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专著 > 专著简介

何立明《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
【时间:2017/8/5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立明】 【已经浏览2586 次】

链接:杨姝琼: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路径——评《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 

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语文教学笔记
何立明著
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7
ISBN 978-7-5492-4880-3
定价:32元

内容简介
 
    大学教师生活于两个空间,一个是课堂,一个是书房。这本书是作者教学三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笔记和语文读书笔记。说是笔记,有日常教学生活审美化,也有语文叙事性研究的意味,其实都是鲜活而严肃的思考,比较系统。全书分为理念篇  词语篇  阅读篇和写作篇,书中文章有的期刊发表过,有的获得过国家奖。其内容大部分源于书房,用于课堂。概言之,这是一本关于语文知识  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笔记。
 
作者简介
 
    何立明,男,中文教授,生于1958年,毕业于武汉教育学院。曾在首届在全国中师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教育部师范司二等奖。现任全国大学语文学会理事,湖北省大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地区大学语文学会副会长,兼任《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校报》主编。出版文史专著《中国士人》(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文学批评《不到云端无写作——〈无法安宁〉诗性批评》和语文著述《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武汉市社科联资助项目),发表有《沉默的心语——评〈周思聪与友人书〉》《咔嚓的力量》《大学语文是一门安静的课》等十余篇文章。
 
目录
 
 
一  理念篇
1  大学语文是一门安静的课
2  大学语文:语文功能 大学意义
3  教学中《大学语文》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
4  师范大专教学中的学术性和师范性
5  谈大众化时代大语教学“分层”策略
6  跳出以文解文 以“复数”传统阐释大学语文
7  语文生活和语文伦理
8  语文最能反映人世生活
9  阅读与写作的心理动力
10  语文科目,是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一部分——说说语文学科的现代性
 
二  词语篇
1  古诗词中风情万种的“愁”
2  说“极致”
3  “金秋”的色彩
4  “存天理  灭人欲”的义理
5  杜甫“热爱自然”文与字
6  “人”的定义
7  “知识”的悲剧底蕴
8  “桑”辨
9  “文起八代之衰”解
10  “乡下人”的文化意思
11  “大学”的概念
12  “平天下”原理
13  “云台山”的文化义
14  “治大国如烹小鲜”之喻
15  “蘩”意
16  “似乎一切全变了”
17  “穷人”的本质
18  “现代性”的歧义
 
三  阅读篇
 
1  谈谈《琵琶行》的“中国盒子”式的框架结构
2  《晏子论和与同》说课
3  北岛和《回答》所反对的是同一个思维
4  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薛宝钗为妻
5  《听听那冷雨》中的“中国感觉”
6  无知小生如何抱得美人归
7  南洋公子为何遭拒灰姑娘
8  《十八岁出门远行》的阅读逻辑
9  “割麦女”在第四维度上
10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11  没有杨玉环 世界会寂寞
12  阅读不要用概念开道
13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14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一个美丽错误
15  我念想朱自清对歌妓的恋想
16  小语《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问题
 
四  写作篇
 
1  “叙”与“述”
2  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
3  你的眼睛能看见什么
4  主题与命题
5  “讲好中国故事”笔记
6  为何这篇“真情实感”的作文不受欢迎
7  写作不是两点间的直线
8  写作要学会创造话题
9  写作是一门拐着弯儿说话的艺术
10  写作的意义:一个人为什么敢于袒露自己
11  不到云端无写作(外三则)
12  写作成熟于有格调
 
结 语(何立明)
 
大学教师的书房
 
    记得2010年10月,参加宁波举行的全国大语年会,会长谭帆在大会发言,用一句箴言鼓励老师们,说“一所大学应该建立在两个空间上,一个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一个是教师个人的书房。”
 
    时下,学校的校园空间越来越靓眼,课堂空间也一直努力建设,而教师的书房空间一般不为人知,是一个隐蔽的地方。学校老师几百人,每个人的书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书房是一个很个性和私人化的空间,非请莫入。但我觉得,它却是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总体发展二者有机联系的关淚点;也是教师的出发点  学校的起跑处,教学人生的林林总总,其实都指向这里。在三个空间中,校园空间  课堂空间的根,正是扎在书房空间这个基壤之上。如果落实得好,教师个人书房的馨香必然会向外衍生,生发出深切的课堂教学  深入的教育教研和深厚的校园学养学风,从而形成一所大学里生生不息学习学术风气。
 
    其实,但凡教师都有书房,只是深浅繁简有别。别就别在书房“与自己的阅读结合起来”的丰富实践形态中。我觉得,“阅读”的样态反映了教师书房“空间”的生态。爱阅读  能阅读  会阅读  沉浸于阅读,从知识性到享受性的阅读,才是书房空间的极致处。这里有一个例子:
 
    夏中义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在一个沙龙里,他谈他读《柳如是别传》。读呀读,夏教授渐渐读入了陈寅恪笔里笔外的身心时空——
 
  “柳如是陪伴陈寅烙先生自学十年的过程里面,给老人带来的是一种非常温馨的怀旧和追忆。他研究柳如可以到什么程度?这一天,晚上她睡觉穿的是哪一件背心,起夜的时候,那个拖鞋鞋底是谁给她扎的。有人说这很奇怪,写一个女子,写睡觉穿什么衣服  起夜拖一个什么拖鞋,鞋底是谁扎的。但是你应该知道,写作柳如是十年里面,陈寅恪每天和这个女子在一起。在想象当中,和一个杰出的  传奇色彩浓郁的中国文化的那么一个象征在一起。于是他就很充实,非常充实。这就像今天有人回到家,在心里面想一个人。这就像孩子所说的,表姐,今天我谁都不想,我就想你。当你想他的时候,内心是温暖的。柳如是在陈寅烙心中,也有这么一种温暖。因为柳如是不仅是一个奇女子,而是中华民族灵魂不会沉沦的价值元素,在他身上保留得最好。”
 
    这才是阅读啊!夏教授读《柳如是别传》,体贴出了陈寅恪的心境,读出了书中人物的隽永意味,又贴己地拿出来,鼻息吹生,鞠躬与人,令人怦然击掌。读书读到如此知人论世份上,才是极致的阅读,才是书房空间生出的最绚烂时间。
(2016-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372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