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大语名师

清华学生对王步高老师“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的评价
【时间:2011/10/8 】 【来源:王步高老师赐稿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9106 次】

  ●与诗词结缘,想来也已经有七八年了。初一的时候机缘巧合入了一间小小的诗社,第一次翻开韵书词谱,接触到那些曼妙的音韵组合,就一头钻了进去,竟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便笨拙地学起古人,自己填起词作起诗来。如今再回头去看当时?得意?的作品,总忍不住要对那些堆砌辞藻不知所云的东西翻翻白眼,然而一想到是当年这点小爱好把自己送上了文艺道路,还一直走到现在,又免不了要为那些一路走来的痕迹生出几番感慨。
  所以在任选课列表里发现这门叫做《诗词格律与创作》的课程之后,就下定了决心,是一定要来上的。无奈,课程人气火爆,容量又小,连着抽了三个学期的签,竟一次未中。好在有好友要出国交换,临走前替我抽到了这门课,这才蹭来了这个听课的机会。
  有早年练笔的基础在,听课倒也不难,既然已经多少懂了些音律,便有功夫去注意课上所讲的平仄以外的东西了。新鲜知识当然也是无处不在,第一节课就有不小的惊喜:那些入声字,以前总也分不清,虽说学过日语,能靠汉字在日语里的音读来分辨一些,但终归麻烦,免不了要去查那密密麻麻的字表。而经老师一提点,终于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从  小听惯了的江南吴语里就有入声的残余,可以尽情参考。有方言参照,辨识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不过,整门课让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不在这些条条框框,而在于能观察评判其他同学的作品。品读同龄人的作品,与欣赏大家名作完全不同,同学的诗作少了古文言的生涩,多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加上同处一个园子,自然更具接近性。大家同为学习者,习作中不可避免有差错和不足,在读他人作品时,时常会反问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毛病,写同样别扭的句子?而遇上或是谋篇或是思想颇具亮点的佳作,乃至一两句精彩的句子,则更为他们的才华赞叹。一边挑毛病,一边找亮点,遇到奇奇怪怪的题目和句子就忍不住发笑,实在是相当有趣。
  一学期实在是过得很快,写完期末作品,还颇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但也许只能等考试周过去再提笔了。能上这门课,内心是很满足的,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如果非要说的话,就希望还能再多听到一些老师对同学习作的评价和分析,能评得再细致一些,能对其中的遣词造句等等提出建议。毕竟,写好诗词最终靠的不是理论的分解和组装,而是笔头练出的感觉。在练笔头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老师的专业修改意见,想必是会有不小的收获的。(新闻82 陈雨嘉 2008012905)

  ●继上学期学习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之后,本学期,我幸运地选上了王老师的《诗词格律创作》。这门课的学习,是我这一学期最大的收获。引以为自豪的,自然是因为学会了诗词创作的方法,虽然才入门,但按照格律来填的作品已然胜过过去自己写的作品许多了。在清华的工科专业学习,同时能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无疑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技术层面的学习之外,这门课程交给我更多的是哲理和人生的道理。
  记得上学期一节大学语文课后,我问王老师:“老师,我喜欢写一种不按格律的长短句,也不是照词谱填,自己读起来感觉也不错。”王老师告诉我,创新固然是好的,但是在一样事物上的创新,需要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事物的优缺点,并能熟悉掌握它之后,就诗词来说,想学好作诗是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踏踏实实地学习的。当日聆听王老师教诲之后,真的是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诗词格律课,并认真地完成每节课的作业。从老师的教导中,发现了以往所不知道的许许多多的诗词中的美。
  知识的收获让我兴奋,而诗词中也有着很多人生道理,值得推敲琢磨。譬如老师教给我“词要不卑不亢,不触不悖”,教给我“今后写诗词决不可写阿谀奉承之词”,也教给我“写历史要客观独立”。这都是借诗词来为我们清洗心灵。正如诗词,当我们学会一门技术或者技艺,绝不可以用它来取悦当权者,也不可用它来行不义之事。知识是纯洁的,使用知识的人也应该有相当高的修养与品格。否则,画家将沦为画匠,文人将沦为喇叭笔杆。自由、独立是每个中国青年都应该有的操守与精神。
  诗词之外,王老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一本大书。从这本大书里,我们读到了独自对抗一整个审判队伍的勇敢与正义;读到了关怀年轻学子的善良;读到了不耻与不学无术之人为伍的气节。王老师,作为真正的文人学者,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的道理,为我们的人生树立起了一个宏伟的标杆。
  课程结业之际,有太多不舍,在这个小班里,我收获了知识、友谊与老师的教导。我会倍加怀念这段日子,更加努力地去打磨自己写诗的能力,创作更好地作品;去磨砺自己的意志与品行,向老师看齐。(汽01班 姚昌晟 2010010733)

