一课,对大家学习古典诗词、深入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大有裨益的。(软件学院 软件01 林赫然 2010013253)

    ●在课程中,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和理解一些问题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些在中学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所没有采取过或者说是没有去深入想过的视角来思考。
    详尽的史实和背景资料给了我们更充分的理解的依据,而不再是凭空的咬文嚼字。
    在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上,也给我们立功了各家之言去自行地理解和判断,和不是像以前学习唐诗时的?标准答案?。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一些诗和一些诗人产生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习得了新的学习唐诗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我认为在这门中让我受益最多的一点。(建 刘梦实)

    ●王老师的水平是相当的高。我深深地表示敬佩。
    授课语言也相当有特色,听过之后毫无困意,精神倍增。
    授课内容既有课本上的,又旁征博引,揽众家之长供大家学习运用,令我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非常感谢王老师开设这门课程,同时也很庆幸自己有机会上这门课。(刘骁 2007010020)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对一首首的唐诗赏析的过程中,我逐渐重新解读了唐诗的博大和美感。这种学习与中学时的学习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对唐诗的再认识。
    中学时对唐诗更多的是“赏”,即仰视一切作品,拿到一首唐诗脑海里立刻出现“情景交融”、“雄浑壮阔”、“雅致清新”等赞美之词。而《唐诗鉴赏》这门课更加侧重“析”,教我们用审视的眼光来读诗,客观的评价每一位诗人、每一首作品、每一个句子,而不是盲目赞美他们。
    上课的时候,王老师提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唐诗的最后一句普遍比较弱。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我觉得除了诗人的笔力欠缺这个原因之外,还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作用。儒家认为,感情的抒发应有节制。唐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气势强烈,感情充沛,而最后一句要对强烈的情感加以收束,点题而有余韵,即在“起承转”之后达到“合”的效果,这也就提高了最后一句的难度。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唐诗最后一句普遍比较弱的现象。(精机83班 王伟 2008010563)

    课件中附加的一些朗读音频非常好,有一些类似于琴歌,平时不太有机会接触,上课时候能够欣赏到一些感情丰沛如诗人在耳泣诉的朗诵是非常享受的。
    在讲课的过程中详细讲解典故,且结合作者生平,对研究界许多并不准确的观点和长期以来的误解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有令人信服的论述,比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我在以前接触到的诗评多作贬义解,但是经过老师上课结合高适生平进行介绍,我长久以来的观点被改变了。这一点非常感谢老师。(王振宣 人文社会科学院外语系 日 02010012796)

    ●我认为王老师上课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讲课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介绍了诸多关于唐诗知识的同时,也适当穿插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并与唐诗鉴赏相结合,使课程生动有趣,知识体系化,使我获益良多。(经济管理学院 班 谢星芸)

    ●毫无疑问,唐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无论从文化史的那一个维度来衡量,唐诗的时代都理所当然的是中华文化无可取代的高潮。当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唐代也是唯二可以被用来代我们这个民族的时代。
    唐诗的繁荣既是中华文化诗性气质的集中表达,更是象形文字和大唐帝国的胜利。很难想象,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时代,即便很多年之后我们只能从唐诗的吉光片羽中窥见其繁华瑰丽,我们无比怀念那个时代,但却只能缅怀。
    选“唐诗鉴赏”之前,有幸上过王老师的“大学语文”,承蒙老师待见竟然得了一个颇为不错的分数。但之后由于运气不佳,始终没能选到您的“诗词格律与创作”,遗憾之中上学期竟然选上了“唐诗鉴赏”。心中兴奋之余,更为王老师精彩的讲课而激动不已。
    而今,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过去了,说实话这的确是我这个学期选的最好的一门选修课,只要不是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我都坚持过来听课,我始终觉得王老师的课堂总是能有一种吸引力,也许是您浓重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话,但更多的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唐诗的气质:风流、洒脱。
    您的身上总有一种亲和力,同您讲的诗歌无比契合的气质,听您读诗,尤其是那些现在听起来略显怪异的入声字,让人觉得古韵悠长,诗意盎然。诗歌传情,而从您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诗歌的情更有诗歌的意蕴、诗歌的风骨。(新闻与传播学院 班 刘晶)

    ●很早就听同学推荐过唐诗鉴赏课程,这个学期终于选上了,总体来说,就是绝对不虚此行。说起来,应该追溯我到刚入学的时候,因为我考进的是理工类的院系,在这里,整个学期都几乎接触不到什么人文社科的东西,再加上清华这个疯狂学习的大环境在这里,我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自己原本就不够高的人文素养更是几乎快变成零了。而我本来是打算在大学里面,好好提升一下自己,让自己真正能够全面发展。我想,学校开设文化素质核心课,也应该是这个目的。对我来说,诗词正好也是我喜欢的,于是就选了王老师您的课。我的真实感受:不上这门课,根本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我以前对诗词的理解,大概仅仅是停留在高中的诗词鉴赏题目上。虽然做过很多,也自夸对诗词了解得比其他同学多一些,但是听了《唐诗鉴赏》课程之后,我觉得我的很多理解都是偏见。其中最可笑的一点是,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文人的隐逸思想是主动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而听了一学期的课下来,我发现其实有很多诗词之后的背景却是很复杂的,也有很多被动和无奈,也当然就一生积极向上的。类似的颠覆次数太多了,以至于让我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实在是没有太多可取之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就是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历练?,我已经渐渐觉得,吸收上课的内容越来越自然,这也正是我的收获。
    课程很有趣,首先有趣在王老师的口音上,我的第一节课是一直笑着听过去的,当然没有笑话之意,只是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当然是有趣在王老师的一些特定说法,比如“小喇叭”和“最多只能算作三流作家”。我一直觉得,先有“亲其师”,然后才能有“信其道”,我觉得王老师从个人来说就很有趣,就很吸引人,这就是亲和力。当然,王老师讲的课更是很生动。我认为形容起来,此二字最为合适:传神。这是我个人觉得最能概括的两个字,因为我觉得,王老师分析诗句,总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王老师自己也会因为沉浸诗句而或喜或悲,而这一点,是我在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也是我感触特别深的。(闫令琪 计 932009011290)

    ●非常幸运地这学期能够选上王老师的课,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收获不少。
    先说说我为什么想选这门课。这还得从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说起,班主任老师可能是拿背唐诗锻炼我们的记忆能力:她要求我们每个同学每星期要背下来两首诗,由学习委员负责在每周一和周四的时候抄在黑板上,她会随机抽背。而我就是当时的学习委员,每到周一和周四,我就非常开心地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上《唐诗三百首》里的一首诗。这就给了我一个默写的过程,诗的音韵之美,固然可以让记忆力超好的小时候的我们很快就学会背诵,但是我还是认为默写一遍会让记忆更加深刻,于是我就成了当时班里背诗最快的同学。久而久之我把抄诗当成自己的一项神圣的职责,对唐诗的热爱也与日俱增。
    看到王老师开的这门课,一下子勾起了我小学时代的美好回忆,加上觉得自己唐诗学得还可以,于是就想选了,但是几次都被抽签机制给刷掉了,今年终于选上,自觉十分幸运。很敬佩老师在每次上课的时候都那么认真的准备课件,甚至对于课件的字体、排版都精益求精,这大概是中国优秀文人的一个自觉的传统吧。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一点,但体现的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做事认真态度。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无论是现在做学问,还是将来在社会上工作,从事的东西不同,但只要有这种精神,我想无论做什么自己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但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这门人生到死都要钻研的学问。
    老师的讲课方式非常的现代化,不仅有PPT,还有在播放诗的时候的真人有感情朗读,每到这时我都会随着音乐默默念着,我知道,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也都在这样做,仿佛历经了这样一个朗读的过程,心灵都得到了净化。这也就是古代私塾,为什么很多书生都是在摇头晃脑的读书的原因吧,仿佛一种宗教仪式,难怪儒学又被西方称为“儒教”。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杜甫的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历史感,内容博大精深,无愧于“诗史”的称号,沉郁顿挫被用来形容他的诗实在合适不过,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高度的统一。而这其中包含的是杜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作为一位文人非常之高的文学素养。当然,他的诗中也不乏一些表现爱子心切、伉俪情笃和友朋谊深的佳作,送给李白的《天末怀李白》中“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句,表达了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杜甫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深挚,又饱经忧患,壮志难酬的坎坷,这些造就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他善用典型化的方法,从众多的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同时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杜甫的诗以议论为主,众体皆备,但七律成就尤高。这些在中小学时代虽有学习,但可能当时自己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没有能够真正把杜甫之人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学习,所以还较为肤浅,今日再次学习,故觉其中真味。
    其实不仅是杜甫的诗,唐诗的很多首,老师的谆谆教导都让我以前的看法焕然一新,思考的角度更加全面,也更加趋近诗本身的艺术和真实。像诗人孟浩然,初中时候学习的时候,老师只是介绍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对于他的诗作也都是以褒扬的态度来教的。但他最有名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其实就并不是句句都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样有气魄,最后两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刻画了其渴望做官的巴结嘴脸,霎时使这样一首本可以流传千古的诗,变得有了些许官僚的腐朽之气。    同时,老师虽然教的是诗歌,但每次都有对于诗人或者作品的写作背景的介绍,贯穿下来,自己也对唐朝的历史、政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最后一点,很喜欢王老师的为人,刚正不阿、靠自己不懈的奋斗达到自己的目标,待人真诚、常怀感恩之心,等等。这些都不是您刻意宣扬的,而是在平时教课的点滴,以及和同学们一起回忆自己的人生的时候,让我无意中感受到的,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教书育人,我想作为教师,教书是一方面、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而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最为直观和有效的。王老师的讲课教给我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对于家乡和母校的热爱,对现实的从容淡定。记得您说您当时被分配到一个编辑室,做一些不重要得工作的时候,我想现在的很多人估计都会选择跳槽,或者干脆辞职不干,但王老师却坚持了下来,并且把这样一种清闲的工作视为生活的乐趣,并充分的利用闲暇的时间充实自己。其实人生不管在什么位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逆境时要奋发,春风得意时也能够时时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最后,谢谢王老师给我和我的同学们带来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程,虽然清华的环境不如您在南京的好,但希望您以后能多多在我们这里教书,同学们需要您!(新闻82班 周璇 2008012900)

    ●这学期,我选修了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下面对课程作简要总结。
    先谈值得肯定之处。课程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课件十分精美,老师备课十分认真,每次课前都会再将课件修改一下,看看是否有值得增加或删去的部分。课件中诗歌原文用的是繁体字,不仅增加了古典韵味,更使同学们可以认识更多的繁体字,这对阅读古典文献等繁体著作是十分有帮助的。课件附有配乐朗诵。吟诵是为中国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对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增色不少。老师讲课生动,经常讲着讲着就讲起个人经历,或十分有趣,或富于教育意义,有时还会指出并批判当今社会的某些问题,关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这表明了这门课程不只局限于学术领域,还涉及到了某些社会问题。老师在讲解唐诗时很有深度,改变了学生很多固有的肤浅的认识。老师用批判的眼光评诗,让我看到了一流的诗人如杜甫等在其诗歌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律诗尾联较弱,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而一些非著名诗人也有一流的诗作。这便培养了学生学术上的客观批判精神,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见解,使之不再停留于表面或隔靴搔痒。老师讲解诗歌很详细,对其中的诸多典故也加以介绍,有时还会讲一些诗词格律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老师还会经常多方引用前人的诗评,介绍并推荐了很多诗歌理论著作。通过这许多诗评,学生可以对诗歌有更深刻更学术的认识。另外,课程的作业也很有意思,即让学生挑出教材的错误,这不仅促使了学生认真读教材,还培养了学生不迷信权威、严谨治学的精神。(生命学院 边晔)

    ●那些含英咀华的日子
    越来越觉得自己能抢到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是一件无比幸运而幸福的事。从???的比例里突围而出,颇有点?在千万之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的缘分的味道。
    身处理工学术气息浓厚的清华园,有缘与众多同样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们相识、相伴是难得的。从生活的琐碎中稍稍解脱出来,只一脉心香、一怀虔诚,便足以徜徉在唐诗的世界中沉醉不知归路。如果说中学时诗歌赏析总与考试有着千丝万缕、欲说还休的联系,那么如今的重逢与回归,方是真正缘于对一方令此心安处的净土的渴望与追寻,这最简单、纯粹的初衷了。
    曾以为对诗词的体会是个人的、只可意会的审美历程,如今却有机会醉心于精致典雅的幻灯、微闭双眼听那些动人心扉的词藻和着恰到好处的情感婉转流泻而出。躁动的心渐趋平静,天地仿佛凝聚,万物似乎冥合,让心绪追随古人的哲思飘飞,使灵魂得到洗濯与升华。
    听王老师侃侃而谈、品评一首首诗、讲述一个个故事,诙谐风趣间常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收获。对人云亦云的批判、对看似定论的质疑,激昂文字启发我们对世界、人生的思考,传道授业的解惑超越了课程知识本身,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想。
    和王老师一样来自南京,古都金陵在我身上镌刻下十八载寒暑的烙印。钟灵毓秀、帝王之气、江山胜迹、历久弥新??听王老师满怀热爱与自豪、抑或爱之深责之切地提起南京,我的心里总是回响起子规的啼鴃,千万遍呼唤着不如归去。有时候觉得,诗词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或者,是在这片诗意的栖居里,我更感性、更少束缚地阅读着南京。即使是昔盛今衰的咏史怀古也足以给予我再出发的勇气,因为王谢故居仍在,堂前的燕子年年岁岁生生不息,人世代谢固然短暂渺小,但雁过留痕,我只求无愧于心。
    被王老师不懈纠错、追求完美的严谨精神所打动,阅读《唐诗鉴赏》课本时总觉得自己肩负着一种信任、一份责任。进大学快一年了,自主的选课有时会使人急于求成、忽视求知最本原的目的,而这门《唐诗鉴赏》,则提醒我永远捧着一颗心进入课堂,坚持走知识的朝圣路。得此一理,我夫复何求?(蔡皛磊 新闻与传播学院 班)

