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大语名师

清华大学学生对王步高老师的教学评价(续)
【时间:2010/7/12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8360 次】

(2009-2010学年)

一、 对大学语文的意见

  我同班的好友向我极力推荐了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说自己上了一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将信将疑。但由于我先前选的周二晚上的课太没水准,我还是补选了王老师的课。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从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上,我学会了太多太多。
  对大学语文课的第一印象是王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说实话,这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课件。每一张ppt都充满了古典韵味,同时又与所讲的内容相匹配,精美绝伦,极大地激发了我听课的兴趣。
  同时,这门大学语文课的内容也与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可能是受中学阶段语文课的影响,我一直认为语文课都是生硬的阅读文章、体悟其感情和内涵,分析写作手法之类,充满了死记硬背和生拉硬套。语文课绝对不同于平时作为兴趣的阅读,只有标准答案,没有真正的体味、欣赏和感悟,自然也就变得了无生趣了。但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却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是王老师讲课的内容。王老师按照时间顺序,从最早的经典《诗经》开始讲起,历经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明清时代,有着巨大的时间跨度,同时又不失条理性和逻辑性,将中国文学的发展宏观地为我们进行了展示。在每一讲中,我非常喜欢王老师对朝代历史背景、诗词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大类的发展史的介绍,我想这可以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俯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情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理论的修养。另一方面,王老师在讲课时又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和历史的讲解上,擅长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特别是文革时期的艰辛经历,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讲解诗词文章中的内涵与哲理,同时又对我们这些涉世未深却常常自以为是的九零后一代人生动地传达了许多珍贵的人生经验,令我们增强了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收获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悟。我清楚地记得,王老师在一堂课上告诫我们,人生要学会“忍”的哲学,还在黑板上为我们书写了“忍一时之小忿,争一生之高下”的箴言。我将王老师的这句话记在课本的第一页上,同时也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我想,这种人生的道理,对于我们这“娇生惯养”、从未经过风雨、受过苦难的一代人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再一个就是王老师讲课的形式。我非常喜欢王老师用江南方言朗读诗词,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一样“虽然我的普通话不好,但好多人都说我用方言读诗词还别有一番味道”。的确如此,刚开始还听不太懂老师的“普通话”,但后来越听越爱听,觉得如果改为标准的普通话,可能还真没有那一番别样的韵味了呢。另外,现在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在推行教育改革,强调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于是许多老师都革新了上课形式,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我的感受看,这种上课形式只适用于英语、演讲、人际交往和市场营销之类的课程,像大学语文这种课就是应该采用王老师这种一人独讲的形式,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同学们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学生的思考完全可以放在课后进行,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只想听有水平的人讲有水平的话,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建立在薄弱基础上的空洞的课堂讨论上。所以,我非常喜欢王老师的这种讲课形式,每次近三个小时课,虽然很长,但我总是精神百倍,因为能在课上听到有用的东西。(汽92 崔洪阳 2009010784)
  
  非常荣幸这个学期能够选上您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也非常感谢您远道而来为我们清华学子普及大学语文的知识。在上您的课之前,我以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几乎跟在高中时期语文的学习相差不多,可能会比较乏味或者是过于应试。但这一个学期下来,听了您的课之后,发现完全超出自己的想想,王老师为学严谨、为人谦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上您的大学语文课程,让我感觉非常的轻松,而且学到很多。您不但从比较学术的角度向我们解说不同时代下的名家作品,而且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补充说明,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我们受益颇多。通过学习《大学语文》不仅让我们对古文著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我们学会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赏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在为人为学方面也让我们获得了很大的启发。从您给我们选的文章中就能看出你对我们当代青年的关心和牵挂。我感觉上您的课就是在给自己心灵的一次洗涤、一次教育。您教育我们要海纳百川、集思广益,宽容对待身边的人;您教育我们要学好自己国家的文化,不要整天为英语考级徒劳奔波;您教育我们要留守住自己的方言民俗,不要让它们被潮流任意冲刷;您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人。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们会谨记您的教诲,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工物系 核72班 熊章辉 2007011792)
  
  王老师讲课很富有激情,丰富的声调变化能调动起同学们的兴致,让听者颇感愉快。而您讲授时浓浓的乡音,又教我每每上这节课都要好好地怀念一遍远方的家乡了。身在外地,才体会到乡音的饱含的温暖。这一学期能听到这门课,算得是一种幸运了。(肖艺 2009011918   材91)
   
    作为一名物理系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接触的就基本上全是专业方面的东西。高中时期很喜欢的语文感觉疏远了很多。上学期选课期间,当看到老师你开设的大学语文之后,出于对语文的热爱和对老师你的崇敬,我毫不犹豫的选了这门将会让我受益终生的课——《大学语文》。从此,一学期的美妙历程便开始了。
  每个星期二晚上总是我最高兴的时间。在一堆公式,数据运算和理论推导里面驻足了一个星期的我,在周二的晚上总是在文海中畅游,感觉无比的欢悦。老师你的讲课方式我相当喜欢:不拘于个别文字,句子的解释;注重的是整体文义的把握和整体的“浩然之气”。这让我欣喜不已,还记得高中学语文时,一天到晚在那儿纠结于机械的记忆和个别字的各种解释,以及那可恶的高考应试作文。我一直都觉得语文不应该是高中的那种样子。而老师你,给了我以最好的证明。
  还记得老师你经常给我们将各个作家的生平,或褒或贬,公正客观。你说“文人多无骨”,“如方孝孺等便是千古难得”,通过你的课,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你说的“骨”,文人须有骨,诚然!
  还有便是老师你讲述的你在文革中经历的种种。很震撼于老师你的气节,在这迷失了的社会里面显得是那么的可贵,给以我们以人格上面的明灯。
  通过老师你的讲述,我也改变以前盲目崇拜那些著名人物的不良习惯。我知道了“陆老,陆老,诗多好的少”,也知道了“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是一句彻底的败笔,
    还知道了《深虑论》里面解决问题时“归之于天”的荒谬和可笑。
一学期的课程是短暂的,转瞬间便以到了结束的时刻。当我将这份卷子交上去的时候,我知道这美妙的历程终于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但这门课对我的影响将是一生的。下学期有机会的话我还会选修老师你的《唐宋词鉴赏》,望再次受教于老师门下。谢谢老师让我度过如此美好的一学期大学语文课。望一切安好……(迟焕杭 基科97 2009012092)
  
  第二次选上王老师的课,感觉依然和上次“唐宋词鉴赏”一样,那么的耐人寻味。每一堂课,都让我进一步的更加了解古代诗文的魅力。16周眨眼般过去,每逢周二的夜晚,都让我沐浴在文字当中,中国的精髓。我记得王老师说过“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很赞同,那几千几百年前传下来的象形文字,陶冶了性情,更造就了一个传说。至于当代诗歌的发展,也和老师一样感到无奈。那一首首的“老鼠爱大米”,听了都让人锥心,锥心的痛。它们太俗了。为何宋朝所谓的俗,却是如此的高雅,柳永之词,耐人寻味。是否时代的变迁注定成为这样的局面,那么,诗歌之国的称号,又将何去何从?我感慨。大学语文,虽然有些像中学的中文课,但是,老师的资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有些老师完全就是背书的机器,让学生成为读书的机器,这样的教育让人可悲。我喜欢王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生活的经验和课文结合在一起,例如被囚禁的时候和李后主的遭遇作为对比,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大学语文,更加全面的介绍中国从古至今的诗歌散文,但16周的时间毕竟太短,无法一篇篇一页页的解说,这是唯一的遗憾。(蔡荣进[留学生] 2008080337)
 
   学习《大学语文》课程,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与中学阶段的语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门课程,抛却高考的限制,大学语文的讲法是十分自由而富含老师想法的。不用按照正统的观点对每一位作者进行讲评,也不用刻意追求主旨这一类的东西,千古名篇也有可能是一篇语言出彩但在思想见解上未必深刻的文章。所以在解读一篇作品时,老师的角度是非常宽广的,这一点让我对很多之前阅读的篇章有了完全新的认识。可以从其历史影响来解读一篇文章的魅力,可以从语言的优美解读,也可以从独到的见解解读,当然,许多一流的作品是有许多方面值得赞赏的。
   另外一点是则是这门课程的高度概括性。从诗经至近代文章,要用一个学期的课程涵盖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在这其中,老师仍然做到了详略的安排,在高度概括的同时仍然对许多非常细致非常深刻的内涵进行了挖掘,修习完该课程并非上了一门文学常识课,而是真正的在品读一些作品,之后才是对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进一步了解。(2007011435 洪英东 自72)
  
    学习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感觉收获颇多。我对语文一直有着浓厚兴趣,很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但在高中期间,对语文的胃口在纯粹的应试教育中消磨殆尽。来到清华,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能够自由无拘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课程的优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上课时有详实的课件和详尽的讲解,课下有大量的补充材料、思考题和网络链接,加上老师渊博的学术底蕴,为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选篇目也与高中教材尽可能避免了重复,扩展了知识视野,增加了对诗人、作家的全面了解。(热动93 于海童 2009010724)
  
  感谢您在一个学期以来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大学语文课,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我也特别感谢每节课之后您能不厌其详地解答我的问题。这个学期的大学语文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关于诗词的音韵方面的知识。(化学系 基科89 田天 2008012325)
  
    通过这门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这是我首次对我国的古代文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学习,同以前那种割裂式的、零散的学习完全不同。这次的学习让我对我国的古代文学有了一个全局性的了解,这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2008012268 余成龙)
   
    半年来的周二晚上,我总是顶着白天两节大课后的疲倦,来到四教二楼的教室,教室号我已经记不清了。
    过去六年,习于英语授课,来自香港的我听课难,上语文课更难。王老师,您老说自己普通话不好,我俩可谓同病相怜。老师的方言介乎普通话和粤语之间,往往给我一点亲切的感觉。小喇叭朗读课文,配以古乐,对听者而言,实为赏心乐事。王老师讲课认真,感情真挚,小喇叭声音甜美,动人的,就是那文字的美。
    赏析前人的佳作,把我从半文盲中拯救的出来,我开始明白何谓诗意、了解古人的愁。说到愁,我发觉老师您的乡愁还是挺严重的,每每说到南京的风光,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我们南京……”、“我们东南大学……”不绝于耳。但当讲到思乡的课文,您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哀伤。爱回家,在您身上,我找到了不少共鸣。
    下课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老师您却选择继续留下来,脸带老人的慈祥和亲和,对同学们的提问,乐此不疲,您我之间已经没有师生的隔膜。您对教学的热情,使我也深受感染。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好文章比比皆是,王老师从中挑出耐读的经典,在课上加以赏析和串讲。课堂的精彩内容,加快了我在语文知识上增进的步伐。另,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名家的评析,也有助于我更具体地了解各篇佳作。(冯逸天)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在我们告别母校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到了清华,学了工科,千万别把国文丢了。”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这学期选了王先生的“大学语文”这门课。转眼间一学期就要过去了,也是时候静心来总结一下了,遂有下文。
    听过王先生的课程后,我大体上有两点体会:
    其一是关于理念上的,王先生十分重视对于青年学生的语文教育,对社会上中华文化的衰退痛心疾首,这一点令我十分敬佩。前段时间看到一本关于陈寅恪先生的书《也同欢乐也同愁》,这本书使用的是繁体字,我看起来有些吃力,突然想到王先生对于现在高校毕业生的一句评价“都是文盲与半文盲”,不禁有些惭愧。平日里自己也常常以清华学生自居,然而却连最基本的汉字都认不全,颜面何在?与此同时,王先生对于社会上一些所谓学者践踏文化传统的行为深恶痛绝。记得王先生曾在课上说过,古人编的“唐诗三百首”只有310首,这是因为《诗经》有311首诗,唐诗虽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珍珠,却也不敢超越《诗经》的地位,所以少一首。然而,现在有些人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随意地重新编写唐诗,这是无知的表现。听过王先生的这一番话,我在提及古人的文学作品时,总会战战兢兢,生怕因学识浅薄而贻笑大方。王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以及王先生扎实的国学功底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好好学习。
    其二是关于课堂,第一次上课时对于王先生的口音不太适应,以至于把先生错认为是“扬州人”而非“扬中人”。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口音早已不是问题,我也得以全面地一睹先生风采。先生讲的古代诗词令人陶醉,首先从作者的生平入手,让我们作者有了粗略的印象;再结合本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我们理解其主旨大意;然后就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与鉴赏,深刻体会其外在的语言美与内在的精神美。一首诗讲完,让我深深地为中国语言之美而折服,余音绕梁。
    得以上先生之大学语文实乃吾辈之荣幸。(自94班 李何羿  2009011472)
  
  首先,我对老师的热情感动了。看老师在每堂课很热情地讲课,我不能不集中(虽然有时候有听不懂的时候 哈哈)上课。其实, 对留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很难的课程。有时候听不懂老师说的话,所以我常常对旁边的中国学生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哈哈:) 虽然课程内容很难,但是上课的内容都很有意思。而且老师讲地太认真、仔细,所以这门课给我的收获挺多的。
  而且老师每次跟我说,对留学生很难但是不用担心。老师的鼓励让我加油,中间不抛弃学习。我真的谢谢老师对我的理解和老师给我的宽容和支持。我觉得我来中国以后认识了许多好的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所以我好好地过着大学生活。老师也是!!哈哈:)(韩国留学生·文留 71 2007080106 张徜婀)