    ●我是心理系大一的同学。这学期专业课、选修课很多,我最喜欢的有两门: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和诗词格律与创作。一门是科学,一门是艺术。
    我本是文科出身,高中时候一直梦想着能学中文或者历史,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心理系,成了人文学院里理科院系中的一名理科生。我没有后悔过这个选择,但是看着桌上铺天盖地的数学和几乎全是英文的专业文献,我也常常叹息,也许就与文字无缘了吧。可是我喜欢我的母语,我喜欢诗,喜欢中文铿锵清越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我坚持在选文科的课,上学期的大学语文与西方经典研读,这学期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而这些课里,我最喜欢诗词格律与创作。
    这门课上,讲的不仅仅是诗词格律。老师总会讲着讲着就讲起社会上的事,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听的人惊心动魄。支撑起诗词风范的永远是诗人高洁的品格,老师总是在给我们讲述作诗和做人的道理??诗歌不适于溜须拍马!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盲目随主流,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敢于提出古人的不足;要有自己的信念,不放弃希望;要虚心,有静雅的品格??先做人再做学问,我本以为我在大学课堂里不会再接受这种教育了,可偏偏在这节课上,这种让人感慨万千的教导又回来了,虽然有些东西我们已经听了千遍万遍,却依然觉得温暖并深受启发。
    王步高老师您说的是南京话,我是北京人,起初听不大习惯,后来慢慢熟悉了,竟然觉得很好听。南京话起起落落,尾音很轻,总有一点鼻音,听起来很舒服。这样的语音和适合讲诗词。但是直到最后一节课,我仍然有时候会听不懂您的话,所以难免有时候睁大眼睛迷惘地盯着您。所以以后您再发现有北方的学生用我这种白痴的表情盯着您的时候,就请您就慢慢把刚刚的话再重复一遍吧。真是很抱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胡畔)

    ●在学习了《诗词格律与创作》这门课后,我自己的感受很多,也很深刻。这里有必要说说。
    诗词格律这门课是我上大学后选的第一门跟语文紧密相关的课。最初选这门课时是听学长的建议而选的。因为听学长说这是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而且讲课的老师也非常有名。于是在初选没选上的情况下,幸运的在补退选时捡到一个名额。
    现在这门课就快要结束了,在经历的这十几周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学会了诗词格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学会了写律诗。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现在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不懂格律的人根本就体会不到律诗真正的美。想想以前也学了很多年诗词,其实连最基本的格律都不懂,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背了那么多。而且我还记得高考总会有一道题是“诗歌鉴赏”,其实当时连最基本的音韵,平仄都不会赏析,现在想想,当时的鉴赏方法真的是买椟还珠
    其实一开始上课时,我还觉得这种过分注重格律的做法会禁锢思想,有点回到过去八股文的感觉。但当我学了一段时间后,在我知道了平仄,押韵,粘对等基本常识,并且开始自己创作诗词时,我才渐渐觉得这其中的奥妙和讲究格律所带来的美感。而且我也懵懵懂懂的感到自己在声韵学方面有点开窍了。
    在学习这门课后,我也才知道了平仄,押韵与我以前想象的有所不同。比如平仄中须注意入声字,因为现在已没有入声,所以容易错平仄。另外押韵也有严格的韵部,不能简单地根据现代拼音韵母相同来押。渐渐的,我随手翻开一首诗,就会有意无意地去看它的平仄押韵是否正确,对于错了平仄的就会感到拗口难受。最让我惊喜的是,有时无意说出一两句诗词,竟能合乎韵律。我想这正是这门课带给我的变化吧!
    第二,这门课还让我学到了如何看待人和事。在课堂上,王老师用他独有的视角对我们熟悉的诗人和词人进行分析。让我们懂得其实所谓的大家也有不足之处。在课堂上,王老师也会即兴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独特看法讲给我们。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书本上记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应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对很多事情,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第三,我在王老师身上还学到了什么是中国文人的风骨。正如上面所说?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我觉得在王老师身上两者都体现了。王老师的那种风骨,以及他的经历,都深深地感染了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王老师讲到一次做梦同当官的争吵起来,醒来时竟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在床沿上撞破了,流血不止。当时王老师那种正气凛然,我想在场所有同学无不被感染。
    最后希望这门课能一直办下去,使我们理工科学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祝这门课程越办越好!(舒茗 核)