    ●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自开办以来就一直是学校最热的课程之一,当然这离不开同学们对中国古诗词的喜爱,也离不开王老师深厚的诗词方面的造诣以及其平易随和的教学方式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课上同学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很大的收获,既包括知识也包括一些很耐人寻味的人生体悟和严正的生活态度。
    从课程教学及教材编排上,自己获益良多。
    首先,从王老师的唐诗鉴赏的课堂上,自己的确学到了很多唐诗方面的知识。唐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据有关统计,唐代有诗 首,诗人 个,其中包括李白、杜甫等杰出代表。就形式而言,唐诗也是集大成者。古体诗形式多样;七言渐渐发展,至中唐发展为元合体;五七言律绝在唐代也已经定型。诗词是中国文学中最辉煌的部分,正是因为唐诗宋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突起,我国才当之无愧地被誉为诗国。从唐诗发展历程来看,唐诗的形成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精华,隋朝统一中国以后,南北是风便开始融合,但是二者的主体却是不同的:隋朝诗以北朝诗风为主体吸收齐梁以来的南朝诗风,而初唐诗则以南朝诗风为主体吸收北朝贞刚之气。长远来说,唐诗也继承了《诗经》以来两千年的诗歌创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由于唐朝开明的政治和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统治者的推崇,唐诗得到了长足发展,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其次,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自己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唐王朝的兴衰史。文学是历史的镜子,折射出历史的更迭与兴衰,文学花丛中夺目的诗歌则更是如此。唐诗的取材较为广泛,诗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唐代社会图景。和着唐朝兴衰的节拍,唐诗也悠扬婉转地哼唱着历史的歌谣。唐诗可以分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和晚唐诗,分别反映着唐朝不同时期的兴衰状况。反过来说,对唐诗的认识也有了更为可感可触的实体依托,更有利于对唐诗整体情况的掌握和理解。我想着离不开《唐诗鉴赏》这本书的较为系统性的编排以及老师更为仔细贴切的系统性的讲解。
    再者,课本中网络式的编排又让自己对唐诗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比如专题编排,让自己对唐诗演进轨迹有了深刻了解的同时,也横向开拓了自己的诗歌知识面。另外,细品诗文篇幅中会有很多以后朝代文学家对诗歌作者其人其事其文的精辟中肯的评价,这有助于自己更为精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特点,诗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和亮点所在。
从思想境界的提高上,自己受到了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从课程体系内来说,唐诗背后闪耀着的种种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自己。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一腔报国志;从王勃的《滕王阁》中,我们读到了诗人抚今追昔之意和对人生无常、宇宙永恒的怅惘和感喟;从高适的《燕歌行》中,我们读到了将士们现身爱国及征人思妇相思之情??他们诗文中体现的人文精神给了自己深刻的影响,这当然离不开王老师对诗文全方位的解读。
    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中自己的收获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书中诗人高尚情操给自己的人文熏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课堂上王老师给予我们分享的自己的人生体悟和自己严正分明的生活态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老师在讲三年自然灾害中罪恶的河南以及其他几个省的省长时所表现出的作为一个严正嫉恶如仇的知识分子的风度,这样的外在表现是可以模仿的,但是内在的那股气是怎么都模仿不出来的,因为那发自肺腑。另外,王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不盲从敢于质疑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自我的认可,更是一种认真负责的生活态度。(陈保华)

    ●我一直都很喜欢唐诗宋词,上学期听了王老师的讲座,关于古典诗歌中的爱情意象的,觉得特别喜欢,就决心这学期的时候要选您的课。而且我是扬州人,听着您的口音,在北京能听到江苏口音真的觉得好亲切!本来这学期想选的是《诗词格律与创作》,但是看到王老师的课程介绍里写着希望先修《唐诗鉴赏》和《唐宋词鉴赏》,所以就想着这个学期学唐诗,下学期学宋词,再下个学期就可以学诗词格律与创作啦~!来的时候也是充满着欢喜和期盼的。
    作为一个工科女生,我觉得这个学期学了这么多诗,增强了我的人文素养,感觉每天读一点诗的生活特别美好,比埋头做题有趣多了,也会给我一个恬静、容易满足的心境。
    而且,这门课让我学会了不仅仅像以前那样看到一首诗就绞尽脑汁地想它怎么怎么好,而是学会了评价它,有时候看到不太合适的地方也能敢于说古人的诗不好,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乱夸一通。这让我觉得自己也算是对唐诗比别人了解的多了那么一点点,理解的能深了那么一点点。(建环 陈晨)

    ●这学期在同学的推荐下选上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听了一学期,感触很多,不仅在唐诗方面学到了许多,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道理。
    几个月来,每周总是很期待周四晚上王老师的课,每一次上课都像是梦回千年之前的大唐盛朝,随着或豪迈奔放,或恬静优美的盛唐之音,见证着大唐由盛极到衰落的过程,赞叹着古人的智慧,唏嘘着历史的无情,惊讶于与当年的作者共鸣的心声。王老师带我们领略了数十首经典唐诗,对于每一首诗,从字面理解到深入体会,从艺术之美到思想内涵,王老师都饱含深情,对着学生们细细道来。我们品尝了当时的诗人们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了诗人对理想的豪情万丈,感受了他们的家国身世心酸,钦羡于他们淡于功名流连田园的情怀。
    仅仅跟着老师读课本上的唐诗就已经赏心悦目,但王老师的课更大的魅力来自于老师的个人魅力。回想起这一学期的学习,对王老师上课风格印象最深的,还是王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王老师对待知识一丝不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课件和课本尽管经过了多次修改,依然怀着审视的态度,不断提高。王老师的严谨在课件上亦能看出来,精致的背景,和时常出现的“小喇叭”,现在能有这么认真地做出如此声情并茂的课件的老师已经不多了。每当有同学迟到的时候,王老师的率真反应总是让我感觉老师特别可爱,下次上课的时候便有意识地提前十几分钟出发,生怕迟到了。王老师的江苏口音是整个学期的课下来觉得最亲切的地方。虽然我不是江苏人,不通江苏的语音,但那些诗句用带着浓重的南方方言口音的声音中念出来,却别有一番韵味。王老师在讲课中,只要说到与南京、东南大学有关的事情,表情中总会多了几分神采,滔滔不绝,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同样远在千里之外,同样思乡的游子十分共鸣和感动。
    本学期能得一此良师,深感学生之幸运。希望王老师坚持自己的风格,教会更多的同学读书、做人。(人文学院 陈婧)

    ●当我的记忆还停留在选上?唐诗鉴赏?课的兴奋中,这门课就要结束了。享受了一个学期的唐诗盛宴之后,对自己在这门课中和王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做一个总结,以自勉。
    甚矣,诗之于盛唐也!虽然对于唐诗之兴盛早有耳闻,但是对于其系统的了解仍有欠缺,对诗词格律平仄对仗仅停留在知晓这些名词的阶段,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在这些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王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对于唐诗的字面、内涵的评价,更有立于一个时代高度对身处与各种历史事件中诗人所表现的情怀与精神的审视,融汇古今的人生哲理以及永恒的思辨。教材的讲解很能够帮助我在课下自主学习,通过注释理解诗句含义典故来源及名句化用,减轻了自主学习时的负担;?赏析?指导我每一篇诗歌的精妙之处;集评、汇评,集百家之言,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时代来审视同一篇作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体会到了一种立体式的教学结构,课本很恰如其分的扩展了课堂的外延,补充的各种资料让我也能够进一步体会课堂所讲知识,运用所学去评价诗歌,获益匪浅。
    唐诗的兴盛基于唐代政治的长治久安、经济的高度发达、政治风气的开明、自由。从文学角度,当时继承了《诗经》以来近两千年的诗歌创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唐诗就形式也集其大成,唐代诗人敢于直面世界,直面人生,思想内容充实,也使得唐诗空前发展。
    史学上虽对唐诗的划分有一定分歧,但都基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诗受隋朝的政治制度、文学影响较深,隋末、初唐的诗歌仍然没有出现一种定型化的形式,都是处在融合南北朝诗歌,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到唐初,陈子昂、王勃、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在五言、七言上都留下杰出作品。格律诗的形式渐渐凸显、固定下来。盛唐之时,“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将浪漫主义色彩发挥到极致,杜甫将现实主义手法运用得入木三分。谓之白,千古奇才,谓之杜,工笔诗圣。王维、孟浩然等等成山水田园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就边塞诗歌高峰。中唐诗在暗示之乱的基调下,更倾向于悲时事政治,感王朝渐衰、哀命途多舛、伤别离、忆亲友,也有诗人表达阔达心胸、忧国忧民之思,令人钦佩。晚唐时期,虽不及初盛者,元和体新出,也可说成就不小。
    在课堂的学习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经常穿插与课堂中的诗词格律讲解,虽然选上诗词格律课的机会较小,但是通过课堂上的补充,我也对一些平仄对应有了认识。在看诗的时候,也能看懂平仄上的点评。在听了王老师读诗之后,对于诗歌中本存在的古音、仄声,但是普通话中无法读出如?白??下??斜??绿?等等有了了解,对平仄的对应更明确了。在讲解诗歌是穿插的对仗讲解,如山水对、风雨对,联系过去所学,发现能够更进一层的对应关系。在看讲稿上的繁体字唐诗的时候,后来也能够发现?里??发?的简化历程,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积累。希望以后的课程中也能够将诗词格律的讲解穿插,这样能使更多的同学受益。
    在高中的教学中,所有诗歌都务必要求我们以赞赏的眼光来表扬,即使有些诗并不具那样高的成就。王老师严谨、深刻的诗词评注,令我眼前一亮。从王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诗分四等:有篇有句、有篇无句、有句无篇、无篇无句。反观许多有名句的诗作,确是通篇只一句或几句,其余平平,甚至有的露骨,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使是大家之作,也难免有对仗格律稍有失误的地方,“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有合掌之嫌。从王老师的讲解中,真正体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诗作,不落窠臼、不拘于名望才是治学的严谨态度。
    课堂上的对诗歌的评价也是基于历史事实,经多方面考证的。特别是《燕歌行》的主题评价,虽历史上有三种评价,刺张守圭说占当今统治地位,但是经历史考证及诗词联系,给出了对张守圭赞扬的主题观点。追溯与奚、契丹战事的历史演变后,发现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讨奚、契丹叛者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后,丞相张九龄命张守圭出兵。此诗后的《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睢阳酬别畅大判官》两诗中,都给予张守圭赞扬。并且此说与诗歌所言更为吻合。“天子非常赐颜色”指张守圭立功后升官至辅国大将、右羽林大将军。结句?至今犹忆李将军?同样不是讽刺将官不恤士卒,而是抒发使人的想报效祖国,哪怕像李将军一样终生不封侯也甘愿的情感。这样《燕歌行》的主题应立于一首爱国诗,讽刺论以及多主题论应是错误的。
    在课堂的讲授中关于人文精神的灌输以及道德情感的熏陶在史实材料的补充下,尤为让人受益。宋之问虽对五言律绝的定型有一定的贡献,他本人趋附张易之的行为修体现其品性,被放逐前得华靡诗风也来之有因。虽元稹《遣悲怀》乃悼亡诗中杰作,可是其品格的不忠仍然需要了解。韦应物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吏的思想矛盾,表现了对平民的关怀,表达了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心情,深刻反映了其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让人敬佩。
    在上学期,我曾有幸聆听了王老师?乌台诗案与苏轼的黄州词?的讲座。了解到苏轼被贬后寄情山水、豁达面对人生坎坷的广阔胸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广阔胸襟,对比于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更体现出这种坦然处之的人生态度的可贵。更让人钦佩与其坚强的人格与大度的胸怀。在讲座上也听闻王老师有过人生挫折,但是现在看到王老师每次上课都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对生活的品味,感到尤为受震撼。老师的勤奋钻研的学术态度也试试苛刻激励着我专注于学习、提高自己。在唐诗鉴赏课中,我收获最多的是高尚人格的熏陶,是潇洒旷达人生态度的践行。
    总而言之,在唐诗鉴赏课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更有人生哲学,这些都必会让我受益终生。
    希望在未来的课堂里,老师能够继续对诗词格律的讲解,对唐诗作品中格律的点评,让更多同学了解到诗词中的格律对仗。希望老师能够更多的直接朗读有一些对仗较公整的诗,使我们更能够体会到其中普通话中未能表现的平仄对应。希望在未来的课堂中,对于补充的诗作能够提供一些建议的参考书目,方便我们在课后自学时能够更详细、全面的理解。    最后希望更多的同学在这门课堂中受益。(电子系 陈思宇)

    ●我是从同学那里听闻唐诗鉴赏这门课非常好,课程内容丰富而吸引人,课程教师博识而风趣,而我本人,对唐诗、宋词都非常感兴趣(可以说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只会背,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东西多了,越能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味),因此选了这门课。
    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透过那一首首诗词,我仿佛能跨越时空,和诗人隔空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王老师非常平易近人,让我觉得很亲切。在教学中,王老师能都结合个人的经验经历,不用那些晦涩难懂的言辞来为难我们,用我们最能接受的方式,诙谐幽默地讲故事、讲道理、谈人生、研究诗词。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生命科学学院 93 程磊 2009012351)

    ●别了,心爱的唐诗鉴赏
    除了《唐诗鉴赏》之外,从来没有上过一门专讲唐诗的课。
    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唐诗,可能是因为读起来有味。到了初中、高中只是在语文课本里零散地学过,当然也看过一点唐诗类的书,但是没有集评、汇评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好。唐诗是哪里都有的,但是精辟的评论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不进书里有,而且上课的时候也多讲。讲诗的各种背景,介绍前人的各种评论,即使是以前背过甚至学过的诗,也会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比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我在高中时学过、背过的。记得当时老师也没怎么讲,只是述说了一下背景,讲了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感觉这首诗好,但是没想过好在哪里。当在唐诗鉴赏课上,在那样的环境里,老师一点拨时,我忽然对这首诗产生了极强的感觉,不知不觉感到似乎自己就在李白的舟里,看群山退去,水送舟行,这些感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其实在这门课上我不仅仅学习了唐诗的赏析。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谈到了自己做人的准则,自己的信条,我听了很受启发。比如您谈到老一辈的大家的时候,说到他们的真诚(自己错的地方就承认,而不是倚老卖老)的时候,您很佩服他们;谈到上海交大某教授作假骗取国家钱财的时候,您表示很看不起,很气愤;当您谈到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的时候,您很痛恨那些自私的省委书记??很多很多,我很喜欢这个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
    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很少有长者向我们谈这些东西了,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谈他们的人生准则。
    其实我们很需要有人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进步、人格成长,而现实状况是,往往我们大学生自己承担了教育者的角色,自己教育自己,或者说自己发展。都在说清华以前的教授们怎样怎样,与学生怎样怎样,现在又有几个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您这一点特别好。
    还有就是把课件改成繁体字我觉得好,很能体会那种别样的文字里别样的气息,它们在向我们展现美的同时又在向我们诉说:这是那一个时代的文字。
    最后:唐宋词鉴赏难选啊。但是因为全校那么多人,第一志愿就那么多人选,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上,只能挥泪砍掉了。明年我去拼一拼,看能不能拼上。
    学了一学期唐诗鉴赏,最后很不舍,很不舍。虽然告别了唐诗鉴赏的课程,虽然我是一名工科生,但是我对唐诗的热情丝毫不会变,即使我的水平可能不够高,什么也阻挡不了我的热情。(丁阔)