  大学语文真的能学到不少东西。之前对清华人文课的大致概念是,挺水的。老师也就随便教教,并不见得很花心思准备,而学生们也都说抱着混混学分的态度。怎么说呢,因为学校对学分绩太重视了,我们受到很大压力,很难让我们有魄力,给任选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一个学期以来的课程,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一个学期真正能学到的东西有限,但是老师您激起我对于大学语文,或者说对于语文,对于文学的热爱。我想进了大学,身边很多同学都把语文、英语扔了,因为不算学分绩,我一度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在一个学期古典文学诗歌的熏陶下,我想我是不会放弃自己最初的爱好的。
  我还记得您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讲平上去入的声调,记得您自嘲普通话不标准,记得您讲到文化大革命时坚毅的神情,记得您谈起苏轼、黄万里时钦佩的语气,记得您说到现在连政治课都要用双语讲授时怒竖的双眉,记得您谈起如今充斥着“就像老鼠爱大米”的诗歌创作时的愤慨,也记得您说出名的教授往往要会写文章时微微得意的神采。哈,一切都仿佛就在眼前,然而转眼一学期的课就要结束了。与高中的语文课不同,大学的语文课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们的相遇也只有每周的周二,但我想这已经成为我这一学期一段美好的记忆了。
  中间有几次课有事没有能够去上,现在想来都是一种遗憾啊。
  从《诗经》开始,我又一次领略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感谢您,王老师,让我的大学生活中能有语文的身影,也让我更加确定自己今后即使再忙也会翻翻唐诗、读读宋词的。您在课上旁征博引,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也更加了解了的您,您真的很牛!我们需要向您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您说的,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确实也是至关重要了。许多教导我都会铭记在心的。我也由衷得祝愿您,过得好,在清华天天开心。如果能再上您的课,将会非常开心的。
  关于是不是留在清华的问题,我觉得清华的学生是珍惜您的。在清华,也是有那么一大批学生,不愿到了大学就把语文、英语扔掉,真心的喜欢着我们中国的文学,古代的,现代的,我当然也希望您能留下,把您的所有开的课都上一遍。但是真的,最重要的还是希望您开心,因为毕竟,东南大学的学生们也渴望您回去吧。(2009010787  汽92 王璟毅)

  不怕您批评,当初选“大学语文”这门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凑核心课的学分。可是上了两节课以后,就觉得可以向您学习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我觉得,这半年,“大学语文”这门课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了多少诗词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开始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认真对待工作、敢于说真话、坚守自己为人的原则……这都是我们这些青年人该学的宝贵的品格。
  我之所以说是开始懂得,而不是学会,是因为我真的不确定在人生那么长的道路上,我是否能一直坚守。或许,只有我到了王老师这个年纪,才能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初婧  热动93  2009010728)

  这学期学习王老师的《大学语文》,感到自己深深被老师的语言文字功底所打动。常常回到宿舍后给同学们聊,说这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在清华这样的理工科学校里,王老师身上所具备的文学素养,理应让更多的同学从中汲取营养。(水工91 秦越 2009010231)
  
  虽然是这学期选的《大学语文》,但上学期就听大学同学、高中同学说起过王老师。班里有同学上学期选了《大学语文》,说老师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口音。后来某次和高中同学聊天,聊到校歌,我那位东大的同学就说他们的校歌词是王步高老师写的,还说他来清华了。我说:“就是开《大学语文》的那位老师啊,我知道。”完了之后就从网上听了东大的校歌,确实不错。于是,我认定了这是一位水平很高的老师,决定这学期选王老师你的课。
  一学期的课听下来了,感觉内容很丰富,收获很多。感慨最深的当然还是您说话的口音,这也好像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其实我很庆幸,因为我也是江苏人,江苏南通的。所以听王老师的课,非但不会因为语言问题而听不懂,反而有一种亲切感。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多多少少是能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的。换位思考一下,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也并无大碍,听多了自然就好。再换位思考一下,毕竟王老师也这么大年纪了,确实不太容易学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一点是相当理解老师的。回归正题,总的来讲,听您讲诗词、讲文言文确实不同于高中时听语文老师讲,同学们“讲得好”的说法确实很真切。大学里除了关注成绩,似乎更注重老师的选择,每到选课时便是讨论哪个老师讲得好、给分厚道。攒学分绩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希望自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的感觉是,王老师上课很有激情,而且很风趣,很能吸引学生,导致我们愿意去听,而且是认真地听。一个老师做到这点,我觉得就挺成功的了,而王老师您确实做到的。难怪清华把您从东大请过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92班 吉祎秋)
  
  《大学语文》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不可多得。课件的制作也十分精美,不管是背景还是字体,看得出来老师都煞费苦心。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从编辑学的角度上来看,这本书的选材、体例、编排都是无可挑剔的。
  大一上学期就知道班里很多人选了大学语文这门课,也听到了很多关于王老师关于东南大学的轶事,本来感觉清华作为一个理工科学校(虽然学校在大力建设文科院系,很遗憾,我还是不能完全改观),在众多枯燥专业,诸如机械、材料的围攻之下是不会有很多人欣赏我们这些文科生的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的,大学语文可能只是高中那种应试教育的延续,所以就没选这门课。到大二下的时候,听到一些同学讲起这门课竟然有一丝炫耀,提起随时可能回东南大学的王老师更是依依不舍,我就“抓住最后的机会”选报了王老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不得不说的是,至今我仍为做出这个正确的选择而庆幸甚至自豪。
  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大学语文给我的感觉不仅不是那种应试教育的“填鸭”模式,反而更多的是被它的课程内容、被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诗经楚辞、汉魏古文、唐诗宋词元曲、散文小说戏曲,这些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不再是沾满历史风尘的冰冷语句,更像是一位位先哲娓娓道来的亲切叮咛,或悲或喜,或平静或激昂,它们都成了有情绪有生命的艺术品,向后人尽情展示着个时代的魅力,述说着湮没在滚滚大浪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很欣赏王老师的课堂表现方式,那种完全投入的感觉绝不是一个仅仅为了薪金为了名利的讲师所能达到的。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词语,绝不仅仅只是像讲师那样讲授知识,更应该教导学生,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发掘未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而王老师则完美的做到了这些,不管是用自己的苦难经历教育我们,还是诲人不倦地引领我们徜徉语文的殿堂,从知识到人格,教人育人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谢谢您!(新闻82 2008016862 张晏慧)
  
  很荣幸这个学期在众多学生中被抽中,聆听了您的“大学语文”课程。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感觉确实收获不少,尤其是在诗词的有关知识和理解方面,您的很多想法给了我不少启发,有句话叫“如坐春风”,的确就是这种感觉。在此,首先向您表达我的感谢,谢谢您对我的帮助,谢谢您的辛苦付出和努力!(2009010578 石毓霄)
  
  我很庆幸这学期开始时,我在补退选中“抢”上了这门让我终身难忘的大学语文课。早在上学期,我的舍友选了您的《大学语文》,课后对您的赞扬不断,渴望能再次上您的课,我就对这门课充满了好奇与激情。在第一节课上,当我听到了您浓郁的江苏话,我真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我出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小乡村,虽然成长在山东,但每年过年都会回到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家乡。那里山清水秀,就像老师说的,“没有沙尘暴”,能在2月看到嫩绿的新叶,那里真的是世外桃源。在王老师深情的讲述和回忆中,我仿佛看到了正在迅速成长的家乡,看到年过七旬依然精神矍铄的祖母,我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
  这一学期通过您的授课,我深刻地感受到您知识的渊博。您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词韵律有很深的研究,而且通晓古代历史,熟知文人经历。让我佩服的是您还涉猎天文学知识。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您对古代文人及其创作独特的理解,您对陆游“诗多好的少”的评价让我耳目一新;在《鹊桥仙·青浦大观园》中“姑苏未远,乡情萦系,何恋青浦一隅?无猜豆蔻伴知音,已不亏,人生一度”,您对林黛玉的看法独到深刻。这让我懂得真正的文学鉴赏,一定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观点。
  当然,您最让我钦佩的是敬业的态度和对文字的热爱。为了能让我们在大学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切身感受到中国古今文学的魅力,您特意把这门大学语文课增加到3个学时,以便能满足我们学到更多东西的渴望。而您,从头到尾满怀激情,甚至于两个小时都不休息,口干舌燥的您只是为了我们能在宝贵的时间里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和独有魅力,您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您对中国文学的挚爱同样深深地感染了我。您亲自提笔为东南大学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校歌;您不辞辛劳拜访黄万里故居并写词记之,“日三番,经君旧舍,肃然心折。自古长才能伸少,而况黄公孤洁。策几上、嘶声力竭。赍志徒然冲天泣,纵古今王景犹肝裂。公道在,对星月”让我感叹不已;您说“《大学语文》不仅仅是一本课本,更应该成为人们终生的收藏”;您说中国人不应该忽视母语,感慨义愤地感叹“普及全民英语四六级也就是民族灭亡之时”。您带着我们从《诗经》开始,在中国文学的漫漫长途上且吟且行,我不仅感受到先秦散文的文学艺术,倾倒于唐诗宋词的魅力,更了解到别样真实的明清诗词小说。您独到的讲解让大家都全神贯注,感佩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进入了瑰丽的文学殿堂,真正感受到语文也可以这样生动美丽。
  让我感动的是,您不仅带给我们文学的赏析和理解,还结合自己人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学到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您为人为师的态度让我对您怀有最真诚的敬意。您讲年少的壮志雄心,讲文革被错判成“右派”的委屈和坚强,讲现在的淡然生活,“要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我强烈的震撼,同时也让这门课充满了人生滋味。从中我获得了人生的启示,人生中的挫折困难在所难免,我们作为学生,现在经历的还只是人生一隅,如果没有处之泰然、自信乐观的态度,将来怎么承担建设祖国的大业呢?希望您以后能长留清华,在大学语文的研究和文学创作中继续展示您独特的人格魅力。(热动92 孙晖 2009010700)     

  本学期,我选修了王步高老师讲授的大学语文课程,王步高老师对古文,尤其是诗词的理解让我获益颇多,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在中学没有接触到的诗词文赋,掌握了一些文学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深了了我对古文的兴趣,让我有了进一步接触古文、研习古文的兴趣。另外,王步高老师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基科85 王冰青 2008012188)

  在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您的《大学语文》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又重新找回了小时候对文字的新鲜感和热爱,您在课上慷慨激昂的讲述让我从心底里爱上了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特别是您对您的经历的一些讲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真实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您面对艰难困苦时那种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您在浊世和纷扰中依然坚守自己心灵的一片净土的淡定与执着,都让我崇拜和敬仰。
  在最后一节课上,我听您激动地讲起我党优秀共产党人张志新的感人事迹时,我非常感动,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每当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扪心自问,自己在这样艰险的情况下是否能像他们一样坚守信仰。但是听到你的经历我很受鼓舞,我觉得我要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和人民的人,不负国家对于我们的众望。
  在您的课上我受益匪浅,不仅是您丰富的文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懂了怎样坚守原则和信仰,写出一个大写的人字。非常感谢您!祝您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李抒威 材92 2009011971)
  
  一学期的课程,收获很大;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很喜欢老师您的讲课,内容很丰富全面,并且也很有激情,很有感染力。同时也唤起了我在每天忙碌中不小心忘却的诗词,重新找回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其实,方言听起来有时候感觉还是很亲切的,老师也很有幽默感。课堂氛围很好,可以说大学语文课是我注意力最集中的几门课程之一。辛苦老师您啦!(新闻92 张熠)
  
  王老师上课让我觉得很享受,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记忆力超强,让我们很是崇敬。
  衷心感谢王老师这一年的教诲!祝王老师身体健康!很希望下学期还能去听您开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这门课。(数学系基应73  2007012165 李野)
  
  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王老师上课充实而有趣,使我们在一阵阵笑声和一番番思索中,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语文之夜。老师不仅教给我们很多深入的文学知识,起古迄今;还授予我们人生哲理,亦庄亦谐。
  大学语文的课堂是多彩的,如玄晖之清丽,如后主之悲戚,如太白之狂傲,如东坡之旷达,如老杜之忧愤,如易安之婉约,如孝孺之傲骨,如左忠毅公之不屈。我们览迁客骚人之图谱画卷,我们赏先达志士之怀抱胸臆,我们静闻文人雅士的古韵笙歌。老师教诲我们积极生活,切莫“飞鸿万里愁如海”;身有骨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心存达观,“好竹连山觉笋香”;懂得隐忍,“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老师言传身教,表达出的浑然正气和一身傲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学语文课洵为精神之旅途。(化学 方堃 2009012223)
  
  首先要感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带给我们的文化和精神盛宴,您带领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重新探访古人的足迹,不仅教授文学,更渗透给我们如何为人、做事、如何拥有坦荡的胸怀,您用过去的经历和自身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最后,还是感谢老师,特别是最后一节课我们听李叔同的《送别》时,我真的感受都心灵的放松与精神上美的享受,是老师您的课程让我能在繁忙的理工科学习中拥有这样陶冶性灵、滋养情怀、培养兴趣的机会,感谢老师!(建筑83  2008010069 宋宁)

二、 对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的意见

    1. 非常感谢王老师一学期来的教诲,也非常幸运能在大学最后一年选上王老师的课。《诗词格律》这门课是我大学所有课程里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课程之一,一学期下来感触非常深,受益匪浅!以前对于诗词文学就非常喜爱,但都只是打打闹闹。如今因为王老师的课程,也算是初窥门径,深感庆幸!再次向王老师俯首拜谢!
    2. 也正如王老师所说,诗词创作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的确,一学期下来能写得几首小诗几句小词,并且我曾在一些网上论坛中和网友们交流,也是感触很多,更是因此对于诗词更加着迷。今天刚刚拿到在网上订购的《御选历代诗余》,心情还十分激动,的确是一本好书啊!
虽然这门课结束了,但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也因为王老师的期许和嘱咐,以后肯定还会坚持写诗填词,希望日后能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作品能得王老师雅正,也希望还能有更多机会能与王老师交流。(软62  2006013203  吴陈沐)