    ●这学期非常荣幸和开心能选上王老师的诗词格律课,这是我一直都想选上的一门课。
    算起来,从高中开始,我才真正发展了对诗词及创作的兴趣,且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学习摸索。自从选上了这门课,我终于有了这么一种感觉:总算找到自己的组织了!有一位名师点拨和自己学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王老师的课很精彩,内容很多,有些还需要我们下去自己看。我感觉王老师的讲解不仅仅局限在诗词创作的种种规律和规范上,有时候您讲的创作经验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比如:反复提炼,认真打磨好一首诗;灵感来时写一首诗的字随笔出,畅快淋漓;先想好内容和几个精彩句子再谋划全篇,诗必须要有亮点。感觉和我很多的经历有类似(当然我水平远远不及王老师啦)。
    王老师对于创作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初次听到王老师的清华大学赋是四十七易其稿而得,我非常震撼。对比之下,我深深意意识到自己投入时间的不足。
    王老师对历代诗人有自己独到的评价比如:杜甫的结句太弱和韦应物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尤其是不迷信古人的话给我很深的触动。不惟上不惟古,只惟实。
    王老师很多对于做人的道理也让我颇有感触,我一定会铭记和敬重这一种读书人的铮铮风骨,“尚在梦中存浩气,横眉拍案向公侯”。少写应景作品,绝不写阿谀之作。
    我学到的,绝不止是一些格律的要求,而是诗人的要求。谢谢王老师!我非常荣幸能在您的课上学习!(机械系 陈泉林 2010010410)

    ●很早就爱上古典诗词,很早就开始尝试自己写诗填词,但以往不识格律,只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理解和感悟去抒写,以自娱自乐。选课时看到《诗词格律与创作》的课程,我马上以第一志愿选上了,期待从中真正学懂格律,并且唤起这一两年来已经沉睡的文思。
    而如今,不知不觉中这一学期的课程已经完全结束。毫无疑问,这课程给了我很多很深刻的回忆。每周周三晚,仿佛总有着一顿文化大餐等待着我去品味。于其中,我学懂了平仄格律的真知识,踏踏实实地掌握了依照格律填词写诗这一项技能;我流连于古人优美的诗词韵律中,于一首首古人佳作中玩味无穷;我聆听着王老师精辟而独具一格的讲解,以新的全面的眼光看待诗词;我欣赏着同学们精彩纷呈的作品,感受着同学们的才情,也看到了大家共同进步的轨迹。
    王老师的教授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首先王老师讲述得很全面,从韵、四声、平仄、对仗等基本知识,到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的具体格律要求,到诗词的谋篇布局、章法句法、体裁特点,还有写作手法、技巧等等都给我们作了详尽的讲解,可见老师的知识相当的丰富。王老师的见解很独到,观点很新颖,给我们讲解从不一味苟同前人观点,而是与我们分享他的心得,令我们受益匪浅;王老师还常常教诲我们创作的一些道理,例如思想要深刻、不同时是思想家只能是二流的,以有品有句为最佳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每节课让同学们上黑板写下自己的作品,这样给了大家实践和展示的机会,可以给大家相互探讨研究的机会,易促进水平的提高,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显而易见,一学期下来黑板上展示的作品水平逐步提高。
    而对于自己来说,可以说我是带有遗憾的。我本想通过这课程来发掘已黯淡的文思,然而可惜的是,一个学期下来我长时间找不到灵感,于是这学期的作品数量极少,质量也不高,上交的作品中多是修改自几年前的,也没有上过黑板去展示自己的作品。直至期末这段时间,那些思维才开始重现了。很遗憾在课上时没能很好地与老师与同学讨论研究。但是,正如老师所说,课程完结,但对诗词的热爱和学习研究创作不应中断!文思再现,尽管课已终结,我仍会不懈地继续努力!这课上学到的,感悟到的,我会一生受用!电 邱兆鑫)