    ●当初选课的时候眼光从一长串课表里面掠过,惟独看到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原因有二:一来是我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就比较喜欢诗词,虽然不会写,但还是会时常地从嘴里蹦出几句,所以被人称作?掉书袋?,从诗词里我也获得了很多乐趣;二来是大学以来没有了语文课,经过一个学期后我深感自己语言文学水平的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课程可以丰富我的思想,加深文化积淀,同时还可以学到历史、可以以史为鉴地看待世界的事物。这些动机促使我选了这门课。
    如今学期行将结束,回头看看这小半年来的学习,确实没有辜负我对诗词的热爱:王老师很负责任、和蔼可亲、讲课也很细致;最让我喜欢的是讲唐诗全文之前老师会给予该诗作者的简介以及各个时期人物(包含王老师自己?)对他的评价:往常的学习总是枯燥无味的赏析,没有亮点也要硬找出来;但在唐诗鉴赏课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为一名“诗社同行”来解读大师们的作品,王老师也总可以直白地指出某几句诗的不足之处,这样很能给人启发。在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还记得有一次王老师说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三个罪人,当时我看到了一个心系国家、与国同命运共生死的高大身影。那种咬牙切齿的神情让我深刻地领悟了什么叫做嫉恶如仇,这是一个老师做出的最好的表率作用。王老师,您的气节将激励着我顽强地奋斗下去。
    对于这门课程,我最大的建议就是能够多增加一些人数,多在清华开设几年,多给予同学们接受熏陶的机会。王老师看起来还很精力充沛,做到这些应该不难。
    就写这些吧,愿王老师桃李满天下!(环 付浩)

    ●1.老师上课投入,备课认真,ppt讲义图文声并茂,分析清晰,内容丰富。
    2.对课文诗作的分析透彻,在原有的解析基础上,加上老师个人的独到见解,使我能从多方面多个角度读诗品诗,每次上课都增长了见识,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
外文系 英 高晔)

    ●选《唐诗鉴赏》这门课最初有两个愿望,一是我从小就对唐诗宋词有很浓厚的兴趣,希望能通过这门课丰富和拓展自己对唐诗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听之前选过王老师《大学语文》的同学提到过王老师非常有个人魅力,希望能借此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
    这一学期行将结束,我收获颇丰。首先,王老师对于唐诗的独到认识给我了不少新的启示,如讲到《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时,老师通过对于历史上张守珪的分析,驳斥了“讽刺张守珪富贵骄逸、不恤士卒”的观点,认为仅是描写将士苦中作乐,让我眼前一亮。第二,老师对于学术的严谨也让我感慨颇深。在考察《蜀道难》一诗写作时间时,老师提到此篇被收入殷璠《河岳英灵集》,据今人考证,该书编成于天宝十二年(753),故所有认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以后的均不能成立,实在是令人叹服。第三,在解读诗的同时,我对于诗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性格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初步养成了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诗互相比较分析的习惯,眼光高了不少。    另外,和老师讨论时,老师非常热情而平易近人,让我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2009010789 电子系 无99 胡颖川)

    ●第一次领略王老师的风采是在他的一个名为《苏轼与黄州词》的文化素质讲座上,抱着对诗词与苏轼其人的兴趣而去,当我见到这位已头发灰白,年近七十的老教授在讲台上激情昂扬地讲述着苏轼人生的跌宕起伏,讲述着自己在文革时期因不改正气而遭遇到的种种坎坷,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用生命来讲课的老师……台下掌声如雷,那些淡去的早已成为丰碑,而现在留下的是我的一行热泪,我庆幸我来了,下定决心下学期一定要选王老师的课,就这样我走进了唐诗鉴赏的课堂。
    我认为唐诗鉴赏课有四大特点:第一,相当完美的???制作,这也是王老师引以为豪的,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背景图片,饱含深情的朗诵,还有老师经过反复试验后的得出的最好看的繁体字字体;第二,庄谐并重的讲课风格,王老师是个性情中人,也是个记忆狂人,讲课过程中时不时会讲讲某年某月发生的小幽默,对那些宵小之辈来个哄堂大笑的讽刺,但是涉及到做人原则,基本道德方面的内容时,老师总是很严肃的,如当他讲到曾经当众与一个因攀附权贵而丧失学术修养的人翻脸时,脸依旧因愤怒涨得通红。第三,我们学的不只是诗,更是诗人。这堂课在分析针对某一首诗歌时结合了诗人的人生轨迹与时代背景,使我们明白:学习唐诗不只是要学简单的诗歌内容,赏析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了解诗歌背后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以及这一时代文化特征;第四,王老师极重的江苏口音是不能不说的特点了,这在整个清华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不算什么好的特点,而且曾经让我一度很纠结,有一次上课没戴眼镜,只能听老师说,我就发现要完全听懂老师的话是比蜀道难还难的事啊,王老师自己也说过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能上百家讲堂,说让老师把口音改了是不现实的,毕竟老师年纪也大了,也习惯了,所以这方面的建议也不提了,其实这也是要我们认认真真听好老师每一个字的好办法啊。
    总之,一学期的课就要结束了,我学到了很多,不只是文学修养上的,更是人生与个人品德上的,在此对王老师表示深深感谢!(刘花 美院 史论 班)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11年初时选课后的那份心情,那份让我开怀了许久的感觉,一切都只因我选上了这门及其抢手的课,只因我对诗歌有一种莫名的情愫,虽然来了清华,读了工科,却仍爱默默地玩味着这千年余韵,体会着作者心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感受着这千年文化之美。因此平时闲来无事便徜徉与诗海之中,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诗海中的每一处风景,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宽广,博大,无所不包,让我完全地浸润,包围。
    对于《唐诗鉴赏》这门课,我心里充满了难以述说的情愫。对于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她给我提供了一个心灵休息的契机,在整日面对冷冰冰的函数,代码,程序之外,让我接触了一些灵动的,有朝气的以及极富生命力的诗句,让我能够穿越古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忠于审美感情的时空情境,让我看到古人们得忧伤,欢愉各种迥异的心境,非常感谢《唐诗鉴赏》课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在诗海中回眸,提醒我在奋勇向前的道路上别忘记了思考。而王老师,我这学期终于得偿所愿能够一睹您的风采,聆听你对那些名言绝句的理解,果然有大师的风采,您将每一句诗的背景,修辞,内容以及情感都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让我对诗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也更能理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他们的灵感之源。
    对于本门课,我觉得优点很突出:
    1,本门课有着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清晰的脉络:有唐诗概论开讲,期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带领同学们领略了唐诗发展的整个过程,并且重点讲解了李白和杜甫两位在历史上有着很大影响力的诗人,重点突出;
    2,本门课比较吸引我的一个特点是:课堂上的有声朗读,有声朗读将诗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似乎在宣泄着诗人心中的某种情绪,太有感觉了;
    3.王老师将自身的经历,创作与诗歌相结合,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完美地再现了诗歌所要营造的意境,让大家身临其境,很有味道,同时还领略到了王老师基于生活创作的一首首诗歌,真是觉得不虚此行;
    4.本门课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王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还添加进了诗词格律创作的一些知识以及大学语文的一些背景,让大家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同学们对唐诗的理解。
    最后,感谢王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精彩诠释,让我更加被诗歌的魅力所折服,谢谢王老师给我带来的满满的一学期的回忆,让我有了个开怀的仲夏,同时也祝福王老师在今后的生活之中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事事顺心。(包屹 航天航空学院 2008011665 航 84)

    ●工科学生的身份并不影响我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唐诗三百首》和《人间词话》这样的书总是闲暇时光的好伴侣。但自从考上大学以后,我就没有再上过语文课,选课的时候总不走运。这学期,我终于抽中了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心情确实十分激动。
    在选课的时候,我只知道您是一个“讲方言的老爷爷”,但等我真正来到了课堂之上,才体会到《唐诗鉴赏》课程和中学语文的不同。
    其一,我们并不纠缠于个别的字、词。中学老师讲诗歌的时候,十分注重细节。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可以照顾到应试的需要,但却影响了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很多时候,纠缠于个别的字和词实际上无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反而使诗歌的讲解流于琐碎。在《唐诗鉴赏》这门课上,我们理解语义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这样对整体的把握就好得多。
    其二,大量的汇评令人耳目一新。事实上,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古人对诗歌的品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评点是精当的,我们熟悉的只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套路。在《唐诗鉴赏》课程上,我接触到了大量名家的诗品,对于诗歌的品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看来,之前所谓的那些?套路?远不是诗歌鉴赏的正道。诚然,应试教育的痕迹并不是那么容易去除的,但通过《唐诗鉴赏》课程,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在这方面正确的努力方向。
    其三,别具风味的诗歌朗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对于江苏口音不怎么习惯,有些时候需要猜一猜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但接下来,渐渐地我就体会到了用方言朗读的妙处,入声字的音韵。的确,如同老师所说,有些诗句用普通话朗读是毫不押韵的,但如果用方言朗读的话,情形便不一样了,一种音韵美油然而生。此外,王老师在朗读的时候也颇有些婉转悠扬的韵味和怡然自得的神态(本来就是诗人嘛!),这就又增添了不少效果。有的时候,老师直接朗读的现场效果要比录音还要更好一些。(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微91 邵盛佳 2009011147)

    ●一直对唐诗有着特殊的感情:或沉郁或温婉,或豪迈或沉吟,她在平平仄仄中却能够千回百转,让人徜徉在美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虽然中小学零星学过一点,但是不够系统。唐诗鉴赏这门课以唐代历史为基础,将唐诗系统起来,有精讲也有一带而过,在给我们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让我们能够欣赏品读名篇名句。
    王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激情的老师,认真敬业,博闻强识。不管有多累,都坚持上好课,并且从不拘泥于原有的课件,每每有了新发现,都会马上加到课件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概是王老师孜孜不倦的最好写照。老师还总是把唐诗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论是文革,还是小时候、是上大学、是在东南大学教书,我们在津津有味地听课的同时更是听了一个前辈的人生经历,不禁慨叹:原来唐诗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师,我想所有人都会认同?赤子之心?这四个字,王老师为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诚以待人,不虚假,不做作,以一腔热忱感动每一个人。虽然人在清华,但那些小小的细节,那些真实的情感,流露出老师对东南大学真切的热爱,每每思及,常会热泪盈眶,感动于老师的真诚和真情。
    总是会在听课的时候感觉心疼:老师年纪大了,却坚持在讲台上连续讲?节课,尤其是有时下午刚刚做完讲座,课件不能放朗读,老师总会坚持自己诵读一遍。我们协会也曾请老师做过讲座,老师的认真和博学、热情和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不只是学识渊博,更要能够像老师一样敬业,不为自己,只为爱着的孩子们,教书育人,方为大师。我关于这门课的建议是老师尽量让学生们来诵读诗歌,一是减轻自己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诵读本身就是感受和记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进来,感受唐诗之美。
    最后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更殷切希望老师能够一直留在清华,教诲更多的学子。(经 金悦)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生趣幽默的讲课方式我相信是每个上过课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老师以自己多年对唐诗的认识和了解给我们讲课让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生活上的例子也让课堂不会沉闷下来。我,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工科男生,原本并没有对诗词有太多的好感,从小只是因为应试教育的缘故被逼着去学习诗词,但是在这学期跟着王老师学习和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唐诗。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能这么优美,甚至能将我们带入一种境界;也感受到了古诗中的每个字都是用得这么合适和生动,我也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大师对语言掌控的才能。(姚国钦)

    ●我上过您开的大学语文课和唐宋词鉴赏课,一直都觉得您的课很好,我很喜欢,记得上大学语文的时候还提过建议是关于上课时用的课件应该上传、课本内容太多可以分两学期教授等等。
    这学期上了您的唐诗鉴赏,关于这门课,我觉得总体上来说已经非常完美了,每一次的课件我们都可以下载,而且课本也不是非常厚,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在课堂中讲授。每次您的课上都讲解的很好,而且很有意思,常常能听到大家开怀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在您的课里我不仅学到了文学知识,还学到了很多生活、做人的道理,所以我非常听喜欢您的课。(化学系基科 汪璐)

    早已听学长讲,大学期间一定要听听王步高教授的课,加上自己也喜欢唐诗,更害怕作为一名工科生,语文会被渐渐遗忘,于是选课时用了第一志愿选到了王教授的《唐诗鉴赏》课,当然,时至今日,更为庆幸当时的选择。
    这门课,是绝对称不得负担的,像是无边的计算中的小憩与旅行,沿途有旖旎的风景。
    王老,上课特别有激情,记得一次上课时扩音器坏了,老师的讲课却没有停下来,很感动,这么敬业的老师!真真切切感受到,老师对于语文,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当然,他希望我们的每节课都是切切实实学到东西了的,所以才会那么在乎时间。
    老师的PPT做得特有意境,或山水,或古典人物,尤其是繁体字,不由得带人进入一种氛围,一种意境。
    还记得讲解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洋洋洒洒三节课下来,听得人酣畅淋漓,特别佩服老师的这一点,各种典故、事例信手拈来,人物、年代都清清楚楚,想要达到这种修养,该精读多少书目啊!
    喜欢上王老师的课,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有当听到老师对于时事的见解,领略到的是一种文人的风骨,一种品格,这是人格的浸润;还有老师穿插其中的关于童年的小故事,温馨,有趣,充满童真,希望自己也能保持这种童趣。
    最后,希望王老师能长留清华,也希望自己可以听《唐诗宋词鉴赏》课(没有选上,只好旁听了)。(张晓宇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首先,感谢王老师!
    选课的时候,学长们向我力荐王老师的课。我是用第一志愿才拼到王老师的?唐诗鉴赏?的。一学期下来,虽然王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间只是每个周四晚上那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但是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从中收获了许多许多。
    第一次见王老师时,我就发现,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是他说话很有底气,精气神十足,浑身散发着强烈的气场。只是,他的普通话不太好。然而,事实证明,王老师的南京话在我们学习入声字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老师向我们展现了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这一代人,处在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许多同学只是对欧美大片、日本漫画或者是韩国偶像剧感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不闻不问。他们不来品尝这文化大餐,而是去咀嚼那些文化糟粕,真让人无奈啊。还有一些同学,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只学习理工类的课程,对文学、艺术丝毫不感兴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记得一个越南的留学生和我说过,古代的时候,他们那里没有自己的文字,用的就是汉字。那时的中华文化是多么灿烂辉煌,它影响了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文明。想想现在的情况,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真正懂中华文化的人也不多了,更别说别的国家了。然而,更可悲的是,在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当中,又有很多人是王老师所说的“老干部”水平。说到底,我们竭力追求的经济发展是以文化消亡、道德沦丧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我们应该缓一缓脚步,停下来找回我们失去的东西了。
    王老师是我们治学做人的榜样。作为一位诗词界的大家,王老师治学非常严谨,从他的话里挑不出任何毛病。在讲到学术界尚有争论的内容时,他不仅全面地向我们阐述各方的不同观点,还向我们介绍他自己的独到见解。讲课的时候,他绝不会全盘肯定所讲的唐诗,而是科学辩证地分析它们。即使是诗仙诗圣的诗,王老师也要指出它们的缺点,就是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我们对唐诗的鉴赏能力逐步提高了。
    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文人风骨。他时常鼓励我们,失意的时候,不能气馁,不能消沉,而应该乐观一点,多学点东西充实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会走出逆境的。他还常常在讲课的时候将作者写诗的背景和现在的时代作比较,谈社会问题,谈文化发展,有理有据地针砭时弊,幽默风趣地抨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每堂课,同学们的欢乐不断,掌声连连。正如一位同学所言,王老师是真正有骨气的文人。
    一学期就这么过去了,下学期还选王老师的课。再次感谢王老师,精彩的课程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唐诗的魅力,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祝王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赵岩)

