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观点碰撞

燕农:复兴母语文化岂能一考就灵
【时间:2011/10/27 】 【来源:重庆时报 2011年7月28日 】 【作者: 河北 大学教师 燕农】 【已经浏览2596 次】

    日前,国家语委主任王登峰透露,“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据悉,汉语能力测试考查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类似于英语四六级考试。(7月27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而“汉语能力测试”则在此意义上,被赋予了“遏制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宏旨大义。但问题却也在于,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发即使是历时三年,且经过多次测试,它有没有能力撑起“复兴母语文化”的大旗,则依然存疑。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教育要立足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和系统性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进一步说,语文的终极价值是让学生成为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公民,母语文化的终极价值则是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国人的文化人格。

    而睽诸当前语文教育现状,所谓“汉语能力”已被深深打上了“工具意义”的烙印。今年福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倒原作者、自测得分仅一半之类的案例,就是覆盖国人最广、承载汉语能力启蒙培养的基础语文教育,严重跑偏的重要例证。及至大学,虽然教育部促“大学语文”重回大学必修课堂,但效果并不明显,乃至有博士论文都会错字频出、词不达意。

    这种态势下,再观照现今如火如荼的考试经济,“汉语能力测试”倘若与当下的语文教育相匹配,则必然在语文的“工具意义”中愈陷愈深;如果重起炉灶,另设体系,又容易出现与现有教育基础脱节,从而演变成纯粹的考试形式。无论是哪种状态,离复兴母语文化的宏旨都相去甚远,更谈不上文化人格的塑造。

    复兴母语文化不可能一考就灵,相反却很可能在考试经济中增添新成员。国人的汉语能力已深陷考试的陷阱中,试图用另外一个考试予以矫正,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当下,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语文教育,还有试图以考试指挥一切的依赖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9996 位浏览者