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写作 > 文学创作

张宏芳:浅论导游词创作的五个度
【时间:2011/9/17 】 【来源:《科学大众》2006年05期 】 【作者: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张宏芳】 【已经浏览4240 次】

    摘 要:导游词创作应掌握好五个度:用材上繁简适度、内容上难易适度、语言上雅俗适度、情感上浓淡适度、风格上庄谐适度。要把握好五个度,对创作者有一定的要求。
    关键词:导游词创作;五个度;要求

    孔子说“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或达不到这个度,都不行,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中庸”,掌握好分寸。导游词的创作当然也不例外。

    关于导游词的创作,我们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一是完整的创作过程应该包括带团游览前的先期书面创作和游览讲解过程中导游员的二次即兴创作;二是完整的创作内容应该包括自我介绍、欢迎词、介绍司机、景点解说词、征询意见用语、告别词,景点解说词是其中的重头戏、关键戏,而非有些人所理解的“导游词就是景点解说词”。

    在导游词的创作中,我们应掌握好以下五个度。

    一、用材上繁简适度

    在动手写导游词,尤其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景点解说词之前,要积累大量的素材。如何从丰富的素材中选取那些合适的材料并有详有略、繁简适度地表现出来,必须注意。对于那些健康向上的,生动有趣的,合乎时尚主流的内容要详写,诸如惩恶扬善的传说、宣扬美好情感生活的故事、游客喜闻乐见的风俗人情、有意义的讨论争议等等。如扬州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景观名称的由来、南通狼山大圣菩萨斗恶狼的传说故事。对于不健康的、令人不快的、低级庸俗粗野无礼的、没有什么社会意义的内容要简写或不写。如南京的“媚香楼”因“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而出名(现辟为“李香君故居”),涉及她,应详细介绍其宁守清贫和人性尊严而不趋炎附势,宁可牺牲曾经付出惨重代价也不曾舍弃的爱情而不失民族气节的高尚灵魂,却不应为满足某些游客对于“烟花文化”的迷恋好奇而对其风流韵事肆意刻画。

    再比如,“自我介绍往往包括姓名、年龄、籍贯、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主要经历、特长、兴趣等。但在介绍时,不必将上述内容逐项说出,而要根据不同的社交目的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1]导游接待的自我介绍无须太繁,交代清楚姓名、身份、游客怎么称呼自己、为游客服务的意愿即可,不必长篇大论地交代自己的经历、特长、兴趣什么的。介绍司机也只要说明姓什么、怎么称呼、开车稳当安全即可。

    二、内容上难易适度

    在游玩过程中很少有人对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我们要选择能让游客心神领会的解说内容。难易是因人而异的,因此,难与易的选择要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调整。一般原则是就易不就难,保证人人听得懂。比如南京总统府煦园轿厅中的鱼形假山的解说词有四个层面:一是“鲤鱼跳龙门”,二是“年年有余”,三是“力争上游”,四是庄子的“知鱼之乐”。第四层面许多人就听不懂,不能理解;作具体解释的话,时间又不容许,因此不少导游常常不作介绍。有的导游词对深奥难懂的引文、专用语、不常用的成语、俗语不作必要的解释。如寺庙中“大雄宝殿”的“大雄”的意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无赖”的意义;南京俗语“文德桥上的栏杆——靠不住”的由来等等。

    三、语言上雅俗适度

    一般来说,导游词的首期创作侧重于书面创作,二次创作侧重于口头创作。在整个过程中,语言运用都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让游客易于理解,最好做到雅俗共赏。听与读不同。读文字,一遍不懂,重复再去读,一直读到完全理解为止;听,却没有这样的方便。所以,听的话语应比所读的语言要浅显明白得多。如对中山陵导游词中的“天下为公”的引文,“乞一抔土以葬躯壳耳”的含义,都需要作解释,使之化难为易,化深为浅,雅俗共赏。

    我们有的创作者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浅俗,甚至庸俗、粗俗,失却雅致。如自我介绍中的“我姓赵,走×(读作 ch ā)赵”,肯定不如“赵匡胤的赵”或“赵钱孙李的赵”那么好听。二是过于雅致,书面雅语太多,不具体,不形象。比如有一段介绍南京明孝陵的解说词中这样写道:“诸位,请看前方古木参天”,就不如具体地说明有哪些古木(龙柏、桧柏、缨络柏等等)的效果好;介绍灵谷寺无梁殿前“花木扶疏”,就不如直说花木的具体名称的好。

    四、情感上浓淡适度

    一个好的演员最能打动人心的表演是“适度”,情感表现不到位固然会使观众觉得太平淡,不过瘾,不够味,但是如果表现得过分夸张,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观众又会感到虚假肉麻,不自在甚至恶心(比如醉酒醉到呕吐物随口乱喷),失去了应有的艺术美感。所以表现得要有节制,要适度,切忌轻描淡写和过分夸张。如中山陵的导游词,应恰当地体现出对孙中山先生的景仰爱戴之情,字里行间和表达语气上要恰当地流露出崇敬之意。如果对孙中山先生生平的白璧微瑕念念不忘,对他就会有不恰当的贬损语气。曾有一位女导游对孙中山离开前妻而娶宋庆龄耿耿于怀,因而对中山陵的解说很难到位,引发了台湾游客的不满。但如果出于对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涕泣涟涟,妨碍了正常的解说介绍,一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同样,欢迎词、征询意见用语和欢送词在表达情感时也应诚恳得体。“无论是表达欢迎、欢送之情,还是表达感谢之意,都应亲切真挚,自然得体,而且还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达。既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又不媚语连篇,谦恭过分,总之要不卑不亢。”[2]