    ●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是到目前我最喜欢的一门选修课,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讲课风格、课程内容,王老师都让我领略到了真正大师的风采。老师知识很渊博,上课很有激情,讲课也很幽默。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授诗歌,也品读生活。老师的直白、爽朗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列举诸如某些官员不正当行为等事例的时候。这些都让我着实佩服得五体投地。课程生动、活泼,内容既充实又不乏味,这些都是这门课程非常好的方面。但与此同时,为了希望这门课能越来越好。(软件 段春晖)

    ●上完唐诗鉴赏这学期的课程,我仿佛进行了一次从初唐到盛唐,从中唐到晚唐的时光旅行,仿佛与王勃、李白、杜甫和李商隐这些我喜爱的诗人们进行了一次诗意的谈话。
王老师上课很有特点,我觉得其中有几个是应该坚决贯彻执行,继续发扬光大的。
    首先让我觉得最特别的是王老师讲课注重诗与史的结合。比如在讲一个诗人之前,往往先介绍关于他的历史背景,让这个诗人形象更加地生动,也让他的诗歌更加地立体。在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资料铺垫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唐诗的学习,更收获了唐诗以外的东西。
    其次,王老师的课件很精美。不仅背景配得很精致,而且字体也很漂亮,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确实,唐诗是美的,也就需要一个美的载体来表现它,比如精美的课件,比如深刻的讲解,我想王老师都做到了。
    我觉得这门课的教材不仅和上课内容很配套,而且排版也非常细致。细看了一下教材,发现每一个章节的设置是很用心、很有条理的,在备选课文后面还设置了分类唐诗,比如盛唐诗就分了宫怨、山水田园和边塞诗三部分,跟正文也很对应,真的是很用心。
    在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王老师在清华多待几年,我们都很喜欢您,舍不得您离开。同时也希望有机会能再一次学习您的课程!(生95 蒋逵葵 2009030039)

    ●本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漫游在唐诗的古典雅致中,聆听着老师对一首首诗的独到分析,整日沉浸在理工科思维中的头脑也得以调整。
    这门课程有很多好的方面。其一是老师在课上经常穿插着讲一些文学的典故,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其二是老师将现代的思维加入到对古典文学的分析之中,让我们听着大呼过瘾。
    其三是对很多东西持有批判性思维,比如分析某些人的论点和著作时,要分析他这个人的生活背景,综合考量之后再判断他的东西是否可信。
    其四是老师自己对诗词的体会的分享,这些很个性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诗词产生深刻的印象。当有一个智者去和自己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得到很大收获的时候。
    希望老师让这些优秀的课程传统继续下去,让后面更多的同学得到很好的收获。(机械82 彭存远 2008010463)

    ●因为开学初,同学向我极力推荐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这门课,所以我在这学期用了任选的第一志愿,很幸运的选上了这门课。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本来对文学方面的东西是没有很大的兴趣的,尤其是唐诗,从小学开始就不断的在学在背,到现在确实感觉已经没有了什么新意。所以,刚开始上课时,并没有报着会有多大收获的想法。
    但是,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被王老师非常独特的风格吸引住了。不仅仅是带有方言味道的普通话,而且还有他爱憎分明的性格,对于任何观点不随便附和的学术态度,以及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这是我和我们班选过王老师课的同学对王老师几乎一致的评价。
    王老师讲课,从来不照本宣科,而是对每首诗,每句话,都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和理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对于诗人和诗的层次划分。一些我们熟知的诗句,我们熟知的诗人,在王老师那里,有时只能算作二、三流。确实,我们已经习惯了对这些诗人、诗句的盲目崇拜,而从来没有从一个严谨的角度去分析它的不足之处。这种盲目的信服和崇拜,对于学术创新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让我对于唐诗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习到了一种独立思考、怀疑的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希望下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能带给我更大的惊喜和收获。(涂存超 2009011297)

    ●在上这门课之前,受高中语文的影响,对于唐诗的的作者们都是以仰视的态度来看待的,满脑子想的是诗的好处在哪里。王老师教给我们以客观的标准来评价一首诗,鉴别诗的水平高低,比如把诗分为有句有品、无句有品、有句无品、无句无品四个等级。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分析看到一流诗人和二流诗人的差距诗。比如让我看到以前因推敲而广为人知的贾岛与李杜巨大差距,他不过是十个字的才气;有些诗虽然是大家之作,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同样是一个人的作品,也有水平高下之分。同样是杜甫,结尾能写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好句,也会写出“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平淡。这十分锻炼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不管他是多么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也会有瑕疵,虽然与其他诗人的作品相比还是较好的,但是与自己的好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上课时我们对这些诗作的批判性思考,大大锻炼了我们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的能力,这也是上这门课之前没有料想到的意外收获,也是很宝贵的财富。
    还有一点,唐诗有很多人鉴赏分析,但并非分析的都对。分析唐诗要和写作背景紧密的联系起来,单单看诗的内容很容易误入歧途。感触最深的是《燕歌行》。高中学习的时候一直以为是批判穷兵黩武的诗,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作者和这位张守珪将军之间的深厚友谊,并联系作者其他诗歌对张守珪的评价,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也告诫我们做学问要全面掌握材料,不能想当然。
    上这门课,我也第一次接触到入声字,以前虽然知道一点平仄的知识,但是对入声字完全不了解,以前的关于平仄的知识也是根据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的,认识很肤浅。老师用方言保留下来的古音朗读唐诗,真正让我认识到了唐诗抑扬顿挫的音律美。虽然说有些时候方言理解起来有点费劲,但是听起来也别有一番味道。
    总之,上这门课,既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又带给我很多乐趣,王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让我们由衷的折服,也带给我不少知识。下个学期我又有幸选上了唐宋词鉴赏,希望能跟王老师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自91 何康 2009011530)

    ●这学期我选修了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感觉收获颇丰。一方面,老师讲授的唐诗对陶冶我的情操有很大帮助,让我能在以工科为主的清华中感受到人文的气息以及古典文学之美。另一方面,老师在讲课之外,向我们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以及对人对物对事的态度,这些内容对我在人生的思考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有很大帮助。(外语系 英 李彤)

    ●每周四晚上从繁忙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去听王老师的课,都是一种享受。我喜欢听王老师每次用浓重的口音抑扬顿挫中气十足的朗诵诗歌,我喜欢听王老师讲王勃时的声声惋惜,喜欢听王老师斩钉截铁的讲对小人的痛恨,我喜欢听王老师讲到李白杜甫是的由衷钦佩,我甚至喜欢听王老师讲东大的趣事,讲文革时的辛酸。从这门课,我对唐诗有了更深的了解,而我从这门课上收获到的又远远多于唐诗,那是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化的热爱。如果说学这门课之前我只是浅浅的喜欢唐诗,那么学过这门课之后,我已经无法抗拒唐诗的魅力,我愿意一生被唐诗的神韵笼罩着,熏染着。
    每次去上课看到老师制作精美的PPT并听着老师颇具韵味的音调,都是一种无上的享受,真希望能再次感受这种美好。(肖志博 2009011452 自九四)

    ●今夜,月光仿佛要流溢进窗来,夜色仿佛斟得太满,便让我取笔蘸取深沉的夜色,把皎洁月光裁做纸页,将这烧灼着内心的感动与怀想,化作笔下的诉说。
    夜色阒寂,窗外月华如水,遍洒静谧的清华园。手中的诗集正读到《赠卫八处士》,便遥想杜甫当年执笔写下这一行题目时,是否也如同现在的我,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感佩诉于笔端,在微凉的夜色里,让内心感受到的融融暖意流淌成笔下的字句。
    在唐诗的世界里漫溯,如同穿行在沉缓流淌的时光里。那些讲述中国传统心理特质的细微叙事,都蕴涵于唐诗独特的语汇中,濡染着东方古典美学静穆绵长的韵味。
    这是一门教我们欣赏诗歌之美的课程,而这门课首先教给我们的,是该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正直的读书人。王老师一直笑称自己是“戴眼镜的农民”,这是一个可爱又可敬的称呼,我想王老师想让我们明白的是,作为一个读书人,首先要放下自己身上那些与为学、为人无用的“骄傲”,回到最为朴素的状态,踏踏实实地做人,做学问。而有时候,我们分明又能看到您身上的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课堂上,我们曾听您说过很多往事,我喜欢听您讲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有着厚实的质地。您曾说过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为一个人品不佳的人写诗集的序言,您正色对我们说,做人比作诗更重要,人品比诗品更重要。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告诫,我会用它做一生的镜鉴。您也曾讲过文革时期的往事,在最艰难的时候,您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而您硬是挤时间来学习,来读诗做研究。这也是您教给我们的——笑对人生的态度。纵然是命运在此刻并不垂怜,那就让我们笑看人生的起伏际遇。
    您也在课堂上教我们怎样做一名学生。我一直难忘您在课上提起的停电的那一堂课。黑暗的教室里,一切科技的手段和工具都不用再凭借了,上课回归到了最纯粹最朴实的状态—师生内心的交流呼应。我在脑海里描摹出那一天的图景—略暗的教室里,只有月色偷偷洒进窗来,唐诗的吟诵声融在融融月光之中,讲台之下是一双双清亮的眸子,一颗颗为唐诗而感动着的心。从那次讲课之后,我也尽量让自己回归到这种纯粹的状态中,一册课本,一支笔,一双谛听的耳朵,一颗诚挚的心,我发现,只要屏气凝神静心去听,很多诗歌在一堂课下真得可以背出,课下再翻翻书,那些字句便会烙在心里了。
    五一假期的时候,我终于有机会去一趟南京,特意让同学领我去东南大学看看。时间紧张,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找见凤凰台就匆匆离开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有白来,因为在这一所校园里,我看见了曾经在您向我们描述过的那种娴雅而庄重的气质。您不仅常说“我们东南大学”,也常说“我们清华大学”,在我们的心里,您是可爱而可敬的清华老师的代表,我很高兴能和您有师生之缘,也希望您能在清华待得再久一些。虽然我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但我希望我们师弟师妹们能像我一样能在唐诗鉴赏或是其他的课程中领略唐宋诗词之美。(新闻81 王一惠 2008012866)

    ●怀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己未曾深入学习的惭愧,我选修了唐诗鉴赏课程,希望能在课堂上更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因为我相信这文化对于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是魂,是根,只有根基扎得牢靠,才能枝叶繁茂。
    王老师的课很吸引人。作为一个来自东北的学生,理解您的口音确实还是有些难度的,但您用家乡话诵读的诗篇却让我感受到诗的韵律美,抑扬、平仄、铿锵顿挫,所谓的吴侬软语吧,这种韵味是普通话读不出的。
    老实讲,其实课程内容和我最初的期待是有些许偏差的,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女孩子读诗更偏爱感性地感受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抑或满足于自己情感、思维与诗人思想表面上的碰撞,不曾像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考据了诗和诗人的背景,综合了许多人的评述,在充分的资料、背景下,更理性地对唐诗进行感悟,所以有时自己会觉着考据、引证有些枯燥。但这确实让我们对唐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更理性地赏析唐诗,再透过唐诗理解社会,感觉深厚得多了;汇集众多名家的评论、观点,更是让我们开阔了鉴赏的思路,拓宽了眼界和胸怀。
    您时常联系现实社会,语言风趣却又锐利切实,教育大家为人的秉性。
    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结束了,但它更像是我们学习唐诗的开始,您为我们学习唐诗及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道路,衷心地向老师表示感谢,并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马战 化学)

    ●从《唐宋词鉴赏》课追到《唐诗鉴赏》,又一次领略了诗词的魅力还有王老师的魅力,这门课和《唐宋词鉴赏》形式基本一样,很多优点在上个学期的课程感想中都已经写过,这里仅简单重复一下并再做一些补充。
    首先,课件精美。每堂课的课件都很符合主题,很容易把我们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特别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真是美到了极致。
    第二,难度适中。一方面,这门课所选取的诗歌与中学教材衔接得很好,另一方面,教材的赏析简单易懂,加上王老师的精彩讲解,即使是没有深厚文学素养的人也能理解诗的意境。同时,考虑到部分同学的需求添加的诗词格律与创作的内容也大大的扩展了我们的眼界,毕竟选创作课不容易,希望王老师能继续在鉴赏课上讲一些。
    第三,延伸得当。在《唐诗鉴赏》课上,最喜欢听的不是对于诗句含义的讲解,而是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相关研究及争议的介绍,这也是大学的鉴赏课与高中鉴赏课最大的不同之处,高中学的诗歌往往局限于诗歌的表面含义没有太深入的介绍,而这些介绍对我们全面地理解一首诗有很重要的帮助。印象比较深的是高适《燕歌行》、李白《蜀道难》创作背景的争议,还有学者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考证,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第四,结合现实。很喜欢王老师在课上讲得精彩故事,虽然看起来和这门课的整体关系不大,但却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也许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一些并不知名的诗,但却不会忘记王老师说过的如何为人、如何为学、如何为官。
    第五,古体字的运用。这学期老师做了一个改进,就是把原来的简体字换成了繁体,个人认为这个改变很好,这并不能造成我们学习的障碍,反而更加契合主题。(刘响 新闻)

    ●不知不觉,已经上了两学期王老师的课了,先是上学期的唐宋词鉴赏,然后是这学期的唐诗鉴赏。可惜的是以后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可能没机会去选诗词格律创作和大学语文课了,不过细细回味这两个学期的鉴赏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种回归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在上课时我能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得以解脱,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电子工程系 无 班 李岩)

