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韩建立:“百家讲坛”模式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吉林大学 韩建立】 【已经浏览3743 次】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处于低迷状态的内在原因,论述了“百家讲坛”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百家讲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走红,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传媒的胜利。“百家讲坛”与大学语文教学有什么关系?本文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有何意义?我们首先回答这两个问题。“百家讲坛”是央视科教频道一个时长43分钟的讲座式的节目。在这个节目里,诸多学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评古论今;众多观众则在台下静静倾听,俨然是一个大讲堂。在这一点上,它与大学语文是相同的:两者都是在进行“教学”;所不同的是两者的传播媒介不一样。“百家讲坛”开播初期,收视率低,一段时间曾跌至0.02﹪,几乎为零。在央视末位淘汰的机制下,它岌岌可危,面临生存危机,这与大学语文当前的低迷状态极其相似。而“百家讲坛”最终能够走出危机,直至走红,成为一个几乎是老少妇孺皆喜欢的电视栏目,这对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大学语文的低迷状态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语文教学从大纲的编写、教材的模式,到讲授的方法,都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常说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就其实质而言,大学语文是最容易实施素质教育的。它不像外语课、政治课、高等数学课那样研究生招生考试要全国统考,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像其它专业课那样,为了迎接教学评估、教学检查,必须整齐划一,况且在研究生招生的新形势下,专业课也在逐步实行国家统考,这就难免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大学语文则完全是自由的,教学检查、评估,它不在被检、被评之列,也没有英语四、六级那样的门槛,更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有人曾经主张大学语文也应像英语一样搞四、六级考试,以引起学生对它的重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想法,危害之一是会把大学语文重新拉到应试教育的轨道。大学语文是一片广阔天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为什么可以大有作为却只是小有作为或者根本无所作为呢?教学观念陈旧,不能大胆地拆除应试教育的藩篱,这是目前大学语文处于低迷状态的重要内因之一。如果我们大学语文教师一味抱残守缺,束手束脚,以不变应万变,不能主动“洗脑”,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的形势,就会自我淘汰。

    借鉴相关的成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大学语文走出低谷的途径之一。那么,“百家讲坛”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课堂讲授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趣味,贴近学生。“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不过是用几台摄像机,把主讲人的授课内容录下来,用硬邦邦的说教和枯燥无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节目和千姿百态、名目繁多的其它电视节目竞争,显然处于劣势。虽然请的主讲人多是杨振宁、周汝昌、叶嘉莹等社会名流,但收视率并不理想,险些被央视淘汰出局。新的制片人上任后,突破思维定式,重新为栏目定位,给制作人员和主讲人“洗脑”,改变固有的表达方式,制作符合大众欣赏趣味的节目样式,时刻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主动贴近。“百家讲台”改版之后,收视率直线攀升,使这个曾经徘徊在被淘汰边缘的栏目一度登上科教频道收视率的冠军宝座。

    再看大学语文的现状。教学改革已经呼吁多年,但无非是在一个小的圈子里小打小闹。教材,你编,我也编;你选这篇,我选那篇;你用这种体例,我用那种编撰方法;结果编来编去,大都大同小异,旧瓶装新酒。讲课,忽而今天说教师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明天立刻就搞个课堂研讨,结果是七嘴八舌,面红耳赤,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不欢而散;忽而说,你们这些小老师学术根底浅,水平低,应该让名家来上大学语文,其结果怎样?尴尬的场面不是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陷入一个共同的误区,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在于讲什么,也不在于谁来讲,而在于怎么讲。怎么讲呢?就要像“百家讲坛”那样,秉承兴趣原则和亲近原则。若能如此,则没有了喋喋不休的、故作深沉的一味说教,有的只是平和及对现实的贴近。

    “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启示之二是,如何处理课堂讲授中信息量大与小的辩正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容量的问题。“百家讲坛”创办之初,栏目组成员都认为,主讲人在演讲时一定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信息量越大越好,那种拜开揉碎、信息量相对较小的演讲方式不会受观众的欢迎。然而,收视率证明这个想法大错特错,观众反而更能接受小信息量的演讲方式,螺旋式前进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由此我们联系到大学语文教学。鉴于大学语文课时少,有的老师便加大课堂讲授量,造成讲述的内容不深不透,浮光掠影,吸引不了学生。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学的最大不同,是它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的课外阅读来完成。大学语文的课堂讲授应该本着信息量小一点,知识点疏一点的原则,做到少而精,讲深讲透。因为课时有限,课堂上讲不了太多的内容,所以就涉及到大学语文教材的容量问题。大学语文教材的容量究竟以多少为宜?有人建议以100篇左右为宜,有人主张以120篇左右为好,目前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大学语文》教材多数是这个容量。(我们指的是学生课堂用书,而不是辅助读物)有人认为,选篇太多,容量太大,课堂上讲不完。这种把教材容量与课堂讲授量对等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难怪有的学生讥讽大学语文为“高四语文”,这除了讲授方式的原因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教材。殊不知,一本高中《语文读本》的容量就在百八十篇(首),而一本大学语文教材也不过如此,学生有“高四语文”的感觉也就可以理解了。编写大学语文教材与课堂讲授不同,要“反对一味强调‘少而精’”。[1]教材要丰满、厚重,否则是干瘪、寡薄。我们非常赞同王步高教授在《大学语文·前言》中提出的大学语文教材系统性、立体化、大信息的结构原则。[2]王本《大学语文》共选作品745篇(首)。精讲、泛读安排合理,很好地满足了一般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需要。改变大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的干瘪、寡薄的现状,加大教材容量,是教材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王本《大学语文》是未来教材编写的一个方向。

