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马识途:发出“文学三问”
【时间:2011/8/14 】 【来源:《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2日 第十一版 】 【作者: 人民网记者 梁小琴】 【已经浏览2746 次】

91岁高龄,对社会和文坛仍保持关注
——马识途:发出“文学三问”

  日前,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与四川作家座谈会上,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马识途请人代读了他的《文学三问》。在这篇文章中,这位已经91岁高龄的老作家自称静观默察近年来文坛之种种现状,有一喜,一忧,一愁,一惧。发言在文学界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叩问:谁来守望我们的文学家园?

  12月1日下午,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叩响了马识途的家门。
  马老家中订阅有十几种报纸、杂志,这让老人能始终对社会保持关注。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虽然年事已高,老人还是四川作家里较早用电脑写作的,从1988年到现在,已用电脑写作300多万字。
  提及他的“喜忧愁惧”,老人坦言:一喜是文坛迎来了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新人辈出,后继有人;一忧是文学和影视创作中出现某些低俗化倾向;一愁是在目前一片产业化的呼声中,对作协如何产业化心里没底;而一惧是雅文学的日益边缘化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咄咄逼人。
  马老说他有“文学三问”:一问,谁来守望我们的文学家园?二问,谁来保卫我们文学的美学边疆?三问,谁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
  其实,这也是今年3月马老在四川省作家协会六届四次全委会上的主题发言。几个月来,这“三问”一直在叩问着文学界人士的心灵。

  思考:中国不能没有独特的主流意识和民族精神

  作为一位与中国新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共同成长的作家,老人一直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理想。“‘文学三问’是我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我坚持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主流意识和民族精神。我主张文学的多样性,但绝不赞成多样化到‘淡化革命、颠覆英雄、否定崇高’的地步。”
  他说,目前在文化界,有一股低俗、庸俗、媚俗、恶俗之风,甚至于发展到“身体写作”、“三头(枕头、拳头、噱头)主义”。乱改红色经典、歌颂封建帝王、展示奢靡生活的作品有不少,有些作品甚至一印就是几十万册,而严肃作品却被挤得市场越来越小,令人心忧。我们应该想想办法,不能任其发展,更不能推波助澜!
  对于雅文学的日益边缘化,马老表示了深深的担忧。“雅文学不景气,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作家自己。反躬自问一下: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到底如何?我们确实做到了‘三贴近’吗?我们已经尽力用精神产品去满足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了吗?”
  对文化霸权主义,老人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说,文化霸权主义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把文化产品输入到弱势国家,灌输自己的主流意识。对付这种“入侵”,不能闭关自守,而要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与之抗衡。
  提及去世不久的巴金老人,马老感慨地说,“巴金是20世纪中国的良心。一个作家一定要有良心,要讲真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982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