    这学期有幸能选上王老师所开的这门诗词格律与创作的课程,这门课在选课上着实很困难,40个课容量,竟有200多人去选,能够选上这门课运气不可谓不好,人品不可谓不好。既然选课如此之困难,选上之后自当珍惜,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收获,在这里我将把我这学期的很多收获和一些建议简单说一说。
    首先说说这学期课程结束后的一些收获,我从小对诗词和古文很感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度想报北大中文系,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最终来到了清华的法学院。但是清华的通识教育的确很好,我可以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比如诗词格律与创作。在此之前,虽然有是会附庸风雅写写诗词,但一方面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做得很不规范,另一方面,对于格律诗词了解有限,往往在欣赏他人作品的时候也是良莠不分,时常只是看一首诗词外在的形式和语言,而不注重其内在的价值与思想,赏析上有失偏颇。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从一首词的平仄,句法,思想,语言等各方面全面地去评价一首诗词,不再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美好,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对诗词,诗词作者及其思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入。每次上完课后的训练也十分必要,诗词的写作让我们学会了观察生活,从一件微小的事件中发现人生的大道理,学会了用诗词这样一种形式去记录生活之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同时,在这门课上,王老师也十分强调清华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做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人品正,才能诗品正。不媚俗,不消沉,不趋炎附势,这才是清华人应有的气节。每周三上完课后,回想起王老师的这些话总是令我心潮澎湃,是我认识到自己头顶光环更应该脚踏实地,认识到自己应当铁肩担道义,才能妙笔著文章,认识到自己应该继续发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之精神,做一个不愧于祖国的清华人。
    再说说我对这门课的一些建议,这门课是一门三学分的文化素质核心课,自应当认真对待。在讲课方面,王老师讲课内容丰富,情感也十分真挚,看得出王老师的用心良苦。但是,作为一个诗词创作的初学者,尤其是在清华这样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人文气息不甚浓厚,想在短期内,没有一定的积淀能写出极好的诗词,着实有些困难,建议王老师可以在网络学堂的选课建议上加上一条:建议有较好的古文功底和文学积淀,或在之前选修过与诗词鉴赏或诗词创作相关课程的同学选课。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大家在选课时候的压力,选课也能更理性,发掘出更多对这一方面感兴趣,有天分的同学,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班上整体的创作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时在期末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同学分数较低的情况。
    第二个建议是在进入正式的创作课程讲解之前,希望王老师能够对有关诗词创作和诗词句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些系统的讲解,因为这学期下来,觉得理论上的知识都是穿插在课程的每一部分,没有单独形成一块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一些理论的引导是很重要的,理论是对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手了解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实践中会更容易上手。希望王老师能将这一部分内容在所有课程之前单独列出进行讲解,或者在每一讲之前将前人可能会对我们创作有用的一些理论抽取出来做一个详细介绍,这些理论不仅包括句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理论,也应该包括思想,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一些理论。
    王老师的这门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使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同学之间彼此的互动也较多。在互动的过程中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因为大家同窗共砚一起学习,很多意见固然十分宝贵,但是有一些意见也有失偏颇,在私下的交流中,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希望能得到王老师的指点和建议,所以我希望王老师在今后的课程上能够对每位同学的作品及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析,这样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真正不足之处以图今后之改正。
    最后,课堂上的课件秉承了一项精致优雅的传统,课件上传也比较及时,这一门课程结束之后,虽然才疏学浅,天资驽钝,但我仍然会在闲暇之余继续我的创作,同时在读诗阅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敢于担当的情怀。我是学习法律的,法律维护的是公平与正义,需要我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需要我有一定的人文情怀,需要我有肩负起社会进步法治发展的历史责任感,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回味老师上课时殷切而激昂的话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无论是专业课的学习,还是诗词的创作,无论是诗品还是人品,都有待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磨练与提高。
    这一学期又将结束,感谢王老师的辛勤劳动与谆谆教诲,感谢这门课程给我和其他同学带来的种种启发和感想,最后祝愿王老师开的课程在清华人气越来越高,并祝王老师在清华的生活万事如意,阖家幸福!(法92 王鑫 2009012793)
   
    开学初,我动员了所有的好朋友帮我选上了您的这门课(清华系统只能选择一门课作为一志愿,即使作为一志愿,这门课抽中的比例是1/7)。您在清华里的口碑很高,所以我非常渴望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聆听您的教授。
    您一学期的悉心教导让我们这群工科园子里的孩子领略到古文的美妙,渐渐可以作对子,作诗,作词。我为我的大学可以以您的课为句号感到庆幸。(经管62 2006012409 邵晓琦)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学到了很多,更加体会到诗词这块古代瑰宝的神奇和美妙,对诗词也更加感兴趣了。
    感谢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教学,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诗词格律的相关知识,也学习了很多课程之外的道理,受益匪浅~!(航62 2006011614   王樱)

    您的诗词格律课是我上大学以来度过的最开心的课,也是最受教益的课。真的很高兴能认识您这么有学识有风骨的老师,和这么多热爱诗词的优秀同学。
    我从小就很喜欢古诗词,也自己写过一些,但那些都是在完全不知格律的情况下,只凭感觉自己写的,虽然很希望能深入了解它的格律奥妙,但可惜以前从没有人教我这些,高考的作文要求和以前初高中的语文教育一直让我感到很压抑很不平,但又很无奈。进大学后其实上学期也不太顺利,但自从上了您的诗词课,我感觉找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很高兴您能给我们讲解那么多诗词的同时还能讲很多您的人生经历总结的深刻经验,以前我从未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诗词课结束了其实挺不舍的,这么好的一个课堂,这么多热情的同学,即使在清华也是很难遇到的,我很赞同您的主张,一定要小班开课,这样才能真正聚集一批有热情的同学,也真的很希望您能继续留在清华多些时间,我相信会有更多热爱诗词的同学需要您这样的老师,需要这样的课,我真的很希望这门诗词格律课能一直开下去,希望在繁杂紧张的生活中能保留这样一片心灵休憩的净土。(生物 92 2009012338 王璇)

    我是那个经常令你生气,不服从格律的同学。首先对您说声:谢谢。
    从小到大,我以从不拘“法”为常,为荣。文字创作更是如此。刚开始我确是不理解遵守格律的意义。通过您的教导,我明白,只有尊重规则,才有资格对规则说话。
    文学生命上的成长,很难得很难得。我很幸运,在清华遇到了您,让我从“业余”成为“正规”。在历时几十个小时创作的十几首诗歌中,我深刻感受到诗词创作的乐趣。“苦中作乐”或是如此。最后,我把最近和过去的最满意的作品中的优秀部分“艰难”地逐字逐音的修改,我悉数写在此本。
    最后,通过此课,我在做人上有了很大感触。您说:“要写出好作品,首先你这个人字是要大写的。”同时您对文字的严谨,照片的仔细,都深深震撼着我,王老师从这门课上让我学到了一样东西:真直的对待文字,对待学问,对待生活。这可能是我的最大成长。
    最后,我以送您的一副对联作为本次作业的结束:
    龙行有格,先格心,再格物,东海潜苍龙,苍龙日暮还行雨;
    树参通律,严律己,宽律人,南山隐老树,老树春深更著花。
    横批:文君(宠)坤元
    (杨奇函  经管,2008012485)

三、对唐诗鉴赏课的意见

    从上个学期开始上王老师的课。王老师说的是南京话,刚开始听的时候,有些词要仔细琢磨才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习惯了,也就喜欢上了这样的口音。尤其读起诗来,觉得特别有味道。有的时候上课去晚了,还没走到三教的门口,远远就能听到王老师讲课的声音。
    王老师是我见过讲课最有激情的老师,上过人文学院很多老师的课,王老师讲课的风格是我以前没有体验过的。如果说很多老师的课是娓娓道来式的,那种悠长,慢节奏的风格,需要自己主动去用心体会,去慢慢感悟,那么王老师讲课就像潮水,不容分说先把你拉进一种氛围之中,让你不得不入乎其内,去投入,去感受。我喜欢这样一种氛围,感觉像是回到了高中时代,那个时候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仰着头的,总是怕错过老师说的任何一句话,总是能从老师的言语之中体会到很多神圣的,充满信仰的东西,仿佛我们自己真正被拉入了某个时代,经历了一个人的生活。我想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多半纯粹,不含杂念,不含私心,不被包裹着物质。
  王老师分析诗歌的角度不一样。以前听过讲诗的方法,多半是针对某一首具体的诗,分析它的每个句子,分析用词,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析诗歌的时代背景。而王老师会讲不同时代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诗歌的分析,谁对,谁错,有没有定论。记得有次课上王老师提过,大学生不应该再像高中生那样欣赏诗歌,应当用更加研究和学术的眼光来剖析诗歌作品,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启发,希望王老师能一直这样讲下去。(基应61班  00601275 时培蓓)

   王老师这门课程非常精彩,讲述了唐诗的发展史,并教我们把历史与鉴赏诗歌联系起来,挖掘唐诗更深层次的意义。可以说,这门课程让我们受益匪浅。(2006012255 高媛玮)

    学了本学期的《唐诗鉴赏》课,从整体上对唐诗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富有激情的讲授,看得出来老师对诗词的喜爱,讲课时也是沉浸在对唐诗的欣赏之中的。课件也非常精美。
(2007010369 环73 肖赛)

    这学期能够上王老师的课,我感觉十分荣幸。在课堂上你总是那么的精神饱满,给我们讲解唐诗背后所蕴藏的许多故事,让我们有如沐春风之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唐诗自安史之乱之后多忧国哀民之作,而王老师也是经历过文革这个国家不幸的时代的,所以在讲解这些诗的时候显得很有感情,往往将自己与诗人相比,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以及内心的挣扎痛苦等等。感觉这一门课对我而言收获颇丰。(2007010848 钱翔)

  本学期上了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感觉收获很大。
首先, 我是经同学的介绍来选这门课的。在同学的强烈推荐之下,我有幸选到了王老师本学期的唐诗鉴赏课。
  或许女生骨子里就有一种多愁善感。当我再次听到诗词的格调韵律,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诗书气息,心思霎时间变得细腻,诗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带给我无限的宁静平和的同时,又能够在心中激起波澜壮阔的气象。或许,只是诗歌能够做到这些,能够带来感性思维的冲击,能够来给人对生命的思索与赞美。常常觉得情绪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无法预知思绪下一秒会有怎么样的变化与悸动,正如诗歌一般,平平仄仄看似呆板的结构却能够千回百转乃至于荡气回肠,让人不禁思索怎样奇妙的头脑能够如此娴熟的驾驭那些独立的汉字,并且排列组合出能够诉说人间万象的诗歌。
  在课堂上,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让人能够切身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领会当时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心态,细细品味诗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时还能由古人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面对相似的问题该如何面对。另外,“小喇叭”的朗诵让我印象深刻,朗诵出来的诗词更加有其曼妙之处,让人置身于诗歌之中。
  我觉得,作为唐诗鉴赏课,我我们需要学习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些诗歌的鉴赏,更有诗歌的品格与品味,诗人的坚贞与操守,以及面对不同人生际遇正确的心态。
  另外,王老师让人感觉喜欢,讲课方式也蛮不错的,呵呵,觉得选这个课真的很不错。(化71 2007011865  韩喆)

   《唐诗鉴赏》是同学推荐的一门课程,上了之后觉得很好,内容丰富紧凑讲解也很吸引人。尤其是作业方面,没有选择很多其他课程要求的可有可无的“小论文”,而是教材找错仔细读书,这点十分受到同学欢迎!所以又推荐其他同学一起上《唐宋词鉴赏》。(2008010044赵文宁)
  
  这个学期有幸选修了王老师的文化素质核心课——唐诗鉴赏,一方面是出于对古典文学的特殊爱好,另一方面也是想在繁重的理工科课程之余借助诗词怡情养性。
  这一个学期的课程,很惭愧不能每节课都保持精力集中、热情饱满,看到课堂上很多成年人甚至白发老人都能风雨无阻前来听课,专注至于有怡然之乐,倍感汗颜啊。不过也藉此深感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感召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在此感谢王老师的一学期来的辛勤耕耘与全心投入,师德二字,实至名归。
  总的来说,这一个学期的课程收获着实不小,感叹ppt的精美,感叹老师江南口音改变了我对汉语语音的认识,也感叹一首诗的解读背后千百遍的繁复考据;诗词于个人在于怡情养性,但文学创作与研究所亟求的严谨更是让我们肃然。(工程物理系工物82  2008011726  宗志恒)
   
    我觉得王老师的课讲得很好了,特别有激情,而且王老师的确学识渊博,能够将诗讲透。所以这学期我觉得听课很享受。(生83 2008012392  李叶华)
  
  这门课让我觉得非常的感兴趣,这是我选课之前就已经想到的,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您上课的时候会经常联系诗文中的一些感受举一些您在文革时期或是更早之前的例子,这让我非常震惊,真的,我觉得您的那些亲身经历非常有震撼力非常有感染力,有的时候甚至比诗文本身来的更有意思,也让我们对那首诗印象极度深刻。非常佩服您,我觉得您很有文人风骨,希望您在以后的课上能再多举一些例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您这种例子给我们以启迪同时也更能增加课堂的积极性。(建筑系2009010038 魏炜嘉)
   
