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大语名师

桂杰:“魅力教师” 好老师的极致
【时间:2009/8/2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9-16 】 【作者: 桂杰】 【已经浏览3306 次】

  高中毕业十五年之后,我们几个同学和高一的班主任老师有过一次聚会。一个同学说:“老师,我当时是班长,学习成绩特别好。”老师笑笑说:“学习成绩的事我早已忘记了,只是对你当年联欢会上的霹雳舞印象深刻。”同样,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对老师当年在课堂上讲过什么,具体说过哪些话也早已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他周末时,把我们这些住校的学生喊到家里看NBA明星乔丹的纪录片和进口“大片”。
   
  我们怀念和老师相处过的时光,其实是怀念与他在一起时“哥们儿”一样的感觉。有人说,当一个好老师的起点是带好一个班,教好一门课,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被学生牢记的老师却有些难度,他一定既具有人格魅力又充满学识魅力,这样的“魅力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魅力教师”是好老师的极致。他们不是靠评选而产生的,他们具有很多普通教师身上所不具备的灵气和激情。
   
  遥想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他讲课的杏坛不过是一个大土堆,能够把三千学生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并一生追随他左右,这就是孔子的魅力。还有苏格拉底。他出生在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相貌平平,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但是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这位思想圣人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身边吸引众多求学者。

    在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魅力教师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在职业生涯当中一种自觉的追求,而教师这个职业本身也会因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魅力教师”依然稀缺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教师节到来前夕,两位和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的人物坐在了一起,“时代需要魅力教师”成为他们畅谈的话题。
   
  俞敏洪和王旭明都有过难忘的教师经历。俞敏洪16岁时,第一次高考落榜,当地的乡村女英语教师回家生孩子,找遍了整个公社没有一个会英语的人,于是勉强会说ABC的俞敏洪被找去当了代课教师,他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英语,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乐趣,也奠定了我后来毕业后留在北大教书的基础。”
   
  2008年8月的某一天,一个没经过任何预约的人直接敲开王旭明办公室的门。他叫杨东,是王旭明在丰台七中当老师时的学生。“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这些年我一直想来看看您。”学生的冒然来访让王旭明对自己曾经的教师生涯充满感激。
   
  在俞敏洪看来,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过程就是老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奠定为人处世的标准的过程。因此,那些富有魅力的老师就会受到学生的追捧,成为学生的榜样,而这样的教师在学校中依然稀缺。

    “老师千万不能对生活没有热情”
   
  王旭明(以下简称王):俞先生在北京大学时一定听说过已经去世的孟二东教授。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东的女儿孟菲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在孟二冬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这两个魅力的提法很新鲜,这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谈及教师魅力的问题。
   
  俞敏洪(以下简称俞):这两个魅力形容一个优秀老师很恰当,老师让学生学会负责任、考高分是应尽的义务,但一个老师最核心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产生生命的激情。

    王:我觉得俞先生身上就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魅力,别人愿意和你谈话、聊天,你身上的那种魅力是作为一个活跃的有血有肉的人的魅力。
   
  俞:其实我的本质就是老师,做成总裁是一个意外,我对员工讲话的时候也像和一群学生讲话,看到学生坐在教室里,我的血液就会循环加快。平时也会给员工上课,有时还带着学生们出去玩,十五六岁的孩子和我在一起两三天,就会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个。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老师千万不能对生活没有热情,不能对生活挑剔,如果这样,老师肯定会对学生也会挑鼻子挑眼的,让孩子没有自信心,人格受到伤害。

    王:我认为教师的魅力就是吸引力,别人愿意跟着你干事情。
   
  俞:我始终认为,靠点名、纪律,让孩子们进教室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还有一种老师只关注优秀的学生和他喜欢的学生,疏忽他不喜欢的学生,甚至侮辱那些学生。一些老师错把挫折教育当成侮辱教育。

    老师要让“坏”孩子喜欢上自己
   
  王:在中小学校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喜欢一个任课老师,他们这门课程的成绩往往就是最好的。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很多坏孩子就在我面前拼命的表现,上课的时候发言特别踊跃。

    俞:老师如果让班上的“坏”孩子喜欢上自己,这个老师就成功了。中国的老师需要转变观念,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不是靠威严吓住学生。

    王:让学生喜欢自己,如果能把这种观念贯彻到各种学科中,各个老师的头脑,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好。

    俞:这就需要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提高讲课水平,让讲课本身充满魅力,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让学生欣赏你讲课的过程。
   
  让学生课下喜欢你很容易。我最初在北大当老师时,下课曾经带着学生跳到未名湖里摸螺蛳煮着吃,但是他们依然不喜欢我,因为我当时的课讲得不好听。我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喜欢我。

    “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缺一不可”

    王:所以说,魅力教师身上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缺一不可。

    俞:对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来说,高考的改革和素质教育都很重要,但怎样提高老师素质以及改变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增强老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当下更为重要。
   