    ●此前,我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但是一直都对此非常感兴趣。中国的古代诗词平仄相对,句尾押韵,声韵交错之下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十分有韵律。看到《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的时候,就十分兴奋地选了,“选”的比例上居然让自己给选上了,初初来说是万分庆幸的,现在快结课了,回顾一学期来的课程,发现王步高老师第一节课就亮出来的“威胁”和“利诱”都是不假的。
    还是先讲讲“利诱”,毕竟坚持上完这堂课,自己的收获还是最大的。中国人有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学前开始,家长就会教导背诵唐诗宋词。开始时只是照着字念,不知意思,却也觉得韵律参差。后来进了学校,稍稍懂些诗中意蕴,每每念到好句,更觉得这诗意配着诗韵就是极好极妙的。这极好极妙的词句究竟如何写出来的,当时便存着好奇心。《诗词格律》的课上从韵开始讲解,讲平仄、讲四声、讲律句、讲对仗,更是在课堂上让我们来自己创作品评。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一首诗,一阕词怎样从无到有,被编排出来,调整音韵,最后才呈现出声韵优美的成品。而被鼓励亲身去创作诗词,更是让这过程中的感受更为深切。
    除了一些四声辨别和诗词平仄押韵的系统知识外,《诗词格律》的课程中老师对诗词的赏析,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解析了很多以前熟识的诗词。历年学校教育中被收录进入教科书的诗词,在以往的教育中一直被奉为圭臬,诗词赏析往往从所用手法和营造意境等方面极力夸赞。但是王老师的课上,却从格律与创作的角度切入,指出优点的同时也给大家解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哪些地方是拗救,哪些诗词是不合韵却意态潇洒,别具一格;李白的诗句浑然天成,杜甫诗词坎坷中有所成,陆游之诗则多而不精。这些讲授在以往的诗词鉴赏之外,给我们指引了另一条赏析诗词的道路,也促使我们去了解各个诗人和各个时期诗词的不同特点,我就因为在课上听了陆游的事迹而十分感兴趣,在课外也自己动手搜集关于陆游生平与诗词创作的资料。
    此外,王老师在课上补充许多关于当堂课所讲内容的扩展知识。在讲对仗时分类讲解不同种类的对联,讲五、七言绝句和律诗时,又引经据典,阐释其产生、发展与其在各个时代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诗词的特点与性质。且王老师将课件上所有的去声字都特意用不同色标出,期盼我们能在课堂上同时掌握更多去声发音,有利诗词创作过程,让我感动于其用心之良苦。
    上完《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觉得自己收获还是很大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不少王老师上课之初就提出的“威胁”。
    每堂课所留的作业就是让人头一大痛的地方。我自己对古文接触地并不多,能背的诗词也限于寥寥几首脍炙人口之作,所以在自己动手写诗填词时,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在开始写作之前往往是颠来倒去地翻阅课件,仔细看课上提到的许多样例诗词,但写出的东西还是每每让自己感到惭愧。有时更是为了写一首诗憋得十分辛苦,下笔艰涩。但是几番往复之后,也发现自己比平时多看了许多诗词,也算是有所获益。
    课堂上评析同学写作的诗词,在我看来也是一大考验。因为一开始对绝句律诗和各类词的平仄规定并不熟悉,且对于各个韵部分划也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每次读诗读词,总须耗费许多脑力来确定平仄是否适当,韵律是否完整。庆幸这种情况在多次训练后便有所好转了。许多同学文学功底十分深厚,写诗词中常常带上用典,猛一读到,常常让自己一头雾水又惭愧万分。于这点上,想提出小小建议:以后的诗词评析过程中,若作者愿意,一开始是否可让作诗者本人对诗意与其中所用词句稍做解释?另外,也可以考虑让愿意上黑板写作的同学自将诗词提早发给王老师,当天用电子版可以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评价自己感兴趣的诗词,不必分组,也省去上黑板写作的时间,不知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
    总而言之,《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给我极大的收获。也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所以有些小小?威胁?也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威胁?之后,还是有所获益的。在课上也遇到了许多对诗词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到十分愉快。有些同学写作诗词流畅,声韵优美且意味绵长,着实让我钦佩,而看老师的写作便更是高山仰止了,对照王老师改了n多稿的《清华赋》,自己的作品还十分幼稚生涩,便勉励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也需要笔耕不辍,更需要不断琢磨。(新闻82 孙甜 2008012910)

    ●时间过得很快,恍惚间这个学期诗词格律课程就要结束了,应该说,通过这个学期课程的相关学习,我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认知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可以说是获益良多。就我个人而言,一直对于中国的诗词与古典文化有着较深的兴趣,以往空暇之时,偶尔兴之所至,也填词作文,由于对于诗词的系统规范了解不多,其中文理不通,格律不符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王老师这门课的开设,给了我一个加深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格律规则的理解的机会,在这十余周的课程学习中,我纠正了许多以往对于诗词的错误认知,提高了对于古代诗文的鉴赏能力,并且对于诗歌的音韵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在以前,对于名家名句,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其优美,但若想具体说出其优美之处,就常常无能为力,而经过了这个学期的学习,我能够更好的在语言、音律等方面品评诗词优劣,对于一些不是十分上佳的作品,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知其妙处难见其瑕疵。王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活跃度很高,王老师上课时也总是包含了真挚的情感,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论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一些个人经历也对我起到了不小的启迪作用。作品在很多时候都反映了作者的本心,创作时也应该保有正确的历史观与情感,否则终究是落入了下乘。
    总的来说,这一学期的学习提高了我对于诗词格律方面的了解与认知,课程虽然短暂,但课程的收益对我的影响却会是长久的。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精 经昊达)

    ●诗词格律与创作课是我大学期间上过的最有收获的关于诗词创作的课程。我从小喜欢诗词,但是由于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很少涉及诗词格律与创作,只有诗词鉴赏。在这堂课上,我第一次较为直接地接触到诗词格律,系统学习了诗词的格律要求和创作特点,尝试着写了几篇习作,从写作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前非常熟悉的诗词。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站在写作的角度上,更能理解诗人创作的情感和写作的特色。看似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只有自己尝试着动笔写,才能够体会到。
    还有王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仅是课程的内容和知识,更有人生的哲理。这堂课上,我学习到很多是以往理工科专业课上没有的东西。
    我是大四的学生,非常荣幸能在最后的一学期选到自己最喜欢的课程。虽然很快一学期就结束了,但是这门课和王老师的教诲我会一直留存在心里。(雍容 自动化75班 学号2006012194)

