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观点碰撞

应否“罢黜”大学语文? 高校专家再次相聚广东探讨
【时间:2012/10/7 】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05年/11月/2日/第001版 】 【作者: 林旭娜 梅志清】 【已经浏览3674 次】

    “社会赋予大学语文过多的责任,在实际中,这不可能做到。它不应是一种工具,而应是激发兴趣、引导入门的敲门砖。”近日,继今年6月是否应“罢黜”大学语文的讨论之后,广东省高教学会和广东省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再次召集各大高校专家进行探讨。

    大学语文不能承受之“重”

    不少专家提出,不应给大学语文“戴大帽子”,它只是“敲门砖”而并非“万能胶”,准确定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大学语文被赋予太多的责任了,如让学生学好文史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传承文化等等。人文学科确实有这样的功能,不过针对大学语文这个‘具体’来说,它是无法做到的。”暨南大学中文系盛永生老师说。

    很多与会者认为,大学语文在课程设置上多多少少受到限制,只有部分学校有40个以上的学时,多数只有20到30多个课时,有的甚至更少。“短短几十个小时之内能讲什么呢?企图通过这几节课学会什么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靠学生平时的努力。人文素养的培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大学语文的作用就是通过课堂老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循着‘导游’的指点自己探索。”

    有人提出用讲座的方式授课,以此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影响:“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吸引了很多观众,大学教育也可以这样上。什么都讲但讲不清,不如用2节课、4节课的时间来讲深、讲透一个专题。让老师讲自己最擅长的专题,不但可以形成自己的精品课程,对科研也有好处。”

    要理解学生的时代观念

    很多大学语文教师讲到,课堂上学生对古代作品所作的“现代版”解释常出乎老师意料。“在讲《氓》这首诗时,有学生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这个故事称为爱情悲剧,有的说女主人公埋头干活不重保养,被遗弃很好理解,两人不合导致分手,不是也很正常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国璋说,古诗文中的故事背景、观念跟现代已经有所不同,学生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作出这样的解释。“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补课’、引导,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教材内容太“经典”也行不通

    在教学内容上,暨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倪列怀教授也认为时代特征不能忽视。他说,教师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是不同的,如果太强调经典性,有可能会忽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爱好,“现在的学生也不是不看书,而是他们不再像以前的人们一样,专挑经典著作读,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的研究。”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的黄忠顺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像青春文学、大话文学等在学生中非常流行,如果大学语文对此毫不回应,那就脱节了。

    这一点现在已经不断在尝试,罗大佑歌词被选进新版教材就是一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058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