    我很欣赏王老师有详有略的讲授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全面了解诗人的创作。听到老师中气十足的声音,流畅的讲述,总会忘记时间的流逝。(2009010057  建92班 张璐)
  
  上完您的课对您最深的印象就是,您真是个精力充沛、性格豪爽的老师。我上高中时对唐诗很头疼,听完您的课才知道原来唐诗可以这么有意思。(建92 2009010059  黄蓉)
  
  这个学期开学,看到了老师开的唐诗鉴赏课,我抱着极大的热情选了。我也很幸运的选上了。第一次去上课,王老师以南方抑扬顿挫的方言带我们走进那个风流繁华而又美丽的年代。从“东皋薄暮望的恬适”到“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豪迈;从“无人信高洁”的愁怨到“万里送行舟”的柔肠;从“明朝散发弄边走”豪放到“人事音书漫寂寥”的现实,我一次用一次领略到诗人的心声,更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流和特殊。、每周四晚上,我们都仿佛在王老师的引领下,穿越历史,来到几百年前的唐朝与诗人把酒饮欢,月下起舞,在文化的海洋中翱翔。每周四晚上,我们都饱受文化的熏陶,满载知识回宿舍。每周四晚上,我们都渴望老师的讲解,仿佛出生的婴儿渴望母亲的乳汁。老师的课,生动,激情,而又富含哲理,让我“不虚此行”。(土木 结91  2009010107  张大峰)
  
  王老师讲课风趣幽默,给课程带来新鲜的气味。尤其是老师讲述当年的种种,令小子遐想万分。(2009010254 佟安岐)
  
  我十分荣幸能够上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平时接触文学的机会并不多,抱着提高自己人文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我选了王老师您的课程。一学期下来,收获颇丰。每次上您的课,最吸引我的就是您对于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历程的介绍,其实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充分了解诗人的创作原因、创作目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注意到这一点。我认为这点可以算是本课程的一个亮点。不仅学习到了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补充。(计算机系93班 赵晗 2009011312)
  
  我之所以选择这门课程完全是因为自己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而且我个人非常认同王步高老师的讲课方式与内容。每周四的唐诗鉴赏课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因此我几乎找不到不满意的地方。不过我真心希望这一门课程变得更好。
  最后,加一句题外话,能不能增加“诗词格律与创作”的课容量,我已经两次没选上了。(2009011318 渠鹏  计94)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唐诗鉴赏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我觉得老师的课堂很有吸引力,收获也很多。
  一学期让我对唐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深深地敬佩王步高老师的敬业精神,希望您以后的课越来越精彩~。(2009011581  孙皖楠)
  
    王老师是饱满深情的,他的课是富有魅力的。他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厚,生活达观,在课堂上不时谈到他原来的工作岗位,那些小小的细节,那些真实的情感,流露出老师对过去学校真切的热爱,因为这份强烈的热爱,我深受感染,更觉得幸运。因为这样一位幽默可爱的,情感充沛的老师。那种真切的对生活的热爱,感激,重新回到我的脑海中。除了课堂上的丰富内容,他每次上课都准备很充分,总是提前到。尽管课件已经是讲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前他都还会再次备课,查证史料,做一些修改。这样的严谨与仔细让我真实的感到老师的个人魅力。
    出自对唐诗的好奇与偏好,我报了唐诗鉴赏这门课。印象最深的有一堂课讲到《春江花月夜》课件的唯美,声色交错,艺术感染力极强。短短的一学期肯定不能掌握唐诗的妙处,或许这只是一扇窗户,引领我在自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我打算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常看看老师的课件,慢慢领悟。(2009012298 李佳蓉)
  
  不知不觉间,本学期的唐诗鉴赏课临近尾声,在这一学期之中,王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大唐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们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老师的授课方式生动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这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真可谓是精彩绝伦,给所有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诗鉴赏这么课程不愧是国家精品课程,我在这一学期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一定还要再上王老师的课,再和王老师一起探究中华文学的博大!(美术学院 美915 2009013114王天农)
                                         
   一个学期以来通过对唐诗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每周四晚上从繁忙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去听王老师的课,都是一种享受。我喜欢听王老师讲每次读到“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时的两泪涟涟,我喜欢听王老师讲王勃时的声声惋惜,我喜欢听王老师讲到李白杜甫是的由衷钦佩,我甚至喜欢听王老师讲东大的趣事,讲文革时的辛酸。从这门课,我对唐诗有了更深的了解,而我从这门课上收获到的又远远多于唐诗,那是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化的热爱。如果说学这门课之前我只是浅浅的喜欢唐诗,那么学过这门课之后,我已经无法抗拒唐诗的魅力,我愿意一生被唐诗的神韵笼罩着,熏染着。
   这门课即将结束,但我想,对于唐诗的学习不应就此终止。无论对于唐诗,还是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我们都应该把它们作为伴随一生的朋友,学习它,敬仰他,发扬它。每天清晨,倒一杯清茶,吟一首唐诗,感悟古人的情怀,探寻自我的人生,该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幸福。(2009030006 王琼)
   
    经过王老师一学期的言传身教,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尽管是一门选修课,但通过对“唐诗鉴赏”的学习,我对唐诗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对整个唐代历史与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王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唐诗进行鉴赏和解析,更让我对“文革”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王老师上课时一丝不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及对待学生的和蔼可亲,都令我敬佩。
    总体来说,“唐诗鉴赏”这门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同时选材得当,讲解详尽,见解独特,不愧为一门精品课程。(吉彦舟 材72班,2007011971)
  
  这门课老师讲解的很生动很幽默很细致教材编写的很有系统,上过了这门课我觉得很有收获。希望以后王老师还能开设此类课程,让我继续接受语文的教育。(材92 李佳璐 2009011961)
   
    这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程让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专门在一个学期学习唐诗,每一节课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非常感谢王老师精彩的讲授。
    感谢您用传神的讲述带着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漫游,品味在一位位唐朝才子的人生,品味他们在诗行中记录下的悲伤喜悦、善恶美丑,为他们爆发出的灵感与才思而赞叹,为他们的遭遇而叹惋。还有您在课上讲述的您的人生体味,有时与诗人命运的讲述完美的结合,教诲我们要乐观、要正义,不随波逐流、不谄媚于世俗。第一流的诗格必定得有第一流的人格,也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真正地打动读者于千年之后。我还记得您总爱说:“作为诗人的李益在51岁就死了,但是作为官员的李益还活得好好的。”“但是历史上的官员帝王太多了,谁又记得住他们呢?反倒是这些诗人们……”“诗穷而后工”,这句话在历史中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应证。上您的课,不仅教诲我们读诗,更教诲我们做人。(无810班 陈佳薇)
   
    上了一学期的课程,感觉收获很多,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经历分享。其实关于大学的课程,同学绝大多数并不一定是冲着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冲着老师的经历,从课程之中,学到课程之外的知识。通过老师的经验分享,从而在以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启迪,少走弯路。我觉得王老师这点做的比较好,结合自己一生经历,爱憎分明。(分7 2007011822 董龙跃)
  
  上完王步高老师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后,心情很是激动,感触也很多,借此完成附加题的机会,向王老师加以叙述。
  王老师的学术水平自不用说,一学期以来串讲了数十首经典唐诗,每一首都成竹在胸,对诗中的任何细节都清清楚楚,讲课时口若悬河,从来不用看一眼幻灯片,对于诗中的哪怕每一个小细节,都可以随口说出自己的见解与相关典故,可见其在唐诗领域浸淫多年,对本课程中教授的诗篇早已烂熟于心。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有两节课,一节是王老师教授高适的《燕歌行》一诗的课。在对全诗的大体内容有初步了解之后,王老师开始介绍关于本诗主题的几种学术界的观点。其中王老师不断援引古籍,掷地有声地批驳了某些观点的错误,证据确凿,理由充分,王老师带有扬中口音的对于诗歌的批判性评价,也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中。高中的时候学诗词,都只是说这首诗好在哪里,老师从未说过,这首诗词有什么不好,这种解读方法能否站得住脚,但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中肯客观的评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里有错,就得拿出理由来推翻,没有证据,没有立足于事实,没有查过相关知识,没有亲自在文献中落实,理论就站不住脚,话就不能乱说。这是和中学阶段的诗歌学习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质的不同。我父亲是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在他影响下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程度也是极高的,然而上了王老师的课我才看出了高中诗词鉴赏教育的不少弊端与存在的问题,这是想也没有想到的,因为在大学接受了王老师这种带有批判性的观点去对唐诗进行赏析,的的确确令人相当震撼——《长恨歌》居然还有几处错误,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前压根就不会往这个方向考虑。王老师的课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应该说,以前我们一直要提不要迷信权威,要有批判性的观点,但是往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们的确很难找到机会去批判权威,例如数学课,要想找到权威的错误,对我们这样的大学生,的确是相当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批判性思维”的存在是相当抽象的,因为我们从来只知道要这么做,而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落实。但是在《唐诗鉴赏》课上我们生动地看到了王老师批判权威,实实在在找出一些传颂千古的名篇的错误的全过程。这实在是令人激动不已,茅塞顿开,仿佛之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就生动鲜活地展示在我的面前,这就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挑战权威!我坚信,王老师给我,给我们全体选课学生的影响,一定会迁移到其他领域,脱离了唐诗,王老师的精神给我们的震撼,将一直存在。
  我想这就是王老师给我最大的震撼——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多年以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解读或许会从我脑海中忘却,但王老师那严谨治学,对待知识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于前人权威的不迷信,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批判名作的态度却一定会对我产生长久的影响。我想,大学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地方,我们已经不需要再像高中那样为了应对高考而去不过于追究其正确性地记忆某些关于诗歌的观点与评论。而王老师给我上的课,是超越于具体知识,超越于唐诗之上的东西,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学者,一个真正的治学之士,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节操和气质,这是不论文理,不论专业领域,大学生,乃至于专业人员,乃至于从事与知识有关的工作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如今社会愈加浮躁,学术氛围也愈加功利,在清华,能够接触到王老师这样真正的学者,的确是我等之大幸。
  还有一节课便是十四周课上王老师花了整整三小节串讲《长恨歌》。三节课下来我是听得如痴如醉,本来我对这一诗作就有一些了解,也很是感兴趣,然而王老师三节课的无间歇串讲令我对这首诗的了解大进了一步,我相信下次见到这首诗的很多时候,我一定会联想起王老师当初讲解时的情景,太多细节都历历在目,我想听过这么一次讲解,以后就很难忘记这首诗的很多内容了。更令人震撼的是王老师每一句诗都是背出来的,从没有看过一眼幻灯片,这等深厚的功底的确令人叹服,不愧是专门研究诗词的专家!(软件82 陈昊 2008013261)
  
  王老师的课结束了,我感触很深。我马上就要毕业了,王老师的这门唐诗鉴赏课,是我四年来收获最大的一门选修课。
   王老师上课的时候非常具有吸引力,让人有错过一点就会失去很多的感觉,所以王老师的课我从没有懈怠过。王老师本身很有文化修养,所以他讲课讲得很透彻。他会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跟我们介绍一下,再讲他的作品,而且详略得当,使人很容易懂。王老师讲课很投入,所以很容易就会把我们的情绪带动起来,情至之处他会从内心发出感慨,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生和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在这里我向王老师深鞠一躬。
  要说不好的意见,我真的没有。王老师您就要回东南大学了,我们会很想念您的,并随时期待您回来。您的教诲将使我受益一生, 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范星闪 2006013090 )
  
   同学反复向我推荐教授这门课的王步高老师讲课富于激情、诗理分析透彻。选了这门课,我知道同学所言非虚。
  我渐渐习惯于在每周开始的时候就期待周四的到来,在周四的傍晚就早早去三教占前排的座位,甚至习惯了王老师带着重重乡音的普通话以及他上课时手舞足蹈的样子。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唐诗鉴赏成了这学期我最期待、最喜欢也是获益最多的课。
  作为一个一辈子浸淫在诗词世界里的老教授,王老师对唐诗的分析透彻、说理精到,也常有一家之言。在他的课上,无论是从小喇叭里听和着古琴曲的《春江花月夜》的朗诵,还是听王老师从张守珪与契丹可突干和他的余党的叛乱讲到高适的《燕歌行》,都会产生穿越历史、漫游诗词王国的感觉。
  然而,我认为王老师最最让我感动的地方还不在于他对诗词的深入研究与精到见解——毕竟,王老师在诗词上花了一辈子的功夫。王老师最触动我的,是他令人叹服的人格魅力——真诚地待人、诗意地生活,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无论是找他要课件还是要去他家做客,王老师总是微笑地满口答应,直说“好好”;他会在课上告诉我们他的人生体悟,告诉我们“对爱情要追求美满,但不能追求完满”;而他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诗人的浪漫气质结合在一起,更使他无愧“赤子”之称。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告诉我们,如果有天我们之中有人官居高位,一定要请人写出韦应物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鞭策自己为民服务;我也永远不会忘记,王老师说到文革中那位被迫害至死的老地主的时候,眼中含着的泪花;同样不会忘记的是,王老师说自己在雨天爬上南京的制高点——紫金山的时候脸上甚至有点调皮的微笑。
  清华是个出产名师宿儒的地方,有学识、有德望的教授并不在少数。但是,就我接触到的同学来看,王老师在同学中受到了广泛的爱戴。我认为,清华并不缺少名师;清华缺少的,是像王老师这样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去鼓动我们这些青年学子的名师。因此在今年网上评教的时候,我给王老师的唯一建议,就是“希望您可以继续留在清华教授我们古典诗词”,尽管我知道东大是王老师难泯的情结。
    在写出我的课程建议之前,说了这样一堆,只是想将这学期王老师带给我的感动一一道出。
  最后,希望王老师在课程中能够多讲述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我们提出一些人生忠告。王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文化大革命也饱受磨难,却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活得潇洒而健康。而对于二十岁左右的我们来说,未来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我们有太多的迷茫与不确定。这时候,我们就迫切地希望像王老师这样阅历丰富又和蔼可亲的老教授来为我们讲述一些他的人生故事,对我们的人生提出一些忠告,多少缓解我们成长的阵痛。
    以上就是我对王老师“唐诗鉴赏”课程的一点建议。衷心祝愿王老师的课程越开越好。(新闻81 2008012877 冯志云)
   
