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语文课,怎么到大学就成了“副课”
【时间:2012/5/1 】 【来源:武汉晨报 2011年12月7日 】 【作者: 见习记者 石伟】 【已经浏览3415 次】

    提笔准备写一封文采飞扬的情书,思谋半天,下笔却只写下这样一行:I LOVE YOU。这种场景很可能在今后是一种“常”景。

    “谈起大学语文,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育者,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学语文有什么用啊’。”近日,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上,省内十几所高校的教授、专家聚在一起,提起大学语文的现状,一片叹息。

    一怪:母语无须学 英语必须上

    “大学语文?”“没有这门课吧,不知道,反正我没学过!”近日,记者在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随机询问50多名学生,有六成理工科专业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大学语文这门课。不少受访学生说,现在的学生、老师重点都在英语上,哪还有心思学汉语?

    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只对部分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其他理工科专业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自行选择文学类选修课。

    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杨建波教授拿出一份最新统计数据介绍,省内88所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校,全校必修的只有35.23%;课程在40个课时以上的学校只占36.37%。不同的是,英语却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杨建波说,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但一些高校可以说没条件就不开了,多数高校则是把‘有用’作为课程设置的第一目标,中文相关专业需要就开,理工类专业似乎不需要就不开,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开了课的,也频繁压缩课时,甚至把必修改选修,把3个学分减为2个学分。”

    二怪:学生想说爱 可惜口难开

    “自己民族的文化,还是应该学习、传承。”随机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有必要开。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郑说,大学语文可以弥补理科生感性方面的不足,提高个人内涵修养,“太纯粹的理科生,生活显得太单调,要是连情书都不会写就惨了。”

    但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担心大学语文上不好。中国地大地质学大二学生小魏说现在想起语文,就是“让人头疼的文言文翻译,没完没了的背诵,结果到现在还背不全几首诗。”另一位受访学生说,“语文课程本身枯燥,老师又枯燥的话,开了不如不开。”

    “从某种程度上讲,授课老师确实决定了学生对语文课的感觉,也决定了大学语文的命运。”杨建波说,多年的应试教育把语文课上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学生已经形成了厌恶感。不少大学语文老师又是兼职代课,“上课方式跟中学没有区别,从头讲到尾,放完PPT就走人,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被学生叫做‘高四语文’。”

    三怪:想说爱不易 老师也无奈

    “没有专门的教研室,没有课程建设经费,不能参加精品课程评比,这种地位,不少人都不好意思跟朋友说自己教大学语文。”杨建波说,高校的大学语文老师也是有苦难说。

    杨建波说,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也一直严重不足,一些全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高校,看起来形势大好,但实际上只有几个老师给几千人上课,有的学校不得已要把学生分为两拨,上下学期选修。真正专门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只占一部分,其他代课的往往是从文学相关院系“支援”过来的老师。有些是因为自己教学任务量少,转过来代课。
“大学语文教授的内容,包含了其他所有中文专业细分之后的知识,还涉及美学、艺术、哲学等内容,不是简单来个语言学博士、现当代文学博士就可以胜任,大学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这些实际应用的能力,更要进一步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出路│给大学语文开两方

    “大学语文的发展作为一个话题,一直讨论、呼吁了很多年,一直被‘尴尬’、‘失落’这样的词语形容。但它不能仅仅是一个话题,它实实在在关系到整个高校学生的素养提升,关系到一代青年的素质成长,希望在政策方面、教师队伍方面有所改变。”杨建波说,解决大学语文尴尬地位的唯一途径是争取其“学科化”,“这样直接能解决的问题是,高校不能随意砍掉课程的开设,可以争取足够的师资和课时。”

    杨建波说,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通识课,内容涉及中文专业几个老师的领域,历史、法学、哲学、传媒、音乐、美术,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只有取得学科化地位,有政策保障,才能保障教研室、建设经费、足够课时,才可能去培养专门大学语文教育人才,形成真正的“正规军”。

    “大学语文要搞好,除了从制度上完善外,在现有资源下,需要部分老师改革授课方式。”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满珍说,当前大学语文的课时少,而学生的时代性明显,在有限时间内,不可能希望把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两个层次的内容都“灌”给学生。“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把学生吸引进来,参与其中,授课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如果学生对你讲的课不感兴趣,即使再多的院系开设大学语文,也起不到教育的初衷”。

    杨建波也说,如果还要靠点名来防学生逃课,那么大学语文只能越上越死,“教学吸引不了学生,教学没有成绩,自然难引起学校重视,如此就进入了死循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837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