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观点碰撞

张立勇:再论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与周金声、赵丽铃两位先生商榷
【时间:2015/7/30 】 【来源:无 】 【作者: 张立勇】 【已经浏览2832 次】

    摘要:大学语文的本质应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大学,其二是语文,只谈其一不谈其二或者只谈其二不谈其一的本质概括,都是不完善的。大学语文的特征不是大学特征和语文特征的简单相加,它是语文特征在大学里的独特显现,是大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具体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教学材料的多管齐下,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学管理的灵活多样。
    关键词:大学语文;本质;特征

    大学语文是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针对大学生语文能力不足的实际开设的一门课程,初衷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语文能力的欠缺,从而激发训练语文能力的热情,最终实现提高语文能力应对人生问题的目标。近日看到周金声和赵丽铃两位先生写的《论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一文,文中只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将大学这一关键性内涵包容进去,所以想在该文基础上阐述一下自己对大学语文本质特征的理解。

    一 大学语文是大学生在学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成年有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和思想模式,他们大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理想追求,对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敢怒而不敢言,因此出现消极学习、被动学习的情况。表现为选课功利、上课随便、考试应付等不良行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1、教学模式单一。

    因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专著比较少,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合理化教学模式,所以很多老师就延续了基础语文的教学方法。虽然基础语文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为满足受教育者的语文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样的教学方法用在大学生身上却出现了削足适履的问题。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与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别,同时他们也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升学的压力,相反竞争的压力使得他们希望大学语文能够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帮助。一旦这种愿望不能实现,他们就会转移视线,寻求另外的解决途径。于是,语文课上玩手机、写作业、背单词甚至练书法的现象随机而生。

    2、教学材料良莠不齐。

    据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先生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少于一千种,比较权威的几种大学语文教材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对本科、高职、高专等不同学生同等对待)、过于文学化(偏重文学史介绍)或者过于人文化(过多的思想教化文章)的情况。更严重的问题是,有些学校为了响应主管部门给学生“减负”的号召,不再强制要求学生购买教材。造成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买教材,使得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唯一纽带断裂。大学语文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生活在两条线上的大学老师和大学生只有通过双方对教材的掌握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互动。没有教材的大学语文课堂,就像广场上的演讲一样,演讲者慷慨激昂,观众则各行其是。如此的课堂,怎么可能阻止学生从事与大学语文无关的事情呢?

    3、考核方式僵化。

    学习效果的考核,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一考定优劣,然而最简便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就大学语文来讲,通过考试来排等级不是最差的也是相当不好的方式。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上几次课,写几篇文章就可以提高的,他需要学生意识到大学语文对自己终身学习的意义,他需要学生通过课上教学的指引掌握自我修炼的方式方法,他需要学生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带入到生活中去,这是一种终身的培养过程。简单的答卷考核方式只能增加学生学习为过关的功利意识,分数定高低不但不能增加优秀学生学习成就感,反而对语文能力较差学生的持续训练造成严重打击。这是与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的。

    所以,大学语文的特征之一应该是大学生所具有的特征,是大学教学该有的特征,即师生平等,教学互进,独立自主。关于这方面,在周、赵两位先生的文中很少提到。

    二 大学语文是在学语文

    周先生在谈到语文本质的时候做了这样的描述“语文是指导人们理解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侧重于语言现象,包括语用学、修辞学等,属语言学范畴;侧重于综合性,包括语用学、文学、写作学、文化学等内容,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学语文”。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即“语文是指导人们理解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我是赞同的。语文是一种技能训练,目的是通过教学,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从而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长智慧,继承文化。语文能力训练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尽快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周先生对语文工具作用的概括还是准确的。但是后面内容就无法赞同了。

    “侧重于语言现象,包括语用学、修辞学等,属语言学范畴;”这是否意味着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两部分构成,要分别加以研究。本人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字不错,但语言和文字不是分开的,文字是语言的另一种存在状态,语言文字是语文的一体两面,不可能分开研究。正如对人体功能研究不能将人拆开来研究一样。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已经不再是整体了。脱离语文的语言也不再是语文,语言学研究的也不是语文现象。

