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我论大语

何二元:《大学语文》序言——为上海交大版《大学语文》作
【时间:2010/10/13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5447 次】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编大学语文》即将出版,教材主编宋老师因为平日里常和我讨论大学语文问题,所以这次便嘱余作序。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部的这个定义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往往或低或高地改变了这门课程的性质,往低说,这门课被说成是给中学语文“补课”,往高说,又几乎要囊括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中国文化的所有课程,这就导致重开大学语文30年,教材越编越多,课程性质却越来越模糊,课程地位也越来越低的怪事。要走出这个怪圈,就要重新研究究竟什么是语文。
    
    “语文”这个词的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叶圣陶先生曾概括过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语言文字,再细分之,就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这本是一门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但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的文字,几乎任何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可拆分到字,这就使“语文”一词在理解上有了种种歧义,在“语言文字”之外,又有了“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语言人文”等等说法。这些说法对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不过是把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搞得复杂化了而已,还不至于危及到学科自身的生存,然而大学语文就不同了,因为大学本来就有各种文学、人文、文化类课程的,把大学语文说成是大学文学、大学人文、大学文化,其结果便使大学语文课程的面目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在自我膨胀的过程中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就是大学语文被“边缘化”和遭遇“尴尬”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和宋老师及其他大学语文教师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为了解开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谜团,有必要暂时搁置“语文”这个词语,来一个釜底抽薪,从根本上阻断继续进行文字游戏的可能。同时我们还一致认为,采用“母语”一词来重新定义语文,把大学语文界定为“母语高等教育”,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它强调的是语文课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这有利于激发民族感情,有利于寻求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法律保护,从而终结关于大学语文要不要开的无谓争论。
    
    这几年,国家正是从“母语高等教育”的高度对大学语文课进行支持。2006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高教司副司长杨志坚发表《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讲话,会议形成以《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题的会议纪要。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以通知形式转发会议纪要,将其升格为国家文件。2007年8月17日,教育部就《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回答记者关于大学语文问题时用诗意的语言回答:“我想,世界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人生有多长,语文就有多长。我希望大家对语文教育有终身教育的理念。”2008年11月,国家语委发布的《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为大学语文状况专辟一章,题为《母语高等教育状况报告》。
    
    国际社会对母语问题也从来就给予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使用母语是一项基本人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些文件中,还特别谈到了母语学习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国际现代语文教师联合会(FIPLV)发布的《语言权利世界宣言》,其第二十四条指出:“所有语言社群均有权决定其语言被表现的程度:……包括学前、初级、次级技术和职业性、大学和成人教育”;其第三十条指出:“所有语言社群的语言和文化必须在大学阶段作为研读和探究的主题”。
    
    当然,我们把大学语文定义为“母语高等教育”不仅仅只是寻求保护的策略,它更意味着艰辛的理论构建劳动,需要全体大学语文同仁一起来努力。“母语高等教育”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理论盲区,举例说,母语学习理论有“学得”和“习得”之说,这个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早期教育与外语教学中,那么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是否还存在“学得”与“习得”之区分?那些学生非常喜欢并且自己能主动在生活中“习得”的东西(比如通俗歌曲、武侠小说等等),是否还有必要进入大学语文课堂?而学生可能暂时还不感兴趣自己也缺乏独立“学得”能力的知识,是否应该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这种研究可能改变我们对大学语文问卷调查数据的评估,同时也可能为大学语文有限的教材篇幅和有限的教学课时提供取舍的标准。
    
    再好的理论也要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何况“母语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刚刚起步。有幸的是,我的这些初浅设想得到了很多大学语文同行的支持,复旦大学出版社委托我为他们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编写教师手册,使我有机会写出《母语主题的大学语文》这本教参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大学语文编委工作,诗人西渡(主编之一)和我一拍即合,“汉语:我们的精神家园”、“感受汉语之美”、“母语是一条流淌的长河”,教材中的这些章节我想应该是出自他的手笔。现在我又高兴地看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主编宋老师再一次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这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魅力母语”,组织了六个单元的内容。我一直认为提出“母语高等教育”的口号并不难,难的是构建母语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探寻出一套母语主题组元系列,这本教材中的六个单元的设计构思,正体现了这样的探寻历程。教材的下编为“文学奇葩”,和上编“魅力母语”上下呼应。我一直不赞成用“大学文学”取代大学语文,但并不表示大学语文教材里不能有文学内容,而是主张要摆正文学与母语的关系,任何民族最好的母语都在该民族的文学作品中,所以母语教材必然以文学作品为主(假如母语教材还收入一些文化类、人文类作品,那是因为这些作品同时也是好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学习母语的材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例子”和“凭借”,所以它们必须按照母语学习的规律来组元,而不是简单编成文学史或文学作品选读,这也是大学语文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的根本区别。我想,上海交大的这本教材,既然以“魅力母语”和“文学奇葩”为上下编,也应该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编写思想。今后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的这一最宝贵思想。
    
    最后我祝愿上海交大出版社的这本教材能顺利发行,为广大高校师生所接受。
    
    2010年3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312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