  王:我为何这么喜欢语文,跟一个语文老师的关系很大。有一次他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字不差地从头到尾全文背诵下来,声情并茂,而且还流下了眼泪,这种气氛让我们特别期待上他的课。慢慢的,我就对语文越来越偏爱。是老师身上的魅力感染了我。
   
  俞:我的英语老师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1978年全国高考时,他对我们说,这是你们终生难得的机会,我知道你们班没有一个能够考上大学,但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去考。那样,当有一天你扶着锄头立在田间地头的时候,看着夕阳和天上的白云,会想到自己曾经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会感觉很欣慰。这个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坚定了我考大学的信心。

    王: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完成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如果高校的老师,还带着精英化教育时代的观点、眼光、方法、手段来培养人才肯定是不对的。
   
  俞:除了增强知识和涵养以外,大学老师还必须提升学生的整体修养和水平、整体素质和情操。现在的很多老师有两种状态,一种还挤在象牙塔里,和过去没什么两样,另外一种只传授技能。我碰到两个播音系的学生,大学的课程主要是教授技巧,学习绕口令和普通话,而西方美学史,中国文化史等关系学生修养情操的课程根本没有。只有播音技巧怎么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播音员?
 
  还“魅力教师”本来面目

    “想糊弄学生的老师真是罪过”
   
  陈信义教授所在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物理教研室不到20人,却承担了全校3000多名本科生的课程。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周四节课。一些科研项目找上来,“忙啊!没时间。”陈信义教授说。
   
  有人不理解:你们的教学任务并不重,一周也就两天的时间,剩下的几天不是可以做科研吗?陈信义教授急了:老师教书,不是只在课上那短短45分钟。以他自己为例,讲一个小时的课,一般要备5个小时的课。课后还要拿出很多时间为学生答疑,有时一个问题就要讨论几个小时。如果再加上平时与学生的邮件往来,每周花在这四堂课之外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老师如果想为学生做事,就有无休无止的事情。想糊弄学生的老师真是罪过。”他说。
   
  1988年,陈信义刚到清华大学任教时,也曾经有过兼顾教学与科研的想法。一次,他编了一个礼拜的程序,转而忙着做教学,结果把这一个礼拜做的程序都忘了。不得不再用两个礼拜的时间重新编程。
   
  教学与科研是相长的,如果不重视科研,不能进入前沿阵地,又怎么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呢?陈信义教授所在的教研室都达成共识:一心不可二用。老师们一般都是一个学期教学,一个学期做科研。
   
  陈信义老师与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99名高校教师分享了今年的“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不少人很激动:这是对从事教学的高校教师最高的奖励啊!从2003年设立这一奖项,到今年全国高校一共有400名教师荣获此荣誉。

    面对着这一荣誉,很多获奖老师反而显得很平静。在总结他们的“获奖秘籍”时,不少老师异口同声:我们不过是做好教师本职工作而已。

    “误人子弟者打入十九层地狱”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锡勤自认为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他没有手机,也很少参加饭局。就是这样一个通讯设备不发达的老先生,学生随时都可以找到他。张锡勤教授的生活圈子太简单了:不是在家,就是在学校。邀请他参加学术会议的也不少,张锡勤教授基本都推掉了:多数会议与本专业无关,来回要三五天,影响教学。“我可不能误人子弟啊!”他说。
   
  张锡勤教授生于一个教师世家,父亲兄弟三人均为教师。在他的少年时代,曾经听父亲的一位同行讲了一个笑话:在“阴间”,庸医害人者打入十八层地狱,而误人子弟者则打入十九层地狱。在走上讲台后,张锡勤始终以此为诫。
   
  陈洪是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他一直坚持讲授全校的文化素质课——大学语文。有朋友说,你指导的博士生、博士后早已超工作量了,不要在大学语文这种低层次的课程上浪费时间了。陈洪只是一笑:“在大学教育中,本科是基础;本科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母语教育会影响学生一生发展,其重要性一点也不比专业课程低。”
   
  大学语文课程是南开园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一名南开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原本对中国古典文学不感兴趣。一次,偶然去听了陈洪老师的课。“太抓人了!”这位同学说,整堂课下来就像看了一场电影,娓娓道来。到现在,尽管陈洪已经是学校领导了,可是很多他的学生,还是习惯称呼他陈老师,而非陈校长。
   
  对外经贸大学的孙勇进博士是陈洪的学生。1995年,刚刚硕士毕业的孙勇进来到这所以经贸类著称的高校任教,讲授的课程也是大学语文。孙勇进特地去请教自己的老师,陈洪告诉他:你要知道自己教授的对象是什么人。不仅文学修养好的人要有所收获,文学修养一般的人也应该有所收获。让所有的人都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是所有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从1960年走上讲台,至今已经48年。1995年当选为院士后,他依然坚守在一线为本科生上课,坚持走进自然保护区亲自指导本科生进行野外观测。在48年的教学生涯中,最令他骄傲和自豪的不是各种奖项和头衔,而是自己培养出的5000多名毕业生。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术成就有多大,社会声誉有多高,教书育人始终是我们的天职,三尺讲台是实现我们价值的人生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310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