    ●很庆幸我选了这门课程,这门课给我带来的快乐和知识远超过我的预期。因此在此再次向您表示感谢。课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的诗词,大家的文学造诣显然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这是我在这门课程上的意外收获。(电子无 何力)

    ●诗词格律的课,是我这一学期以来最有收获的几门课之一,收获是实实在在的,以前写诗词只是照着自己的感觉去写,也没有章法,押韵平仄都是自己胡乱编造的,那时候倒还自娱自乐,等到上了课了才知道原来写好诗词是不容易的,这次的作业便是一个绝好的证明;不过百十来字的作业我光初稿就写了两天,这还不算我以后修改所花掉的时间,真可谓是锱铢必较了。但是写作业的过程也是我领悟老师所教知识的过程,以前听到的理论现在在实践中被用到,许许多多多的问题萦绕在耳旁等待我解决。这感受好像回到高中时代,苦心钻研才有所获。
    老师上课的风骨是我所极欣赏的,有动情的话语,有愤怒的表情,有至真的告诫,有脾气和幽默,话语朗朗,给人以感染力。这绝不是阿谀奉承,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老师的自夸并不显得显摆,相反是一种感情的流露,是一种自豪,充满着人生的喜悦。我做不到老师这样,因为我的经历不够深,境界不够高。很羡慕老师与师母的恩爱,贫贱夫妻百日恩。这话对老师来说再好不过了。(新闻 012010012895 黄兵)

    ●我小时候读昔人诗词,读到佳句往往感动不已,心摹手追。然而读了很多,背了很多,要自己下笔,总是勉强。也曾对着词谱强为新词,也曾根据平仄生生凑字,但往往不得要领。
    其实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一本正经地学习作诗。倒是去年底的时候被拉去参加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现场写诗的环节很是伤脑筋。我们三个同学一块儿,我主笔,n分钟过去往往写得七零八落。印象最深的是半决赛的时候,写的是北京郊区通地铁的事情,前三联相对满意,最后一笔怎么也想不出,在台上又紧张,还有所谓“助兴”的配乐扰乱心神,最后还是组里的另一位同学临时添上最后一联,才没有给学校丢脸。吃了半决赛的苦回头我稍微花了点功夫,决赛写学术打假,总算是比半决赛从容点。承蒙王老师对那首诗评价不错,在此致谢。不过那次写诗根本没顾得上平仄,差不多每一句只照顾到韵,顶多算是顶着律诗之名的古体诗了。
    比赛完后痛定思痛,觉得这方面还有待提高。我经常在网上参加一些古诗词小组,什么对对子行酒令什么的也常常乘兴插进一脚,不过毕竟是玩玩,不作数的。
    于是这学期报名诗词格律课,人品好,第一次就刷上了。虽说上的过程中不能感受到切实的进步,然而一学期下来,回头再看自己去年的诗作,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的突破。
    学习写诗词就像是学习一项技能,一种本事,而非纯粹知识的获取。文学评论家往往写不出文学作品,只知道指手画脚,实际上就是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以前看到他人诗题为“口占”,总感到不可思议,这学期下来才切身体会到什么叫“诗非练不能作也”,不常常动笔,想要有所提高是很困难的。每星期的作业,往往是周四构思,倘若有了想法便写得极顺畅,不太折腾便有了。若是过了周日再没有,就往往夜半涂涂改改生搬硬凑,最终还是没有。所以每次不上黑板,都深感惭愧。这种时候再翻翻屈原李白,长吉稼轩,更是眼睛痒痒手也痒。
    这学期下来感觉作诗进步最大,尤其是律诗。从小读楚辞,受其影响,我个人特别喜欢气象宏大而又出语新奇,幻想漫无边际的作品。是以尤好李白、李贺古体诗,又喜欢《古诗源》中那些近乎民谣的作品,所以对于律诗,并不太有感觉。等到真正自己写了,开始觉得,有些时候戴着镣铐跳舞,未尝不是一种乐趣。对联一块,因为小时候常背《笠翁对韵》一类的书,又常常在网上瞎对对子,反倒长进不大。词可能留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又迫近期末,往往对着词谱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笔,日后还要好生学习过。
    上课的时候很喜欢上黑板的环节,每次觉得看大家的诗、点评都很欢乐,也很能学到东西;老师上课给的很多例诗都没有接触过,很是开眼,有助于理解一些偏理论性的知识;此外我对历代诗词理论也很感兴趣,可惜好像经常上到名家诗词理论的部分就快下课了。
    以前读顾随先生的书,总是心生感叹,为什么古典诗词可以这么美。自己学习了、动笔了,更发现对它们的热爱一日甚于一日。我在网上碰到过不少写诗很棒的朋友,总是对他们心生艳羡。不过临渊羡鱼总不是办法,想办法拉近距离才是正道;所以我以后应该也会多动笔,?不教笔砚荒疏?,也不辜负这一学期的学习和练习。
    王老师除了诗词之法以外教的为人之道,我也会记在心中。毕竟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他的诗品,心胸狭隘、眼界短小之人是写不出好东西的。这一学期真的是受教不少,谢谢王老师,愿诸事顺遂,敬颂夏祺。(陆倪驰敏 人文)