    王老师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授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具有艺术的气息,听您的课更像是徜徉在传统诗歌文化的大河里,美不胜收。尤为可贵的是您年事已高却仍旧生气蓬勃充满活力;身为大师却能兢兢业业并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您每次来得早又走得迟,有几次病了还仍旧坚持上课,学生深受感动;对现在社会、文学界的问题和丑陋面,您能够明辨而且不惮于在课堂上直言针砭,给同学们带来了正面的导引,尤为难得。总之,从您的课上我所学到的不仅是唐诗,还有这些难能可贵的做人的优秀品质。(机械91班 2009010413 许睿峤)
  
  上了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觉得收获很大,自己在鉴赏唐诗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从字面理解的层次,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结合当时社会情况来品评诗作,理解诗人的感情。至于王老师提到的与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做得更好。
  唐诗作品或飘逸、或雄浑、或博大的风格大大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系统地了解了唐诗各个时期的成就,风格流派等。更重要的是,唐朝诗人直面人生,反应社会矛盾的勇气深深震撼了我,鼓励我勇敢地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化工系化71 高云虎 2007011848)
   
    这学期非常幸运能选到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老师讲课行云流水,一学期听来实在收获良多。老师对于唐诗的概况、诗人的生平和风格以及诗歌的赏析都讲得非常好,我个人觉得这门课的内容已经很完美了。
说到老师的江南乡音,我觉得老师念诗的时候,比我们用普通话念出来更加抑扬顿挫、有韵味。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小喇叭”念诗的时候,可以尝试找一些非普通话版的,比较忠于原汁原味的诗歌的语言版本。(新闻91 2009012843  潘登)
   
  穿越历史风云,解读诗情原貌,透过诗人视角,探寻古人心路,一名在江苏的课堂上学习了12年唐诗的女孩,重新领略了诗词不一样的魅力。每周四晚,携着原本疲惫浮躁的心,端坐课堂,听老师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娓娓道来,从诗词手法,到体味人生,在历史的韵味中涤荡心灵,在诗人的胸怀中感悟生活、体悟自然、经受浮沉,忽然感觉自己短短二十载岁月被拓宽到无限,初唐之涩,盛唐之雄,中唐之史,晚唐之重,诗的美,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滋味的,沉浸其中,才能体味品不尽的快乐。
    史是诗,诗更是史,极其喜欢老师重视史实,基于客观历史分析诗词内涵的角度;史更是明镜,更喜欢听老师从诗人、自己的故事中告诉我们更多人一生酝酿的智慧或是伤痛。诗人或许是最了解诗人的,老师从诗人的角度探寻,总有驾轻就熟、深入浅出之感,独到的点评、犀利的评价,更让我对一位刚正耿直、率真直言的老人有了由衷的敬佩和喜爱。(工程物理系核82班 余韵寒 2008011838)

    记得刚上大学前对大学的理解是,美丽的校园中白发的先生与年轻的学生共唱和谐的歌谣,这首歌,是智慧这歌,是学识之歌。试想荷塘一角,师生共聚,赏景品茗,在月光下论诗怀人,此番场景该是多么美妙。上先生的课,虽然没有在那般优雅的环境下,却另有一般滋味。每张PPT上都是诗一般的背景,富有文学魅力,仿佛要带我们去往美丽的唐朝,去感受那属于诗的魅力。而那一次次感情深沉的朗读更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作为一名江苏的学生,王老师那富有家乡味儿的语言更是让我感到异常的的亲切。就这样,似水流年,一学期的课程转眼便画上了句号。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短得让我们似乎无法无法追寻这美丽的足迹,诗一般的足迹。
    今日,再翻开不甚厚的《唐诗鉴赏》,发现已是另一种心境。书上我记的密密麻麻的笔记,看着它们便感觉心里是别样的充实,一种甜蜜的满足感瞬时涌上心头。一个学期学到的诗可能有限,但这些笔记,这些诗所承载的记忆却是无限。也许现在的我读那些诗还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不是特别明白,但每首诗读完后都感觉到有一种意境升腾在心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读诗吧。而真正的品诗或许便有点儿这样的味道吧。
    雾里看花,看的是花,更是一种心境,一种把全身心融入古典文化中,融入诗人们的喜怒哀乐,融入那“拈断数根须”而写成的唐诗中,融入生动别致的课堂中的心境。一学期的时间已经过去,但这种心境将始终伴随着我,伴随着我读诗,伴随着我成长。(工物92 冯玉林 2009011704)

  上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印象最深的首先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激情,而这份激情是源自老师对于母校东南大学、对于学生深深的爱,以及对于古人创作成果的尊重;其次是老师总能将讲课内容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结合,注重言传身教、以心换心,此时,毋宁说老师是叔伯,是亲长;再次是老师授课时的认真投入,古人作品的字字句句总能深入浅出予以对比说明,大量课文都能背诵,课件制作亦很精美,并重注诗词朗诵。可以说,这门课程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对于唐诗宋词以及相关文学史的了解,并感受古人的所处时代的独特文化。(工物系 杨武力 2007011810)
      
   我感谢您的教学方式——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加以拓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我对唐代诗歌做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且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增加了我对诗歌的兴趣。(美院史论系  2008012955 吕科霖)
 
  这个学期里面,我认真的听了每一节唐诗鉴赏课(我就是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最靠近讲台的同学,因为在那里听得最清楚,呵呵),有很多收获,也有一定的想法。
在课程方面没有什么可说的,课上的教学质量真的是好的少有,在清华之中也很少有什么课能上起来让我如此激动。
  从上个学期的唐宋词鉴赏到这个学期里的唐诗鉴赏,我真的感到受益匪浅。最后还是要感谢王老师一学期的辛苦努力,真的是谢谢您了,希望您能一直留在清华,让我们继续接受大师的教诲,再谢!(郭昊原 2008011651)

  从前我对任何诗作都以那句风靡神州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来作评,听了这门课才猛然意识到这个习惯甚是可笑。此番再学诗,老师把诗人的经历、诗作的背景都讲出来,我们设身处地去体会人之常情,自然而然就对作者的心思感同身受了。读诗,应当要读事由,读人情。
  我小时候偶尔会心血来潮,写几首打油诗。那时总为自己能顺利地押上韵而沾沾自喜。后来逐渐长大,越发觉得写打油诗很幼稚,也就不再写了。诗对我来说,一度成为我学不会的“雕虫小技”。这次在课上听老师提到格律的复杂,更常常感到名家名篇的恢弘气势,使得我对“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印象骤然一变。诗之“细”与“大”赫然显现在眼前。韵脚平仄,是推是敲,落笔精雕细刻;海客瀛洲,霓衣风马,志怀大气磅礴,大手笔起落无痕迹,却已漫泛天地之间。(材72 侯孟婧 2007011960)

    老师的讲解很认真,有学者的严谨风范,老师爱憎分明,令人敬佩。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插入一些个人经历,一些感慨,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中对同学们进行了一些道德方面的教育。老师在讲每首诗时,都要先讲一下背景,把唐诗还给当时,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唐诗。课本的编排也是极佳,从中我领略到古人唐诗的极大魅力,课本每一小段文字都值得推敲,值得反思,从中更知老师当初编写教材之辛苦。(2009011735 工程物理系核91班  霍红磊)
   
  首先对王老师为这节课所做的努力感到敬佩,老师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但是对待每节课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这一点生为青年人的我们都难以企及。
    其次对于课程本身老师也做了极为精心的准备,从老师制作精美的ppt就可以看出。(新闻91 2009012850  魏阳)
   
    本学期上王老师的课收获很大,尤其是王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一位本学期上王老师另一门课程的同学还给我讲了您在文革时期的故事,令人佩服。清华在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道路上应该多引进向王老师这样饱读诗书而又教学经验丰富,爱护学生的老师。高中时候诗词赏析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因为老师常常只教你做题方法而不带你去赏析诗词。而通过这门课,王老师让我真正领略了唐诗的魅力,补上了自己所缺的一课。感谢您这一学期认真的备课和精彩的讲演!(社科8B 王玮 2008012691)
   
  一转眼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作为一名文科生,非常喜欢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一方面是基于在中学时代培养的对古典文学的爱好以及对诗词的喜爱,另一方面也非常喜欢王老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鉴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字面理解,二是吃透作品的思想内涵,三是跃出作品本身,让它与该时代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同时代、不同时代的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站在时代或历史的高度居高临下地审视。由此可知,自己从前的阅读方面,连第一个层面的字面意思都没有解决,更别谈赏析鉴赏了!而在王老师的课上,每次老师都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从上述的三个层面为我们详尽的剖析,包括诗人生平、写作背景、逐词逐句地品评鉴赏,再加上作品思想内涵的分析,让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就享受到一场古典诗词的盛宴。当然,在课上老师也不是教条地单纯地解析文本,而是紧密的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述诗句背后的历史,有时候甚至还会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讲述,让我们在感受诗歌的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让在场每一个学生都深受感染。(新闻82  2008012911 冉光沛)
  
  王老师讲解生动,见解独到精辟,对同学的启发较大。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唐诗的讲述,既让我了解到了唐诗发展历程,又在课程中领略到了唐诗的美妙与深邃。(陈双龙 2007012284)
   
    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读到了许多优秀的唐诗作品,也了解到了很多与唐诗以及诗人有关的背景知识,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视野。尤其是通过王老师风趣生动地讲解,更让我们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了我们欣赏唐诗的艺术水平。首先,我想要对王老师不辞辛苦来清华开课表示由衷的感谢。您能来清华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感动的事,更别提您还承担了这么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把课上得如此别开生面。(英72  2007012715 谭良晗)
  
  在王老师的课上学习了一个学期之后,我觉得我对诗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课上,我了解到了许多唐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他们诗歌的创作风格,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刘禹锡。在课上学习刘禹锡的诗歌之前,我对刘禹锡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学过的课文《陋室铭》上。《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谪之时所作,从《陋室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他高洁傲岸的节操。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被贬谪的文人有很多,而他们的作品也几乎都是表达自身高洁傲岸的节操,只是作诗的能力有强有弱,写出来的作品有好有坏罢了,因此,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并没有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课上,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刘禹锡的生平经历,让我瞬间对他肃然起敬。刘禹锡的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因参与“永贞革新”,辅佐王叔文执政,在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当了司马。在谪居的年月里,他心中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十年的司马,没有磨去他的棱角,没有让他改变自己心中的信念和政治的立场。被召回京之后,他写出了《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朝廷新贵尽为"刘郎去后"之辈,因"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刘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再次回京后,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铮铮傲骨,尽显无疑。这十四年间,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那些曾经排挤诗人的权贵们,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可是刘绝不会因为屡遭报复而屈服妥协,相反的,他仍将继续战斗下去。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才能使我更好的认识刘禹锡这个人。而所有这些,在我上《唐诗鉴赏》这门课之前,是都不知道的。在《唐诗鉴赏》的课上,我明白了只有真正了解了诗人的人格与精神才能深入的理解诗歌的精髓这个道理,而我对唐诗的那些幼稚的“偏见”也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而消失无踪了。(基物71 2007012061 周伊)
  
  上个学期曾经上过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深为王老师的真诚热情的教学风格和学术态度所吸引,加之对古诗词的兴趣,这个学期又选修了唐诗鉴赏这门课,近日预选下学期课程,看到王老师又开了三门课程,大喜过望,又选择了唐宋词鉴赏作为下学期的选修课。
  我非常喜欢教材、电子课件的配套立体化教学方式。同时王老师并非完全照本宣科,还能在课堂上跳出课本给我们讲授更多相关的人文历史背景知识,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也让教学变得更丰满。(兰佩阳 美术学院 2006012946)

  1、王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为人很有骨气,颇有大师风范。王老师的到来,应该是填补了清华一个很大的空缺。王老师有极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对诗词造诣颇深,清华乃至中国就缺这样的大师。王老师讲课之时,能将诗词、典故、人物故事、现实感受等信手拈来,且慷慨陈词,激情满腹,但又不乏幽默诙谐,因此能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
  2、王老师的课件做的特别好。背景之唯美,字体之合适,音乐之典雅,见解之独到,一定是费了很多心思才做出来的,能给人一种亲切之感。所以有不少周边学校的同学都慕名而来,想要王老师的课件一看。
  3、王老师治学严谨,对教材中的错误,一个也不放过。并且经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而且喜欢和学生讨论,没有任何架子,让同学们倍感亲切。王老师不畏权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也给每一个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数73 2007012161 李小龙)
  
   我感谢您的教学方式——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加以拓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我对唐代诗歌做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且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增加了我对诗歌的兴趣。(美院史论系 2008012955 吕科霖)
  
  听王老师讲课,感觉很好,如入诗境一般,我从王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全新的知识,这更增加了我对唐诗的兴趣,希望以后还能经常听您讲课(可惜课不太好选)。(法92班 杨彦威 2009012798)
  