    ●写下这段总结的时候,正是 月 号晚上,高考刚考过语文,忽然想起当年我高考的时候,诗歌鉴赏出的是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当年的这种题,大多是要分析哪个字词用得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之类之类的,回答的时候,大多是绞尽脑汁,把自己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种感情色彩词语往上面套。所以虽然很喜欢古诗词,但是由于做多了这种题,起初还是让我对这门课有点望而生畏。所幸的是还是选上了这门课,并真正喜欢上它。
    我觉得一门课的精彩程度很大一部分要决定于老师的讲解或引导。往常听过的课,大多数去告诉你这诗好,好在哪句话,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等等,这样的讲解往往千篇一律,不能去真正把一首诗当做一个整体去领悟它。而王老师的这门课,会花很大功夫去讲历史背景,去讲历代批评家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的观点,让我们也认识到很多优秀的文学批评著作,我印象很深的有胡应麟的《诗薮》、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和《瀛奎律髓汇评》等等;会从诗的格律上面深入分析,而不是止步于把名句告诉我们就完事了,从而我知道一首优秀的诗不仅仅是有一两句名句就可以了。我觉得这门课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课堂上讲到的知识面非常广,不仅有唐诗,还有历史,还有地理,还有好多知识,所以从课堂中的收获也就大得多。
    另外,王老师的这门课节奏基本上很从容的,比如一首诗往往会配以朗诵,有的甚至还有歌调,比如李白的《关山月》,认真听这些朗诵,有时即使不理解意思,也会感觉到唐诗的韵律的美。每次上课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就是听王老师的故事和人生经历吧,这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刚直的文人傲骨,还有对待授课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敬仰。
    还有好多的感受,就不一一列出。选了王老师下学期的唐宋诗词鉴赏课,很期待再次做您的学生。最后要谢谢您一个学期来的讲解和指导,祝老师身体永远健康,工作顺利。
(化学工程系化 班 马曙辉)

    ●大一上学期,经历从高中到大学转型的我,总是遗憾清华的课程为什么都缺少激情。然而下学期我有幸的选中了唐诗鉴赏这门课,这门飘动着诗兴的文学课,王老师上课飞扬的神采和慷慨的言辞,以及敢于纠正古今错误的精神,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学课程的激情之所在。在一所工科学校,这样一门课让我这个文科生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唐诗鉴赏有意义的不仅仅是那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人文自信。
    我觉得这门课之所以这么受学生欢迎,除了王老师的个人魅力外,课程本身的结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唐诗鉴赏课上,我不会有任何压力,只用跟随着课件里面的音乐和朗诵静静品味诗中的经典所在,换句话说,在这堂课上,我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名欣赏者,而不需要因为过多地笔记和繁杂的公式来打断我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王老师对诗人背景的介绍和诗句的赏析,使我很快可以进入节奏,从而达到了“鉴赏”的作用。我觉得,这门课的特色就在这里,也是它在我们学生中这么受欢迎的原因。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不仅仅对唐诗的领悟力大有上升,还能在别人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唐代诗人的事迹与历史,这种人文的积淀让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总之,能在大学的头一年选中这门课,我觉得是我清华生活的幸运。希望王老师能在清华把唐诗鉴赏带给更多的同学们,那也将是清华的幸运!(李昱松 经 052010012539)

    ●上学期,我有幸选修了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课程,听王老师讲词的百转千回、抑扬顿挫,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王老师的学识与涵养如一片汪洋,广博而深厚,让我钦佩,更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向王老师求教,去用心领略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魅力。因此,这学期我继续选修了王老师开设的《唐诗鉴赏》。一学期的诗词熏陶让我依然受益匪浅。在此,我先对一学期来的收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作为对王老师辛勤教授的汇报。
    首先,在关于唐诗知识的学习上,王老师以其深厚的积淀与精彩的讲授,帮助我搭建起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唐诗知识框架。虽然还在牙牙学语时就已能背得几首唐诗,在之后的年岁里我也在课堂上和课外阅读中接触了不少传颂千古的名篇。然而,那些知识终究是零散的碎片,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在《唐诗鉴赏》课上,王老师从斫雕为朴、摧柔为刚的隋诗的谈起,讲初唐众体皆备、各擅其美的盛况,说盛唐无美不臻、力求创新的极致,聊中唐由盛转衰背景下的沉郁顿挫,再谈到晚唐时的犹存风韵??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我知道了除了李杜、王孟之外,还有大历十才子等一批在诗史上举足轻重、各领风骚的大家;我也明白了在田园诗人、边塞诗人的大门类下,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长与风格。王老师用一种全局的视角与严密的逻辑,开阔了我对唐诗认知的视野,让我既能站在高远处俯瞰诗的演进轨迹,又能身处其中饱览各家诗派的绰约风姿,使我对唐诗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外,王老师对诗人人生际遇及诗篇创作背景的丰富介绍使我对唐诗有了更加立体、纵深的感知。特定的历史环境与社会背景是孕育文学作品的土壤,诗亦如此。但凡优秀的诗篇,总是蕴含着作者对个人经历或所处社会特殊的思考与感悟。之前读唐诗,我大多停留在从文学的层面赏析,浅尝辄止,很少用历史的视角审视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情感。一方面是限于历史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思维角度的局限。而在王老师的课上,我逐渐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王老师用他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历史素养,为我们一一道来诗人的生平境遇和诗作的来龙去脉,将唐诗生长、发展的那一片历史厚土剖析的入木三分。文学与历史串联起来,文学是历史的写照,历史是文学的基石。一篇篇文学作品以更加丰满而立体的形式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也学会了穿过历史的隧道去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我开始尝试着将诗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滤化、涤荡,从而透视其内质,阐发更深的思考与理解。
    王老师的课让我对唐诗有了新的认知与体悟。而学识上的收获是一个方面,王老师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源自于他的人格魅力。王老师的才气是不必多说的,洋洋洒洒的《清华大学百年赋》,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将清华百年的风雨与荣光写得酣畅淋漓。让我读完,不仅心生作为一名清华学子的自豪,更由衷的钦佩王老师的好才华。我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积淀与磨砺。王老师为我树立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榜样,让我看到在这个日趋浮躁的时代,依然可以如王老师那样坚守文人的清高,潜心学术。此外,从王老师的只言片语中也能得知其大半生的坎坷与波折,但这依然没有磨平王老师刚直上进的个性,课堂上的他总是充满着文人的骨气与魅力。虽然年过半百,站在我们面前的王老师依然充满率真与锋芒。他爱憎分明,在学术上坚守自己的立场。曾记得,在当年《唐宋词鉴赏》的课堂上,王老师毫不掩饰对文天祥这样的爱国词人的推崇与赞赏,以及对钱谦益这类叛节文人的不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也折射出他本人的坚定立场与不屈气节。而跳出文学,王老师仍然有着敢作敢为、敢怒敢言的真性情。面对不平事,他怒发冲冠、厉声喝斥;面对执守的原则,他坚不可摧,岿然不动。我仍记得,上学期在讲完苏轼的词作后,王老师与我们分享的人生感悟。他说,要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要做生活中的强者。命运沉浮,我们无法掌控,但却可以把持内心的坚定。只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自然能闲看风云、静观人生。先人们通过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王老师则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了现实的标杆。他让我明白,人要有自己的骨气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我在课堂之外,收获的最珍贵的人生财富!(新闻 严瑜)

    ●最初选这门课的初衷仅仅是强迫给自己一个读读古诗的理由,想象中的是隔几天就翻翻《唐诗鉴赏》这本书,慢慢品味。但是后来就发现老师讲的实在是很好,几乎省去了我很多书的时间。
    印象最深的就是讲《春江花月夜》那首诗,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这首诗,觉得它描绘出了一副让我很向往的情景,是唯一一首被我抄在了日记中的诗。只是当时我们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高考,所以当年老师也没有怎么讲内容和意境,人生哲理什么的也是提及了一下就过了,很是遗憾。不过王老师很给力的帮我填补了这段遗憾,记得那节课王老师花了近两个小时很激情的为我们分析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听得很过瘾。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首诗讲的很细致很有感情,所以导致那次课几乎就是围绕这一首诗展开的了。我也不知道这是肯定还是建议改进的地方,只是觉得时间太少了啊,不可能每首诗都这么讲,很多也只是点一点留给我们自己品味,也许这样的方式是很好的。(无 彭菲)

    ●王老师是我来清华园听说的第一个老师。去年夏天,还在难熬的军训中,第一次选课,懵懵懂懂地什么也不知道,只是乱打听而已。包括我学姐胡天依在内的几个高年级同学都推荐了王步高老师的大学语文。只是可惜当时的选课不过是捡学长学姐的漏而已,王老师的课余量始终是?。这学期开始,看到了唐诗鉴赏这门课,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地用第一志愿拼了下来。每周四晚上雷打不动的三节课,一学期就这么过来了。
    从小爱读唐诗,能诵个几十几百首,随着日渐年长,记忆力似乎也没那么好了,很多熟悉的句子总在嘴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中学还是有古诗文的教育的,但尤其到了高中,教育走向功利化、机械化,美不胜收的诗词只是冷冰冰地分文析句而已,于鉴赏水平无甚提高,更不必提精神的陶冶。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是应该读唐诗的。唐诗不颓丧,不矫揉,清新流丽,意境开阔。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简史》中谈?盛唐气象?,我深以为然。王国维先生评价李白《忆秦娥》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句,言?太白纯以气象胜?。纵使写的是悲凉壮景,也是不羁洒脱、挥洒万千。这即是唐人胸怀,唐人气象。王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屡屡跟我们谈到?意境高下?之理,高明的诗人起笔落笔都是意境高绝洒脱,绝非工匠似的扭捏作态,斟字酌句,一副小家子气。也正是此道。唐朝多得是高明的诗人,洒脱的诗人,出笔不凡的诗人。读唐诗让人胸中激荡,思慕盛世气象,感怀天地日月。在得到巨大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得以从自己的小悲欢中脱离出来,进入到更广阔的世界。唐诗鉴赏课,算得上是走向这个更广阔的世界的一座桥梁。
    王老师是个可爱的老头儿,不知道这样讲是否冒昧。王老师的课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各种稀奇的轶事,各种对诗人的犀利的评价,关于东南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建在皇宫大学这件事王老师提了不止两三遍,还有陆游制造了大量的烂诗,以及王老师把手脚都绑住扔到水里照样能够游泳,这样一个神奇的大课堂里,回荡着王老师高亢而激情四射的声音。我总是无比佩服王老师的激情,能够雷打不动地坚持讲上三个小时,而且经常忘记下课或者拖堂,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小辈学习。学品如人品,王老师虽然看着和善可亲,但也颇有风骨,这是时常让我感动的。骂贪官,骂走狗,骂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小人,王老师嬉笑怒骂,慷慨凛然,让我们大呼快活。诗人的品行也是良莠不齐的,有些诗人奴颜婢膝,有些诗人一心想做官低三下四到处求告,有些诗人一副女子气,说来都颇为可笑。很幸运遇上王老师这样一个有趣而正直的好老师。您带我们把自己放在诗人的同一层面,更贴近地品读他们,评价他们,减少了很多敬畏与疏离感,带来的反而是鉴赏水平的提高。
    的确,除了风趣的课堂,正直的人品,唐诗鉴赏这门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还是鉴赏能力的提高。正如前面所言,有一座桥梁,让你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里有胡应麟的《诗薮》,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严羽的《沧浪诗话》,他们拥有比我们高得多的眼界,能够一言看破诗句的好之为好,劣之为劣。而这不同的诗评同样存在高下,还好有王老师引领我们进行辨别。我们能够读懂这个世界的美与丑,安静与喧嚣,真心与假意,热血与失望。用诗歌来衡量,用一颗贴近诗歌的心来衡量。六月的雨滴纷纷落下,打湿了衣裳,柳色尚新,落日楼台,风被一支短笛吹出婉转的腔调,六朝的烟雨就这么氤氲散开,所有的兴衰都唱在歌里,所有的故事都写在诗里。而我们只是静默,遥远的看,看另一个世界,全是诗人的声音,水鸟的声音,在琥珀里,散落了那个世界的尘埃。我能够看到另一种美好,很多忙碌的人看不到的美好。
    至此,一学期就这样结束了。到了学期后期时常会有把这门课再上一遍的冲动。一直希望能够自己写诗,只是担心自己水平不够,自我修炼一学期吧,下学期再拼一把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真心感谢老师带给我们的一学期的诗歌的享受,祝愿老师一切安好。(人文 王琳)

    ●学期伊始时,从一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走入唐朝的韵律之中,走过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一路走来,余韵悠长。
    每一次上课都好像一次旅行,王老师讲诗不仅仅是分析字句,解读情感,还常常讲一些历史常识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才是本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大学之中能遇到这样一门好课实属不易。一开始总是听不懂王老师的南京口音,常常听一句话要反应半天,但后来也逐渐习惯,南京口音也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如果换做标准的普通话可能就没有这般独特的意味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春江花月夜》的唯美,静谧又梦幻的感觉,非常感动。唐诗鉴赏这门课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古典文学的大门,而王老师对于时事的见解,对人物的评价,都令我有所收获。(生 树茜)

    ●聆听着您浓浓的乡音,感受着曼妙的平仄起伏,吟诵着隽永的名句佳篇,我一头扎入了大唐诗歌的世界。对于在补退选才好不容易刷上课程的我来说,一个学期来跟随老师漫游于诗歌王国的经历弥足珍贵。同样来自江南水乡,老师的乡音让我仿佛回到了细雨蒙蒙的江南,让我感受到了扁舟摇橹时激起的鳞鳞波光,更激起了我对柔美诗歌的向往……
从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上,我学到了很多。老师不仅教授我们如何品唐诗,也向我们青年学生展示了应该如何学术,如何做人。对于正处二十几岁青春年华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在诗歌鉴赏方面,王老师一开始就用激情和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彻底震撼了课上的每一个学生。不同于高中语文唐诗分析的照本宣科,您的讲授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之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和心境。您先是为我们搭建起一个对唐诗系统化认识的平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年代,类别,诗人等多个维度分类,都对唐诗有了更全面的把握。期间,通过比较同主题、同时代的诗歌,我对诗人的离愁别绪、豪情壮志以及郁郁寡欢都有了更强烈的感同身受。进而,通过比较分析,我在评价一首诗歌时也有了依据和参照,而不再如昔日般信马由缰。
    其次,王老师也引导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诗人。在分析每一首诗歌之前,老师总会细心地剖析诗人的所处年代、个人境遇、宦海沉浮等等因素。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个人遭遇有了精准的定位之后,对诗歌本身做出评价就显得信手拈来了。通过王老师的讲授,我深深感受到?诗由心发?,离开具体的心境也就无所谓诗歌的创造和好坏之分。读诗,其实也是读人。品评诗歌,其实也是与诗人面对面的交流。读者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诗人的心境之后,才能真正参透诗歌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同时,王老师也教授我们如何用专业技巧去分析、评价诗歌。要客观、全面的评价一首诗歌,我们还需要学会辨别用词,揣摩具体意境,并结合文学作品历史年代、社会大背景等相关因素。运用专业技巧去分析诗歌,对于诗歌的好坏,我们就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种更深一个层次的理解无疑对专业素养的形成有莫大的帮助,对于像非中文专业的我来说,也起到了开拓视野的作用。
    如果说王老师在诗歌鉴赏方面带给学生的帮助仍然算作分内之事的话,那么王老师给予我们在做学术和做人方面的启发和教导,就不能不让人敬佩和爱戴。
    还记得在课堂上,当讨论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时,王老师大胆、坚定地提出了自己对于传统评论观点的质疑。结合《燕歌行》的主旨以及当时的大背景,您坚定断言这句诗的用意绝非在于抨击将领的骄奢淫逸,而仅仅是用以描写军中忙里偷闲的豁达人生态度。
    或许对于这句诗的理解还会存在长时间的争议,但王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展示的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敢于挑战权威的韧性却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尽管我们接受了多年的正规教育,尽管我们置身于国内的顶尖学府,但我们这批青年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挑战权威的?较真?劲头。尽管我们经常诟病所谓的?应试教育?,但却很少有老师真正敢于向这种教育体制提出质疑。即便在著名高校内,我们更多接触到的也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但庆幸的是,在唐诗鉴赏的课堂上,我们真正见识到了学术的交锋,感受到了坚持己见、挑战权威者的风采。多年之后,我或许会忘记那诗句,但由那诗句激起的我内心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却会一直持续下去。我相信,这种坚韧与执着会改变我的人生。
    最后,常言道:读诗犹如读人。一个人的诗品如何,也往往决定其人品的高低。在您的分析中,往往会将对诗歌的评价扩展到对诗人人品的评价上去。对于诗品、人品俱佳的诗人,您会不吝言辞地大为褒奖;对于诗品出色,但人品低劣的诗人,您会毫不留情地痛斥批判。记得您评价李益时说过,作为诗人的李益在岁就死了,但是作为官员的李益还活得好好的。相信在接受过您教育的学生中,没有人会忽视个人道德品德的修养,因为我们都会深深记得您在课堂上对于谄媚权贵者、卖主求荣者、谈吐名利者的鄙夷之情。
    同时,您也结合自身在文革期间的辛酸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的确,有太多杰出的诗人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或遭到贬谪,或遭遇生离死别,或遭受不白之冤……面对不幸,怨天尤人只能是于事无补,只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才能克服困境,证明自己的价值。尽管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您仍然力求向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传达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让我们能更加从容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写诗、做人,原本一样:第一流的诗品必定有第一流的人品匹配,第一流的人品才能承载第一流的诗品。
    以上就是我对王老师唐诗鉴赏课程的一点心得体会和建议。如今,课程已然接近尾声。每每回味老师的谆谆教诲,每每在课堂上看到您斑白的双鬓,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缕感激之情。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道一声:老师,谢谢您!(英 王安)