    “侧重于综合性,包括语用学、文学、写作学、文化学等内容,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学语文”这句话更容易让人误解。首先和前面的侧重于语言现象是矛盾的。既然侧重,就只有一面,两面都侧重,就好像天平的两端都放上重物,只有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平衡就是没有侧重,有侧重就是不平衡。绝对不会有两边侧重的情况。接着,说这种侧重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学语文,就不只是误解的大学语文的本质,更是对语文的完全误解了。大学语文是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它借助于语用学、文学、写作学、文化学等内容是因为大学语文研究本身还缺乏理论成果,绝对不是以上各种学科的综合。

    大学语文是语文,周赵两位先生对此做了充分的论述。认为大学语文有三大特征:1、知识性与感悟性的统一。2、民族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读思说写基本功与文史哲艺综合知识的统一。但这些都是语文的共有特征,不是大学语文的特征。

    三 大学语文的特征

    大学语文作为语文的高级阶段,也具有语文的共同特征,但同时还具有不同于基础语文的其他特征,正是这些其他特征才构成了大学语文的特征。这些其他特征有:

    1、师生关系平等对话

    在大学里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是朋非友”的陪伴关系。一般认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和辛勤的园丁,但这种观念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并不能通用。大学教师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师有很多是刚刚毕业的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他们除了学历比学生高年纪比学生大几岁之外,并没有更多的道可传。大学生可以专心上学,大学老师则需要处理来自工作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他们自身的迷惑比大学生还多,在自己都无法解惑的情况下如何给学生解惑?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至于授业更不是大学老师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有时候比老师的办法还多。再说,大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有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他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最不希望的就是外界对他们的干扰和约束。所以一厢情愿的工程师和园丁们只剩下陪他们一起度过大学生的事情可干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大学语文教学不可能是灌输式的,必须是研讨式的,问题引导式的,即把现实中需要解决的语文问题摆到课堂上来,师生一起来解决。老师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养成主动学习自发训练的习惯,从而为终身学习做好方法论的准备。

    2、教学材料多管齐下。

    教学材料除了教材之外还应该包括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语文难题。在校园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语文难题可能有竞选演说稿,公共演讲稿,读书报告,学科论文、毕业论文、普通话考试等问题。学生的这些实际难题都可以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材料引用到课堂上来。一方面丰富了课堂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认可程度。材料的运用,就涉及到了教学方法的问题。

    3、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它要与时俱进,也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量实用最新的语文材料,采用课外课内结合的方式进行。

    比如,我在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前两周一般都会引入一些普通话阅读材料来作为教学内容来上大学语文课。首先让学生朗读,我指出其中的语音错误和缺陷。然后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发音方式和方法。在正音的基础上,我尽量用声情并茂的阅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上大学语文课解决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的实际问题,同时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语文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他们在课下自主练习普通话的时候会自动的采用我在课上交给他们的阅读方法。语文能力中读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训练。

    学校所在的城市举行文明征文比赛,我在一次课上将征文用多媒体放给学生看,与学生一同分析征文的各种要求。同时我在多媒体上演示如何通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参考文章以及写作素材,并解析一些文章的写作手法。不上课的时候,我与学生通过QQ聊天沟通,解决写作问题中的困惑,帮助他们润色文章。在接下来的课上我总会用一点时间来跟踪学生的投稿情况以及最后的得奖情况。学生在上大学语文课,也是在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了写作兴趣,给了研究方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4、教学管理灵活多样。

    大学语文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考核方式上,也需要根据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根据听说读写各种不同语文能力各自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只要学生在这几项能力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就可以给予其相应等级的成绩。而且这种标准不能是定量的,只能是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程度的一种定性评价。这主要是因为选修大学语文的学生基础不同,如果用定量的方法来考核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进步程度。而定性的考量则利于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同时也更好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怎样制定这样一个教学大纲还需要认真研究。但是要实现这种对进步程度的考量,有几个措施是可以做的:第一,缩小课堂容量,每个课堂最好不超过30人,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了解每个人的进步情况。第二,分专业教学。体育、英语、化学、经济、教育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分专业教学才可以统一标准。第三,开课前的摸底测试。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笔试,利用测试结果确定学生的起点,以此作为与教学结果的对比材料。

    综上,大学语文的本质应该是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就课程来讲大学语文是通过教学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做准备。它具有师生平等、材料多样、教学实用、管理灵活等特征。

    在此感谢周金生和赵丽铃两位先生,是他们的文章启发我对大学语文的教学进行再思考,希望能够与两位先生一起为大学语文的繁荣发展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注:《论大学语文本质特征》文章出处:http://www.zhdxy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930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