    ●对于古典诗词我有着天生的热爱,小时候背诗词常过目不忘,中学时我就已经开始大量写作诗词,还经常将作品跟同学交流。而这一学期的诗词格律学习让我重新发现了自己。我发现,普通话的四声跟古声并不完全对应,这对于家在北京的我来讲,意味着从此我诗词的写作不再?一帆风顺?,查韵部、标入声成了我每次创作都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经常要半个小时才能定下来用哪一个字不但合乎韵律,而且最为精辟。
    然而我发现,真正写诗词的乐趣就在于此。按平仄推敲遣词造句,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充满了挑战的乐趣;而一旦写出一两个合律而自认为深刻精妙的句子,便觉得欢欣鼓舞,常常因此而废寝忘食。这学期我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懂得了创作古诗词需要一个纯净的心,在芜杂的世界里静静地找寻最优美最有分量的文字。
    这正是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作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艺术,她不属于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而又离不开我们这个时代的滋养。王老师动情讲授诗词的时候总是将话题转移到社会动向、民生百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诗人敏感的心和兼济天下的胸怀,感受到他们?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决心和勇气。写诗词,是让人格立体化的过程,因此受到王老师一学期的耳濡目染,我也逐渐发现,这个平面的世界有许多丰富的、也是尚未发掘的精彩。这些精彩,正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作诗不是一种任务;作诗是一种态度。
    我是香港大学的委培学生,学期结束就要离开清华园,赴香港就读。我想说,这一学期王老师学到了许多作诗填词的知识和技能,听闻了不少受用终生的故事和观点,让我的清华之行不同寻常。我希望今后有机会能继续和王老师探讨诗词的奥秘,用更优美的文字写出更真实更精彩的世界。我相信诗歌能跨越一切界限。(无 李泰伯)

    ●中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诗词,觉得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颇有深意,却根本不知道诗词创作的规则。中学老师也曾尝试教过我们写诗,但是她讲的韵脚都是基于现代汉语拼法的,平仄就更没有强调了,现在想起来当初我们的那些?习作?恐怕连王老师说的?老干部体?都比不上。
    有一次在选课系统上看到了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这门课程,我就一直想选,无奈这门课实在是太火了,选了n学期,才终于在这学期选上了。
    第一节课上王老师就洋洋洒洒地讲了n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曾经耳熟能详的平仄、韵律、对偶,都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我深深感到了诗词创作的博大精深。从对联到绝句,从律诗到宋词,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大洋里畅游了一番,虽然我感觉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知道我见到的只是这汪洋大海里的一隅。这门课上评诗是一个很锻炼学生的环节,也是让这门课与众不同一个因素。一般来说,任选课都有点?水?,因为往往是平时听评书一样听老师在讲台上,期中期末的时候胡诌一片论文上去就了事。但是这门课一点都不水,相反,如果想真正从课上学到东西,必须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进行很多的训练,评诗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得检讨,因为我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的每一次课我都没有缺席,笔记也做得很充分,但是碰到练习和评诗,我写得比较少,或者有时比较应付,写好之后没有进行仔细的斟酌修改。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读过、背过的诗词古文很多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肚子里还是墨水太少了,而且现有的墨水浓度也太低了??读别人的诗的时候能读出其中绝妙的地方来,也能明白其中大多数的典故,但自己写诗的时候却搜肠刮肚地也找不出什么妙词佳句来,更不用说用典了。所以这学期虽然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过几次,但是和大家的比起来真是相差很远。看来写诗填词这种事就像是学体育运动一样,光记下动作要点是没有用的,关键还只反复的练习和熟悉。饶是如此,我还是感觉收获很大,至少在品鉴诗词上,我又进了一步。
    谈到这门课,王步高老师自然是不能不说的。老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很有文人所独有的?气?。陈寅恪曾在王国维纪念碑上盛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我在这门课上,才真正见识了什么是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先生时常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外话?,时事政治、历史典故、人生经验、学术问题,可谓是旁征博引,天马行空。对于历史典故、时事政治,我们来说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官方正统的观点,即使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能像老先生一样说得如此明确、一针见血的实在很少,这让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启发我们从不同的、也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先生的人生阅历和诗词创作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完美的苍蝇仍旧是苍蝇,有缺点的凤凰还是凤凰”,“何谓名句?那就是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都无”的句子。虽然老先生多次向我们道歉说这些题外话很占用了上课的时间,但我觉得这些“题外话”恰恰是这门课上最闪光的地方。诚然,诗词格律创作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但以后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写诗填词,学过的知识也可能忘记,可是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的这些?题外话?,却能够影响一辈子,因为这真的是一种眼界的开阔、思想的启蒙。退一步讲,先生也曾说过,唐诗特色是盛唐重气,晚唐重意,我想,没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精神,又怎么能创作出这么动人心魄的“意”和“气”呢?这门课不仅是一门教我知识技能的课,更是一门教我做人做事的课。
    这学期来我从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但其实如果练习更勤奋一些的话本可以学得更多。我曾经想下学期再选修一次这门课,但想想还是算了,因为老先生用他考研究生的事情告诉了我们:学习一样东西关键还是靠自己。如果还想继续学习诗词,我以后还是自己多多练习吧。(生 刘亚旭)