    ●补退选时等待很久等到有同学退课于是立马选了这门课,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古典诗词,同时自己选了王步高老师另外一门课:诗词格律与创作。
    不同于高中的照本宣科,牵强附会,王老师在上课时很客观全面地评析所选诗篇,不仅分析哪儿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也批评性地讲哪儿写得不好,不足原因是什么,让我对评判唐诗艺术价值的能力大大提升。从唐诗的起源讲到晚唐诗,我在学习这门课时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唐诗体系,明白了各种诗派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像高中一样为考试死记硬背。
    非常敬佩王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阅历和高尚的文人气节。在课上所学的,不仅是关于唐诗的具体知识,更有读诗、评诗、写诗的方法。喜爱诗词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唯有对生命充满敬意的人才能真正用心去体会诗、感悟生。
    我的专业是建筑学。一直认为,诗歌和建筑的最大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是理性的艺术,是受理智束缚的艺术。写诗需要考虑平仄格律以至音韵和谐,故称律诗为“戴着镣铐的舞蹈”。同样,设计一个建筑或建筑群时,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功能性,要符合人的客观功能需求和实际的技术条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设计。当然,诗的格律和其意蕴是无法分离的,建筑的功能和艺术同样如此。这样理性的艺术是矛盾而统一的。
    曾经很备受关注的韩寒抨击现代诗坛的事件似乎已被人们遗忘。我一直认为,现代诗是不能被称为诗的。格律不符合,没有音韵美是表象。真正的诗人在写诗时注意格律,他们在思索如何将诗写得符合格律时,同样在对这首诗后的精神和意义进行思索,因为格律要求他们需要去粗存精,明白自己真正想表达什么。这时他们的感情是带有理性的,而非不加控制的。而所谓的现代诗人,沈浩波之流,其所谓诗丝毫无任何美感和约束,纯粹是随心的,完全跟随自己内心的欲望,这样与野兽何异?
    我爱像诗词和建筑这样带有理性的艺术。
    下学期选了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我相信我能从王老师那学到很多,不仅是在文学素养方面,更有在人生哲学方面。(郑昱宇 2010010041)

    ●承接着上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这学期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唐诗鉴赏。都说乡音是故乡的土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才是人们真正的母语。作为一个离家将近三年的苏州人,老师的口音始终让我在每周的课上都有一种被陪伴着的感觉,一种好像还身在家乡的温暖的感觉。其实说来,相比于词曲,诗作为我童年的记忆要深刻得多,也更能勾起我的思乡之情。而江南水乡更是诗人辈出的地方。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好像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扎根在我的心里。想起小时候,刚牙牙学语的那会大人们就会教我背唐诗,每当出去串门的时候,妈妈总是会说:“我们家囡囡都会背个《枫桥夜泊》了呢,给大家表演一个。”那时的我,就会用模糊不清的,其实都不知道是什么字的苏州话骄傲的背诵起来。
    而老师的讲授,总是能带我进入诗歌的意境中。让我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那些词句让我一下子没有了在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喧嚣。回到了家乡郊区那慢节奏的生活,人和人之间淳朴的感情,濛濛细雨里慢慢走着体验着小雨霏霏的触觉。当然,也有在遥远边疆才能体验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情景。虽然我从未踏上过那片土地,但在老师的讲授中,我可以感同身受在那样的年代,那些英雄壮志未酬的情怀。
    老师的讲授也非常有系统性。其实之前也算读了挺多的唐诗。可是感觉有些杂乱。而进过了这一学期的学习,至少我可以说,我已经对唐诗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各个诗人的生平与风格也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不得不说的是,老师的做人做事风格,也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先说做人。老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带给我了很大的感动。老师经常会谈论对于当今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论点都非常鲜明,论据也很有利,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而提到做事,老师每天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上课时一张张制作精美的PPT,都让我体会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想,作为大学生,知识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能在学习的同时,收到经历丰富老师的教诲,不能不说是一种太值得的过程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唐诗鉴赏》带给我的感觉,那就是梦回江南,无限风光。下学期我选修了《诗词格律与创作》作为进阶,也相信通过老师系列的课程,我也能真正的对我国古典诗词都能有更深的把握。(建筑技术科学系 建环 班 李林妍)

    ●上了您一学期的《唐诗鉴赏》,我非常喜欢您的课程。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的古代文学非常感兴趣,尤其汉唐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朝代。不只是因为当时的国力强大,更是因为当时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日新月异,还有现在亦可从诗文中感受到的时人挥斥方遒的精神风貌。所以我对这些文化有一些特殊的感情。
    王老师您上课充满激情,讲解唐诗的过程中还加有对人物的生活背景的介绍,人格的评价。正如老师在课本序言中说的:鉴赏分三个层次,一是字面解释,二是吃透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三是跃出作品本身,让它与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同时代、不同时代的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站在时代或历史的高度居高临下的省视,这样才能万取一收而不流于盲人摸象。
    我觉得王老师讲课的时候的确是在这么帮我们理解唐诗的,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解高适《燕歌行》时分析作者对张守珪的褒贬意图,我觉得分析的相当深刻精彩。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我觉得在背诵唐诗的过程中,才能深切的体会到其音韵特点,并捕捉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意象,感受身处其境的心态。由于不同同学的学习压力不一样,可能还要看各个同学的兴趣了。
    我比较好奇古时诗文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地位,比如当时唐诗处于最辉煌辉的时代,唐诗的普及性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只局限于少数上层知识分子,还有当时知识分子是怎么看待诗文的。
    非常感谢王老师辛苦的为我们讲课,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钱庆凯 基物 812008012219)

    ●这学期很荣幸地选上了王老师开的《唐诗鉴赏》课,虽然可能因为自己学业的原因而未能花很多的精力去像一个真正的学者那样去品读唐诗,但是还是收获不小,这多亏了老师出色的授课。下面我想先谈几点我上这门课的几点收获:
    1、王老师治学非常严谨,在诗词方面,不但考究诗词的寓意、表达的感情、传达的哲理等,还对于诗词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甚至地理、自然常识等也是非常地考究。所以,上王老师的课,学习的不但是诗词等知识,学习的还有老师的治学精神。
    2、王老师非常正视自己的错误,而且是渴望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如让我们从王老师编的教材中找错别字),这是很值得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学习的。
    3、王老师跟很多老师不一样的一点就是他所讲的东西都是自己经过精心整理出来的,所以不但非常地熟悉,而且讲起课来非常地有感情。不像很多老师甚至是大学老师,都是找一本参考资料然后照着上面的东西念。
    4、王老师的ppt做得非常地详实,而且坚持不断地改进,所以即使有时候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漏掉了一些讲课的内容,但是还是可以通过阅读ppt和课本弥补回来。
    5、王老师讲课非常地投入,而且不乏幽默,常常唠一些家常、抒发一下自己的喜恶之情,这都能很好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且让我们觉得老师很亲切。(建91 廖新龙2009010013)

    ●本学期有幸选上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接触学习到了更多的初高中不曾学过的唐诗,还加深了对唐朝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可以说,王老师的课一举多得,非常好的丰富和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和视野,即使是对于我这样的工科学生,也同样能培养很多人文素养,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
    对于王老师上课的风格,我个人还是十分喜欢的,甚至同时南方人,对王老师的口音都特别的习惯,有时候都会会心一笑。王老师在课堂上充分显示了自己对古典诗词和文化的渊博知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让人听的妙趣横生,情不自禁的就把自己带回了一千多年前的世界。(化83 刘诗文 2008011944)

    ●这个学期有幸选修了王老师的文化素质核心课——唐诗鉴赏,一方面是出于对古典文学的特殊爱好,另一方面也是想在繁重的理工科课程之余借助诗词怡情养性。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唐朝二百九十年的诗歌发展、演变历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唐代诗人的背景、风格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高中应试中的诗歌鉴赏主要着眼于字面理解以及诗人情感体会,不能真正展现唐诗的美感。与高中诗歌鉴赏不同的是,王老师不仅仅从艺术手法上鉴赏诗歌,更是从美学角度解读诗歌,让我们体会到唐诗的艺术美和意境美。例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我们被老师带入了一个明丽、静谧、梦幻般的境界,体会到张若虚对人生短促的惆怅以及对宇宙亘古的哲学思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把唐诗放到历史大背景中具体解读,这是一种高瞻远瞩、居高临下的审美角度,让人耳目一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诗歌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更显其伟大。
    王老师上课能结合实际生活,用生活中一些很亲切的事例来体现诗歌的细腻与美感。王老师还在鉴赏过程中为我们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如对仗、平仄等,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总体上,王老师讲课生动形象、眼界高远,让我受益匪浅。(精仪系04班 冒新宇 2010010594)

    ●一个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程即将结束了,应该说此时的情感是满足与不舍相交错的。
    选择这门课程其实是因为听了很多人的推荐,加之自己也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颇为浓厚的兴趣,于是满怀憧憬与希望地来到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堂上。第一节课就为王老师所蛰伏,几个一同选课的同学下了课在一起就唧唧喳喳地聊着,都说觉得王老师用南京话读起讲起唐诗来真是特别有韵味。
    从前高中时也经常做诗词鉴赏,不过大多是出于应考的目的,拿过一首诗也就是粗粗地扫一眼便开始根据模板化的语言生搬乱套,只为求高分,对于这首诗真正表达了什么,想表达什么,美不美,而又美在哪,却很少加以关注。如今回想起才真觉暴殄天物,这也才更加细腻、专注地感悟每首诗之神韵。
    王老师课上所讲解的唐诗大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就是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才更容易被忽略。就如《静夜思》,几岁大的小儿都能熟络地背下来,于是就常被人冠以简单或是平常之名,但在我看来其实应该是恰恰相反的,李白通过对几个简单的物象便将自己的幽幽思乡之情尽展尽现,情思之绵密悠长浸润在每个字句当中,是泪,是血。其实正是这样的作品才更需要体悟,它的广而流传并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伟大。
    印象极深的一节课是老师讲解元稹的悼亡诗。元稹是我极爱的一位诗人,抛开这个人的人品不谈,他在悼亡诗上的造诣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最先读的一首是他的《离思》,后来读的《遣悲怀》,有人评价他薄情,但在我看来,那蕴含在他诗中的感情绝对不是一个薄情之人所能写出的。上了这么许多节唐诗鉴赏课我再翻开曾经极爱的他的《六年春遣怀八首》,发现自己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八首之五中的末两句?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很稀松平常的十四个字,但其中对亡妻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眷恋却是极其感人肺腑的——本应当是思念妻子的我悲伤哭泣,此时却是旁人禁不住地恸哭,啊,原来是酒醉时的我一直一直错叫着你的名字。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自己也可以越来越透过诗本身,更进一步地去思索诗人的情感,也似乎更靠近诗人了,这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最后,请允许我对王老师为给我们带来这么一堂精彩的课程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这不仅是知识上的充裕,更是精神上的富足。(欧阳筱萌 社科9C 2009012647)

    ●一个学期的唐诗鉴赏课让我对唐诗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收获良多,这门课是我上过的最好的文化素质课之一。每周四晚,王老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三个小时,老师渊博的学识让我佩服,老师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更让我肃然起敬。
    真诚地感谢王老师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祝敬爱的王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快乐!下个学期,我还去听您的唐宋词鉴赏课!(机械 乔颂杰)