  唐诗就如朗朗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时刻向国人、向世人散发着它清澈迷人的光芒。只要我们每人都在心中给这份宝藏留一片净土,就像月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诗中所蕴含的底蕴也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是我们不断地受益。希望王老师您的可能一如既往的开下去,让每一位清华学子的心中都能有这样的一条江河,来倒映传统文学艺术的光辉。(工92 徐之凡2009010871)
  
  毫不夸张地说,王老师这门《唐诗鉴赏》,是我在清华两年时间里,上过的凡凡总总各色课程中,最喜欢的一门课。
  上学期和同学一起旁听过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当时就很受震撼。一堂课上下来,内容量极大,却完全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再加上王老师独特的江南口音,一首首词缓缓念来,真的营造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读书氛围,令人心头有古意袭来。当时就决定,下学期一定要选一门王老师的课,好好感受一下。
  于是,有了这一个学期以来,学习《唐诗鉴赏》的种种感动与收获。
  事实上,像唐诗鉴赏这种课,是最好讲也最难讲的。说它好讲,是因为自“风骚”始,中国诗歌已经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道路。有唐一代,更是天不丧文,无论是体例还是格调,内容旨趣还是作者范围,唐诗都可以说达到了中国文学的顶峰,制一代之妙格。因此,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无数创作家和诗论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赏析意见,种种评论,高低不一,纷繁复杂早已不下唐诗本身。
  对于一位教师而言,若是只想应付了事,这样的课实在是太好滥竽充数了。随便买本鉴赏词典又或者在网络上下点资料,就可以洋洋洒洒开讲,甚至大可以窃古人之心得,发己身之谬音。可是,对于一位尽心尽责的教师而言,讲唐诗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择其精品而授之,虽说困难,总还好办。毕竟古往今来,唐诗选本甚多,而绝佳之作亦多有公论。然而,如何向学生讲授就很考验教师的功底了。在这方面,王老师绝对可以称之为楷模。
  诗是人之心声,好诗更是“无不本于心之诗”。因此诗是不宜分解的,哪怕是用严肃、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也难免有割裂全诗之嫌。但是作为通识课,在课堂上讲诗,又不能不分,否则就不可能让大多数同学,尤其是清华多理工科出身的同学从多层次多角度来深入理解和欣赏全诗。这分与不分之间的度,分又要怎样有机地分析,王老师可以说是把握得恰到好处。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是诗人的原因,王老师上课从不给人以照本宣科的感觉,亦不是如普通书生只知寻章摘句,讲解字句的表面意思。同为诗人,因此能够更好地触碰到诗人的心境,并且具有与诗人同样广博深厚的学问,这使得王老师的评论和解析能和诗歌本身一样直达人心。
  从王老师讲课我们可以看出,有眼界有胸襟之才子诗人,为人不仅能执著亦能潇洒,其作诗评诗同样可以执著于常规,又能潇洒于变体。这是胸中自有一段风流气韵所致,非花大功夫沉潜精舍不可得。
  除却精湛的教学艺术外,王老师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莫过于其授业解惑乃至为人之态度。年过花甲,又是业内行尊,王老师有许多可以懈怠或者放松的理由,可是每一堂课上,王老师依旧戴着他的老花眼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给我们上课。坦白说,有时候课上也会走神,但是“魂兮归来”的时候看着王老师在讲台上挺直了的背影,心里不是不敬佩的。这种对研究的对象抱着极其敬重的态度,不敢有丝毫之懈心的精神,是除了课程本身之外,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小小地抱怨一下,王老师您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课实在是太难选了,我连续选了好几个学期了,一次都没抽上过……您说您要回东大了,我真是不知道能不能在您离开之前选上这门课…………
  无论如何,很感谢您这一学期给我们带来的唐诗历程,您的风骨、您的傲气、您的才学、您的为人,都将继续激励我学而践行之。(秦菁  2008012718  社科8A)
  
  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喜欢王老师您上的唐诗鉴赏课,唐诗的确是一幅瑰丽的画卷,有老师您带领我们解读唐诗、欣赏唐诗,更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您讲课很有大家的风范,很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能让我们心悦诚服,由衷地赞叹一句:不愧是国家精品课程!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听说您有可能会离开清华,说真的很舍不得,您是我见过的讲唐诗讲得最好的人,但是,您在我心中留下的对于唐诗的美好感受和印象,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泯灭的。您,教会了我发现和欣赏唐诗中的美,以前因为要应试,读唐诗,只是基于一个训练,为的是考试和测验中在诗歌鉴赏的题目中能获得高分。现在没有这种包袱,摆脱了那种功利心,才真正地领略到唐诗之中的美。(生97 2009012214 黎静)
  
  王步高老师的语文造诣水平实在是令人钦佩,上个学期我旁听了王老师的一节大学语文,感觉受益匪浅,老师精选了诗经和楚辞里的经典篇章,给大家做了精彩的讲解,那一场,教室爆满。虽然我当时没有选上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但是已经被老师的授课深深吸引住了。这学期很荣幸能够选上唐诗鉴赏课,王老师仍以极为精湛的讲课水平将唐朝各个时期的诗歌有代表性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在原有的诗歌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到唐朝个时期诗歌特色,诗人创作手法特点。
  王老师讲课充满热情,并且在其中穿插一些自己对所讲诗歌的感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让同学们感同身受。调动了同学们对唐诗的兴趣。唐诗中所蕴含的美感也被充分挖掘出来。王老师会将诗歌逐句地翻译,并讲解其中的手法,全面详细。课件做的也很好,我认为很有价值,会一直保留着他们,这不仅仅是因为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通过课件,也可以回味王老师的讲课风格,终生受益。我很喜欢王老师的课。
  很感谢王老师能够开设这么多优秀且有趣的课程,对于我们工理科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文科课程不仅仅是专业课程学习之余的调剂充氧,更是一种享受。诗歌可以升华人的感情,这是很正确的,也能提升我们对美的理解与欣赏。我们平时不断接触文学,领略文学中的美感,方法与王老师解读诗歌应该是没有太大差别的,我们在课上不仅体会到了诗歌独有的美的存在,也学会了如何去欣赏美,受益匪浅。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选王老师的课程。(2009012354 生命科学学院 生93 王俊)
  
  听了王老师的课,我发现自己对于唐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几种典型类型的诗也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了,如边塞诗、山水诗;对于唐诗几个时期的分类、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也终于记住了。但是我知道这些还是很不够的,我读的诗、诗评都还少得很,所以要想真正地对中国的古诗有深入的了解,还是要下很大一番功夫的。
  非常喜欢王老师的讲课风格。虽然是讲古诗,但是并不拘泥于要讲的几首古诗。内容常常是古今交融,从古代联系到现代,从古人说到自己。虽然这门课讲的是唐诗,但我们还了解了唐代的历史,了解了许多地方名胜,了解了王老师的很多个人轶事,了解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不仅如此,王老师渊博的学识,饱满的声音,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感情,更是使课程充满了吸引力。(材料系82班 孙伟 2008012000)
  
  非常高兴这个学期还能再次选到王老师的课,上个学期我学习了王老师开的《唐宋词鉴赏》,感到受益匪浅,所以这学期又选了这门唐诗鉴赏的课程。
   相比于词,我更喜欢诗,首先我觉得这本书中所选的诗非常好。有很多是中学没有学过,但是以前非常喜欢的,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比如张籍的《节妇吟》。当然也有很多诗篇只闻其名,没有认真读过的,比如说《燕歌行》,以前只知道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在听了王老师讲解之后感触很深,也非常喜欢。我觉得王老师很会把握诗歌的重点,知道哪一些句子是全篇的重心,是点睛之笔。
  还有,我觉得王老师讲课很紧凑,非常敬业,虽然中间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但我觉得这样一气呵成的讲课方式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节奏。王老师讲课也非常会联系实际,比如说讲到韦应物的那首诗的时候王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学习韦应物为国为民的廉洁品质,让我很受感染,在听到那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在想如果以后当了领导,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愧对俸钱”。我觉得对待诗歌,我们不仅是学习它们的格律,更重要的是学习古人的精神,学习许多优秀诗人的民族大义的精神。(化学81 彭静 2008012263)
  
    我是沈科,就是那个来自常州的同学,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上学期选了您的唐宋词,这学期又上了您的唐诗,感觉自己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作为一名爱好诗歌的大学生,我真心希望被您影响的学生越来越多,希望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更希望我下学期能选上您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软件91  沈科 2009013195)
  
  在其他的课程上,老师大多是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而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却常常可以听到与众不同的见解。王老师在讲述月亮在诗歌中具有独特德意象时说:“假如没有月亮的话,我们就可能没有文化了”,在讲解李白杜甫诗篇时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杜甫可学,李白不可学”,在讲解王维是说:“写洋洋大篇,不光是才气,还要见识宽阔”,在讲解他最喜欢的苏东坡时还与我们分享了王老师的几点人生感悟:1.从黄连中嚼出苦味来;2.怜悯背后难免没有几分鄙夷;3.尊严只能靠重新崛起;4.“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5.鲁迅先生的话: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听完王老师精彩的授课,除了知识上的收获,还使我感觉到那种“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情怀并非已完全成为现实社会的童话,“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的景致仍有人向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生活心态也不仅仅存在于过去。这使我受到很深的鼓舞,有此一点,便足以令人受益终身。给人以希望,比给人以万贯钱财更困难,也更可贵。(软件91 于龙龙 2009013192)

  现在学业非常繁重,我平常也没有多少空闲来看看诗词修身养性,所以《唐诗鉴赏》的课堂就成了我每周放松身心的最佳去处,既可以听到新知识,又可以自己翻翻诗句,吟诵几声,品味几句,与有着同样兴趣的同学“赌书消得泼茶香”,让我找回那个浪漫主义的自己。另外,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语调都十分有趣,颇有一股自然豁达之气,让我每每为老人家的率真自然而会意一笑,心生羡慕。加之我是南京人,和王老师算是半个老乡,常常听到些例如紫金山之类熟悉的地名也让我倍感亲切。关于授课,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老师不会向高中老师一样一味的把诗歌往深远的政治寓意或者国恨家仇上套,而是承认并欣赏有些可能没什么深意但很有生活情趣的小诗,让我觉得很是喜人。(2007012730  刘硕瑶)
  
  选《唐诗鉴赏》这门课,起初是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的专业是英语,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出色的同声传译员。在上口译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员不仅要有出色的外语水平,同样重要的,要有深厚的中文文学素养与文化积累。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古诗,学古诗。但之前迫于考试的压力,总是强行记忆,并没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美妙。当王步高老师在清华开设了《唐诗鉴赏》这门课时,便迫不及待的选了这门课,怕抽签抽不中,还让周围好几个同学帮我预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选上了《唐诗鉴赏》。一学期的时间过的真快,自己的收获也很多。
  王老师是江苏人,我也来自江苏。因此,每次听到王老师带有浓郁的江苏口音时,总是倍感亲切。有时因为技术原因,PPT中的小喇叭不出声音,王老师便亲自朗诵课件上的诗歌,十分有味道。我总是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唐诗鉴赏每节课内容量都极大。这是我第一次上一门3小节的选修课。之前的选修课都是2小节。每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个时期的诗歌特点。除了每节课的几首诗词的鉴赏之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历史及文学上的知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老师在介绍到古诗时,总是照着考试来。考试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由于我们高考语文题型中只有古诗词的默写,所以高中时候,老师基本上就是发一堆诗歌让我们自己背,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考完试后,诗歌也就基本全部忘光了。但王老师总是先介绍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再分析诗歌的意思以及蕴含的作者的感情。有时还穿插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样整首诗就可以融会贯通,不需要牵强附会才能明白,背起来也轻松多了。
  此外,王老师鼓励质疑的精神,从王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找出课本中的三个错误。此外,王老师并不迷信权威,没有一味的说作家好,作品好。总是客观的分析诗歌,诗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王老师的课件做的非常赏心悦目,背景唯美,配乐典雅。
  总之,上王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虽然这学期的《唐诗鉴赏》结束了,但是我的唐诗学习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诗歌,品味诗歌。感谢王老师,感谢您一学期的精彩讲课,感谢您培养了我对诗歌的兴趣。我知道您是清华的客座教授,希望您可以继续留在清华,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程。(英71 张源远 2007012693)
                           
王老师:
  您好!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上学期您的大学语文课给了我太多的收获和感动,所以这一学期我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唐诗鉴赏一门课,喜欢每次听您用早已熟悉的方言跟我们畅谈,喜欢每一节课跟您穿梭于古今,每周四晚成为了我一周的期盼。这一学期以来仍然最想说很感谢您,不仅因为您打开了一扇关于唐诗的门,更重要的是我在收获着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更多经验。
  因为听过您上一学期的大学语文,所以这一学期关于唐诗鉴赏这门课我有一些更多的感受。这一学期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您在授课时更加自如更加潇洒了。上一学期似乎由于您刚来到清华所以您总是很谨慎谦逊地去完成每一节课,但是一个学期的积累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以清华一员以清华主人身份去面对我们的王老师,这样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觉得您更亲切了,真的就像我们在校园中可以碰见的老师那样,同时您在课堂上也展现着一个真正的您,自信、诚恳、认真、敢爱敢恨。在上一学期的大学语文课上,您带领我从古至今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去感受这样的一门学科,当时在听只有几节课的唐诗时总会有意犹未尽之感,毕竟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朝代,在这样的一段历史中有无数人为我们留下了传颂后世的不朽名篇。庆幸的是在您的唐诗鉴赏课上,我跟着您走在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中,和作者进行着时空的对话,分享着关于个人,关于理想,关于情感,关于社会的不同感受。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您跟我们讲元稹的悼亡词,个人一直都对这样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更多的感情,觉得这样的文字很真实很能触摸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特别是您告诉我们以前您讲“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时总会落泪,我被您打动了。现在的很多人都已经冷漠麻木到忘记了眼泪的滋味,而能被文字中的深情能被这样的美好所滋润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这一学期我也听了您的新人文讲座,您跟我们分享了您最爱的苏轼,也让我了接到一个更加丰满的大文豪,这让我依旧期待着下一学期的宋词鉴赏。(2009012360 生命学院93班 王晧泽)