    ●在经历了三个学期的失望和郁闷之后,这学期我终于选上了王老师的这门《诗词格律与创作》,实在是太激动了!
    之前曾经旁听过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后来又选上过《唐诗鉴赏》,二门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获得了许多感动和收获。因此,尽管一直选不上,但是我也坚持发扬“屡掉屡选”的精神,到底在这个学期选上了诗词格律这门课。因为始终相信,王老师开的课,绝对不会令人失望。
    一个学期下来,这个想法更加坚定了啊。
    对于古诗词,一直抱有爱慕与敬仰,但是很难区分是爱过于敬还是敬大于爱。因为以前对诗词格律一窍不通,只能大致分辨作品的类型、押韵与否,而具体到平仄对仗就完全没办法着手了。所以在面对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时,只能直观感觉到它好,能抒?我心欲说而口不能言?之意,而落实到技术层面的东西,诸如对仗工稳与否、平仄是否合律等等,都是无法判断感知的。
    这样去鉴赏诗歌,当然不是不可以,只是始终难免心有憾然。更何况,始终还是希望自己也能提笔抒怀,写出几首合乎规范的诗词的。
    已经上过好几次王老师的课,也比较熟悉王老师的风格了,但是还是会常常感到意外和惊喜。诗词鉴赏课程已经很能考察一个授课老师的水平了,像这样的诗词创作课更是对授课老师自身古典文化修养以及人生阅历道德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大考察。而在这样方面,王老师更是从来不会令我们失望的。正是因为王老师自己也是非常优秀的诗人,所以在讲授诗词创作的时候就能够比一些只能鉴赏自己却不能作诗的老师更有心得,更能理解初识格律的同学们最需要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一语中的的效果。
    有时候也会想,同为渊博的学者,为什么王老师的课就是能比其他很多老师更受同学们欢迎呢?除了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外肯定还有别的什么因素。以前上大班的课感受还没有这样鲜明,这学期在小教室里,和王老师的距离更近了,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许应该说这是缘于王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但这个空泛的词语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出我们真正的切身感受:对同学们的关怀、对教师之本职的认真、对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敬重、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我想,以上种种,正是王老师之所以如此受到学生尊敬与爱戴的重要原因。
    已经和王老师一起度过三个学期啦,下学期再上个大学语文就圆满了。很感激您为我们带来的诗词格律之路,在未来每次想要提笔的时候,一定都会想起您的教诲您的风骨,激励我继续学而践行。(秦菁 2008012718 社科8A)

    ●这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诗词格律与创作》一门课很快就上完了。尽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学到更多、更深入地学习诗词创作,但是,就这一学期而言,通过老师的辛勤而深入的讲解,和在课后的一些练习中,还是收获颇多。
    首先,对于诗词创作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在未上这门课以前,总觉得诗词创作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或者写出的都是一些打油诗之类的东西,对于词就更加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创作。
    其次,是提高了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一直以来对于古代诗词,尤其是名家的作品,很多情况下只是一味的膜拜,更由于高考的诗歌鉴赏题留下了后遗症的缘故,对于任何可见的诗词,都只是一味的肯定,即使是不入流的诗词也是肯定多于否定,而即使是否定,也找不出所以然,无法明确地了解究竟是哪里不好,可以作何修改。而只有经过老师讲解,并在自身实际操作之后,才开始对于古代诗歌有了一些批判的意识,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出诗歌的优缺点。通过同学间的诗词互评,更加地激发了我们评赏的兴趣和能力。
    三是,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写作诗词,并通过同学的评赏,一是拉近了自己与诗词创作的距离,通过诗词创作,提升了一种成就感,而通过同学的评赏,又大大提高了自己创作水平,通过向古人学习,而提升了古典文学修养。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一是拉近了我与诗词创作的距离,又在无形之中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古代诗词赏析等等各个方面的诗词,应该说,受益良多。(人文学院 肖天久 2009012590)