    ●老师好,我叫琴琴。下面是我对唐诗鉴赏课程的建议。
    1、授课时结合本身生活经历,增加课堂趣味性
    三节课的知识传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同学们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及对课程的兴趣。唐诗鉴赏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笑声不断,这也是使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比如老师在讲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的时候,回忆起您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优美恬淡的景色,让您诗兴盎然,眷念不已。辗转又叹息道,现在的农村风物也不如当年,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去年暑假的时候回了几次江苏老家,晚上都看不到萤火虫了。然后您又侃侃谈到:以前有同学跟我说夏夜在水木清华和大礼堂附近有萤火虫,我很想去看?。结尾以调皮的一句:以后你们晚上去大礼堂转悠看见萤火虫了,一定要叫我哦,我要跑去看,让同学们忍俊不禁。而且老师通过讲授自己的关注生活的经历,提醒同学们对生活有最原始朴素的热爱,会将课堂升华为一种心灵的旅程,带领学生们返璞归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保持美好。
    2、注重对学生人生观的引导,为学更要为人
    课程中具体的知识,其实学生在课下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可以获得和补充,如果能把课堂当成一个传授价值观,传授高尚理念的地方,才是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价值。记得老师在讲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我本觉得讲不出什么新意,因为这首诗,从小到大,背过太多次,考过太多次,鉴赏和分析类文章也看了不少。然而王老师却别出新意地说:这首诗呀,要是五言绝句的话那是绝顶好诗,只是后面四句,狗尾续貂,可惜了,加上去之后又臭,又长。紧接着老师又讲到:这后四句呀,是写给张九龄看的,可惜当时张九龄已经位退宰相之职,他拍了马屁,也没派上用场,这种找人要官的行为,我真是看不惯。之前老师在讲初唐诗人宋之问人品不好,只知道依附权贵时,就曾不屑地说:这个人,诗品还行,人品不行,简直比小人还小。每节课都有这种对诗人人品上的评价其实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清华学生,不少将会仕途坦荡,在学生时代接受了这样的教诲,会在工作之时保持清明的心,注重自己的个人修为。
    3、注重学术的纯粹性,敢于吐露真言
    当今社会鱼龙混杂已是事实,不管是职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存在着污垢,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存在着某些担忧和顾虑,往往不敢讲真话,讲实话,但王老师先生却能将极高的学问和优秀的品德简化成极简的性格,在学生面前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之前老师就憨态可掬地说过中国的贫富差距悬殊,传出平安保险的老总年薪六千多万,之后再也不买平安保险了。您说,感觉您这一代人和文革后的那一代人,品质上有很大的代沟,而您这一代人和更早的前辈比,学识和人格上还只能持仰望的态度,自叹远不如。随着一代一代人的更替,我们缺失的东西是不是越来越严重?直言耿耿、远离功利、潜心学术、传承薪火等等优秀的品质在这个社会日渐罕迹,是什么让现在的我们越来越浮躁。老师在课上对榜样的介绍,对真理的宣扬,能够促使学生做积极纯粹的人,远离世俗功利、虚与委蛇。
    梅贻琦老校长在就职演讲上提到: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认为大学的课堂里最重要的是传授高尚,彰显大师的风范,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术启发和人生启迪。这也正是我这学期听唐诗鉴赏课最大的感受。(经管学院 琴琴)

    ●从小就认为唐诗是一种神奇的问题,可以将自己的见闻与感情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自认为经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积累,也可以吟诵出多篇唐诗。但通过学习这学期的唐诗鉴赏课,才发现如果将鉴赏唐诗仅仅停留在可以吟诵,明白词句的意思是不够的。王老师在课上曾说过:唐诗鉴赏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了解每个语句的意义,其用典故的文本及引申义;二是吃透这首作品的思想内涵,往往需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才可以欣赏诗本身的艺术美;三是要跃出这首作品本身,将它与该作者其他时期或同时代。不同时代的相关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审视唐诗。
    课堂上,王老师总是会很详细的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也会常常评价诗人的品行。如果诗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攀附权贵,没有耿直包容天下的胸怀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曾今被元稹的那句“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却云巫山不是云”所感动,听了课才知道元稹并不是一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人,而是始乱终弃抛弃自己的初恋。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前两联写洞庭湖之景,场面宏大。但是后两联表现自己渴望通过张九龄进入仕途的语句毁坏了整首诗的意境,怪不得老师会说这首诗只要前两联就可以了。王老师在课堂上还常常说,同学们应该有一种批判的眼光审视唐诗,不要总以为大家的作品就一定是毫无瑕疵的。所以,老师总是会纠正诗中的小错误,也总说律诗的尾联很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纵观整个唐朝,我更喜欢盛唐时期的唐诗。在诗体上,既擅长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有?新生?近体,又擅长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并具有“神来、气来、情来”之势。而就创造主体的心理变化而言,这一时期的诗人似乎从开元盛世的光圈中走了出来,慢慢地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幻想之雾,逐渐用一双清醒的眼睛看世界。所以形成了三种创造趋势:一是面向山林,清高淡雅;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三是愤世嫉俗,怀儒复古。
    以前有人用“盛唐气象”来形容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我认为盛唐诗人并不只是一种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百花齐放,然而。这众多的风格汇合在共同的时代精神之下。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性情、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代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功名只向,真是英雄一丈夫”这些诗句洋溢着一股雄浑之气,那种充分的自信、开阔的胸襟、敢于追求的勇气,构成了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在诗中表现出现:愁疾、愁发、愁肠等等。但是将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些充满忧思的诗歌与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相比,和宋词里深锁院中透出的闲愁所比,就会感到李白愁得更有气派,更有力。李白的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强者之仇,在愁中有一股浩然之气。杜甫也常常写愁,但那是一片忧国忧民之愁。“忧端齐终南,跋洞不可掇”他的忧愁就像终南山那样,广阔无边不可收拾,有一种凛然正气。集中体现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他们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吸引这人们。王维就是这样的人才,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在诗中。遗憾的是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中,盛唐诗歌却是令人心不甘的短暂,一如牡丹之盛二十余日,不肯“常使君王带笑看”。(时雅娜 新闻学院 2008012903)

    ●时间如流水般悄悄逝去,眨眼间,十六周的课程已经结束,我的心中却有种莫名的失落。不舍离开那精彩的课堂,也难忘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上学期我就选了您的唐宋词鉴赏,收获很多,不仅是在知识方面,在做人方面也成长了不少。我觉得,一个学期学到的诗词可能有限,但您通过这堂课传授给我们的人生哲理和这堂课所承载的记忆却是无限的。您的朴实幽默、大度正直让我感受了一种“大家风范”,受到了品行上的熏陶,让我感悟很多,思考了很多。谢谢您,王老师,您的教导将使我终生受益。
    一学期下来,我真正感受到了初唐诗的南北交融、雄姿勃发;盛唐诗的昂扬奋进、气势磅礴;中唐诗的苦心孤诣、徘徊惆怅以及晚唐诗的清丽蓄敛、浓郁感伤……这些祖宗传下来的瑰宝不再是沾满历史风尘的冰冷语句,更像是一位位先哲的亲切叮咛,向我们尽情的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魅力,述说着湮没在滚滚历史洪流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您以诗人的角度给我们讲述诗词的意境,以朋友和诗友的角度分析每位诗人、每首诗词的特点,从不照本宣科,亦不逐字讲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触碰到诗人的心境,给我启发很大。以前我都在仰望先辈们,觉得他们诗中的每字每句无不透射出睿智的光芒,但是,现在我发现,原来有些诗中也是有败笔的,只要留心观察,细细品味,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的。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先辈们在我心中的地位,他们都是大家,他们的文才是我辈所不及的,我想,更加仔细、更加用心的去品味他们的作品也许是对他们更好的尊重吧!
每次一上课,我就被您深深地吸引了,被您的幽默可爱和饱满的激情打动了,感觉您的胸中自有一段风流气韵。于是我渐渐地迷上了您的课,迷上了您的嫉恶如仇、乐观豁达,在您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大家风范。于是,我习惯了每周四晚上早早的跑去占到第一排的座位,习惯了在您的课堂上倾听、感悟、思考,也习惯了听您讲述那一首首精彩的诗词,一个个人生的哲理。
    仔细总结一番,我觉得我们这门课有很多非常好的特点,让大家很受益:
    ①王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很喜欢和大家一块讨论,没有一点架子,让人倍感亲切,同时也非常幽默,很有魅力。而且老师每次上课都提前二十多分钟到教室,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老师不畏权势,很有风骨,不但学问好,做人处事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让大家学会了很多道理,受益终生!
    ②王老师爱憎分明,信念坚定,对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学者”践踏文化传统的行为深恶痛绝。记得老师曾在课上说,因为《诗经》只有311首,所以古人编的《唐诗三百首》是310首,这是因为古人尊重先哲,尊重《诗经》的地位,所以少一首。然而,现在有些人却随意地重新编写“唐诗三百首”,这是无知的表现。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以及扎实的国学功底值得我们晚辈好好学习!
    总之,从教书到育人,王老师都做得非常好!能够聆听您的教导,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另外,我也选上了下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希望能够和老师再次交流。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您的辛苦付出,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您开的课程越来越好!(工物系核 孙鹏辉)

    ●唐诗在中国历史悠长,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一群特殊的人,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文体,或婉媚雅正,或飘逸潇洒,或针砭时事,或率真抒情,成为中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部分,读唐诗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自身所学的专业的关系,研究美是我们的必须的修养,而在中国研究美,就绝对离不开对文字的研究,对诗词格律的研究,正是抱着这种愿望,才选修了唐诗鉴赏课程,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也确实能够使自己享受到另一种美的韵味,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
    美不分高低贵贱,却仍有好坏之分,这主要是对比出来的,一首好的唐诗,就像一幅好画,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领略到她的美,即使是没有一点文化知识的人也都可以用画好看诗好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少有不会念唐诗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唐诗的整体把握很模糊,甚至有的唐诗都不知道是谁写的也不一定,在学完唐诗鉴赏这门课之后,确实感到对唐诗能有一定的系统性的把握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王老师的口音在念唐诗的过程中很好听,有些唐诗音韵正常读,绝对读不出那种感觉,甚至有的平仄都压不上韵,就像真的回到了很久以前的朝代。(王海涛 美)

    ●非常荣幸这个学期能够选上王老师开设的《唐诗鉴赏》课程,同时也非常感谢王老师从南国故乡远道而来为清华的学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在繁重而枯燥的专业课学习期间,能够听到一位既富有智慧与阅历又充满激情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古典诗词的优美,品味人生的酸甜,真算得上一种心灵的享受、灵魂的休憩。老师那特有的乡音、针砭时弊的辛辣与犀利、治学的严谨与自信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老师对待人生的认真的态度、文革中遭遇磨难时仍坚强不屈的铮铮傲骨,让我一生受益无穷。(自85 王君 2007010487)

    ●首先很感谢老师,能看得出来老师每节课都是很认真的准备了的,作为一个唐诗爱好者,您的课很符合我的期待,我的收获也颇多。正如您所说,有些诗虽是精品,《唐诗三百首》却没有收录,这些诗在您的课上涉及到了,使我们的眼界有所开阔。对诗的品味能力也提高了,以前觉得只要是名家写的诗都是好诗,在高中时就一直被灌输这种思想,但您教会了我们评判性思维,让我们发现,有些诗还是有些?美中不足?。此外,您每次都花很大的篇幅先去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我觉得这点很好,要理解一首诗首先要理解时代和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样理解才不会有偏差。老师讲诗不死抠字词,着重从整体上理解意思;有些句子写得好,还要分析它好在哪。讲课体系也非常清晰,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让我们对每个时段诗的特征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对不同作者的诗风也深有体会。课件也做得很精美。老师讲课幽默风趣,还经常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我们启发很大。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为我们上的一学期精彩的唐诗鉴赏,我很敬重老师的品格。祝老师和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王昱 外文系 英)

    ●我一直对唐史和唐诗比较感兴趣,所以这学期选修了王步高老师开的《唐诗鉴赏》这门课。
    希望从这门课中获得对唐诗更多的理解,而且,我认为“诗”和“史”是分不开的,每一首诗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唐诗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唐诗、诗人的了解,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更能透过唐诗看到不同于普通史书视角的历史场景。
    中学时,也学过很多唐诗,但是和这门课相比,中学所讲内容不够系统,王老师这门课中,详细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几个时期,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甚至单独提出来讲,有利于我们系统全面的学习唐诗,从宏观上了解唐诗的发展沿革。同时,因为这是一门选修课,课时有限,所以王老师着重选取了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进行讲解,比如初唐诗,就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王绩、骆宾王、王勃等诗人,这样就抓住了每个时期的重点,便于在短期内提高对唐诗的认知水平。
    总的来说,这样的课程安排,既帮助我们形成对唐诗的系统认识,又有重点地学习了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深入剖析,加深理解。
    从课程内容上来说,我们先后学习了初唐诗、盛唐诗、李白诗、杜甫诗、中唐诗、白居易诗和晚唐诗这几个版块,课堂上主要是对各时期代表作品进行赏析,从字面解释,包括每个语句的意义、用典的本义及引申义,到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涵,欣赏其艺术美、意境美,再到跳出作品本身,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居高临下的审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对一首诗进行较为全面的赏析,对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更加体会到唐诗之美。
    最后,我想说,这学期学习唐诗,收获真的很大,不仅仅学到系统全面的赏析方法,还将我们上大学以前学习的几十首唐诗串联起来,融入到这个大框架中,让我们的唐诗体系和分析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93 韦江 2009012424)

    ●唐诗鉴赏,与其说一门课,还不如说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唐诗的诗话。整门课的讲解体系基本上和诗话的体系相同,解释典故,介绍材料,引用他人评语,讲述自己对诗的理解。王老师治学严谨,词学功底深厚而且读书广博,对唐诗的理解也很深。
    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让我对唐诗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地感受到了唐诗的气韵与魅力。脱六朝之浓丽鲜艳,古朴中自有风骨,初唐诗之雄姿勃发让人心折;得盛世之宽宏博大,昂扬中不失气度,盛唐诗之气势磅礴让人心往;感时局之衰颓,悲盛世之不返,中唐诗之低回惆怅让人扼腕;愤君子之见弃,痛国家之将倾,晚唐诗之浓郁伤感让人气衰。唐诗中自有天地,风物人情,人生百态,时局命运尽在其中;前人或喜或悲,大哭大笑,动静取舍,亦尽在其中。唐诗不再是冷冰冰的诗句,它被前人的泪水欢笑浸透了,被塞北江南的风吹干了,唐诗,自有它的生命与灵韵。
    老师自己也是诗人,上课时不是以崇拜者的口吻去讲授唐诗,而是以一个诗人的眼光,以平等的态度讲述唐诗,从不照本宣科,亦不逐字讲解。老师能够以朋友和诗友的角度分析每位诗人、每首唐诗的特点,给我启发很大,以前都是以崇拜的眼光来看唐代的大诗人,以膜拜的态度去读唐诗,品味唐诗,甚至有时候认为唐诗中的每字,每句,每联都有其意义和内涵,每一首唐诗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现在我发现,原来有些诗中也是有败笔的,只要留心观察,细细品味,还是能够发现按一些问题的。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先辈们在我心中的地位,他们都是大家,他们的文才是我辈所不及的,我想,更加仔细、更加用心的去品味他们的作品也许是对他们更好的尊重吧!
总结了一下,我认为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雄厚的词学功底。
    学问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严谨,勤奋,求实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诗词学也是如此,词学功底不扎实,眼光不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治学态度不严谨,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说他人说过之话,说了也白说。
王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准备课件,即使讲过很多次,用过很多次的课件也要重新准备一下,而且王老师能够对唐诗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讲自己认真思考和考证的结果,不人云亦云,,治学态度之严谨可见一斑。
最近这段时间,纳兰词风头正盛,点评《饮水集》的书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是这些所谓的词话,与其说是词话,倒不如说是?闲话?罢了,完全是作者个人发的无聊之感慨,不过是些闲人写的随笔罢了,为了出书而出书,为了凑热闹而出书。作者们的词学功底有待加强,连纳兰性德的《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化用了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都没指出来,是不屑还是不知道?
现在很多诗词点评的书,除了书中所收录的诗词还可以看一看之外,作者的点评基本可以忽略,自己底蕴不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浮躁是治学的最大障碍,真正沉下心来做工作的学者真是少之又少。现在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出版,只能说是出版业的繁荣,谈不上学术的繁荣。看不下去,发些牢骚。
总之,从教书到育人,王老师都做得非常好!能够聆听您的教导,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您的辛苦付出,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您开的课程越来越好!(核 彦建宇)