    在该课程中,王老师将唐诗做了一个系统介绍,并根据唐代的时间顺序,选取当时的名家名篇,又专挑作者所精通的题材,将乐府、绝句、律诗等分别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名家的介绍取舍得当,对超一流的诗人李白、杜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将唐诗与作者的时代背景、表达情感娓娓道来,使我仿佛真的回到了当时的那个时代。名篇的介绍尤为精辟,像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样的精品,花一节课的时间与大家赏析分享不但让我对此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让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了多角度的认识。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不仅了解了很多名篇名作,同时也很佩服老师对此领域的研究以及独到的见解。(精测6 丁翼晨 2006010540)

  上了这一学期的课,我收获很大,对唐诗的鉴赏多了很多角度。王老师讲的课详略得当,深入浅出,让文学鉴赏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时让我们了解了吴地方言的独特魅力(虽然听不大懂)。在教授的课程中,尤其是《春江花月夜》和《长恨歌》我印象十分深刻。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浮躁的流行文化的批判也让我敬佩。
  我选这门课,一是我喜欢古典诗歌,对古代诗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笔深感钦佩,那些遥远的绝响犹如昨夜星辰般令人留恋;二是这个浮躁的时代迫使我寻找一处休息灵魂进行自我思考的空间。在老师的课上我们跟随您梦回唐朝,从诗歌的角度感受那个逝去的辉煌年代,我们青春的思想随着一首首妙绝的乐章澎湃共鸣。同时我觉得,这门课不止让我们欣赏到伟大的唐代诗歌,更因为对唐诗中诗人高尚的精神和不屈的傲骨的理解而陶冶自我的情操,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保持纯净平和的心态,找到自己的位置。(周雁飞 材82 2008012012)
  
  这学期看到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欣喜的选课来听,让我重温了古代那个诗情画意的世界,以及首首千古传颂的好诗,对传统文化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的收获,大致有如下几点。
    1. 对唐诗整体系统性的认识。
    正如老师序言里说的,这门课学下来,让我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对唐诗体系有了系统性的了解。从年代,类别,诗人等多个维度分类,让我对唐诗有了更全局的把握。我尤其喜欢分类唐诗的部分,相同题材或者意向的作品,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不同的表现,让我体会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能在同类里比较出好作品。小时候诵读的篇章只知到他人说好,却不知为何好。而有了比较,知道一般诗人会怎么来写,而优秀的作品有何脱颖而出之处。当然,入选的作品已经是非常优秀了,而我能理解的是优中选优。
    2. 对诗人形象的立体化理解。
  王老师在鉴赏诗之前,通常会花很多理解来解读诗人的身世,环境,以及遭遇。从而立体的来剖析诗人的情怀和在诗中体现出的难得可贵之处。例如命途多舛之下的乐观豁达,是并非常人可以做到的精神境界。之前觉得诗人只是很平面的形象,而老师多角度剖析人的方法,让我体会到诗人也是人,而其为何能做到超乎常人的思想境界,从诗中体现出高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水平,更让人尊敬。
    3. 学会鉴赏真正的好诗,
    学习老师鉴赏一首诗的方法,学会辨别用词,意境,并与文学作品历史,年代,环境的结合,体会到诗中的好之所在。无论是如画般清淡秀丽或是开阔雄壮的自然景象,还是描绘时事世间百态的现实场景,都从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方面对自己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熏陶。体会到了自然美景,学习到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敬佩与刚正的品格,更深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非常感谢老师,让我在成年之后能拿起唐诗来诵读,重新进入那一充满魅力的广阔的文学世界。希望还有机会跟着老师体会传统文学的美。另外小建议是,学期中可以布置我们一些作业,让我们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诗派或者诗人,探索自主地学习到更多东西。(经74 2007012524  罗佳贝)

  本学期学习的这门唐诗鉴赏让我感到非常难忘,收获颇丰,同时也学到了不少课程之外的东西。首先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自然是王步高老师广博的才学。在整个十六周的课程中,王老师的每次课程内容都是很充实的,而每次课上也都不乏一些慕名而来的人听课。每一节课都针对当次课要讲的阶段的诗歌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和总结,每一句话基本都做出了非常有自己见解的一些鉴赏内容。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虽然其中不少的诗歌也都是我们在高中时期所学习过的,但是王老师的讲法不拘泥于高中针对应试而创造出来的一些格式,而是有自己的风格,简洁明了,切中核心,让我每次上课都有一种贴近文化大师同时也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感觉。
  其次,我认为王老师的课程还有个很大的优点,虽然是在讲解诗词,但不光会引经据典,而是同时加入了很多王老师的自身经历,把自己的经历和课程的内容结合,让同学们听起来也更加有兴趣。建议老师以后保留这一点,使得看似很长的课程内容非常的丰富充实,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效率。(经92 杨博君 2009012577)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在王步高老师的课堂上,时而婉转,时而惆怅,我们随着诗人的感情而波折,完全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2007012497 夏云霄)
  
  在中学的时候,我就对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阅读了一些有名的诗词。这个学期我很有幸地选上了“唐诗鉴赏”这门课,一个学期下来,受益匪浅。王老师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仅有广博的学识,讲课也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门课的优点是:一时间为线索、诗人和作品为主导,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唐诗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通过鉴赏经典篇目,让我们学习作品的背景、创作特点及一些诗词格律的常识。确实能学到很多。(经91 杨漠尘 2009012555)
    
  首先感谢王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门课。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能每周聆听您浓重的乡音,感受唐人的风采,唐诗的韵律,实在是很幸运的事。每周一次的唐诗鉴赏课是学习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
  王老师讲课有激情,有感染力,真情流露之处,是我觉得老师很亲切。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对南京的感情,言语中时常提及南京风物,使我对这六朝古都心生向往。王老师在课上的讲解精彩而幽默,时有妙语,引人入胜,老师对文史掌故信手拈来,令人印象深刻。更令我敬佩的是王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对教材、对课程,精益求精,力求完美。(韩宏庆 2009011464)
  
  第一节课就我就被王老师独特的方言深深吸引,从王老师讲其方言的抑扬顿挫开始踏上唐代诗歌韵律美的赏鉴之程,在这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从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朦胧醉意到高适“男儿本自重横行”的雄壮,从“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的李太白到“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的杜子美,我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唐朝那个属于诗歌,属于风流和艺术的年代。作为一个自小长大在西安的学生,在听讲中总能听到那些自己耳熟能详的风物,诗之美一直离自己是那般的近。
  我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反观自己学习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过程,我想诗歌之于现代人的当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用来充当所谓高雅的代名词,甚至成为考量一个小孩子记忆力的标准、学生语文功底的尺度,古典诗歌的魅力不应该定格在古代,不应该是死的,我们当代人应该重视去发掘一批批伟大诗人借文墨所传达出来的人性魅力,借诗歌去扬抑价值,培养我们独立的人格。为此,我觉得应该借复兴国学的文化大势,参与到古典诗歌的创作中来,应该普及古典诗歌的理论知识和美学价值于更多人。
  我谨此建议王老师能在课堂上更多地从诗人的生平、所处的历史时代等角度解读诗歌,从一个文人的性格和命运来分析他的作品;也希望王老师拿出一部分现代人创作的诗歌(比如您的一些作品)类比评价,进行褒贬,或许能给广大同学们更多教益。
  十分感谢王老师一学期来的教学,我的每个周四晚上都过得十分惬意,下学期也选了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这门课,期待能与王老师做更多交流!(土木工程系 结91班 侯俊卿 2009010101)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选王步高老师的课了,记得在上学期《唐宋词鉴赏》的课程感想里,我写道:“在下学期的选课中,我将王老师开的《唐诗鉴赏》作为了第一志愿,并且很有幸选上了,现在已经充满了期待。”而现在,《唐诗鉴赏》又即将结束。时间过得很快,虽然这门课较之《唐宋词鉴赏》已经多了16个学时,但是总觉得上得不够长,有时候真有点恨不得再选一次的冲动。
  常常跟同学们提起这两门课,有时还戏称王老师为“江南老才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别喜欢王老师和他开的课,甚至本学院的《清新时报》还采访过我上课的感受。具体来说,我对王老师的课如此喜爱,大致出于以下几点:
  首先,我是一名文科生,对唐诗宋词有着天然的兴趣,上了大学以来总苦于没有找到相关的课程,直到选了《唐宋词鉴赏》和《唐诗鉴赏》。从前自己也有读读诗词,但都只是熟读一下,再理解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做什么深入的探究,这样其实并不能完全掌握一首诗的精髓。而在王老师的课,每次都会选择几首作品做详尽的赏析,包括诗人身世、作品背景、诗句解读、意义赏析等等,王老师还会在分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与理解,有时会插叙自己的生平阅历,让整首诗更饱满有生气,而不只是几条干巴巴的毫无表情的诗句。
  还是觉得,上这类课程,如果老师只是生硬地评析每个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那么这节课上只能学到一些知识,却无法提高素养与能力。知识性的东西,高中时已学得够多;到了大学,我们更应该看重那些内在的、无法用硬性指标衡量的东西,比如人文素养,尤其是对于清华大学这种理工学科见长而文科氛围缺乏的环境。记得有一句话:教育,就是过了很多年,你所学的绝大部分都忘掉了,留在你心中的那部分。在《唐诗鉴赏》的课程里,可以说我便产生了这种感觉。记得讲到《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时,王老师认为这句写得极好,并详细分析了温庭筠《更漏子》里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为对照,于是一种凄清、苦寒的气氛便油然而生,主人公愁肠百断的离情之苦仿佛历历在目,那一刻,我甚至动情到快要流出眼泪。常常觉得,王老师在课上讲过的很多诗句,也许很多年过去,已经记不清晰了,但是上课时那种真切的感受还会一直在。我想,这就是一种教育吧。
  再说点题外话。一方面,王老师对历史人物,即使是权威的大诗人,也能在称赞他的同时,直指他的弱点;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王老师对自己的人生感触颇多,偶尔讲到一句诗,能引发对自己的曾经的回忆,不管回忆是快乐的还是心酸的,甚至能够跟诗人达到一种契合。我尤其喜欢王老师这点,就姑且称其为性情中人吧。(新闻81  2008012879 王馨)
  
  很荣幸有机会聆听您对唐诗的理解与感悟,我也彻彻底底地被熏陶、洗礼了一回,感觉收获最多的还是对诗的一种感觉和整体的把握。想想高中时,每次读诗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甚至连作者基本的表达感情,是喜,是忧,是悲,都揣摩不到位,真是上了一个台阶呢。(生命学院生86 李冠乔)
  
  继上学期选修了王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后,这学期又选修了《唐诗鉴赏》,同是关于诗词,但是收获却不同。一个是自我成就的满足,一个是对诗歌世界的用心的探索而且美的感受。
  从我学两门课的先后顺序,我也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先学写诗,再去学鉴赏诗可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在知道了如何写诗之后,也就能够明白一首诗好在哪里,能够从更深刻的角度去品味一首诗的内涵。
  我非常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清晰动听,声音洪亮。我从老师身上总能找到古代名士的风范。每次读完一首诗,就踱步到大家正前方,讲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讲诗人的人生故事。每一次我在课堂上听到老师上学期在《诗词格律与创作》课上讲过的例子,我就会心一笑,仿佛我如知音般猜出了老师所想一样。(邬龙飞 2007013195 软件71)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课堂上,我品味到了唐朝各种风格不同的诗人的风采,从他们的诗中我看到诗人的高尚的情操和浪漫的情怀,看到他们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也看到诗人们隐居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看到诗人们对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懈追求,也看到他们不能一展抱负的抑郁和悲凉,更领略到了诗人们大度豁达的心境……在这门课程里,我收获颇多,不仅仅学到对唐诗、对唐朝诗人的理解,更从诗中、从诗人的际遇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感谢这门课程,感谢您一个学期以来的教诲和辛勤工作!(2009011121 吴灿)
  
  一学期的唐诗鉴赏课即将结束。在这十六周里王老师领我们到瑰丽雄伟的唐诗国度游历了一番。从雄姿勃发的初唐诗,到气势磅礴的盛唐诗,再到渐入沉重的中唐诗,最后到清丽蓄敛的晚唐诗,唐诗见证了唐朝逐渐步入盛世,再由盛转衰的历史。本课程以历史为背景,在时间轴上讲述诗歌,对我们深入理解诗中所寄托的家国感怀大有帮助。
 课程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王老师所讲述的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从中,我深受老师您坚强乐观的精神的鼓舞,对您刚正的品格感到深深敬佩,被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这些精神财富是我这门课额外的巨大收获。(化92 吴宁佳 2009011877)
 