    ●很幸运这学期能够选上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在这短短四个月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在最初选择这门课程时是有很多顾虑的,倒不是怕它会占用多长的时间,只因自己囊中羞涩,才干思瘪,实恐难登如此大雅之堂,但最终还是被那那一点点对诗词的热爱之情所左右。不怕被别人耻笑,但求能够了解更多诗词格律和创作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冀创作有多出彩,但愿能对诗词这位阁养千年的深闺有所窥识,这大概就是我的目的所在。
    在每周一次的课堂上,让我映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解。吴侬软语中饱含气力,不仅把纷繁的格律章法娓娓道来,时常更会对古今人事发表自己的评论,使得整个课堂都充满了生气。
    其次是王老师治学严谨的态度,从每次上课前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修改、补充课件中可知一二。课上他不仅能从大的宏观的方面为我们讲述诗词格律,更能深入到其中的种种细节,而且对是非优劣也能保持自己的见解。如谈到杜甫诗时,王老师不是一味地称赞,而是指出杜诗普遍存在的不足,即结尾总显疲软无力,于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用客观的眼光鉴赏诗词的能力。
    另外,王老师准备的充实的内容让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有时课堂时间有限,课下读读那些课件不亚于一本出版的书籍。
    最后,忠心祝愿王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在《诗词格律与创作》的课程中受益。(新闻 陈雨嘉)

    ●这学期的课程获益良多。一开始选这门课程的时候,我还在犹豫,担心是否真的能写出符合规范而且比较优秀的古体诗词出来。但是经过一学期跟随老师的训练,已经可以写出完整而连贯的古诗词了。因此感到老师的教学方法总体上还是非常好而且非常有成效的。(计科 李新野)

    ●这学期很有幸能在补退选的关键时候选到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的课。实话说,作为大三的学生,面临推研的最后压力,也听说这课作业很重,当初也曾犹豫,但我还是选了,一来是对唐诗宋词的喜爱,二来是因为王老师独有的影响力,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我在课上学会了很多东西。
    课程即将结束,细细回想,总结一下,首先是对该课程的赞赏和对王老师辛勤付出的感谢,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还有一些对课程设置上的想法与老师交流。
    感谢老师带我入门。小时候我也喜欢写些类打油诗的东西,还颇为能押得上?韵?而沾沾自喜,后来发现这样很幼稚,但真正的诗词创作的学问,却并不知道。直到上了王老师的课,才知这短短数十言中所蕴含的种种章法和万千气象。感谢王老师带我入门,虽然今天我也不敢称懂了多少,但终归不再是当年的门外汉了。
    感受技巧之外的种种。虽然这是一门教创作技巧的课,但王老师会经常传授一些技巧之外的东西,对我来说,这些东西比技巧更有意义。首先是打破对名作的盲目崇拜,杜甫的诗会有收尾的软肋,长恨歌也会有瑕疵,陆游的诗更是多有平庸之作。而那些不怎么有名的作家也有相当不错的作品。只有具备了更全面,更客观的鉴赏眼光和独到思维之后,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诗词。其次是对待历史、对待生活的态度。王老师力求更客观更公正的对待历史,常常指出我们对历史的误解和偏见,而对待生活,王老师总是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当有一些同学写了格调消沉的诗词时,王老师也会不时的提醒我们。乐观的王老师也有文革时候的艰难时光,这让我很是惊讶,同时也更深刻意识到乐观豁达的价值。而对待社会上的不公正、权贵间的黑暗勾当,王老师总是直言不讳。用王老师自己的诗说就是?横眉拍案向公侯?。相信这些人生态度,会指导我今后的生活。
    感慨自己的文学修养的不足。王老师偶然问书上的某句诗的作者,我也经常答不出来,而且写诗词的时候也会遇到“枯肠搜尽难凑韵”的窘迫。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我懊悔自己大学几年没有很好的提高文学修养。王老师的课算是小小弥补,今后我会继续提高自己。(楼吉昊 建八二)

    ●诗词格律与创作是我很喜欢的一门课。作为一个工科生,很少接触到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但是在这个课堂上,能有机会领略到古典文化、诗词格律的韵味,还是非常难得的。我很喜欢王老师的讲课风格,也很喜欢王老师的南方口音,有家乡的感觉。这门课的好处说不尽,如果要说缺憾的话,我觉得对联那个部分还是拖沓了一点。另外,每次能不能将一些上节课布置成作业的对联的范例挂到网络学堂上呢?或者一些同学们的优秀作品?
    总之,感谢王老师这个学期的悉心教导,让我受益匪浅。(工业工程 吴伊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494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