    五、风格上庄谐适度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富有感染力,导游词往往要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有特色。但是一味地追求有趣,在不该轻松的时候轻松,不该风趣的时候风趣,又是不恰当的。请看下面的这段导游词:

    “当日的一切已成为过去,但它的残酷与丑恶是永远不会被掩饰和遗忘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公然使用细菌武器屠杀人类,肆意践踏人类文明,是历史的悲剧,也是社会文明的倒退,更是人性的泯灭。我们现在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以历史呼唤和平,呼唤人类的文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教训,共同争取人类的永久和平与进步。”——《〈哈尔滨侵华日军第731 部队罪证遗址〉导游词》[3]

    风格庄重,令人警省。解说这些具有严肃意义的纪念性场馆和遗址类景点,就应该凝重肃穆,如果换成自然的风景名胜区的解说词那般轻松幽默的格调,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要把握好以上五个“度”,对创作者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是创作高质量的导游词的基础。

    其次,要有较高的调查收集材料,分析选取材料,合理剪裁的能力。

    任何一段景点解说词,要富有个性魅力,必须以丰富的材料作基础,所以从各个方面搜集充分的材料是必需的。有了足够的材料之后,选材与剪裁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了导游词的效果。

    比如,如果对扬州地方语作些考察的话,我们会发现“扬州八怪”的名称另有别意:“八怪”是扬州的地方用语,说一个人很聪明,很有灵性、极具个性,同时又有些刁钻怪异(常常出人意料,高人一筹),就用“八怪”称谓之。这恰恰合乎了“扬州八怪”的艺术个性。一个非淮扬一带的人,不作一定的调查以及筛选,是很难指明这一点的。

    第三,要对服务对象(游客)有充分的了解。

    创作导游词的最终目的是为游客服务。只有研究好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身份(职业、职务)、文化程度、来源地、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审美情趣等等,才能有针对性地创作,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优质的导游服务。因为导游的服务对象处在不停的变换之中,所以要对每一批的服务对象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游客的基础上去决定写什么、说什么,怎么写、怎么说,即是难还是易,是俗还是雅。如面对韩国游客和日本游客,对独岛归属的谈论就应慎重,因为这是两国争议多年,人民异常敏感的问题。带回民旅游团,对于清政府镇压回民大起义的“功绩”(有利于民族统一,西北边疆的稳定)就应慎重措词。

    第四,要能对被创作对象感情真切、爱憎正确。

    “对赞颂的事物充满热爱,对鞭挞的事物有切肤之恨,爱憎分明,写出来的解说词才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有情才有力,有力才感人。”[4]有了恰当的感情之后,还要注意表现的节制美。导游词的表达需要激情,但同样需要理智,需要克制。前面有关中山陵的导游词创作表现即为一例。

    第五,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灵活机变的能力。

    导游词创作包括书面和口头。书面创作“要求准确规范、鲜明有力、具体深入和形象生动” [5],会灵活运用比喻、引用、排比、对比、类比、联想等等各种手法和方法,会灵活运用说明、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口头创作要学会话语得体,学会一些表达技巧,要因对象、场合、环境、时间而灵活变化运用。如日程安排“很紧张”和“非常紧凑”的含义极其接近,但后者给游客的感觉远比前者舒服;中途组团时,称“后入团的同伴”远比叫“散客”让人顺耳。

    有时因情况有变需要即兴创作,虽难度较大,但效果良好。比如“五一”期间东北地区的一个旅游团到南京旅游,行程结束,清晨送站时,突然下起了濛濛细雨,游客没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情绪低落。此时,导游即兴创作演说了这么一段告别词,化不利为有利。节选如下:

    “请诸位放心,我们的车会一直开到车站的贵宾室门口,保证诸位上火车淋不到雨。这雨虽然意外,但这正是我们江南人挽留诸位的一种方式啊!有一首歌,叫《江南雨》,这样唱道:‘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淅沥沥地下’,丝丝小雨正是我们舍不得送走诸位的缕缕情意,顺便也让诸位在领略了江南晴朗明丽的胜景之后,再体验一下烟雨濛濛的风韵。有一位作家巧妙地把南北方的风情融在一起:杏花 春雨 江南 骏马 秋风 塞北。欢迎诸位女士、先生及可爱的孩子们,下次再从‘骏马 秋风’的塞外到‘杏花 春雨’的南方来走一走。”

    这段告别词的创作者,从体贴游客的角度出发,巧妙地把离别之情融于小雨之中,使原本恼人的物象变成了抒情的媒介,地方的特色之一,可谓匠心巧运。

    参考文献:

    [1] 周彬琳.实用口才艺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9.
    [2] 余国瑞 彭光芒.实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5] 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0.
    [4] 孙宝水.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作者简介:张宏芳(1967- ),江苏南通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研室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506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