    ●这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深的体会。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王老师就说过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但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条件。首先会让我全神贯注的听讲,防止自己有听不懂的地方;另外,诗歌的很多韵律只有古音才能读出来,而方言正是有着很多的古音。我是陕西人,很多时候都喜欢用陕西话读唐诗,很能体会出普通话所读不出的韵律。我觉得,王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大家用方言朗诵诗歌。
    诗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但优秀的诗歌不仅出现在唐代。唐诗的鉴赏贯穿中华文明。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引经据典,对一首诗进行全面的赏析。王老师也在课堂上提过,现在的有些诗可能并不能称为诗,但在现当代文学中也不乏优秀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将这些诗歌进行类比评价,可能会帮助我们对诗歌更好地理解。
    最后,非常感谢王老师将我们带进了诗歌的殿堂,让我们在清华园里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虽然课程只有短短的一学期,但我以后还会继续感受诗歌,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无限魅力。(杨若环 2009012369 生命科学学院生93班)

    ●选择上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主要出于以下两点动机:
    首先,作为一名新闻学院的学生,我一度认为只要能把语言通顺地组织起来,能把某则消息讲清楚,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那就够了。可在快速浏览报纸、杂志,点击网络页面之余,总觉得心里空着一块。仔细想想,自己其实沉浸在一片颇为浮躁的氛围内。在泡图书馆的时候,偶尔会阅读一些中国古典的名作,会试图去感悟古代文人骚客的动容之作,发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踏踏实实思考一些东西。
    其次,虽然自己在中学上了那么久的语文课,在大学的三年里也学习了很多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但仍然觉得自己的文学积淀太少,文学修养还远远没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平。
    课程就要结束了,比想象中的快很多。扪心自问,对于这门课,虽然无法保证每堂课都百分百地认真思考和领悟,但的确算得上是较为用心地听讲和理解。
    一个学期以来,老师带领我们,从初唐到盛唐,再到晚唐;从王绩的《野望》到罗隐的《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从唐诗概况到李白的潇洒气度,徜徉了一回中国古典文学的海洋。在老师的讲解中,唐诗变得那么的亲近,诗人们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一切仿佛都褪去了高傲的外衣。唐诗只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表达胸臆的一种方式,格律中并未隐藏什么艰涩的奥秘,蕴含的只是诗人们或悲伤、或激愤、或欣喜、或失落的感情。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也只是一颗普通的、有血有肉的心灵。虽然他们的经历与我们差之千年,但当老师细细地介绍诗人们的写作背景时,他们的情怀也随着诗句,慢慢为我们所领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总会风趣地谈谈自己对于这些诗人的理解,他们也会犯错,他们也有性格上的缺陷。我个人十分喜欢这一环节,因为这拉近了我与这些古人的距离,好让我更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境。
    因为我本身是江浙人,所以对老师的口音比较熟悉,并不存在理解上的问题。而且在我看来,吴侬软语念来的唐诗,更有一番风味。不过我的同学来自山西,上课时她会是不是询问我有关老师的叙述内容。如果老师以后能尽量调整自己的口音,想必有更多的同学会热爱上王老师的课程。(张忞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个学期的唐诗鉴赏很快就结束了。当初选课是慕名而来,曾有幸听过王老师的一次讲座,深深为王老师的风采所折服。而听完王老师的课更是对王老师钦佩有加。唐诗作为中华民族最为璀璨绚烂的精神文化产物,文化底蕴深厚,内容广泛深刻,艺术手法多样且极富表现力,音韵和谐有一种天然的音乐美。唐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本身的魅力无穷,但在中学阶段的学习零散不成系统且功利性太强,诗歌赏析千方百计迎合高考的表述要求,大大扼杀了学习诗歌的热情。
    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让我系统地了解唐诗发展的脉络,并对每一个阶段重要的代表作都有所了解,充分感受和领略了唐诗的魅力和内涵。王老师讲唐诗,重视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诗人的心路和诗歌的精彩之处;重视设身处地地理解诗人的感情,类比个人的经历生动而形象地描述出诗人的心情;重视历史上名家才子对唐诗的鉴赏,博览群书,旁征博引但又不局限于古人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诗歌做出赏析和评论。王老师做学术的严谨态度也让我深受感动,从每一个细节出发,从诗人的整个人生轨迹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证据充分,逻辑严密,联想到当下社会中的各种学术造假,王老师代表的老一辈文学家严谨的学术探讨,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王老师的串讲不局限限于诗歌本身,或联系社会现实,或有感而发,寄嬉笑怒骂于谈笑中,寓人生哲理于课堂中。在王老师身上,我看到了面对人生重大挫折的坚韧和不屈服,王老师的个人经历曲折,但王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并且不断努力奋斗!这让我颇受震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只有在挫折和苦难面前不屈服不妥协,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正如王老师在做PPT时使用繁体字,老师其实也考虑在教材中诗歌和古人的评论都使用繁体字,繁体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读繁体字唐诗对我们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熏陶。王老师的课堂串讲精彩纷呈,几近完美,相信每个认真听过您课的人会大有收获的。教学方法限于人数太多,课上的互动较少,这也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化学 张鹏飞)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
    唐诗一直以其独特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一学期学过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一课之后,我对中国历史上这次格律与意境的辉煌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课上,王老师以博大的知识储备,在万千我们闻所未闻的优美诗篇中,选出其中的佼佼者,对每一首甄选的诗篇都做出了详细的解读与分析,并佐以精致的课件,带我们一点点步入每一首诗所独到的精妙与瑰丽,展现出唐诗所特有的魅力。或华美,或沉郁,或慷慨激昂,唐诗之博大精深,虽远非我等凡夫俗子一日两日便可得以体会,但是在听过王老师的课后,我对唐诗的理解着实又深了一层。
    王老师在品味每一首诗的精妙的同时,也对诗的好坏提出了细致的分类,并将诗的?诗品?与?好句?分开,以?有品有句?、?有品无句?、?有句无品?等特征来辨别好诗与拙作。王老师的许多客观的诗观、史观,一改中学教学时对所有唐诗的通篇赞美,让我们真正有了从客观角度区别诗的优劣的能力与意识。(基科 张奕涵)

    ●最初选择这门课,是出于我自己的兴趣。从小我就喜欢读唐诗宋词,觉得古人很厉害,可以用短短几个字、几个词、几句话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牵动读者的情绪,引发出人心底最真实的感受,触动人的心弦。长大之后,我也喜欢闲暇之余自己随便写写诗词,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是都是娱乐之作,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恐怕连打油诗都算不上,甚至连打水都算不上的那种水平。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说,“诗分三等,有品有句为一等,有品无句为二等,有句无品为三等,当然更多的是无品无句的。”老师的说法我是同意的,诚然,上等的诗更加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但是其实有许多被归为无品无句的诗我也是很喜欢的。我觉得诗词是一种相对主观的产物,评价它固然有许多为大众所接受的所谓客观依据,但是主观感受也很重要。我始终觉得,一首诗词好或是不好,就在于它能不能说出你的心声,引起你的共鸣。读到一首诗词,你被它感动了,即便它无品无句,但是它有读者,我还是会认为这是一首好诗。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十分业余的诗词爱好者自己随便的一点想法而已。
    经过一个学期唐诗鉴赏课程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收益颇丰。王老师是一位见多识广,尤其是在诗词领域造诣颇高的资深教授。我喜欢听您讲课,但是我更喜欢您这个人。虽然在最初上课的时候,我常常听不清您讲的是什么,总是要集中十二分的注意才能听懂您每一句话的意思,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课程的质量。不过我还是想建议一下,如果您在讲一些比较专业或是不太常见的概念时可以多写一点板书,这样我们听起来也能更清楚明白一些。略微觉得可惜的就是,有时候您讲的小故事小笑话稍一走神就听不懂什么意思了,只听见全班同学在哈哈大笑了,不过这也正好可以敦促我们认认真真听课。
    您的学识固然值得我们敬仰学习,但是我觉得更为难得的是您的品格。学文的人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文人的清高品格,但是随着在社会中的历练浸染,越来越多的文人渐渐丢掉了他们身上的这种品格,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市侩圆滑,宁为五斗米而折腰。他们身上商人或是政客的气息渐渐掩埋掉了文人气质,看起来这是大势所趋,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于是,拥有您这样风骨的真正的文人越来越少了,这种清高显得越发得难能可贵起来。同样作为一个学文的人,我自己也觉得要保持这种品质,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就像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样艰难。我的爸爸是一个弃医从商的商人,还记得和爸爸聊天时,爸爸就总是用非常鄙视的语气说:“就你清高,总是不肯求人,看你最后怎么办。”我心里其实是很难过的,难过在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难过的是连我最亲的人都不理解我。您在课堂上讲过您给一个处长老同学打电话的故事,还说这个电话以后您决定只要是处长以上的官职,您以后都不跟他们来往了。我认为这种气节很难得,您的故事也很真实。现在的人,往往被眼前的名利虚荣遮住了眼睛,稍有成就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样的人的确不值得我们结交。或许功利现实的人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更容易混得风生水起,这些品质能帮助他们赚得更多爬得更高,但试想,如果所有的人都成了这般模样,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实,都成了虚与委蛇,那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又在哪里呢?难道我们会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戴着假面具劳累地生活在这样一个虚伪的世界里么?至少我不想,相信您也不想。所以,在最后,我希望您以后可以多给我们讲讲这样的故事,多多地告诉更多的人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清高的有气节的人,不要在这个花花世界中沉沦,忘了自己,忘了本真,同时也坚定我们保持真我,就这样走下去的信念,让我们知道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人并不孤单。
    最后的最后,我想真诚地感谢您,教我们读诗,也教了我们做人。(郭硕 2010400341 法学院交换生)

    ●吾甚爱唐诗,少时日诵之。初不求甚解,后痴迷终日。
    当世尚理工,堂上亦所愿。故竟废所学,残留者几矣。
    东南王夫子,授业于清华。小子何所幸,得以聆清音。
    半载倏忽过,感慨近陶公: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任柠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这学期的唐诗鉴赏课最大的感受就是王老师与众不同的讲解唐诗视角,独具特色。
在课堂中,王老师对每一首诗的赏析里都引经据典,横向拓宽我们的视野,跟客观全面的去了解一首诗。同时,通过课堂中老师对不同诗作的评价,例如对杜甫不同诗作的评价,我对唐诗的优劣判断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同时在每节课上,不仅能欣赏到唐诗艺术,还有王老师分享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从王老师分享的人生故事里,流露出的是一个学者的气节与为人之道。比如王老师能够淡然的和我们分享在文革期间“狱中”的故事,这样一份在困难中坦然的态度让我非常钦佩,也是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周丹 2010011243 电子系无01)

    ●上学期,我有幸选修了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课程,听王老师讲词的百转千回、抑扬顿挫,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王老师的学识与涵养如一片汪洋,广博而深厚,让我钦佩,更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向王老师求教,去用心领略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魅力。因此,这学期我继续选修了王老师开设的《唐诗鉴赏》。一学期的诗词熏陶让我依然受益匪浅。在此,我先对一学期来的收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作为对王老师辛勤教授的汇报。
    首先,在关于唐诗知识的学习上,王老师以其深厚的积淀与精彩的讲授,帮助我搭建起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唐诗知识框架。虽然还在牙牙学语时就已能背得几首唐诗,在之后的年岁里我也在课堂上和课外阅读中接触了不少传颂千古的名篇。然而,那些知识终究是零散的碎片,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在《唐诗鉴赏》课上,王老师从斫雕为朴、摧柔为刚的隋诗的谈起,讲初唐众体皆备、各擅其美的盛况,说盛唐无美不臻、力求创新的极致,聊中唐由盛转衰背景下的沉郁顿挫,再谈到晚唐时的犹存风韵??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我知道了除了李杜、王孟之外,还有大历十才子等一批在诗史上举足轻重、各领风骚的大家;我也明白了在田园诗人、边塞诗人的大门类下,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长与风格。王老师用一种全局的视角与严密的逻辑,开阔了我对唐诗认知的视野,让我既能站在高远处俯瞰诗的演进轨迹,又能身处其中饱览各家诗派的绰约风姿,使我对唐诗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外,王老师对诗人人生际遇及诗篇创作背景的丰富介绍使我对唐诗有了更加立体、纵深的感知。特定的历史环境与社会背景是孕育文学作品的土壤,诗亦如此。但凡优秀的诗篇,总是蕴含着作者对个人经历或所处社会特殊的思考与感悟。之前读唐诗,我大多停留在从文学的层面赏析,浅尝辄止,很少用历史的视角审视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情感。一方面是限于历史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思维角度的局限。而在王老师的课上,我逐渐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王老师用他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历史素养,为我们一一道来诗人的生平境遇和诗作的来龙去脉,将唐诗生长、发展的那一片历史厚土剖析的入木三分。文学与历史串联起来,文学是历史的写照,历史是文学的基石。一篇篇文学作品以更加丰满而立体的形式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也学会了穿过历史的隧道去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我开始尝试着将诗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滤化、涤荡,从而透视其内质,阐发更深的思考与理解。
    王老师的课让我对唐诗有了新的认知与体悟。而学识上的收获是一个方面,王老师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源自于他的人格魅力。王老师的才气是不必多说的,洋洋洒洒的《清华大学百年赋》,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将清华百年的风雨与荣光写得酣畅淋漓。让我读完,不仅心生作为一名清华学子的自豪,更由衷的钦佩王老师的好才华。我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积淀与磨砺。王老师为我树立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榜样,让我看到在这个日趋浮躁的时代,依然可以如王老师那样坚守文人的清高,潜心学术。此外,从王老师的只言片语中也能得知其大半生的坎坷与波折,但这依然没有磨平王老师刚直上进的个性,课堂上的他总是充满着文人的骨气与魅力。虽然年过半百,站在我们面前的王老师依然充满率真与锋芒。他爱憎分明,在学术上坚守自己的立场。曾记得,在当年《唐宋词鉴赏》的课堂上,王老师毫不掩饰对文天祥这样的爱国词人的推崇与赞赏,以及对钱谦益这类叛节文人的不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也折射出他本人的坚定立场与不屈气节。而跳出文学,王老师仍然有着敢作敢为、敢怒敢言的真性情。面对不平事,他怒发冲冠、厉声喝斥;面对执守的原则,他坚不可摧,岿然不动。我仍记得,上学期在讲完苏轼的词作后,王老师与我们分享的人生感悟。他说,要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要做生活中的强者。命运沉浮,我们无法掌控,但却可以把持内心的坚定。只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自然能闲看风云、静观人生。先人们通过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王老师则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了现实的标杆。他让我明白,人要有自己的骨气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我在课堂之外,收获的最珍贵的人生财富!(新闻 严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159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