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网络大语版)
【时间:2011/6/24 】 【来源:一起写网(17xie.com)大学语文 2011-01-21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5655 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孔 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周敬王四十一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思想体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也是唯心主义的。鲁定公时,曾为司寇。后去鲁,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洽主张,都不被采用。归鲁从事著述和讲学,编订《诗》、《书》等重要古代文献,并根据鲁史修《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人,其中名字可考者七十馀人。死后,其弟子及后学记录他的言行,为《论语》二十篇,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书用语录体写作,文字简朴,也有少数描写比较生动的片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则曰:‘不吾知也[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
  子路率尔而对曰[5]:“千乘之国[6],摄乎大国之间[7],加之以师旅[8],因之以饥馑[9];由也为之[10],比及三年[1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2]”。
  夫子哂之[13]。
  “求,尔如何[14]”?
  对曰:“方六七十[15],如五六十[16]”,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7]。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8]。”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9],如会同[20],端章甫[21],愿为小相焉[22]”。
  “点,尔如何”?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23]。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24]”。
  子曰:“何伤乎[25],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26]。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27],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8],风乎舞雩[29],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0]。”
  三子者出,曾皙后[31]。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32]?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33],孰能为之大!”

  【注释】
  [1]子路(前542-前480):仲氏,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曾皙(前545-?),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冉有(前522-?),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前509-?),公西氏,名赤,字子华。四人均孔子弟子。侍坐,陪孔子坐着。
  [2]以吾句:大意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受拘束而不言。下句的“吾以”二字是倒用。
  [3]居则曰句:你们平日间时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则:作辄解,犹常常。
  [4]如或句: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将以什么来为治呢?
  [5]率尔:轻率而急遽的样子。
  [6]千乘之国:古代按土地出兵车,能出一千辆兵车的是一个拥有一百平方里面积的诸侯之国。
  [7]摄:逼迫,或作“夹”解。
  [8]师旅:古代军队的组织单位,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此处指战争。
  [9]因:犹继。饥馑:灾荒。《尔维·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10]为:治理。
  [11]比:近。
  [12]方:指礼义。
  [13]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哂;微笑。
  [14]“求,尔何如”,与下文“赤,尔何如”、“点,尔何如”,皆孔子之问,略去“子曰”二字,意谓“冉,你的(志向)怎么样”?。
  [15]方六七十:指六七十平方里的小国。
  [16]如:或。
  [17]足民:使民衣食富足。
  [18]如其句:意思说,至于具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所能,须待其他君子。这是自谦的话。
  [19]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宗庙,是君主祭祀祖先的地方。
  [20]如:或。会同,诸侯会盟之事。
  [21]端:玄端,一种礼服。章甫,一种礼帽。此言自己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2]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有不同的等级。称“愿为小相”,表示谦逊。
  [23]鼓瑟三句:记述曾皙承孔子询问及作答时的动作。鼓,作动词用,犹弹。希:“稀”之本字。曾皙正在鼓瑟,及被孔子一问,注意力分散,故瑟声逐渐稀疏了。一说,鼓瑟已近尾声,故乐音稀疏。铿尔,形容瑟声,一说,指曲终的馀音。作:起。
  [24]撰:述。这句大意是: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一样。
  [25]何伤:有什么妨害。
  [26]莫:同暮。暮春:夏历三月。
  [27]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
  [28]沂: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南。
  [29]风:乐曲,作动词用,即奏乐。舞雩(yú):鲁国祭天求雨的场所。
  [30]与:赞同。
  [31]后:最后出。
  [32]唯求句:与下文“唯赤”句同为孔子于先从反面发问之词,然后加以说明。邦,国。与同欤。这句说,难道冉求所说的就不是邦国之事了吗?
  [33]赤也句:指上文公西华自称“愿为小相”的话。意谓公西华只能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

  【赏析】
  本章为《论语·先进》篇,记述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这篇短文只有三百余字,但描写人物的语言动静却很传神。孔子与学生在一起时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子路的坦率而自负,冉有、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志趣高远和性格洒脱,都一一的勾画了出来。而末尾的一段话却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性格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融融乐乐,载歌载舞的春游图。曾子自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面上看来,这说的是暮春时节的曾子浪漫出游,是写实,但是“莫春者”是比喻壮年时期,整句话用以比喻一个人壮年时期的为学修身实践。
  本章最能体现孔子的进、退观,为后世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奠定了基础。孔子实际上是一个颇不得意的政治家,他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到处献治国良方,实际却处处受到冷遇与碰壁,所以也不免有愤世嫉俗的苦闷,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可见,他就是命运信奉者,以至产生去过淡泊生活的理想。他还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的话,也产生过“欲居九夷(《子罕》)”的想法,表白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心迹。而本章中曾皙所表示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以说正与孔子这类心情相吻合。

  【思考与实践】
  一、参考本文分析目前大学师生关系现状,就如何处理大学师生关系提出新的见解?
  二、文章结尾处所描写的“游春图”,能不能展现孔子的社会理想?为什么?当下某些人极力宣扬“新儒教”,你应如何来评论这一文化现象?
  三、试谈本章是如何表露出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孔子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利用本章提供的资料、《附录》中提供的《申论》写作格式,以《进与退》为题,写一篇1000字的政论文(《申论》),在即将准备参加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同学中相互传阅。

  【参考资料】
  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像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汉·王充《论衡·明雩》)
  曾点之学,盖有以见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宋·朱熹《论语集注》)
  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明·王阳明(守仁)《传习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344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