    “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启示之三是,大学语文课堂讲授,应该抛弃老生常谈、平铺直叙的做法,采取设悬念、讲故事的方法。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解题、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写作特点、布置练习。凡此种种,单独看来均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用之于许多课文教学也不无收效。但是,篇篇如此,堂堂如此,使之凝固化、公式化,则有违教学规律,遏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百家讲坛”在开播初期的一段时间,也受到课堂教学固有套路的影响。虽然主讲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学者,但是总给人一种传统课堂讲授的感觉,因而收视率很不理想。“百家讲坛”是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的呢?那就是打破原有模式,在讲述方式上,要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3~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用“故事化”重新解构这个栏目,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制作每期节目。用悬念隔断、牵引,使讲述方式不再平铺直叙;有了故事,偌大的讲堂不再沉闷,内容不再乏味。于是,我们看到,早已模糊不清的清朝往事被阎崇年描绘得如在眼前,红楼女子被刘心武勾画得活灵活现,三国风烟被易中天重现今日荧屏,诲人不倦的孔子被于丹解读得呼之欲出……其中有主角,有配角,有情节,有悬疑,有矛盾,有冲突,观众觉得仿佛不是在听学术讲座,倒好像是听演员讲故事,说评书,完全沉浸在主讲人渲染的氛围中。设悬念和故事化,是“百家讲坛”的两个杀手鐧。

    大学语文与“百家讲坛”在讲授文学经典这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任何文学经典都是置于文学史的框架中的,而历史又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不用说《本事诗》、《本事词》中记载了无数个曲折动人、妙趣横生的文学故事,就是历代正史、野史、笔记小说中,也有不胜枚举的令人唏嘘感叹的文人逸事,把它们编织起来,让它们走进课堂,同样会以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青年学子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即使像哲学著作《论语》,也可以像于丹那样用“经典解读+励志故事+人生哲理”的方法,讲得别有情趣。

    “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启示之四是,教学要注意当代性,教学语言在严谨之外还要亲和,有生趣。有人说,任何一部当代人写的古代历史都可以看作当代史。我们也同样认为,任何一部古代经典也都具有当代性。所以,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主动去贴近当代生活,是教学活动不变的宗旨。对古代经典要做出现代阐释。江南大学张淦铭在“百家讲坛”讲《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时,运用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片段,说明夫妻感情出现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缺乏沟通,男女主人公在小事上的误会带来了更大的烦恼。把老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和现代人的离婚现状相结合,对老子的话做了现代意义的阐释,作为现代人的心灵鸡汤推出。有理有据,娓娓道来,非常吸引人。

    课堂用语是否得当,是否精彩,关系着教学质量。教学语言多强调其严谨的一面,但它更有亲和、富有生趣的一面。“真正的互动教学,教师语言应表现出更大的亲和性。”“‘幼稚化’的语言(即与学生语言水平接近的语言)可以增强亲和性。”[3]以易中天品三国的“妙语”为例:“诺,相当于现在的OK。”“孙策就是孙帅哥,周瑜就是周帅哥。帅哥总是招美女爱的,而帅哥也是喜欢美女的。他们两个果然娶到了两个最漂亮的女孩子——大乔、小乔……那时的周瑜可谓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去忌妒别人?”用如此贴近当今少男少女的语言讲述,自然使年近花甲的易老拥有了一大批追捧者。

    “百家讲堂”的主讲人,多数是“铁嘴”——能言善辩,因此才成为“名嘴”。我们的课堂用语也同样应该富有生趣。说历史,讲文学,光正说,只有严谨之美还不够,还要有趣说、妙解,给人以愉悦和深刻之美。现在的学生很挑剔,而且兴趣多元化,因此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清华大学葛兆光在《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后记》中写道:在急功近利、讲究实用的年代,文史课很难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所以只好搞点包装,舔加点佐料。[4]乃深谙此中真谛之言。

    “百家讲坛”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不是我这一篇小文所能包容得了的。限于篇幅,只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也骂声不断。见仁见智,言论自由。说好说坏,并不妨碍我们对相关教学方式的借鉴与学习。好在大学语文同仁中还没有谁想把大学语文课堂变成“百家讲坛”第二的。本论所论,也决不是要大学语文向“百家讲坛”全面投降,更不是诱导大学语文走一条媚俗,甚至是恶俗的道路。

    
    注释:

    [1][2]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2页,第5页。
    [3]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179页。
    [4]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作者介绍:韩建立,男,1963年出生,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卫路吉林大学文学院大学语文教研部
    邮政编码:130012
    联系电话:0431——85186979(宅)
    邮箱:hanjianli15@163.com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483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