    王步高老师开的《唐诗鉴赏》课让我自离开高中三年后再次产生了学习唐诗的想法。
  上了第一次课以后,我发现唐诗的丰富多彩超乎我的想象。我这才知道,赏析诗歌不能流于表面的文字,要想体会诗歌的精髓必须要先弄清楚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作诗时的心情感受,而这是以往高中语文教育所欠缺的。
  王老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分析作者的思想状态,透过玲珑的诗句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时讲到激烈处,王老师还会流露出真情,对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看法也直言不讳的和大家分享,在让我们学习诗歌的同时,也教会我们一些人生哲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职业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深受启发,也注定了王老师的与众不同。
  虽然王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认真听的同学都不难明白,这对于大家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构成障碍。其实,这种独特的语音和语调更能让老师抒发自己的感情,让大家体会老师流露出的感情。
  课件ppt做得很精致,插图和音乐文件(“小喇叭”)都很好地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内容上,包含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丰富内涵,有全貌论述,也有单句赏析,有时还加入对比阅读使我们在比较、探讨中学习,令我们大受裨益。
  最后,王老师的朴实、幽默、大度正直的风采让我感受了“大家风范”,在大学不只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大学者们品行的熏陶,完善自我。感谢王老师一学期的艰苦付出,你所教给我的将使我一生受益。(工程物理系 核72 杨钊 2006011799)
  
  选《唐诗鉴赏》这门课,起初是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的专业是英语,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出色的同声传译员。在上口译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员不仅要有出色的外语水平,同样重要的,要有深厚的中文文学素养与文化积累。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古诗,学古诗。但之前迫于考试的压力,总是强行记忆,并没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美妙。当王步高老师在清华开设了《唐诗鉴赏》这门课时,便迫不及待的选了这门课,怕抽签抽不中,还让周围好几个同学帮我预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选上了《唐诗鉴赏》。一学期的时间过的真快,自己的收获也很多。
  王老师是江苏人,我也来自江苏。因此,每次听到王老师带有浓郁的江苏口音时,总是倍感亲切。有时因为技术原因,PPT中的小喇叭不出声音,王老师便亲自朗诵课件上的诗歌,十分有味道。我总是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唐诗鉴赏每节课内容量都极大。这是我第一次上一门3小节的选修课。之前的选修课都是2小节。每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个时期的诗歌特点。除了每节课的几首诗词的鉴赏之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历史及文学上的知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老师在介绍到古诗时,总是照着考试来。考试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由于我们高考语文题型中只有古诗词的默写,所以高中时候,老师基本上就是发一堆诗歌让我们自己背,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考完试后,诗歌也就基本全部忘光了。但王老师总是先介绍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再分析诗歌的意思以及蕴含的作者的感情。有时还穿插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样整首诗就可以融会贯通,不需要牵强附会才能明白,背起来也轻松多了。
  此外,王老师鼓励质疑的精神,从王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找出课本中的三个错误。此外,王老师并不迷信权威,没有一味的说作家好,作品好。总是客观的分析诗歌,诗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王老师的课件做的非常赏心悦目,背景唯美,配乐典雅。
  总之,上王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虽然这学期的《唐诗鉴赏》结束了,但是我的唐诗学习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诗歌,品味诗歌。感谢王老师,感谢您一学期的精彩讲课,感谢您培养了我对诗歌的兴趣。我知道您是清华的客座教授,希望您可以继续留在清华,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程。(英71 张源远 2007012693)
  
    一个学期的唐诗鉴赏课结束了,短暂却深刻。合上已不再崭新的课本,深呼吸,仍然一丝淡淡的墨香穿过嗅觉直达心底。
    15周的课程,带我走过了中国文明史上最耀眼的一段旅程,透过才华横溢经历各异的诗人的眼,我真实的看到整个唐王朝的潮起潮落,辉煌和黯然。从那绣口吐出的半个盛唐到烟雨楼台锦绣不再的晚唐,老师用略带沙哑却充满热情的嗓音向我们讲述着,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把那些在他的生活中发生过的故事向一群满怀期待的孩子娓娓道来。
  从小就开始接触唐诗,却从没有这样仔细地欣赏过它的风韵,看到那些熟悉的诗句在课件上出现,听着老师详细深入地讲解,突然觉得留在自己脑海里的诗句都那么苍白那么干瘪,而每堂课这后他们又有了新的生命,带上了时代色彩和诗人或细琐或豪迈的情怀。每一首诗里都饱含了诗人的情感,当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细细品味时,总会被那些深深刻在他们生命里的悲伤和喜悦而打动,也会为那些在他们肩上狭路相逢的世俗与理想而惋惜。诗人的一生注定是丰富而深刻的,他们有太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繁华背后的荒凉和铅华褪尽后的悲怆,真正潇洒的又有多少?一个真正的诗人一首能走过历史的诗,是从生活中走出却更要走得出生活,就像那些在课上曾出现过的诗,总让我们在若干个世纪后仍然找得到共鸣。
  每次上课,听着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都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一头稀疏的白发的老师似乎已经与唐诗融为一体,那些诗从他嘴里自然地走出来,似乎该它们出场了,不知不觉中3个小时就过去了,转头看着窗外已是满月光华,背起书包又看到清洁工和楼管们仍然悄悄地站在门口,这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更像一门艺术,一门带我们走出世俗纷扰,游走在古典文化沃野里的艺术。
  很庆幸能够上这门课,能够倾听老师对早已融入他血液里的诗句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能够遇见这样一位真正热爱唐诗热爱教育和学生的老师事我们的运气。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明白了更多的道理,陪我走过接下来的旅程,让我更诚恳的面对自己。
  谢谢唐诗,更谢谢让我看到它的光彩的王老师!(武丹 2009012733人文学院)
  
  在唐诗鉴赏课上,我有两次听课听到几乎要哭出来的经历。其中一次就是《长恨歌》。这样长的叙事诗,白居易必定在创作上投入了完全的情感,使得整个故事生动有力,表现出了完全的灵气,令我也沉醉其中。当讲到“君王掩面救不得”几句,想象倒在血泊中的佳人,落寞无奈的唐王,“黄埃散漫”的荒野,让我完全忘记了自我,甚至差点哭了出来。
  当一首诗蕴藏了情感,它也必定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对我来说,能够引起我共鸣的诗必定会成为我喜欢的诗。这一点在我读李商隐的诗时表现得最明显。许多人说李商隐的诗隐晦,我觉得就是因为隐晦,使得它更加富有感染力。因为隐晦,每个人读诗的可塑性大大增加,从而也可以获得更加强烈的共鸣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首《锦瑟》,这是真正伟大的所在。又如《春江花月夜》。这是另一堂让我几乎哭出来的课。这也是因为它与我的思乡恋故之情产生了共鸣。“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就像是对我的劝慰,让我怎能不为之动容?(肖宗祺 精九一 2009010499)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首先我想说的是我非常欣赏王老师的授课方式,学习过程中不免教育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的确受益匪浅,如沐春风!我认为给我影响最深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学到了唐宋词精华,更重要的是王教师的人格。在“文革”斗争中不屈服,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不阿谀奉承的高贵品质!我想只有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东大这首荡气回肠气吞万里如虎的校歌!也只有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才能做一名名垂千古的词人!您是我有史以来接触的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谢谢你的谆谆教诲!(美术学院  美915 谢幸良 2009013115)

    第一次見王老師,是在程剛教授那裡。歷歷在目。當時王老師的許多評論,比如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批評和書法家的段子,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一直期待老師的課。
   唐詩一課,最為獲益的有兩點:一是重新靜下來讀了一點古文;二是聽王老師回憶了許多文革時候的事情。一直想請王老師來我們星期六讀書會聊天,只能留到下個學期了。
   所學甚多,不過最有幸是能聽王老師有意思的人生經歷。另外我寫一些現代詩。王老師對現代詩的批評使我有了別一番見解。再此還要感謝老師,如果有機會,也可曲水流觴談詩論道。(人文學院人文社科實驗班09級 邢承吉)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整日忙碌于专业课、实验、作业之间,完全无暇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于是,每周四晚上,两个小时的唐诗鉴赏课,成了我整学期的期待。王老师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的资质,以及颇有特色的音调,都成了这门课深深吸引我的因素。相比中学语文课上带有应试性质的诗歌分析,王老师的鉴赏堪称瑰丽,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康宁轩 2007010575)
     
      王老师课讲得很好,让我们理工科的学生可以暂时忘却实验、忘却仿真,获得人文的熏陶和享受。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这份遗产,我们如果无力继承就太可惜了。在王老师的课上,我们对唐诗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是靠自己背几首诗所无法获得的。
    从王老师的言谈中可以看出,您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感情很深。我和您一样,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因此能够体会。我们走了出来,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但我们最牵挂的还是那小河流淌、稻田飘香、蛙鸣蝶舞的故土。您经常讲知识分子要有骨气,我很欣赏。清华有个刑家鲤老师,已经过世了,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我觉得让我收获很大。他说,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他必须依附于其他阶级,就如同毛附于皮上。有的知识分子依附的是资产阶级,有的知识分子依附的是无产阶级。依附的对象,就决定了知识分子的立场。现在社会上有些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学者”,就是立场出了问题。他们已经不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了,或者从来就没是过。
    从王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您的嫉恶如仇、不畏强权、乐观豁达,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清华学习,很幸运,能够结识众多学识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教授。(2008011463 自81班 杨刚)
  
  听王老师的课,首先是有亲切感,因为自己可以听懂王老师的绝大部分带有江苏口音的普通话。正是这份亲切感让我开始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越往后听,越发现这门课的魅力。因为王老师在讲解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时,都把自己的感情完全放了进去,自己在听的时候也就常常身不由己的被带了进去,三小节的课竟也不觉得长。而且,王老师讲课是很有幽默感的,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之时,听到“现在我们请小喇叭来念一下”还是会忍不住想笑。听了这么长时间的课,也开始对诗歌鉴赏产生了一点兴趣。以前一直认为诗歌鉴赏就像把一首诗歌无情的给解剖掉,支离破碎还得不到什么。现在才发现,我们可以从剖开来的诗歌之中发现许多美丽的方面。尽管自己对与诗歌的鉴赏还是很迟钝,但有了兴趣,其他的就简单的多了。(2009030010 尹华)
  
  首先对您表示深深的感谢和由衷的敬佩!
    这一学期唐诗鉴赏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虽然从小就学习唐诗,但是直到这学期从王老师的课上,才对唐诗的历史发展和名家体系有了系统的了解,从整体上对唐诗的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并且也学习了各个时期的名家和佳作,确实是所获颇丰。非常喜欢王老师大胆直言、朴实率真的性格和一丝不苟、纵横捭阖的教学风格。
  关于清华的文科建设。我是一名文科生,对文科也有极深的感情,清华自从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后,至今仍然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直到16年前才重新恢复建立人文学院和一系列文科院系。我想,清华一直以来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民国时清华文理法外工五大门派百花齐放,那时的清华才是我们心目中完美的清华。今日的清华也正在不断走在发展的路上,如何发展文科,营造真正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新清华,需要我们每一个清华人的努力。蔡元培曾经说过,何为大学,大学者,有大师也。您这样的唐宋文学领域的大师能够来到清华,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高兴和骄傲,希望您能以自己大师的风采,通过您的授课和您的做人,真正去影响越来越多的清华学生,去告诉他们什么是清华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相信只要有越来越多王老师这样的大师来到这个园子,清华有一天一定会成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骄傲!(英81 高云君 2008012742)

  到大学之后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词方面的知识。王老师的课我也选了好几次,但是每次都没能选上,终于在这个学期能够聆听王老师的教导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极大地拓宽了自己对唐诗的认识面,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未曾见过的格律诗。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格律诗的创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让我了解到为什么古人创作诗歌要按照这样或那样的格式,也对整个唐朝的诗歌体系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诗词名家,读到了很多优美的诗句,更结交了一些爱好诗词的朋友,这门课确实让我收获良多。
  我下学期也选修了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的课程,希望在下学期能够聆听王老师更多的教导,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到更多关于中国诗词的知识。最后感谢王老师在这个学期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解,给我一个充满古典风情的唐诗鉴赏课程。(生71 2007012320  靳宏亮)

  大一上学期就知道班里很多人选了大学语文这门课,也听到了很多关于王老师关于东南大学的轶事,本来感觉清华作为一个理工科学校(虽然学校在大力建设文科院系,很遗憾,我还是不能完全改观),在众多枯燥专业,诸如机械、材料的围攻之下是不会有很多人欣赏我们这些文科生的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的,所谓的语文课可能只是高中那种应试教育的延续,所以就没选这几门课。到大一下的时候,听到一些同学讲起这门课竟然有一丝炫耀,提起随时可能回东南大学的王老师更是依依不舍,我就“抓住最后的机会”选报了王老师的大学语文和唐诗鉴赏,不得不说的是,至今我仍为做出这个正确的选择而庆幸甚至自豪。
  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唐诗鉴赏给我的感觉不仅不是那种应试教育的“填鸭”模式,反而更多的是被它的课程内容、被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初唐诗的南北交融,盛唐诗的昂扬奋发,中唐诗的苦心孤诣以及晚唐诗的江河日下,这些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不再是沾满历史风尘的冰冷语句,更像是一位位先哲娓娓道来的亲切叮咛,或悲或喜,或平静或激昂,它们都成了有情绪有生命的艺术品,向后人尽情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魅力,述说着湮没在滚滚大浪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很欣赏王老师的课堂表现方式,那种完全投入的感觉绝不是一个仅仅为了薪金为了名利的讲师所能达到的。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词语,绝不仅仅只是像讲师那样讲授知识,更应该教导学生,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发掘未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而王老师则完美的做到了这些,不管是用自己的苦难经历教育我们,还是诲人不倦地引领我们徜徉语文的殿堂,从知识到人格,教人育人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谢谢您!(张晏慧 2009012862)

    本站链接: 清华大学学生对王步高老师的教学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671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